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新闻纵横

大师 大楼 大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毛燕
  芳草凝绿,清风拂面。中国人民大学校门口镌刻在巨石上的校训“实事求是”几个大字,历经沧桑焕发出崭新的光芒。
  去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有关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并祝愿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成就,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一年多来,中国人民大学以创新为动力,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校园内悄然进行,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如何创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作为有着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开放务实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大师、大楼、大气”六个字的全新办学理念。
  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人民大学特殊的历史在国内1000所高校中独一无二”,纪宝成校长介绍说,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抗战烽火之中的陕北公学,当时建校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大量从内地投奔革命的热血青年培训之需要,培养革命根据地建设所需要的干部。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综合性正规重点大学。“文革”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8年7月7日,国务院发文宣布正式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并定位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江泽民同志去年春天的“4·28”讲话为人民大学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人大师生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抓学科和校园两个规划和建设,抓改革、调整和管理,并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的“1231”的工作思路。纪校长对“大师、大楼、大气”六个字的办学理念作了如下解释:“大师”建设的目的在于学科建设,《资治通鉴》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我们要求的大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人大目前虽然拥有像清史研究专家戴逸、佛教史研究专家方立天等那样的大师,但大师还不多,人民大学就是要培养、造就、引进一批大师,没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要创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非常困难。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是进入21世纪,大楼的建设也很重要,它是硬件设施的标志,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筑巢引凤”也是吸引大师的一个条件。
  “大气”是指一个大学的气度,一种学术环境、学术氛围、学术眼界、学术胸怀,要开放,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在人民大学,我们主张只要符合国家法律,任何学术观点都可以争鸣。”纪校长说,不久前,他为人大新建的汇聚中外著名学者的百家廊题写了一副对联:“汇中外学术有容乃大,凝古今正气无欲则刚”,以此与师生共勉。
  竞争: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
  有人问,人大要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是不是不自量力?纪校长坦率地回答:“虽然从1978年到2000年,国家对人民大学的投入只有16.5亿元,而学校在这段时间培养出的光是学历学生就有近10万人。2000年后国家加大了对人民大学的投入,但相对人大这样一所多年财政‘旱情’严重的学校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可以自豪地说,25个国家重点学科,人大总排名第五,文科排名第二(北大第一),社科排名第一,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丰厚的历史积累使人大已经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可能性。”
  纪校长认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科教兴国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中国所有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重点建设二三十所特别重要的大学,其中若干所通过竞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有必要的。
  “人大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形象、定位。”纪校长特意介绍了2003年4月发布的视觉系统中的新校徽,简洁、醒目的校徽由三个人字组成,意为“人民、人本、人文”,也就是“人民大学为人民;以人为本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
  呼吁:大学教育不能重术轻道
  针对现在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术轻道”现象,纪校长呼吁,不能单纯强调应用性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判断力、想象力思维的培养。“道”关系到学生的人格、理想、信念和视野等基本素质;“术”,是指具体的操作性知识。
  纪校长说,人民大学办学理念是重“道”也重“术”,首先是重视知识、能力、责任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格与心智的完善,同时重视必要的“术”,基本的“术”。具体技能,主要应该到工作实践中去锻炼、学习。针对人大对学生提出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要求,纪校长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良心和智慧之所在,要服务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不是迎合一些表面的社会需求,不能把媚俗说成是适应需要,不能把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说成与时俱进。“重术轻道”最终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信息化: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84万余台、建成校园网2.6万多个。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实施,将使我国约有11万个农村教学点、38.4万所农村小学、3.7万所农村初中,共计约1.2亿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受益的小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67%、中学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47%,它必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贡献。——编者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全国大约有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其中中西部为9.9万个。
  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
  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硬件设备:4—6套电视机、DVD机。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全国农村小学38.4万所,其中中西部为31.5万所。
  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
  硬件设备:4套卫星接收设备(每套都包括电视机、数字卫星接收机、计算机各一台)。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对象:农村初中。全国农村初中有3.74万所,其中中西部2.98万所。
  主要优势:提供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
  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提供服务。
  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含PC、NC、光盘三种,每组学生机不少于4台)。(附图片)
上图:2000年,甘肃天水市启动电教扶贫工程,为贫困的农村学校捐赠DVD机、彩电和学习软件。这一项目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活力。
上图:宁夏西吉县苏堡乡全合小学距县城40多公里,老师们用牛车把数字卫星设备拉回学校;
右图:敖汉乌兰召小学在安装设备。)
上图:江西景德镇第六小学的计算机教室里,老师正为学生讲解多媒体学习方法。(以上文字和图片均由中央电教馆提供)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教育论坛

