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紧急内阁事宜
 阿拉法特与库赖达成一致
 阿盟敦促有关四方向以施压 部分以军撤离加沙地带南部
  据新华社加沙10月11日电(记者周轶君)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拉迪纳11日晚对新闻界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与新任总理库赖达成协议,同意紧急内阁从即日起运作30天。
  拉迪纳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高级军官纳赛尔·优素福将不参加紧急内阁,库赖将亲自担任内政部长或任命他人出任这一职务。30天后库赖将吸收其他部长入阁,扩大内阁规模。
  9日,库赖曾威胁辞去总理职务,原因是他与阿拉法特在紧急内阁内政部长权限问题上存在分歧。库赖要求获得内政部长提名的纳赛尔·优素福掌握安全部队指挥权,但遭到阿拉法特拒绝。纳赛尔·优素福没有参加7日紧急内阁宣誓就职仪式。
  另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库赖与阿拉法特仍然没有就谁掌握安全部队指挥权达成一致,双方只是暂不讨论这一问题。
  据新华社加沙10月11日电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官邸秘书长阿卜杜·拉赫曼11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向新闻界宣布,阿拉法特已经痊愈。
  据新华社开罗10月11日电(记者刘云非、王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11日在开罗敦促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向以色列施压,迫使其实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穆萨的发言人扎基援引穆萨的话说,以色列以自卫为借口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的侵略已经越过了所有限度。以色列正试图篡改国际法中有关外国占领和合法抵抗的定义。
  据新华社开罗10月12日电 正在开罗访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2日呼吁美国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促使巴以双方恢复谈判,推动和平进程。
  新华社加沙10月11日电 据巴勒斯坦“自由之声”电台报道,部分以色列军队11日开始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难民营撤军,但以色列军方表示军事行动仍在继续。
  自9日晚开始,以军连续3天袭击拉法难民营,至今已经造成8名巴勒斯坦人丧生,7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安全部门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导致当地40栋民房被毁。
  联合国已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军对拉法难民营的袭击行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马中友协和我驻马使馆举行招待会
 庆祝中马建交十周年
  据新华社地拉那10月10日电(记者王洪起)斯科普里消息:马其顿—中国友好协会和中国驻马其顿大使馆10日在斯科普里科学艺术院大礼堂联合举行招待会,庆祝中马正式建交10周年。
  马其顿副议长波波夫斯卡女士、总统办公室主任约莱夫斯基、副外长哈桑诺维奇、马中友协会长波普约尔丹诺夫、前总统格利戈罗夫等马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了招待会。
  哈桑诺维奇在讲话中指出,在马其顿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助和支持之手,中国珍视并理解马其顿人民实现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愿望和为此作出的努力。他说,加强两国间的友谊与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驻马大使张万学说,中马两国于1993年10月12日建交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关系均得到发展。他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中马友好关系、拓展两国在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是中国的既定方针。
  招待会后,还举办了题为《近观中国》的纪念中马建交10周年图片和工艺品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叙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将用一切手段回应以袭击
  本报大马士革10月11日电 记者吴文斌报道:叙利亚外交部新任发言人布什拉·卡娜法妮女士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叙利亚将用一切手段,其中包括军事手段,回应以色列对叙利亚民用设施的袭击。
  这位发言人称,在最近以色列空袭叙利亚的问题上,以美两国有着“默契”。她还说,美国同本地区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其信誉也在不断下降,这对美国的利益绝没有好处。
  她说,叙美关系目前正在“恶化”。叙利亚希望继续同美国进行建设性对话,而这种对话应该充分考虑叙利亚的民族利益和权利。
  在谈到伊拉克问题时,卡娜法妮说,目前的伊拉克局势相当复杂,为了减少伊拉克问题的复杂性,美国应寻求伊拉克邻国尤其是叙利亚的建设性合作。她说,将伊拉克问题与叙利亚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打造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名片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采访后记
本报记者 黄晴
  在采访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受:
  按照国际通行模式,与外国互建文化中心是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产品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国力昌盛的时代,也是最具开放胸襟的时代。目前,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已相当高了,中国的产品正在走向世界,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整个产品链条中,许多中国产品仅处于加工环节,获得的附加值很低。许多中国产品一是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二是缺少知名品牌和中国文化内涵。中国需要在这两方面加强工作。对国家而言,加强对外文化工作的整体布局和安排,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政治上需要,经济上也需要。
  必须要有对外文化交流的良好国家政策环境。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说,主张政治多极化、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中法两国的共识。有了这样的政策共识,文化交流上就如鱼得水。在马耳他和埃及,人们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认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因而对中国文化也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不可有霸气,不可有文化自大,这方面,有的国家是有教训的。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采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交流态度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晚会上,中国艺术家表演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融当代创新于传统形式之中,清新可人,对当地观众很有吸引力。最后,当中国艺术家以传统民族乐器演奏马耳他著名民歌时,在场观众的情绪则达到高潮。这说明两点问题,一是自己的文化产品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韵和较高的水准才能为人接受;二是只有尊重对方的文化,才能赢得对方对自己文化的尊重。
