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审时度势谋统筹
 ——浙江省绍兴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洪岩
  初冬时节,漫步在鲁迅笔下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县新未庄,但见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移步换景;绿化带郁郁葱葱,社区广场宽敞整洁;幼儿园、农贸市场、卫生保健站、中心商场配备完整,道路、桥梁、绿化、环卫、电力、电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是绍兴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绍兴县是浙江经济第一县,全国经济十强县之一。
  这里,年产纺织面料20多亿米,连接起来可绕地球50多圈,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2002年,全县纺织业总产值达531亿元。
  位于县城所在地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在全国十大市场成交额中居于第二位。
  绍兴县委、县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
  但是,由于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分割,制约了绍兴县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土地资源紧张,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浙江经济第一镇之誉的杨汛桥镇,拥有6家上市公司;拥有浙江省经济效益最好的建筑企业之一的宝业集团;拥有纺织机械行业开发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的精工集团……但是,这个镇已没有土地可供进一步的工业开发。镇党委书记赵建国说,全镇企业已有200亿元资金投到了外地。
  另一方面,富裕起来的绍兴农民,大力兴建住宅。过去是三代人建一次房,现在却是一代人建三次房,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缺少规划,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规划,乡村住宅远看别墅林立,恍如欧洲;近看道路狭窄,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当地人称这种建筑:“屋里穿拖鞋———干干净净,屋外穿雨鞋———无处下脚”。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绍兴县委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7月17日,绍兴县委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县委书记徐纪平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都过上幸福生活。”
  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有一化”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今年3月,绍兴县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县委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目标:全面规划新农村建设,实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公共卫生服务、五保户、失土农民生活保障五个方面城乡全覆盖,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引自小舜江水库的自来水。
  绍兴县以规划为龙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行城乡统筹。县建设局局长孙哲君说:“我们的规划就是要统一考虑城市乡村,把1130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规划进来。”
  新未庄的建设充分体现了规划的优越性。未经规划的老村,每100人住宅建设占地10.67亩。统一规划兴建的新未庄,每100人住宅占地只有8.51亩,节约宅基地近20%。正在建设的梅墅水镇,按人均50平方米住房面积设计,每100人住宅用地仅6.8亩,比未经规划的老村节约宅基地近1/3。通过规划,全县节约宅基地1.3万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也享受到了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新未庄居委会62岁的张宝根老人说:“原来的村子拆迁改造后,我们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的3层小楼,我每月能享受220元的养老金补贴,老伴还有200元。这里又干净又齐整,我们这些阿Q的老乡现在都成了城里人了。”话语间老人眉目中已漾满了笑意。
  农民能够享受养老金补贴,得益于绍兴县推出的一项新政策:“三有一化”———让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对集体资产有股份、就业有技能,稳步推进村庄社区化。
  话说起来容易,事办起来难。进行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就要整合土地,哪一项也少不得拆旧房盖新房。想让农民从祖居的地方拆迁,所面临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显而易见。然而,绍兴的农村改造一切在平稳中进行。
  “三有一化”首先从“城中村”比较集中的两个街道展开。拆迁农民不但可以在新居民区按人均50平方米置换住房,还可以优惠价格适当上浮居住面积;新社区水电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所有失地农民都可以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无生产能力的老人还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改造完成了,农民住进了舒适的新楼房。政府手中的可流转土地增加了,既节约了土地,也增加了收入。在福东社区孙吉浦老人家里,我们问起是否满意改造后的社区情况时,老人连声说:三室两厅的房子老两口住,“很方便,很满意,比在大城市还舒适”。
  新一轮的旧村改造,让马鞍镇政府撤村建居工作也少了后顾之忧。该镇六个村撤村改居后,男超过60岁、女超过55岁的村民都可以每月按时领取生活费,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学彪说:“对于不到‘低保’年龄的失地农民,县里制定了‘成人学校下菜单(提出可培训课程),企业下定单(提出用人需求),政府来买单(付培训费)’的政策,被征地农民可通过学校的免费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到需要的企业就业。”马鞍镇在今年8、9两个月的培训试点期内,共办了9期培训班,有518位农民参加了培训,其中有115人培训一结束就被企业录用。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当前城乡困难群众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绍兴县把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县卫生局副局长陈国莺说,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就是“要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这不是一张空头支票。绍兴县去年投资1500万元,今年追加投资8000万元,改建兴建了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平原3000—5000人口、1.5—2公里服务半径,山区1500—2000服务人口、2公里左右半径布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齐全,并设有住院部。社区服务站配备2名全科医生和2名护士,24小时值班,保证村民随时都能够得到医疗服务。这些卫生服务设施所有标志全部统一,非常易于辨认,被戏称为“麦当劳”式的乡村卫生服务站。
  福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个拥有35名医生的镇中心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未改造前,门诊业务量150万元左右,改造后已经接近500万元。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必承担建设费用,药品由县卫生局组织统一采购,这里的住院费比城市医院便宜1/3,门诊费便宜近一半。医院院长马高祥说:“农民看病方便了,医院收入增加了,现在是双赢的局面。过去医生经常打报告想调走,现在是外面的医生打报告想调进来。”
  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一个新绍兴、新城镇、新农村正在形成。
