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情系百万兵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科研创新纪实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李国利 本报记者 郭嘉
  一个窗外布满秋日阳光的午后,记者随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走进他的办公室。将军指着一张标满记号的中国地图,向记者介绍研究所走过的创业历程。漠河、帕米尔高原、西藏、海南岛……一个个地名在他的手指间流动。记者仿佛看到了周国泰和他的同事们为进行军需装备实验,双脚踏遍祖国万里边防、海疆留下的一串串脚印。
  周国泰领导的研究所,是一个时刻关心百万官兵冷暖、军需装备科研攻关成绩卓著的先进集体。2003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给这个研究所记集体二等功。
  一
  位于东北边陲的博克图——中国地图上一个仅用小黑点代表的地方。周国泰用手指在小黑点上重重敲了一下,说:“这里冬季像一座硕大无比的‘冰库’,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天然实验寒室。”
  长期以来,我军高原寒区部队的冬季服装以皮帽、皮大衣、皮手套、毛皮鞋为主,再配以棉衣机制裤和维棉腈纶绒衣裤,全套重达10多公斤。笨重、臃肿的冬服保暖性能不稳定,透湿性能较差。周国泰决心让寒区部队的冬季服装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雪,肆虐地飞舞着;风,撕心裂肺地吼叫着。周国泰和同事们乘坐的军用吉普也在一个劲地怪叫着,打着哆嗦向博克图挺进。“车窗玻璃结满了冰,人在车里就像钻进了一个大冰窖。”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杨廷欣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我们没有人工气候实验室,更没有能变温的暖体假人。”
  科研人员选择博克图、漠河、黑河、齐齐哈尔等寒区进行“高原山地防寒服装”研究,就是要在这个天然的“实验寒室”内,用自己的身体来充当“暖体假人”。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才能做出最有价值的极限实验。
  “人工气候实验室”——一种可以模拟大自然各种气候的实验室;“暖体假人”——一种根据不同气候模拟不同人体温度变化的机器人。美军纳蒂克研究所就是靠这两个“宝贝”,研制出了与不同地域相应的军需防护装备。
  “我们当时没有这些先进的实验设备,而且有些只能用嘴描述出来的感觉,机器人是不会开口告诉你的,只能靠人体进行实验。”周国泰说。博克图的深夜出奇的冷。周国泰、杨廷欣等总是选择在深夜最冷的时刻起床,坐在雪地上挨冻,一冻就是几个小时。
  “不能搓手,也不能跺脚,只有这样才能给仪器提供最精确的数据。”杨廷欣说。
  夜里挨冻是为了获取棉衣保暖的性能数据。而要得到棉衣透湿性能的数据,则需要科研人员在白天同战士们一道进行急行军,直到浑身湿透才能测出……
  就这样,周国泰带领科研人员获取了宝贵数据,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变温暖体假人试验设备。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一种具有一流防风、防水、防寒、透湿效果的新型防寒服终于问世,重量、厚度比旧式防寒服减了近1/3。
  无论寒冷的北极村,还是酷热的小岛礁……沿着中国版图的边缘,只要有官兵驻守的地方,都是军需研究所从事科研的“实验室”。
  跟随边防官兵巡逻,军需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明了携带方便、具有高效自加热功能的系列野战食品,只要将水倒入食品袋的外包装夹层中——不管是凉水还是热水,无论是脏水还是净水,几分钟就能“煮”出洁净的热饭。他们研制的班排连用便携式炊具、连用炊事拖车、营用自行式炊事车、师旅团用主食加工车,使部队野战饮食保障实现了系列化、功能化,从而结束了“埋锅造饭”的历史。
还有抗菌防臭袜和内裤,帐篷、睡袋、睡垫、雨衣一体化的单兵野营睡具,野战机械化车载式洗衣房……都很受部队官兵的欢迎。
  二
  周国泰的右耳如今不大好使。采访他的时候,他经常侧着脸来听记者的问话。“这是在地窖里打靶时震的。”他说。
  在地窖里打靶?像是天方夜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国要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决定从国外买进一批防弹衣。周国泰得知消息,马上找到有关部门,说:用我们的吧。
  军需研究所研制的防弹衣叫“护神”,当时还从未公开露过面,是周国泰和刘水林、刘善晖等科研人员在一个老百姓用来放冬储大白菜的地窖里反复打靶试验出来的。在地窖里打靶的响声,记者立刻想到以“震耳欲聋”一词来形容,然而,这个词根本就概括不了子弹撞击“钢样鳞片”时产生的巨响。
  鳞片状是“护神”防弹衣的初观外形,这是根据子弹头撞击钢板后的状态研制的。高速射出的子弹头撞上“钢样鳞片”,瞬间即破裂。同时,中弹鳞片将撞击产生的动能传导给全身的鳞片,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当时,有关方面已经买了一批国外名牌防弹衣,于是提出进行射击测验。结果,每一发子弹都在国外名牌防弹衣上留一个弹孔。
  轮到对“护神”进行测验了。10米,子弹只在鳞片上弹了一个小窝窝;5米,射出的子弹头被防住了;直到枪口离防弹衣只有两米,砰的一声枪响了,“护神”完好无损!就这样,“护神”防弹衣成为亚运会保卫人员的贴身装备,并逐渐成为我国军队、武警、公安和经济保卫部门的防护装备……
  1996年,军需研究所受领了研制我军新一代军服面料的任务。由于我军基层官兵原来穿着的的确良、涤卡等面料存在着不透气、起静电、抗皱保形差等问题。而我国的羊毛产量小,几百万官兵全部更换马裤呢、凡立丁等羊毛制品一时难以办到。于是,军需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了走化纤仿毛的路子。
  高级工程师张建春带领项目组进行了无数次的攻关试验,终于解决了化纤仿毛过程中极光、静电、起毛、起球等世界性难题,发明了“多异多重复合变形丝”。这种长丝经过特殊的纺织工艺形成具有皮芯结构的特种变形复合纱,经过染整加工后,生产出的面料就具有了毛织物的种种特性。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驻香港部队官兵身着用这种面料制作的挺括、精致的97式军装,为回归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是我军最新一代军服的首次亮相。
  这项技术的研究成功,不仅将使我军百万士兵穿毛料军装的愿望变为现实,而且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同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
  一次进行高寒新式冬服试验,周国泰与一同在雪地里潜伏的战士聊天,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们当中谁是独生子?”得到的答案让这位拿着政府特殊津贴的院士吃惊不已,除了一名排长,其他人全部是独生子。
  “如果在家里,这些战士可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呀。”周国泰说,“如果他们吃不好、睡不好、穿不暖,那些送他们来军营的父母会怎么想?那是我们搞军需研究的人失职啊!”
  为了完成衬衣布料的研制生产任务,保证2001年全军统一更换新制式衬衣,博士施楣梧在实验期间从未在凌晨2点钟前睡过觉,他的年夜饭竟只有两包方便面。工人们称他是“铁人”,可他却在完成最后一批任务时,晕倒在了厂房车间里。被服装具研究室的高级工程师苏扬在西藏冈巴边防部队调研做实验,那里的干部临时从300公里外的日喀则运来医用氧气瓶时,他却推给了“最需要吸氧”的战士。那时,他正患着严重的甲亢,进藏前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
  军需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是以这份对待广大官兵的情感和责任,近年来完成了99项科研项目,其中近一半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转化率超过95%,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全军后勤研究所之首。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宣布
我国将于本月15日至17日 择机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10月10日在此间宣布,我国将于10月15日至17日择机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位负责人说,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计划,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经过严格训练、选拔和考核,担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梯队已经组成,并完成了综合性演练。目前,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温家宝分别会见爱尔兰总统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李诗佳、王卫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在这里分别会见了爱尔兰总统麦卡利斯。
  吴邦国说,中爱两国合作关系良好,双方既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看法总体一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重视发展同欧盟、爱尔兰的全面合作。两国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学习,使两国友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他说,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与爱尔兰立法机构的合作,双方不仅可在立法和依法治国方面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也可通过这些交往推动两国地区间交流,增进人民间的了解。