  要按照文化的特殊性做工作。文化是一种浸润性力量,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下水磨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几个在中国文化中心工作的同志均认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工作特点是细水长流,活动规模不可能过大,但要活动不断、活动规范、活动有效。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文化窗口和阵地,要打“持久战”。在不同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面对不同的驻在国国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要及时总结,有效就及时推广。要求真务实,力避浮华,不为一时场面耗费过多资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刚刚启动,在争取马耳他政府和主流社会支持和参与上效果明显。巴黎和开罗的中国文化中心启动不足一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根据不少法国人喜爱中国文化的特点,借助当地友好力量和华裔人士开展活动,很适合当地人的文化品味。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日常工作走上轨道,汉语教学已规范进行,推介汉语的展览和活动有声有色。
  对中国来说,在国外建立中国文化中心还是一个新事物,会有一个较长的摸索试验阶段。文化中心的基本功能是文化活动、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三位一体,涉及政治、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许多范畴。上述范畴在国内属不同的归口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统筹和整合的机制,才能避免部门分割可能造成的内耗和浪费。此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布局设点、运行机制、人员组成及本地化问题、资金保障的方式方法等也需要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海外华人较多是中国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有利条件和资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途经伦敦,当地华人连续两年在伦敦中心广场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参与者达十多万人,影响颇大。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和当地华人积极配合,形成推介中国文化的品牌。在法国,有华裔人士取得相当大的专业成就,成为法兰西国家院士或专业院士,如朱德群院士,他认为自己的艺术成就和中国文化根底关系很大。他们的成就也可视为中国文化的成就,应乐观其成,积极推介。
  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看,经济起飞到了一定阶段,国力达到一定水平,对外文化工作便具有了更大的迫切性。应该说,中国现在已到了这一阶段,对外文化工作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外文化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国家的事。费(孝通)老最近提出了一个“文化自觉性”概念,记者感觉,中国人不管做什么,都应有一种大文化观,有一种文化自觉性,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同中华文化的存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练好了内功,做出了好东西,让世界近悦远来,就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光大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下)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向安理会提出伊问题新修正案
 伊临管会反对土军进驻 巴格达市中心又起爆炸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2日电(记者杨志望、王波)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2日向联合国安理会其它成员散发了一项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修正案,要求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在今年12月15日之前向安理会提出有关伊制宪和选举的时间表。
  新修正案强调,伊临管会及其任命的部长是伊临时政府的主体,在伊拉克成立一个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新政府之前的过渡阶段,他们将“体现”伊主权。
  新修正案邀请伊临管会在与美英联军临时管理当局及联合国的合作下,“不迟于”今年12月15日向安理会提出制订伊新宪法和举行选举的时间表及相应计划。
  新华社巴格达10月11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伊拉克临管会成员奥斯曼11日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临管会依然坚持反对在伊拉克领土上部署土耳其军队,但临管会目前正在就这一问题继续与美国方面磋商。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12日电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12日中午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爆炸地点位于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巴格达总部所在的巴格达饭店附近。爆炸已造成至少5人死亡,20多人受伤。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人员在巴格达饭店内居住和办公。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国人民感情和尊严不容伤害
新华社评论员
  最近,日本领导人在出席印尼巴厘岛“10+3”会议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声称,他还要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妄言这“已经得到(中方的)理解”,“不会阻碍中日友好”,也不会影响中日高层互访。他的这番“高论”正值中日关系处在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两国领导人刚刚在当地会晤,因此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诧和费解。
