2003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本期关注

  警惕抑郁症“杀手”
  本报记者 王淑军
  编者按: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京组织了“开心见彩虹”精神健康研讨会,10多位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目前抑郁症在中国的发病现状、诊治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讨。本版推出“关注抑郁症”专题报道,以期唤起全社会对抑郁焦虑问题的关注,推动全国范围内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精神疾病的防治。
  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
  某企业管理人员,因精神抑郁恍惚,将公司重要订单填错,致使公司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自己也因此自责悔恨,每日以泪洗面,最终抑郁加重,成为精神智障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原本和睦的家庭从此笼罩在抑郁症的阴影之下。有人把抑郁症比喻为心理感冒,可见其高发病率和不可预测性,事实上抑郁障碍现象在你我身边也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趋激烈,抑郁焦虑问题日益突出,发病人群也从成年人向低龄化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1.21亿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若将轻型抑郁症包括在内,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而目前全球约有3.4亿精神抑郁症患者,相当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倍多,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上升。该组织在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而到2020年时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介绍,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主要与女性的内分泌因素有关,青春期、绝经期、产后都是妇女抑郁症的高危时期,其中更年期几乎成为抑郁焦虑的代名词。这可以说明抑郁焦虑是有病理基础的。此外,儿童期不良的成长环境,心理社会环境,特别是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或长期心理冲突对发病都有一定影响,各种躯体疾病也容易伴发抑郁症状。
  抑郁危害不可小觑
  抑郁障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危害面很广的疾病。周东丰说,在世界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名列第一,而重度抑郁可高度致残,比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更严重。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据统计,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占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其中80%患有抑郁症。
  伤害他人、危及社会是抑郁障碍的另一重要危害。抑郁症若不进行积极治疗,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严重者还有暴力倾向,时常作出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抑郁症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它已成为危害社会正常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巨大。据统计,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症医疗上的费用总计约为600亿美元,美国每年都有1100万人患临床抑郁症,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37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医疗费用负担排名第二的疾患。精神障碍在我国医疗费用总负担的排名中也居前列,有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之势。
  治疗情况令人堪忧
  尽管抑郁症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然而在国内,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长时间未被医生和患者本人发现。据估计,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尚能达到30%,而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治疗率则仅为5%。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身疾病会诊中心主任姜凤英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不认识抑郁症。一是患者和家属。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紧张、竞争激烈,如下岗、就业、升学、离婚等心理紧张因素随处可见。家庭生活“上班各忙各,下班各顾各”,人们对情绪低沉、内心抑郁等情绪改变不以为然,即使出现了这类问题也想不到是抑郁症。二是综合科的医生。很多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为表现而选择综合科就诊,但由于综合科医生对抑郁症认识有限,往往把心理疾患当作躯体疾病来处理。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近4/5的抑郁障碍则被误诊或漏诊。即使得到处理的那部分病人也只使用了一些镇静药物,很少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且无一例得到转诊或会诊。
  其次,不敢正视抑郁症。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心理疾患存在偏见,大多数人对精神类疾病讳莫如深,宁愿选择综合医院而对精神专科避而远之,很多病人宁肯自付治疗费用也不愿让单位知道自己的疾病。这种无形的社会压力,极易使患者贻误治疗时机,并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
  第三,不知如何对待抑郁症。现代社会的压力往往让人们通过躯体感受来描述不适,而没有意识到疾病的根源来自于精神系统。因此常把失眠、头痛等症状当成躯体疾病对待,选择综合医院就诊。据权威机构统计,抑郁症患者到内科的就诊率为82%,到精神科就诊的仅为18%。据统计,国内95%以上的抑郁症病人从来没有得到过明确的诊断和专业的治疗。
  尽早治疗可以治愈
  专家认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早期充分的治疗可以避免精神残疾和慢性化。首先重在预防,最佳的预防方法是及早认识初期的抑郁症症状,从病因入手,消除直接导致或诱发抑郁症的因素,也避免因把抑郁症当成综合病症治疗而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适当的自我调整也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心情平静、解除精神负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等。而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症状仍持续不能缓解,则需要到医院心理或精神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药物治疗。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按发现时间先后,包括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三环类药物(TCA)、四环类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上述传统抗抑郁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局限性。此后,第三代抗抑郁药物SSRI类药物问世,创造了有效率高达80%的奇迹,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福音。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赛乐特就是SSRI类家族中较受患者欢迎的一个成员。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少,依从性更好,而且就治疗总费用而言,其花费相对较易接受。专家认为,只要树立信心,坚持合理、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是可以战胜的。
  让他们真正回归社会
  除了专科治疗外,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但由于公众对精神疾病不同程度的偏见及对病人歧视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愈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因此,这部分人群更需要摒弃对抑郁症的偏见,多一些宽容与关心,加强亲人和社会的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宽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而要让抑郁症彻底远离我们的生活,则需要国家、社会和大众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在民众中普及有关精神健康知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精神卫生问题;加大对人民心理健康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更为完善的医疗体制;加强专业心理医生队伍建设等。
  一位加拿大精神卫生专家针对当前的精神卫生问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明天死了,最大的死亡原因可能就是自杀。”这并非危言耸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抑郁症患者“重见彩虹”。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小资料