  温家宝在会见中说,近年来,中爱高层交往密切。爱方在台湾问题上给予中方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增进了两国政治互信。双边贸易额在过去5年增长7倍多,相互投资日趋活跃,互利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他赞赏爱尔兰政府提出的“亚洲战略”和将中国作为与亚洲合作的重点的政策,认为爱方把握住了亚洲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他说,中国正在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爱尔兰在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双方可以就此加强合作。
  麦卡利斯表示访问中不仅看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更坚定了进一步发展爱中关系的信念。她说,此次随访的有高级别政治代表团,企业家和表演团,充分表明爱尔兰希望全面推动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两国友好伙伴关系不断充实、巩固和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精心实施
确保出口退税改革顺利进行
黄菊等出席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 国务院10日在北京召开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温家宝指出,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扩大出口和推动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欠退税问题日益突出,使出口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给国家财政和经济运行带来隐患。出口欠退税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中央财政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不能满足出口贸易增长的需要,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退税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出口退税数额超出了中央财政承受的能力,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利于出口贸易的科学、规范管理,出口增长越快,中央财政负担越重。必须从改革机制入手,建立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温家宝说,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同时深化财政和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效益,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出口贸易、加强退税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推进这项改革。
  温家宝指出,中央作出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是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积极措施。改革方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和企业的意见,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二是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三是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四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五是累计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
  温家宝强调,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操作。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方面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把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既要严格按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更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主动配合。要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加快形成稳定、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体制,保持国家对外贸易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强引导,及时发布国家政策信息,保证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培炎、回良玉,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了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接见出席“2003年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并讲话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0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2003年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代表并发表了讲话。
  贾庆林说,参加“2003年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代表们就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推动中国侨务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贾庆林说,中国有几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广大海外同胞情系祖国,心怀桑梓,历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报效祖国的愿望,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对华侨华人的重要作用都作过精辟论述,一再强调要充分发挥这支力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发挥广大海外同胞的作用,继续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竭诚为海外同胞服务。
  贾庆林通过与会的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向广大华侨华人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为祖国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为开拓世界市场出谋划策,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二是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参与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努力成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促进力量;三是希望广大华侨华人遵守住在国的法律,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促进住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与住在国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努力成为发展国际民间友好事业的重要促进力量。
  国务委员唐家璇参加了接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湖北宜都市青少年科技节近日在陆城人民广场开幕。来自全市各地的六百多名青少年参加了电子制作、车模比赛、科技知识竞答等五个项目的比赛。图为参赛的小选手在精心制作电子暗光器。 曹礼达 李广操/摄影报道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谱改革新篇章
——写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新华社记者 赵承 刘铮 冯晓芳
  25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神州大地涌动改革春潮。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温饱问题迎刃而解,民族复兴的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10年前,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中国人千百年的小康梦得以实现。
