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粤海铁路通道工程通过验收
  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被评为优秀工程
粤海铁路通道将于1月7日正式通车
  新华社广州1月4日电 (简陈明、关家玉)粤海通道工程经专家严格评定,4日通过了验收。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被评为优秀工程。
  粤海铁路通道将于1月7日正式通车。为了做好准备迎接通车,由铁道部、广东省和海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粤海铁路通道项目设计者等36名专家组成的粤海铁路通道工程初验委员会,对粤海铁路通道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粤海铁路通道“一线一渡”工程于2003年1月2日全部完工。从3日起,粤海铁路通道工程初验委员会的专家们冒着寒冬细雨,往返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与广东省徐闻县的南、北港码头之间,对粤海铁路通道工程进行验收。专家们对南港和北港码头的客运大楼、铁路栈桥、汽车栈桥和人行栈桥进行验收评审,还对海口火车站、站房区线、海口机务段、海口南货站和西环线海沙段的荣山铁路特大桥等进行检查验收,专家们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表示十分满意。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 新年传佳音

  内蒙古GDP增长一成多
  本报呼和浩特1月4日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2002年内蒙古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90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5.8%。全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4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关村:迅速崛起的高科技基地
本报记者 贾西平 赖仁琼 任建民
  中关村在变。平均每天有8家高科技公司诞生,平均每天创造技工贸总收入5.2亿多元!
  中关村在变。楼高了,路宽了,环境整洁了,然而更深刻的变化还发生在内部。中关村的管理者和建设者精心营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像修筑交通网那样健全法律法规,像修建高楼大厦那样铸造诚信形象。
  “我不可能找到比中关村更好的环境了。”曾在加拿大、美国工作多年的李德磊博士如是说。他1999年回到中关村创立了中芯微系统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舟”系列高性能芯片。
前不久,美国《新闻周刊》选出了全球新兴的8个文化圣地,中关村名列其中。报道称,中关村是“一个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关村将带领中国进入信息时代。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关村三年大变样
中关村作为中国新产业的象征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受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的鼓励,科研院所的部分科技人员纷纷走出高墙,探索用自己的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并得到回报的路子。中关村地区很快形成“电子一条街”,公司林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无论大小,从一开始就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切入市场,由此孕育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雏形。
中关村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科研院所密集,广大科技人员投入科技创业的热情高涨是内因;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把中关村的发展纳入国家新产业发展战略则是外因。中关村的发展生动地说明了先进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世纪末,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认识到,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用高新科技带动传统产业,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此,确定一个像美国硅谷那样的龙头创新区域,成为一种必然。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央部署,中关村科技园区确定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分阶段目标。
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园区改、扩建和新建道路20余条,总长120多公里;铺设电信管道200沟公里;天然气管线117公里。经过改扩建的中关村大街已成为双向6车道、贯穿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两侧绿地环绕,现代雕塑和路灯装饰其间,主要商贸交易场所沿街分布;贯穿八大学院的学院路经过改扩建已成为城市快速路,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新建成的北清路贯穿整个发展区,以其高质量道路状况和优美景观成为园区标志性道路,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永丰产业基地、国际商城、新医药园等重要产业基地和项目呈组团式分布于道路两侧,初步显示了中关村的发展蓝图。中科院、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院所的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后,6万多亩农田已被改为苗圃和林地。
2002年,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预计将超过2420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同比增长17.8%;上缴税费110亿元,增长23%。至此,中关村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已全面实现。3年来,园区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2001年,在全国53个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中,中关村园区占1/6。
  以人为本建设园区,中关村努力营造“两个环境”
  谈起创新,北京市分管中关村科技园区工作的副市长刘志华说,观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再次才是科研成果的创新。没有顶尖级人才的聚集,就不会有顶尖的技术成果。政府必须营造适合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生存、发展的“两个环境”:硬环境即交通、住宅、子女入学和科研条件等;软环境即健全法规和政策保障机制,让创新人员无后顾之忧。