  正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为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大于2周)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常主动就医,日常生活能力不受显著影响,没有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病程可迁延,治疗效果良好,但易反复。
  经各国精神病学家及心理学家潜心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有:
  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病因中占重要的地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患本病的几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就越高。2.躯体疾病的影响,如帕金森氏症、脑卒中、肿瘤、某些手术后(如子宫切除术)、女性分娩之后,往往会伴发抑郁症,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物化学物质的平衡失调、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异常、神经电生理改变等。
  二、心理学因素。1.人格:有学者认为,环形人格的人较易患情感性精神障碍。环形人格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出现。此外,有强迫性格和易于焦虑的人与抑郁症相关。2.童年经历:精神病学家一致认为,童年时期的影响是成家后发生抑郁症的素质因素。如童年时期缺乏关爱、或过度溺爱都会影响子女的社交能力,对子女性格的形成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3.生活突发事件:抑郁症多会在应激性时间后发病,6个月之内有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人,抑郁症发病的危险性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高7倍。4.社会支持:具有支持性的、缺少不良刺激及压力的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缓解至关重要,否则反之。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1.情感低落:表现为显著而持续的情感低落,患者终日忧心忡忡,无精打采,愁眉苦脸,轻者感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重者诉说“活着没意思”等。患者的抑郁感觉具有晨重昼轻的特点。2.
  思维迟缓: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变笨了。3.运动抑制:不爱活动,被动、疏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达到“抑郁性木僵”。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最容易造成误诊。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80%的患者以失眠、头疼、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表现为症状诉多而易变。有特征的是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同时可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等,其他的表现还可以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下降、便秘、阳痿、闭经、乏力等,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
  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电休克治疗三种。(伍莲)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心态年轻 健康常伴
  童舟
  不久前到老教授协会去采访,结识了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他们大多到了花甲之年,却整天忙着著书立说,或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奔走。“我们正年轻!”只要有这样的老人在,他们所焕发出的热情就会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工作多年的岗位上退下来,许多人一时难免失落。有的人适时调整心态,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有的人却难以走出失落,整天闭门不出,久而久之,伤了身体,荒了工作。
  国际医学界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人体显著衰老应是在80岁以后。事实证明,老年人虽然体力精力不如从前,但是他们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取得更卓越的成就。爱迪生在81岁时,取得了他第1033项发明专利,巴甫洛夫79岁以后,还创造性地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研究。齐白石老人在90岁高龄时,每天还能作画多幅。这些事实说明,只要保持年轻的心态,老年人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
  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大约6亿增至20亿。在老龄化社会日渐来临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一方面,老年人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精神寄托与享受的方式,另一方面,老年人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如何让他们的余热有效发挥,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社会要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之真正有用武之地。老教授协会是一个典范,它汇集了4.2万会员,其中包括186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经济建设的助推器。社会为老年人创造这样的条件,而老年人不仅为社会作出贡献,也有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
  退休不是“句号”,只是“分号”。所谓人老心不老,老年人只要自觉调整好心态,就能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身心的年轻与活力。蓬勃的春天固然令人向往,但金色的秋天同样可以收获一份希望,而这希望,正等待着您去播种。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

  乳腺增生的“绿色疗法”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有2%恶变率。该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目前也有20岁左右的少女发病,且症状比较明显,常伴有乳房胀痛或酸痛,个别病人还向腋下及上肢放射。月经前后症状较明显,月经来潮期间症状减轻或消失。阴雨、暑热天气或情绪变化,如忧、思、怒时症状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较轻。疼痛轻者不易引起病人注意,重者则影响工作和生活。
  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黄体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形成肿块。据统计,未婚、未生育、未哺乳或哺乳不良、多次人工流产、夫妻性生活不和谐者容易发病。青春期前及绝经期后极少发病。
  58岁的董女士,因双乳肿胀明显,运动及碰触时疼痛加剧,影响睡眠。她来到北京友谊医院就医。经红外线扫描确诊双乳腺增生。患者经5次新型物理疗法治疗,疼痛即缓解,做完10次治疗后,肿块消失,医生诊断已达临床痊愈。物理康复科医生介绍说,经临床观察,新型乳腺增生物理疗法可以有效地克服西药治疗疗程长、毒副作用大,中医中药治疗疗效缓慢且不显著及手术治疗病人不易接受的缺陷,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治疗”方法,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解除病痛。这项新技术开展半年多来,已有数十位患者获益,病人反映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据国际抗癌联盟介绍,美国患有乳腺增生的妇女,日后患乳腺癌的机会是一般人的2倍,也有学者报道为4.5倍或更高;还有人认为它发展到晚期阶段,可能具有癌变倾向。乳腺增生症患者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郑杨)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