  11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召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供强大动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回望历史:改革的难度出乎意料,改革的进展超过预期。艰难而辉煌的过去,必将成为开辟未来的宝鉴。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市场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尽管还要经受改革的阵痛,尽管仍有思想的碰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亿万人民的这一选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之前,一盒火柴提价,还要交由中央讨论决定。僵化的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在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学习的情况下,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破旧立新的艰难探索,踏上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征程。
  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示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决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铺就发展奇迹的成功之路
  “计划”渐行渐远,“市场”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间。
  国家的五年发展安排,第一次弃“计划”而不用,从“十一五”开始正式更名为“规划”;企业的生产,不再听命于行政的指令,而是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农民按反馈信息种起大棚菜、反季节菜……说起这些变化,人们已习以为常。
  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农产品指令性计划已全部取消,工业品指令性计划仅存5种;新型宏观调节体系建立,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宏观调控重点由干预微观经济转向调节市场供求总量变动;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深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构建起一张“社会安全网”;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审批和微观经济干预逐步减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再到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走过了辉煌的25个年头。这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强的25年。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联邦德国、日本等曾经创造过经济“奇迹”。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也创造了经济增长纪录。
  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纪录。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变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决不是一路平坦,而是充满艰辛。在过去25年,特别是近10年积累的经验,将为下一步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下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已经初步建立的体制框架基础上继续努力,做“完善”的文章。
  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改革的举措涉及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办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说,最近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计划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相继进入攻坚阶段,既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同时也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实践证明,高屋建瓴,统揽改革全局,循序渐进和大力度突破相辅相成,既减少了社会震荡,又避免了重大改革久拖不决。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回顾改革的历程,每一次开放都为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争取加入世贸组织,到加入之后遵守其规则,从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到打破垄断、鼓励民间投资,其中的每一个理念、每一项措施都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迈进的步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保证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否则,改革不但不会成为发展的动力,反而会成为稳定的隐患。
  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的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拆迁管理轻视不得
李岩
  城镇房屋拆迁,是加快城镇化发展,实现群众利益的好事。但这样的好事在个别地方没有办好,甚至引发矛盾、纠纷,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重建设进度,轻拆迁管理。
  搞城镇建设,不能没有房屋拆迁;搞房屋拆迁,不能不牵涉到群众利益。把好事做好,说到底是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矛盾和纠纷不少是因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出现。因此,很重要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金额,做到公平合理;还要诚实守信,确保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矛盾和纠纷不少还因为方法不当所导致。所以,不仅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条例,更要认真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努力化解矛盾。
  城镇建设中的房屋拆迁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大,做好这项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对这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各级政府一定要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落实措施。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处理好各种矛盾;既要加强管理,又要依法行政。工作做实了做细了,矛盾和纠纷完全可以化解,好事也一定能够办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首次引进高级技工
两位数控高手分别为36岁、37岁
  本报上海10月10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电气集团所属上海重型机器厂从外地引进的两名高级数控技工,最近已解决了上海入户问题,成为上海引进的第一批高级技术工人。“蓝领”同样也能作为人才引进。
  这次引进的两位数控技工李治国和阚宝春,年龄分别为36岁和37岁,都已在数控机床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目前,他们在沪担任6640数控镗铣床主操作手。


第1版(要闻)
专栏:

35件珍品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有《永乐大典》原件、阿炳演奏的原始录音等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杨维汉)在10日举行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上,申报的98件(组)档案文献中,有35件(组)被审定通过,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在这35件(组)的原件中有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永乐大典》;有迄今为止世人所能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中国传统绘图方式绘制的世界疆域图《大明混一图》;有民间音乐家阿炳亲自演奏的6首经典乐曲原始录音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石家庄:佳节借花两千 件件完好还家
  据新华社石家庄10月10日电 国庆期间扮靓石家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的92万盆鲜花中,有近2000盆鲜花是桥西区居民从自家搬出来的。9日,这些私家花已全部完好无损地被送回主人家中。
  据介绍,国庆前石家庄市桥西区绿化办公室号召辖区居民将自家鲜花摆放到街头,以便“好花共欣赏,城市共装点”。不到1天,黄的菊花、红的串红、绿的绿竹、粉红的凤仙花……2000盆私家花怒放街头。这些花虽不及政府摆放的整齐,但在石家庄市居民心里却是格外芬芳和美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