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成人错误殃及后代
 十年武装冲突二百万儿童丧生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4日电 (记者宋世益)国际红十字会莫斯科办事处主任阿尔特14日在这里说,最近10年来全世界共有200多万名儿童在各种武装冲突中丧生,另有1200多万儿童受重伤。阿尔特当天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危急情况下的儿童”的国际论坛上发言时说,没有一场武装冲突是儿童发动的,但他们却要为成人的错误付出代价。目前全世界仍有30多万儿童参与各种武装冲突,有600多万14岁以下的少年无家可归。他指出,所有危急情况下的受害儿童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有关专家认为,经历了战争的儿童中有35%患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症。


第7版(国际)
专栏:

  外国在印尼投资上升
  据新华社雅加达10月15日电 (记者翟景升)印度尼西亚投资统筹机构15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印尼政府批准的外国直接投资额达6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9.4亿美元增加了3.7%。
  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印尼吸引外来投资金额最多的部门包括贸易、金属加工、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等。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比价全面收低
  据新华社纽约10月14日电 受美国总统布什讲话和投资者获利回吐的双重影响,14日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的比价全面收低。
  布什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前表示,市场因素应当成为决定货币汇率的主要力量。虽然布什在讲话中也提到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但投资者把布什的讲话看成是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压低美元汇率的信号,因而利用最近美元汇率上涨之机获利回吐,致使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比价收低。当天收市时,纽约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比价从上个交易日的1∶1.1689上升到1∶1.1729;英镑对美元比价从1∶1.6665上升到1∶1.6714;美元对日元比价从1∶108.92下降到1∶108.85;美元对瑞士法郎比价从1∶1.3239下降到1∶1.3177。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一一一号元素获认可
  据新华社柏林10月14日电 (记者潘治)经过长期审定,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日前认定,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第111号元素。
  据报道,重离子研究所的科学家西古德·霍夫曼与同事早在1994年就利用镍元素和铋元素进行对撞实验,观测到了三个衰变系,据此发现了第111号元素的存在。
  据介绍,第111号元素尚未获得正式命名,科学家暂时称其为“Un-ununium”,缩写为“Uuu”。该元素放射性强,半衰期为1.5‰秒。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与欧盟举行荒漠化治理研讨会
  本报讯 中国与欧盟荒漠化综合治理研讨会15日在北京召开。欧盟科研总司的官员和专家以及国内的30多位科学家在研讨会上就荒漠化综合治理及今后中欧双方相关科技合作方案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我国近年来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张蕾)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发生较强地震
  新华社东京10月15日电 (记者王大军)日本东京都、千叶县一带15日下午4时30分发生里氏5级地震,致使当地新干线一度停止运行。
  据日本气象厅说,这次地震的震源在与东京都毗邻的千叶县西北部海底80公里深处。地震发生时,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感到房屋先是轻微摇晃,然后是几秒钟的剧烈摇晃,但是房间内的物品没有被震倒。气象厅说,这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印度 遏制登革热疫情
  本报驻印度记者 钱峰
  今年雨季过后,印度全国登革热新增病例不断增加,各地频频告急。截至10月15日,已有78名患者因登革热死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印度最大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全国防治疟疾计划组织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印度目前登革热患者已超过4720人,尤其是印度南部疫情比较严重,喀拉拉邦登革热病例多达3155例,其中63例死亡;卡纳塔克邦登革热病例为816例,其中6例死亡。
  作为“首善之地”的首都新德里登革热疫情也较为严峻。此间《印度快报》14日报道称,到目前为止,新德里各大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已高达846人,其中当地患者就有631人,其余患者来自邻近各邦,现已有2人死亡。仅13日一天,新德里就发现60名登革热患者,而印度最大的国立医院——全印医学院当天就收治了43名患者。更为严重的是,印度卫生部门官员日前对媒体承认,鉴于印度目前尚未有一套健全和强制性的传染病上报机制,以上统计数字基本只来源于国立医院,政府还无法准确掌握一些中小私立医院登革热患者的数据,因此实际病例肯定要高于已知统计数字。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发,传播速度迅猛,发病率高,是仅次于疟疾的严重热带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防治疫苗。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全球就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2万余人死亡。