  9月27日,湖南娄底一位30岁的妇女在邵阳市中心医院产下4胞男胎。湖南省儿童医院组织了11名专家教授进行联合会诊。救治专家组人员指出,4胞同性别胎儿极为罕见,在以后的一个月内,4个男婴仍将处于危险期。左上图为4胞胎的监护室。    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9月30日,医务人员正在对早产4胞胎之一的四毛(第四胎)进行护理。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安全治疗关节炎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55亿人患有各种关节疾病,其中关节炎最为常见。我国的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以上,即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关节炎,而且饱受痛苦的人还在不断增加。
  现有的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疗效虽然值得肯定,但是临床上,它们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比较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邱贵兴说,大部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肾脏、肝脏等有一定损伤,所以应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
  作为国际大型药品研发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在关节炎疾病治疗领域的药品开发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98年他们成功地研制了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西乐葆,它不但具有强大的镇痛抗炎疗效,而且极大地减少了胃肠道的副反应和溃疡出血的危险性,同时也减轻了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临床试验证明,西乐葆作为新一代COX—2特异性抑制剂的第一个产品,与现有药物相比,服用西乐葆的患者当中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人数要减少一半至2/3。(朱敬山)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基因与中药结合 治疗疾病的新尝试
  当今医学界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融合——基因疗法位于最前沿,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美国从事基因研究多年、对中医药又颇有造诣的北京安苑中医医院院长种连进提出中药与基因研究的紧密结合,将为中药在医疗领域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经多年研究发现,中药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即类似人类这一高等生物才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一般来讲,西药作用明确,起效快,但作用单一,如要么是降压,要么是升压,而不可能又能降、又能升。但中药可以,某些中药可以像善解人意似的,对血压高的人降压,而对血压低的人升压。这说明中药具有类似人类基因的作用。对此,种连进敏感地意识到,这将对解决人类“基因功能调控”的问题至关重要。另外,他还发现中药必须精制细作,通过发酵作用,将植物中的蛋白裂变为活性蛋白,不仅节省了药源,而且药效能提高几十倍到上千倍,原因是小分子活性物质更易于与人体细胞蛋白结合,通过血脑屏障等。
  运用基因学说治疗糖尿病和脑软化,是种连进新近在美国已取得成果的研究项目,即采用天然植物活性蛋白化合物进行治疗。基因研究证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修正病理细胞蛋白的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增殖生理结构细胞,复制生理器官功能。只要在明确诊断病灶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切地承诺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使患者不再盲目地用药。这一与美、日合作进行的有关基因与中药项目,其临床应用部分已正式在安苑中医医院启动,由种连进担任首席研究员。
  种连进强调,我国是中药的发祥地,中医理论如五行学说,可看作基因学说最古老的原始基础依据。古老的中药与最前沿的基因学说成功结合,将为世界现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禹新)


第12版(健康时空)
专栏:赛诺菲关助工程

  老年人的睡眠问题与处治
  老年人睡眠和年轻人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经历多次的短暂觉醒;随着年龄的增长,非REM相的深睡眠减少;老年人白天瞌睡增多;老年人在睡眠时体温无明显下降;老年人喜欢早睡早起。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睡眠呼吸困难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发生肌痉挛的机率增加。老年人患有较多的疾病和慢性疼痛,这些病痛可以影响他们的睡眠。精神疾患经常影响睡眠,痴呆也是如此。不良的睡眠习惯都可以影响睡眠。另外,在疾病治疗中服用不当的安眠药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睡眠问题的治疗途径主要有:保持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或者睡觉前吸烟、饮酒、喝咖啡和饮料;卧室只用于睡眠;治疗可能引起睡眠困难的疾病;治疗可能引起睡眠困难的精神性疾病;通过定时睡眠、起床和避免白天打瞌睡,来强化睡眠规律;正确选用安眠药物。
  对于睡眠的药物治疗,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一直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处方睡眠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而另一些助眠药如褪黑激素和中草药疗法,虽然风行一时,却缺乏充足的证据以证明其安全性或有效性。在考虑选用何种睡眠药物时,您最好要与医生进行沟通,让他了解您的情况,并对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心中有数,并且做有针对性的咨询。
  处方睡眠药主要有下面几类。非苯二氮卓类:此类药物是睡眠药中的新秀(如唑吡坦),现有的此种产品半衰期较短,易被从体内清除。正因为如此,这类药不会引起白天的困倦感。并且,此类药的作用具选择性,直接作用于与睡眠相关的特定受体。苯二氮卓类:此类药包括长效药(会逗留在体内从而引起日间睡意)和短效药(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巴比妥类:由于其具有成瘾、滥用和过量等危险,目前此类镇静剂已很少用于失眠症的治疗。抗抑郁药:有时医生会应用抗抑郁药来帮助患者睡眠,而实际上,此类药的任何品种都不曾得到过用作助眠药的正式批准。
  非处方睡眠药通常是指抗组织胺药。此类药会使人第二天仍昏昏欲睡。非处方睡眠药可能会与您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选用此类药物之前,您需要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