  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与日本领导人会晤时郑重表示,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发展中日关系,必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必须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重要文件的原则。温家宝还明确要求日方要正确对待历史,当务之急是妥善解决二战期间日本遗弃在华化武问题。日本领导人当时表示,日本愿意继续与中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日本政府将以诚实的态度妥善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友好之声言犹在耳,日本领导人就发表与上述表态格格不入的言辞,如此出尔反尔,令人齿冷。
  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造成了空前灾难,受害国人民至今对此刻骨铭心。靖国神社过去作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曾经在那场侵略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现在还公然供奉犯有累累罪行的二战甲级战犯,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一直强烈反对日本领导人前去参拜。因此,历史问题绝不单纯是日本的内政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日本对待那场战争的态度,更直接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
  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不幸的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重视历史问题,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绝不是要纠缠历史旧账,更谈不上干涉日本内政,完全是出于发展中日睦邻友好的真诚愿望。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及其领导人迄今就历史问题所作的一系列表态和承诺,表示要“正视”、“反省”历史,向受害国人民“由衷道歉”,“不再发动战争”等等。我们重视并欢迎日方的积极表态,但更看重日方的实际行动。
  国之相交,重在守信。记得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周恩来总理曾赠给田中角荣首相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田中首相也回赠周总理六个字“信为万事之本”。我们知道现在的日本领导人也将“无信不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负责任,守信义,能够真正把日本政府包括他本人迄今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愿意与日本人民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我们愿意看到两国领导人能够开展正常交往,因为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十分必要和重要。但这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气氛和条件。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顺应时代潮流,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的事,不要给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制造新的麻烦。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同意建立商社仲裁委员会
  本报汉城10月12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和朝鲜12日同意建立商社仲裁委员会,以便处理双方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韩朝经济合作制度事务协议会第三次会议11日和12日在韩国京畿道汶山举行。双方讨论了建立商社仲裁委员会的问题。根据协议书,双方组成商社仲裁委员会,各自指定精通法律和国际贸易投资的专家担任仲裁委员会委员长和委员,各自确定30名注册仲裁人。
  韩朝还同意尽快组成由双方各3名局长和科长级代表参加的确认原产地事务协议会,自11月中旬起对双方往来货物试行原产地认证。
  韩朝决定在适当的时机交换必要的有关贸易投资的法律和规定,以保证双方顺利开展经济合作。
  11日和12日,韩朝在同一地点还举行了第三次海运合作事务接触。双方讨论了船舶运输合作、船舶准运程序、本方船只通过对方海域的基本原则和禁止行为、船只进出港和国民待遇等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称正考虑向朝提供多边安全保障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0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0日表示,为了消除朝鲜的安全顾虑,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
  鲍威尔说,这种协定比以往美国政府以“书信或声明”形式所作出的保证更进一步。解决类似问题,历史上不乏先例,美国官员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并着手草拟类似协定。
  鲍威尔表示,美国不久将就有关“想法”或协定草案与“盟国和朋友”进行磋商,并希望其他国家能够和美国一道作出不会入侵朝鲜的保证。但他同时强调,签署这样的协定应该是朝鲜核问题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即朝鲜必须已经同意以可核查的方式放弃核开发计划或销毁已经拥有的核武器。
  鲍威尔还表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何时再次举行尚未确定,但美方希望就朝鲜安全顾虑达成某种多边协定能够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
  到目前为止,朝鲜方面一直坚持与美国签署互不侵犯双边条约,美国政府虽然多次表示无意入侵朝鲜,但始终拒绝与朝鲜签署有关双边条约。


第3版(国际)
专栏:

澳总理赴印尼出席仪式
 悼念巴厘岛爆炸死难者
  本报堪培拉10月12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今天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数百名巴厘岛爆炸事件中的幸存者和死难者的亲友一道举行仪式,悼念巴厘岛爆炸死难者。
  在2002年10月12日发生的巴厘岛爆炸事件中,共有202人遇难,他们来自22个国家,其中88名为澳大利亚人,其余大多为印尼人。这22个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今天的悼念仪式。参加悼念仪式的还有部分宗教人士。
  霍华德在悼念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并向死难者献了花圈。


第3版(国际)
专栏:

  十月十二日,一对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情侣“创创”与林惠”乘专机飞抵泰国,它们将在那里生活
  “十年。这标志着中泰大熊猫合作研究正式启动。图为当天泰国民众在清迈国际机场欢迎这对大熊猫。 本报记者 孙伟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韩国朝野势力大较量
本报驻韩国记者 徐宝康
  近来,韩国政坛风波四起,继10月10日卢武铉总统宣布将接受“国民再信任”投票后,11日,以高建总理为首的内阁和总统府秘书室也决定集体辞职。卢武铉当天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宣布拒绝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的集体辞呈。韩国政坛的这一动荡,反映出韩国朝野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稳定政局,收拾民心已成为韩国政治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重大课题。
