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克隆人引发争议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2002年12月27日,邪教组织雷尔教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诞生”。尽管这一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世界上不少国家领导人已经表态,反对克隆人。
  总结目前反对克隆人的主要理由,大体有五个方面:首先,克隆人从技术上来说不可靠。目前克隆动物的实验表明,克隆成功率只有2%,而且克隆人患有各种疾病的机会大。其次,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第三,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第四,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第五,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然而,也有人对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提出不同意见。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随着克隆婴儿诞生的可能性日渐增大,人们对待克隆人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克隆人也许很快将像试管婴儿一样被社会接受。
  对于克隆人研究,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态度是“禁”,但怎么个禁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联合国的舞台上,由于美国联合多个国家,坚持全面禁止一切形式克隆人的立场,与法德等国家所持的预防疾病的“治疗性克隆”和克隆完整人类个体的“生殖性克隆”的主张难以达成妥协,有关国际条约的进一步磋商已被推延到了2003年10月。


第7版(国际)
专栏:

  布什推出刺激经济计划
  经济学家认为美经济有望稳健增长
  本报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王如君报道:美国总统布什今天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正式推出了“振兴美国经济”的刺激计划。
  这项计划有长期和短期目标,首期16个月内刺激经济的支出达到980亿美元,10年内高达6740亿美元。内容主要包括:1.取消股票分红所得税。10年减税3640亿美元,首期16个月减税200亿美元。2.加速降低各个阶层的收入所得税税率,减税额达640亿美元。根据2001年通过的减税法案,将原定2004年和2006年实现的目标提前到2003年实现。3.全面取消“婚姻惩罚税”,旨在减少因结婚而造成的家庭所得税增长,减税额达580亿美元。4.迅速提高儿童免税额度,从目前的一名儿童免税60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减税额达910亿美元。5.扩大面向低收入者的10%税率层的范围,将目前6000美元的纳税起点提高到7000美元,减税总额480亿美元。6.刺激小企业扩大投资,将新设备投资免税额从目前的2.5万美元提高到7.5万美元,此项支出达160亿美元。7.向各州提供36亿美元,资助就业困难者的职业培训项目。
  白宫表示,如果新的刺激经济计划得以在国会通过,2003年将有9200万纳税人受惠,人均减税1083美元;将有3500万人从股票红利中得益,从而促使消费者支出和投资进一步增长;减税在今后三年内创造2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职业培训至少有120万人受益;提高儿童免税额度,将有3400万个家庭得到实惠。
  这项计划推出之前就已被媒体炒得火热,并成为共和、民主两党争辩的焦点,在野的民主党赶在前一天还提出了自己的减税1360亿美元的版本。
  布什称,他的计划是美国经济“立竿见影的助推器”,“各项建议有助于刺激投资,有助于更多的人重新就业”。但民主党人则认为,这一计划只是向富人送大礼,刺激经济的作用很小,并会造成预算赤字的进一步恶化。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达施勒指责说,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对象提出的错误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一计划还必须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但由于共和党已掌握了两院的控制权,布什在与民主党的讨价还价中肯定会占据上风。如果迫在眉睫的伊拉克战争不出太大的意外,美国经济今年有望走上稳健增长的道路。日前,《华尔街日报》对55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根据经济学家们预计的平均值计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今年第一季度将增长2.7%,第二季度将增长3.7%,第三、四季度可望达到3.7%。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经济开口要说话 布什走出减税棋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7日,美国
  总统布什在芝加哥2300位商界名人面前提出了一项规模宏大的刺激经济计划,旋即成为各家媒体最为重头的新闻。《纽约时报》评价说,这“既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计划”,“布什总统开辟了通往2004年竞选连任的第二条战线”。
  的确,2003年是一个关键的年头,也是“经济开口要说话”的年头。布什入主白宫两年,政治上得分明显,而经济上少有建树。
  2001年是令人胆战的衰退
  之年自不必说;2002年也是让人“一叹三摇头”,经济增长第一季度5%,第二、三季度分别为
  1.3%和4%,专家普遍估计,第四季度
  只有1%左右。这对复苏之年来说,实在是软了点。眼看要进入新一轮大选的敏感时段,布什深知要想把住白宫大门不让别人闯进来,仅靠反恐赢得的威望本钱还不够,必须想方设法让美国经济走向强劲复苏,让老百姓瘪下去的口袋再鼓起来。
