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编者的话 在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前往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这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怎样才能在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编辑了这组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牢记“两个务必” 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吴振华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西柏坡所在市石家庄的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备感亲切,深受鼓舞。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动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55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这个时期,
  正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时期。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我们党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的历史性转折。面对胜利和成功,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从此,“两个务必”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确指针和警示全党的响亮口号。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其特有的政治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正确对待成功与胜利,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尤其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转折关头,更加警惕和防止骄傲的情绪、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的情绪滋长。革命圣地西柏坡之所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正是由于她所蕴含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启迪来者,昭示后人,是我们党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思想要艰苦
  世界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不顾客观实际,瞎说一通而毫不负责任。我们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要求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严峻挑战,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工作顺利时不能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始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克服照抄照搬,不动脑筋,当收发室、传声筒的本本主义;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永不自满、永不停步。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下苦功夫、真功夫,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要多思多想,多谋善断,虚心向群众学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工作要艰苦
  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奋斗的哲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统一起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本世纪头20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石家庄市人民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为了实现更大发展,我们明确了新的产业定位,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干群一心,共同奋斗。我们要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下大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外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作风要艰苦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搞好作风建设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与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发扬艰苦奋斗作风,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高楼大院,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听好话,更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听不顺耳的话,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雪中送炭。从政必须艰苦,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经常想、深入想参加工作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等问题,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只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要把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性锻炼要艰苦
  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离不开党性修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完成,必须到改革和建设的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刻苦学习,严格党内生活,并且在艰苦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哲理,懂得自强不息终能成功的人生道理,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真谛,从而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
  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根据江泽民同志视察河北时的要求,石家庄市委从2001年11月开始,进行了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促进了全市的党风建设和各项工作。今年,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新起点,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营造艰苦奋斗光荣,奢侈浪费、贪图享乐可耻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两个务必”,做到“四个牢记”,发挥表率作用,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要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形成良好的党风。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端正党风,制止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各项规定,从管理体制、法制建设、政策措施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入手,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特别是从资金源头上铲除滋生奢侈浪费的土壤和条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


第9版(理论)
专栏:

  艰苦奋斗重在实践
张国钧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贵在坚持,重在实践。
  加强学习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首先要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正确认识“三个代表”与艰苦奋斗的内在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样,我们今天也要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可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中,洞察国内外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训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深刻汲取历代王朝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甚至人亡政息的教训,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让艰苦奋斗这一传家宝代代相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党性锻炼,真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群众观点,树立以奋斗和奉献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艰苦奋斗的内在动力问题,提高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对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包括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我们党早有规定。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制定了不少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既是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反对和制约,也是对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倡导和保障。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要狠抓各项制度与规定的落实,加大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坚决纠正违反制度规定的现象和行为,对那些顶风违纪、情节严重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坚持领导带头,做到层层负责。
  表率的作用至关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才能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转变作风,带头过紧日子,带头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对本地区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负责,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情况负责,保证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第9版(理论)
专栏:

  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郭金平 王彦坤
  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弘扬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民族精神,弘扬艰苦奋斗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紧要。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艰苦奋斗成为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民族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成为众多仁人志士艰苦奋斗的座右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等古代寓言,无一不表达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巨大工程,则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付出前人无法比拟的艰苦努力。与前人相比,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无疑更远大、更崇高,肩负的历史任务无疑更艰巨、更复杂。正因为如此,从党诞生那天起,艰苦奋斗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当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显露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在西柏坡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为我们党成功实现历史性转折,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防止和克服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功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克服三年暂时困难,经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我们启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车轮,使人民生活水平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既不是上天的恩赐,也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
  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艰苦奋斗,不再仅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更是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利用越来越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艰苦奋斗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仍比较落后的大国,面对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新环境,党率领人民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征程曲折而漫长,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自觉地把艰苦奋斗的思想、精神和作风贯穿和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善于创新,励精图治,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同时,高度重视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大力褒奖表彰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先进模范群体和个人,批评鞭挞奢侈浪费、无所作为、自满懈怠的不良现象,进一步营造勤俭朴素、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社会氛围,真正让艰苦奋斗精神在21世纪的中国发扬光大。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自觉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
  ——学习十六大党章系列谈之三
  宋战捷
  十六大党章重申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第一章第三条中增加了新表述,把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首要义务。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是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党员的义务是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促进党组织健康发展,保证全党团结一致,使党成为集中统一、有战斗力的党的基本要求。党员的权利是每个党员平等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的政治保障,是健全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所必需的重要条件。党章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实现党的正确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党章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从七大党章的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八大党章的十项义务和七项权利,到十二大党章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至十五大时基本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十六大党章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补充。历次党章对党员义务和权利随形势不断发展所作的相应规定,是党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对党的成员提出的不同要求,是党的章程时代精神的反映。我们学习十六大党章,不仅要熟知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各项具体规定,还要领会具体条文中的时代内涵。
  十六大党章关于党员的八项义务规定增加了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在一起,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首项义务写入党章,是十六大党章对党员义务的重要规定。领会这项新规定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还存在以权谋私、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脱离群众等现象,我们要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从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思想作风、道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方面全面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十六大党章关于党员权利的规定,沿用了十五大党章的全部内容,没有作出新的规定。对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具体条文,而应从十六大党章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角度来领会党员权利的新内涵。党员权利不是个人特权和私人利益,而是党员服务于党的当前任务和最终目标所必需的民主政治权利。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体党员在新世纪新阶段指明了行动方向。党员只有积极行使权利,主动发挥作用,才能担负起党的使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每个党员都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正确地行使党内批评的权利,勇于同党内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
  自觉履行义务,积极行使权利,并将二者统一到实际行动中去,这是我们学习十六大党章关于党员义务和权利规定的总体要求。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早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就曾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内不允许存在“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分子,也不需要“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党员。无论是逃避党员义务,还是消极行使权利,对党的事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十六大党章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党员发挥自身的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遵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全身心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研究室)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胡晓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正确的思想认识民营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们的财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十六大报告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报告还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根本依据。在政治上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在科技上不断创新,在社会上热心公益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及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明显。我们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成长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以十六大报告中的判断为标准,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新的思路发展民营经济
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发展民营经济也应拓宽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发展民营经济,各地应根据自身特点,以政策为激励,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牵动,以科技为依托,以法制为保障,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重组,使民营经济在增长方式上向集约型、规模效益型发展,在产权结构上向多元化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向外向型发展,在产业集聚上向园区化发展,在用工渠道上向就业型发展,在经营者素质上向知识型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鞍山属于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繁重而又艰巨。让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有利于畅通国有企业退出渠道,有利于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应把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搞好国有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限制,完善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通过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引入发展新观念,构筑发展新机制,培育投资新主体,增添发展新动力,为民营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做到民企、国企“两轮”驱动,实现“双赢”目标。
  以新的理念为民营经济铺路架桥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鼓励支持政策,优化社会软硬环境,坚持对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视同仁,从而保证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同一平台、同一环境、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发展。以政府引导、中介推进、社会协调等方式,为民营经济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行政服务、法制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法制、机制的完善,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