  印度一些医学专家近来指出,今年印度雨季时间比较长,全国降水量总体超过正常值2%,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暴雨,是导致印度今年登革热病例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因为在雨水充沛的夏季,登革热的传染媒介——伊蚊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有时甚至能活1个月以上。尽管如此,专家强调,印度人口膨胀以及公共卫生设施落后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登革热的肆虐。
  近年来,印度城乡人口流动频繁,贫民窟大范围出现,加之居住、饮水和排水等条件恶劣,导致与人密切接触的伊蚊数量大增。其次,公共卫生设施落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随处乱扔垃圾以及废物管理不善,为伊蚊的繁衍、滋生提供了场所。此外,便捷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大规模现代商业、劳务、渔业及旅游、探亲等活动,如今能使病原体在数天内扩散数万公里。再者,伊蚊不仅已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抗体,而且一些杀虫效果明显的“滴滴涕”、“敌敌畏”等高效杀虫剂的禁用,都使得伊蚊家族“日益壮大”。
  鉴于登革热疫情日趋严重,印度政府不敢掉以轻心。印度卫生部长斯瓦拉杰日前召开紧急高层会议,商讨控制疫情蔓延的对策。印度新德里市政部门也积极与中央政府配合,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大媒体,加大向公众宣传预防登革热的力度,安抚部分民众的恐慌情绪。在接到指示后,新德里所有指定医院,都为可能增加的登革热病人预备了充足的床位,各血库和实验室24小时待命,并随时检查药品的库存情况。
  印度卫生部门近来还积极采取多种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大规模预防登革热的活动。首都新德里公共场所的所有喷泉已从13日起关闭3个星期,市政部门甚至在一些水塘引进了一种专吃蚊虫的鱼,以便卫生防疫人员能有效控制和消灭伊蚊,及时切断可疑传染源。一些地方政府还发动民众,使用熏蚊器和灭蚊剂在蚊虫繁殖的地区灭蚊。(本报新德里10月15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教育呼唤和平
  黄培昭 陈灿玲
  以色列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国度,长期以来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它的科教兴国战略举世闻名。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刚刚公布的《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以色列的经济综合地位已跃居全球第二十二位,教育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拉动以色列经济的“火车头”和“助推器”。
  然而,眼下以色列经济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也许出了些问题。以中学教育为例,目前以色列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滑坡现象。在不久前由41个工业化国家参加的世界中学生水平测试中,以色列的综合成绩不佳。在阅读方面,以色列位居第三十位,参赛的4500名15岁的以色列中学生中,竟然有1/3的人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在数学和科技方面,以色列中学生就更差了,总体水平仅位居第三十三位。
  消息传回,举国震惊,舆论大哗。当天,以色列教育部长赶快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与会者都认为这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一致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其实,不用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以色列媒体早已对本国教育议论纷纷了。毋庸讳言,犹太文化的核心就是教育,以色列是当今世界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小孩从3岁起就接受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计算机的现象很普遍。当然,以色列的学生并不死读书,幼儿园是边玩边学,寓教于乐。这种轻松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同时中小学校更强调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动手能力等的培养。应该说,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为以色列的各个领域输送了一批批人才。
  但是,为什么以色列的中学生在国际比赛中不灵?分析人士认为,这个问题与以色列动荡紧张的政治形势有关。巴以冲突旷日持久,牵扯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普通人的眼里,以色列的领导人,上至总统、总理,下到各部部长,给人的印象总是在谈政治,谈巴以冲突和地区形势,仿佛对其主管的工作关注很少。真实的情形差不多也是如此。这一回,如果不是听到了这个坏消息,恐怕教育部长仍会像惯常那样,对巴以形势言之滔滔,而对教育本行却述之寥寥。
  实际上,巴以冲突的确已给巴以双方的教育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譬如,巴勒斯坦学生在宵禁的情况下无法上学,在听到以军飞机轰炸声时四散奔逃;以色列的学生也为此起彼伏的自杀爆炸事件所惊悚,有的甚至不敢再赴校。另一方面,政府鉴于国内形势不得不采取削减中产阶段利益的政策,使不少教师受损,他们动辄举行罢课要求加薪。长此以往,整体教育水准焉能不下滑?
  教育与科学恰似钢筋水泥筑就的两根支柱,有力地托举起以色列的强国地位。对今天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以色列国内的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如焚。他们希望教育部成立的调查委员会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再造教育和科技的昔日辉煌。


第7版(国际)
专栏:

  挑战极限
  十四日,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伦敦塔桥附近,美国魔术师戴维·布莱恩在一只悬在半空中的透明玻璃箱内已生活了三十九天。他计划在这只箱子内生活四十四天,仅以水维持生命,挑战人类生存极限。图为他正坐着喝水。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