  综观布什刺激经济的新计划,说到底只有两个字:减税。新计划中95%的内容与减税有关。这是共和党的绝招,也是布什两年前入主白宫的重要口号。不过,布什在老招数中加入了新诀窍。第一,巩固自己的根据地,保证未来竞选连任的财源。共和党本来就是富人支持的党,这不是什么秘密。取消股票分红税、加速降低高收入者所得税税率明显有利于富人和年老的公民。一旦大选开始,布什不仅能让有钱人高高兴兴地掏腰包支持自己竞选,而且还可赢得那些上了年纪的“忠实选民”的支持。第二,提供看得见的实惠,争夺中低收入阶层的“票仓”。取消“婚姻惩罚税”、提高儿童免税额、降低低收入者缴税额等则有利于中产阶级以及低收入家庭。中下阶层一旦手里拿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即使民主党把“共和党只为富人着想”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他们也会充耳不闻。第三,刺激消费和投资、促使就业增长,保证经济走上复苏快车道。上面提到的几项减税步骤有利于扩大消费者支出,取消股票分红税,对美国股市也是一个激励。降低小企业税收还可鼓励投资和增长就业。
  对布什来说,减税、经济增长、白宫宝座,一个都不能丢。老布什10年前栽的跟头是个深刻的教训,如今的小布什绝对不愿再犯那“愚蠢的经济错误”。但是,2003年布什也面临种种风险。
  首先,对伊拉克的战争是最大的变数,不能速战速决或伤亡过大会引起冲天的政治风浪,还有可能带来油价猛涨、股市动荡的严重后果,随时有造成整体经济形势逆转的可能。
  其次,减税能否对经济增长产生速效也是个未知数。布什政府2001年就通过了减税法案,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多,产生效用十分有限。新的减税计划能否产生新面貌值得怀疑。再说,大规模减税必然会造成财政赤字上升,2002财年预算赤字一下子跳升到1600亿美元,2003财年很可能翻一番,这对美国经济长期增长无疑是个阴影。
  此外,民主党的不合作会给布什振兴经济带来难题。布什为保住白宫宝座,既得打赢战争,又得振兴经济。而民主党只有在布什犯下大错的情况下,才能闯进白宫。目前共和党在国会众、参两院占多数,但参院共和党议席远没有掌控2/3的绝对多数,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得不向民主党做出让步。经济领域的政治角斗必然会更加激烈。
  多数专家分析认为,布什总统现在最有利的条件是“还来得及”。随着国会两党议员讨价还价后通过新的刺激经济方案,企业投资会不断扩大,消费者支出会进一步上升,华尔街股市也会有所好转。
  最近就有两个可喜的信号:制造业活动指数从去年11月份的49.2点猛升为12月份的54.7点,不仅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跌,而且预示着制造业可能走向全面复苏;非制造业活动指数去年12月份为54.7点,虽低于11月份的57.4点,但连续11个月的扩张表明服务业仍处于良好的状态。只要对伊拉克的战争不要引起太大的乱子,美国经济2003年可能会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本报华盛顿1月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结构改革为何迟缓
——德国经济形势述评(下)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去年11月中旬,就在新政府提出以增税、举债为中心内容的新预算的同时,“五贤人委员会”(经济专家顾问组)也向政府提交了其经济报告。五位知名经济学家在这个报告中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强烈批评,认为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目前缺少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的明确前景”。他们提出20点促进增长和就业的纲领,要求进行深刻的以减税、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更灵活的就业政策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改革。这些主张并不新鲜,诸如经合组织、欧盟、经济研究所等多年来就要求德国进行这些改革。德国报刊指出,结构改革叫了多少年,不是认识不到症结所在,问题在于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真正落实。
  德国号称市场经济国家,但实际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程度甚深。从就业保护、工资水平直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冬春商品换季减价的时间,都有繁多的法律规定。政府以种种方式直接控制着社会每年创造财富的将近一半,而为了使用这笔财产,又维持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和官僚队伍。政府的雇员达到150万人,比30年前多60万人。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每10万居民拥有的职业法官是英国的6倍。这部庞大的国家机器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分发着各式各样的补贴。“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存在。
  德国社会的另一大特点是强调决策要取得“广泛共识”。而这种特点的直接后果就是决策过程繁多,议而不决是家常便饭。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就曾批评德国社会在“共识”的借口下裹足不前的弊病。许多有价值的改革倡议即因此而迟迟不能化为行动。联邦制往往也成为一些政治势力阻挠改革的工具,许多法律需要各州的同意才能生效,而各州则出于党派斗争和地方利益而设置障碍。战后时期,联邦一级的法律中约有10%需要取得各州的同意,而如今上升到60%,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政治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是另一个制约改革的重大因素。施罗德是在1998年凭借“新中间”,即德国版的“第三条道路”上台的。而“第三条道路”的实质在于摆脱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主张,强调市场的力量而不是片面的保护工薪阶层的福利。但是,近来的形势发展表明,施罗德放弃了其“新中间”的政策主张,越来越屈从于社民党的基本社会力量———工会的压力。据此间媒体统计,在新一届联邦议院的议员之中,曾在各级工会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就达190人,超过全部议员总数的1/3。新政府成员中,尤其是经济劳动部和社会福利部增加了来自工会的官员。