  韩国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的集体辞呈,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众所周知,卢武铉今年2月执政以来,一向把“道德和改革”视为执政的两大支柱。然而,由于韩国政界积弊甚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政坛严重倾轧,卢武铉执政8个月来,各种改革在“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中举步维艰,执政党分裂,卢武铉退党,使其失去了政治支持的基础。另外,卢武铉身边人物受贿丑闻不断曝光,尤其是被公认为卢武铉的亲信和大管家的前总统府总务秘书崔道述涉嫌从SK集团获取11亿韩元秘密资金一事的查出,使卢武铉经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信誉危机。其标榜的两大执政“支柱”开始倒塌,再加上韩国经济的下滑,国民对卢武铉及其政府的领导能力产生疑虑,对卢武铉的支持率从执政当初的90%,直线下降到目前的28%。
  困境之中,为消除国民对其执政能力的疑虑,重新获得国民的信任,卢武铉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政治策略,宣布将接受“国民再信任”投票,以达到重整政局、恢复信任、顺利执政的目的。韩国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是总统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分析人士认为,在韩国政局动荡、人心不稳、总统陷入困境的时刻,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的集体辞职目的有二:一是为卢武铉分忧解难,承担信誉危机的责任。二是以退为进,在总统拒绝接受辞呈后,振作精神,在处理好国政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协助卢武铉稳定政局。
  在卢武铉拒绝接受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的辞呈后,高建立即召集政府会议,要求政府各部门稳住阵脚,采取积极措施,为稳定政局而努力。韩国国民对以总理为中心的内阁发挥稳定政局作用的做法表示欢迎。
  当前,韩国政局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韩国朝野围绕“国民再信任”投票问题展开了激烈较量。在野势力大国家党和民主党联合起来,利用其在国会的绝对优势,不断向卢武铉施压,敦促早日实施国民投票。在精神上支持卢武铉的“国民参与统合新党”,不仅认为实施“国民再信任”投票是违宪行为,而且尖锐地指责在野党企图借机夺取国家最高权力。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政坛风波四起的核心是“朝野权力之争”。卢武铉在信誉危机的困境中,选择“国民再信任”投票方式来解决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内阁和总统秘书班子能够在稳定政局、收拾民心方面有所作为,帮助卢武铉渡过难关,并使其在“国民再信任”投票中获胜的话,卢武铉政权将会重整旗鼓,继续执政。万一在“国民再信任”投票中卢武铉败北的话,韩国政坛将再次掀起波澜。届时,可能会出现“补选总统”或通过改宪实施“内阁责任制”的新政治较量局面。
(本报汉城10月12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世界屋脊”的魅力
——记西藏文物首次在美国展出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金色十月,秋风送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安娜市更是充满魅力——被称为“雪域藏珍”的中国西藏文物展在这里拉开帷幕。11日晚的宝尔博物馆灯火通明,118
  件文物珍品光彩照人。数百名美国社会各界名流和观众在展品前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对每件文物风格之独特、保存之完美赞口不绝。
  馆长彼德·凯利博士得意地告诉来宾,这批展品是他们亲自从布达拉宫、罗布尔卡及西藏博物馆挑选出来的。为能使它们与美国观众见面,他在博物馆华裔董事刘秀枝女士陪同下6次赴藏,精心准备了一年多时间。
  2001年,彼德偶然在上海看到西藏文物展,就被深深吸引住。在美国有人不是说西藏文化在中国被破坏,甚至遭毁灭吗?对中华文物颇有研究并非常喜爱的他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把这些文物拿到美国来展览,让美国人都能亲眼看看。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此次介绍藏传文化,能使美国民众对中华文化包容之广、内涵之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欣赏”。主办者在开幕前这样告诉记者。
  展览共分为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生活等4个部分。主要文物有祭祀圣物、佛像、唐卡、绘画、传统服饰、历代贵族和民间日常生活用品等。其中还有中国皇帝与历代达赖、班禅互赠的礼物,反映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为方便观众,宝尔博物馆还特别设计了精美而详细的插图,并配备了录音导览系统。大厅里还用大屏幕播放中国藏族人民的生活纪录片。
  中国西藏自治区及我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对这次文物展也非常重视,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亲自带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出席开幕式并热心为观众作解释。他告诉观众,中国有56个民族,藏族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些文物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许多参观者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文物,他们说过去只是听人说过西藏,但从来没有去过。通过这些文物展览,使他们对西藏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文化、历史传承等有所了解。尤其对那些所谓的“西藏文化得不到保护”的传言有了新的认识,感到那些谣言是无中生有,不怀好意。
  一位当地美国记者对西藏文物保存如此之好感到很惊讶,但对西藏传统文化是否继续得到延续似乎仍有疑问。她问所有这些文物是不是光收藏不再使用。尼玛次仁告诉她及在场的所有记者,这些文物有不少至今仍为民众的一些宗教仪式所沿用。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他欢迎美国朋友到西藏去,亲自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
  圣塔安娜市市长普利多告诉记者,他很高兴西藏文物展首次在美国展出就选在该市。他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美国人对西藏了解的实在太少,有许多人急切地要来参观。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文物不仅保护得非常好,而且非常完美。
  不少观众在参观的同时还翻阅取走了许多有关西藏历史、文化、宗教及《中国西藏事实与数字》等书籍、资料。一位观众告诉记者,通过对这些文物和西藏历史、文化的了解,他感到中国真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他一定要去西藏看看,尤其希望去收藏这些文物、作为西藏文化宗教象征的布达拉宫等地游览。
  西藏文物展览将在这里展至明年5月,然后在美国休斯敦、旧金山、纽约等其他城市巡回展出。可以相信,展览将有助于美国民众对中国西藏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西藏文化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本报洛杉矶10月1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