  中央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决策出台后,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邀请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并发起大范围的讨论。以立法形式制定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依法保护投资者和创业者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宗旨,颁布后在外商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他们认为这个条例突出体现了中国的创新精神。《条例》为园区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经济平台奠定了重要的法规基础,作出了多项全国第一的创新性规定:遵循国际惯例,确定了“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原则;规定工商机关不再核定企业经营范围,出现了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允许自然人与外商合资合作,出现了全国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企业;允许风险投资采取有限合伙形式,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在规划方面,中关村一区五园400多平方公里按照“20年不落后”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有形和无形的高速路四通八达,让工作在这里的中外科技人员感觉如同在美国硅谷一样方便快捷。
  智力资源密集度世界第一,中关村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一名山西农民千里进京寻找高科技,出租车司机把他拉到四通桥下,抬手一指说:“从这儿往北全都是。”
  中关村的智力资源密集度世界第一,连美国也自叹弗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39所,几乎包括了现代科技的所有专业和学科。这里拥有全国力量最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在校学生将近40万人,每年有大学毕业生10万人。有以中科院为首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试验基地213家,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及成果数千项。
  没有大学和研究院所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关村。中关村科技创业第一人陈春先出自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中关村响当当的名牌联想汉卡、方正激光照排系统以及清华紫光的OCR技术、清华同方的集装箱检测等无不与中关村的科研院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正让中关村这个大舞台多姿多彩的是王选、柳传志、段永基等一批“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他们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摸索出以“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犹如一股清风,给科技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活力。在信息经济里,价值的增长不单是通过劳动,还要通过知识去实现。中关村是电脑人才、知识、技术的聚集地,在建立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新产业过程中,形成了知识的聚集与外溢。中关村在发展中,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才对劳动的新观念,关于知识的新思维和新的经济学价值论,都在源源不断地显露出来。正是这种高科技、高速度、高层次的群众创新实践,使中关村展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志存高远而以致千里,中关村要成为中国高科技的品牌
  志存高远而以致千里。在中关村建设初期,曾围绕中关村的名称有过不同意见。有人说叫“海淀科技园”,有人建议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不要以为中关村只是海淀区或北京市的。中关村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要让中关村像硅谷一样响亮!
  走进今天的中关村,人们不仅能看到联想、方正、同方等高科技公司的大幅招牌林立,而且可以领略到层出不穷的新成果、新产品的风采。其中,令人振奋的是有一批国内顶尖、国际先进的自主创新成果,如“龙芯”系列CPU芯片、“方舟”系列CPU芯片、“星光”系列专用图像芯片、博奥生物芯片、工频等离子垃圾处理技术等。
  今天的中关村也成了国内外青年才俊向往的圣地。中关村向青年们敞开了大门。高校毕业生只要被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雇用,就给北京户口,留学生在这儿可以享受北京市民的待遇。外交部特批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名义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设立了联络处。想回国的留学生,不管是创办企业还是短期开会,都能得到联络处的热情服务。3年来,有3000多个留学生创业团队在中关村落脚,上万人回来考察。中关村还设立了近30个孵化器,最大的一个有100多个中小企业,其中还有专为留学生设置的国际孵化器,各种后勤服务应有尽有。2002年1至8月,留学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企业347家,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两家“海归派”企业成立。
  美国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卢克斯2002年上半年连续两次来到中关村。第一次来时,他说:“真没想到这儿有这么多人才和成果,简直是个奇迹。”第二次带家人一起来,他说:“在这儿,我又看到了当年硅谷的情景。相信他们早晚会做得比硅谷还好。”
  沿着党中央指引的航向,迎着新世纪初升的太阳,中关村正在以雄健的步伐前进。从短期看,中关村将带动北京的经济发展;从长期看,中关村将步入世界高科技产业基地之林!(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斯洛伐克总统开始访华
据新华社西安1月4日电 (记者冯国)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鲁道夫·舒斯特4日上午乘专机抵达陕西省西安市,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陕西省代省长贾治邦晚间在这里会见并宴请了舒斯特总统一行,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贾治邦向舒斯特介绍了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他说,西安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悠久的历史,还是中国的科研、教育基地之一,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他表示,陕西省正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发展,双方会在经贸和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舒斯特总统一行4日参观了著名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唐代御园华清池。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 新年传佳音