  新政府上台两个多月出台的政策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工会的影响。例如在贯彻哈尔茨委员会提出的克服失业的建议时,恰恰在核心问题之一的临时工工资和待遇问题上推翻了哈尔茨委员会的建议,强调临时工要得到同等工资,以致于哈尔茨本人不承认这是他当时的建议。又如医疗改革提高了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的收入标准,也就是强迫较高收入的阶层拿出钱来去填补法定医疗保险的亏空。一个特别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关于零售商业营业时间的法律规定。上世纪50年代,正是在工会的推动下,制定了限制营业时间的法律,理由是保护员工的健康。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不知多少人呼吁过放宽限制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但至今仍未完全放开。争论了半个世纪之久,最近才刚刚提出星期六可以全天营业的方案。一些工会领导人的言论表明,工会仍然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信奉者。一位评论家指出,工会已成为德国政治利益集团中“最保守”的组织。
  艾哈德曾经说过,经济一半是个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有无对前景的信心。德国经济当前的问题正在于公众对前景感到忧心忡忡。人口不断老化,如何确保养老金的支付?医疗保险该如何改革才能改变亏损状态?高额国债怎样才能降下来?此间舆论一致认为,德国多年以来过的是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日子,现在要面对现实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留给德国的时间并不很多。增强经济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紧迫。(全文完)
(本报柏林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北极熊有灭种之虞
  本报渥太华1月6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一位加拿大北极生态学专家最近发出警告说,如果任凭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百年内北极熊(见下图)将绝种。
  1月6日,多伦多举行研讨会,讨论气候变
  化模式对北极熊的影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阿尔伯塔大学生物学教授安德鲁·德罗彻等主持了研讨会。德罗彻说,如果人类对全球温室效应的持续不加干预,那么不出100年,北极熊生存的生态环境可能无法维持,北极熊就会濒临灭绝。
  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栖息着约1.5万头北极熊,约占世界北极熊总数的2/3。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是生活在沿海冰层下的海豹。北极熊觅食的方式是沿着浮冰走到冰层上海豹的呼吸孔旁边守候,海豹一露头呼吸新鲜空气,北极熊就猛扑过去,将之捕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就会变薄,无法承载北极熊沉重硕大的身躯。同时,全球暖化还会缩短北极熊的捕猎期。这将迫使北极熊不得不到离海岸更远的地方去觅食,寻找能够承受它们体重的冰层。(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三大股市全线下跌
新华社伦敦1月7日电 由于保险、金融类股普遍下滑,欧洲三大股市7日全线下跌。
  伦敦股市继续受到银行和保险类股下跌的压力,《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全天下跌44.0点,跌幅为1.1%,以3957.4点报收。在法兰克福股市,金融和零售股下跌拖累DAX指数下挫44.48点,跌幅为1.41%,收于3112.77点。在巴黎股市,零售和保险股的下滑导致CAC40指数下挫49.28点,跌幅为1.54%,以3160.99点报收。
  当天,欧洲投资者对保险股交易前景的担忧继续影响着股市走势。英国保诚公司、法国爱克萨公司和德国联合保险公司股价分别下挫3.9%、4.8%和3.5%。
  另外,汽车股也普遍下滑,其中法国标致、德国大众和宝马以及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股价分别下跌0.7%、3.1%、1.3%和3.2%。与此同时,法国埃尔夫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等石油类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由于圣诞节期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零售股也均呈跌势。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限制外国物种进口
  据新华社东京1月8日电(记者乐绍延)为了保护日本国内的固有物种,维护生态平衡,日本环境省决定修改有关法律,限制进口宠物等外国物种。
  新的法律将规定,从国外进口动植物新品种的进口商有义务事先进行调查研究,并向政府提交研究报告,证明所引进的动植物新品种不会影响国内的固有物种,不会导致生态失衡。近年来,日本稀有物种进口迅速增长,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日元。一些外来物种进口后迅速繁殖,对当地固有动植物造成了严重侵害,出现了生态失衡的征兆。为此,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决定限制外国动植物新品种的进口。
  编后
日本环境省针对近年来外国稀有物种进口迅速增长的动向,决定修改有关法律,对外来物种进口加以规范和限制,以维护生态平衡。应该说,这是明智之举。君不见澳大利亚的兔子、北美大陆的黑鲤鱼、中国大江南北的水葫芦等外来物种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进外来物种日益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何趋利避害,免遭生态灾难之苦,正在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


第7版(国际)
专栏:

  周咏缗 曹文忠编制(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图表新闻

潘旭编译(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