升学率再高,也不是理想的教育
沈德才
  学校以育人为本,就是要培养合格的有建设国家能力的公民,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他们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把更多的学生送进高等院校学习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升学,就拼命地补课,搞题海战术,挤占学生课余时间,不能因为高考扼制学生的自主性。
  那么,如何处理升学与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矛盾呢?天津一中的应对办法是“轻负担,高质量”,就是使广大学生在比较轻的课业负担情况下取得比较高的学习质量,具有更强的能力和创造力。这一方面依赖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更多要求能力的改革,另一方面,在于学校怎样教学生。为此,天津一中在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考试改革形成较为健全的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去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天津一中考试研究指导小组”,研究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能够科学地发现学生、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研究考试、改进教学有利于改变现行考试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关注结果而忽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天津一中以英语为突破口,已经进行了3次考试、考后分析及对策的改革,考试评价包括年级、班级、学生个人,还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例如,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分析,对两个相同考分的学生的学习建议可能是不同的。另外,为避免学生滥购高考复习资料、增加学习负担,在对考试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为学生编写可接受、有针对性、数量和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
  中学是人一生里的重要阶段,此时形成的许多习惯能够影响一辈子。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的学生仅仅会读书,升学率无论有多高,我们都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理想的,只顾升学的教育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为了塑造学生的全面素质,给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学生10项能力达标,例如,要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写读后感;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前还能够讲所演奏曲目的背景;学会欣赏中外名曲、名剧、名画;要有自我健体能力,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体育锻炼项目,掌握其方法与技能,养成健体习惯;在学校、班级、兴趣小组的各种集会中,要求学生脱稿讲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锻炼他们的演讲能力;鼓励学生广交朋友,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交际能力的要求;学生还具有做饭、洗衣服、家电维修、修理自行车等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更为重要的,倡导学生阅读毛泽东著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书籍,养成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目标、理想和信念。学生每一项能力达标,学校就发给一枚专门的奖章。许多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甚至走上社会的学生都非常珍惜这些在天津一中获得的奖章。由于中学的全面基础,全国许多高校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都有天津一中毕业生活跃的身影。
  学校需要有序、合理、公平、公正,规章制度为此提供保证;学校需要和谐、积极、向上、创造,以人为本为此营造氛围。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制定人性化的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自我激励的氛围。宽松的氛围是育人的基础性条件,学校日常以教职员工、学生为主体,对他们个体的需要、个性的发展、存在与价值、情感取向给予更多关注。对教师学校允许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观点存在,还鼓励教职工就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争论、辨析。“有容乃大”的古训很有道理,学校已逐步形成民主、和谐的环境。
  (作者系天津市第一中学校长)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治理乱收费盼有新招
乔聿
  教育乱收费似乎成为一种顽症,连续3年成为全国价格投诉头号热点,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价格举报热点问题中,教育乱收费仍居高不下。本报曾曝光了多起教育乱收费事件,广大读者拍手称快。但是,教育乱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编辑部经常接到群众对教育乱收费的情况反映。
  教育乱收费与医疗、公安系统行业作风问题一起,被列为今年全国三大纠风重点。5月,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建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地在今年秋季开学时,中小学缴费必须全面实行“一费制”,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这是今年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出台的新政策,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新招、实招。
  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专项检查的范围包括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向学校摊派、乱集资的地方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这真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好事。在全国上下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同时,作为家长、学生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对治理教育乱收费还有什么好主意、新办法,请大家献计献策,为彻底清理教育乱收费共同努力。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助学贷款好处多
  当家庭无力支付较高学费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不失为一理想的融资渠道。其一是培养了孩子社会责任感和信用意识;二是减轻了孩子的打工压力,不少贫困家庭的学生选择勤工俭学,这无可厚非,但应适可而止,毕竟学习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三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还贷。
  (江苏省镇江市 李彪)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助学贷款雪中送炭
  孩子考上大学,对贫寒家庭而言既是好事也是重负。国家的助学贷款无疑是雪中送炭,既可帮孩子一圆大学之梦,同时对孩子的漫漫人生之旅,也是一次难得的诚信教育。(江西省赣州市 刘汉泉)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适当加压有益成长
  申请助学贷款,给孩子适当加压,对其成长大有裨益。一方面,需要孩子的参与和努力,需要孩子的勇气和承诺;另一方面,会使孩子有一种压力感,因为贷款需要偿还,而且有一定的期限。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比他人得到更多的历练。
  (山东省齐河县 付强)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独立面对大学生活
  孩子要不要申请贷款,主要是个独立问题。18岁的孩子,家长没有法律义务供养,应该让他独立面对大学生活,家长要给他成人的责任和压力。国家助学贷款,可以说是孩子用明天的钱读今天的书,选择贷款就是选择了责任和义务,是孩子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开放地区的家长更应转变观念,有时甚至要“逼”其就范,培养他们良好的用钱习惯,坚定的社会责任心。(江苏省苏州市 顾斌)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申贷要注意引导
  孩子考上大学,一旦背上助学贷款的包袱,往往会自卑,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既要使他们不会因为贷款读书而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又要让他们消除“父母缴费孩子念书是天经地义”的思想。要教育孩子自强、自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申贷取得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可以激励孩子发奋读书,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效果。
(江西省于都县 康育生)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申贷应当阳光作业
  贫困学生的家境之所以贫寒,多半是因为他们的家乡地处偏僻,社会发展滞后,或许还有很多人至今还不明白该怎样申请?应该杜绝发生“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事件。国家助学贷款这项阳光政策需要足够透明的公平公正来支撑,才能让国家的帮助惠泽到那些真正无助的弱势群体。
  (江西省安远县 陈旺山)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家长会

申贷还要量力而行
  我支持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名苦读多年的学子一旦被高校录取,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孩子进入大学深造,其中包括申请助学贷款。但同时我认为申贷要量力而行,首先要竭尽全力地先从身边筹钱,比如亲戚朋友的互相帮助,家中的物资转化款等,最后还不够再选择申请助学贷款,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将来还贷压力。
  (江苏省宿豫县 李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