  福建外贸出口增二成多
本报福州1月4日电 记者蔡小伟、赵鹏报道:据统计,去年1至11月,福建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83家,合同利用外资64.7亿美元,资金实际到位39.9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7%和11.1%;外贸出口达到171亿美元,增幅高达23%。
福州、厦门、漳州、南平、龙岩等5市利用外资增幅极为强劲,其中福州合同利用外资11.86亿美元,增长30.2%;革命老区龙岩市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资分别增长了90%和70%。为克服“技术壁垒”给企业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福建外经贸部门还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快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到去年11月底,全省机电、陶瓷和食品三大行业的外向型企业中共有839家获得了国内外各种产品注册、认证。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开放步伐 带动经济发展
驻马店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
本报郑州1月4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河南省驻马店市以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为载体,加快开放和发展步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截至2002年11月,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6亿元,同比增长14.2%。
1995年,中央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机遇,连续五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这里召开,吸引了沿海发达地区的一批企业家带着资金、项目、技术到这里办厂兴业。
驻马店市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逐步配套完善了城市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市里在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93条优惠政策,清理和废止了不利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政策规定。中国荣光集团与上蔡县合作创办的上蔡荣光鞋业有限公司,拥有职工上万名,年产布胶鞋5000万双。董事长郑荣光对记者说:“以前我在这里投资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强烈的开放意识促使我把所有的家当都搬来了。”受荣光集团的影响,浙江瑞安的9家企业先后到上蔡投资兴业,总投资达2.1亿元。
目前,2000多个东西合作项目为驻马店年创产值100亿元、利税12亿元。同时,通过引进、嫁接、改造等合作形式,当地200多家停产、半停产企业起死回生,共盘活资产11亿元。全市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已占全市合作企业的20%以上,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


第1版(要闻)
专栏:

  引进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工业经济
十堰工业兴市加快小康进程
本报武汉1月4日电 “汽车城”湖北十堰市传来佳音: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高出全省平均值4.7个百分点,增幅连续27个月稳居湖北省第一。
十堰市在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企制宜制定体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258家工业企业作为体制创新的重点,政府机关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改制推进组,帮助企业走向市场。目前,全市盘活国有资产21.2亿元,124家停产多年的工业企业恢复了生机。
“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十堰强力引进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小康进程。2002年1月至11月,引进外商16家,投资总额7386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3.5亿元,搞活机械厂、丹江电石厂等42家企业。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汽配、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群。到去年12月底,全市汽车行业实现工业产值39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2002年前10个月,全市工业利润总额达34.95亿元,同比增长123.3%。(龚达发 林清东)


第1版(要闻)
专栏: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发展战略
云南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本报昆明1月4日电 记者任维东报道:地处边疆的云南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省认真开展了省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工作,组织了“四进社区”活动,普遍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昆明世博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4个名胜风景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云南成为全国惟一拥有4个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的省份。
云南积极探索以“文明走廊工程”为龙头的区域连片创建活动。对原有的4条铁路、2条公路文明运输线进行了巩固提高,又相继命名了昆明至丽江、昆明至河口2条文明公路运输线,现已形成4条公路、4条铁路文明运输线贯穿全省的连片创建格局,“文明走廊工程”把各种创建活动融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了各种创建活动的整体效应。
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省蓬勃兴起。“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手拉手”、“巾帼文明岗”、“文明五好家庭”、“不让黄赌毒进我家”等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效果良好。在1999年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四个一批”后,昆明铁路局京昆车队61/62次列车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盘龙区石井小区等2个小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腾冲县腾越镇等4个乡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 新年传佳音

  宁夏GDP突破330亿元
本报银川1月4日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30亿元,比1997年增长57%,人均GDP达58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
2002年,宁夏农业喜获丰收,全年共完成农业增加值52.9亿元,同比增长6.1%。粮食总产量达到30多亿公斤,同比增长9.9%,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1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5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厉兵秣马盼“神舟”
“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回归在即,着陆场区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只待“神舟”归来。为了圆满完成“神舟”四号飞船的测控回收任务,一支被誉为特别“追星族”的特殊部队驰骋千里,易地“追星”,在冰封雪锁的草原深处安营扎寨,布下“天网”……
上图:“神舟”情,雪中乐。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右上图:空地协同演练。孙阳摄(新华社稿)
右下图:地面搜索分队进行搜索演练。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 新年传佳音

  贵州GDP达到1180亿元
本报贵阳1月4日电 记者胡跃平从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2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0亿元,增长9.1%,是“九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是这些年来最好的。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增幅达到18%以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66亿元,增幅达到12%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