  村村通小舜江水库自来水工程已经完成;村村通公交工程已经覆盖80%的农村,明年底前所有村庄全部通车;村级卫生服务站已全部建成;农村社会劳动保障逐步到位,正在全县推广;部分劳动技能较差的农民培训有序进行……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打消了疑虑。他们对县里的政策越来越理解,越来越支持。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顾益康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钱,而在于有没有心。锦上添花要量力而行,雪中送炭要全力而为。绍兴县先行一步,成果斐然,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确实把群众利益放到了一切工作的首位。”
  挥师滨海,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在杭州湾畔的滩涂上再造一座工业新城
  绍兴县北临杭州湾,日夜不息的钱江大潮裹挟着大量泥沙,造就了一片片滩涂。绍兴人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杭州湾畔围垦了近100平方公里的滩涂。
  为了改变村村点火、镇镇冒烟,到处办工业的状况,保护基本农田,绍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挥师滨海,在不宜于种植粮食的盐碱滩涂地上兴建工业园区,实现集聚生产发挥规模效益。
  滨海区地处绍兴县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隔杭州湾与上海遥遥相对,地理位置优越。
  在滨海区管委会副主任魏阳林的办公室,主人递来一杯热茶,纸杯上赫然是滨海区的地图,上书“投资滨海,决胜未来。”魏主任手指地图说:“我们就是要以滨海为基地,立足杭州湾,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按照大项目进滨海的原则,这里将以纺织业升级、大规模项目为主,建成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的主阵地。同时,滨海区把绍兴的工业经济重心向上海推进了一大步,通过即将开工建设的杭州湾跨江大桥,上海到绍兴的车程将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自2002年6月进行开发建设一年多来,滨海工业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高强度投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45亿元,大型配套项目11亿元。工业区一期23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二期规划也已通过评审。
  数字最可以说明问题。截至今年11月24日,工业区累计引进项目68个,总投资171亿元,平均投资额超过2.5亿元。目前已有35个项目动工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开工。
  站在滨海大堤上看过去,眼前到处是建设工地,让人难以相信,这里一年前还是一片滩涂草地。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企业在滨海区这片土地上开工。
  绍兴县,好戏还在后头!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分别会见董建华和何厚铧
  曾庆红等参加会见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赵新兵)国家主席胡锦涛3日上午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胡锦涛对董建华和何厚铧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胡锦涛表示,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全力支持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胡锦涛说,今年7月董建华来京述职以来,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改进施政,关注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与内地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紧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积极推动粤港、沪港合作,香港经济呈现出复苏的势头,市民的信心有所增强。胡锦涛希望香港特区政府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贴近民众,体察民情,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为市民服务的水平。胡锦涛强调,实现香港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香港同胞自己的努力。他希望香港社会各界珍惜当前的有利局面,抓住机遇,集中精力,万众一心,克服困难,不断增强香港经济的活力,不断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争取早日实现香港经济振兴和稳定发展。
  在听取董建华关于香港社会近期对“政制检讨”问题的意见后,胡锦涛表示,中央对香港政治体制的发展高度关注,原则立场也是明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必须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发展,相信香港社会对此是能够形成广泛共识的。
  胡锦涛说,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以何厚铧先生为首的澳门特区政府积极进取,务实有为,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推进政府行政改革,确定符合澳门实际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深化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使澳门呈现出社会稳定、市民安居乐业、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他希望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再接再厉,着眼长远,推动澳门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晖等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1、12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2、12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来京述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问题。
  会议认真分析了农村形势,认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转化和加工,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繁荣小城镇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五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培养农产品营销主体,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六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七是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八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与斯洛文尼亚总理会谈
  本报北京12月3日讯 记者王莉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斯洛文尼亚总理罗普举行会谈。
  温家宝表示,中斯建交11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政府、议会和民间交往频繁,在关乎对方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过去4年中,双边贸易额年年递增,已是建交初期的10倍,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喜人。两国文教、科技领域交流也卓有成效。中方对两国关系发展现状感到满意。
  温家宝说,长期以来,中斯两国平等相待,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互不干涉内政;坚持互惠互利,积极开展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这已成为两国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中斯友好合作有利于双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方愿与斯方继续本着上述精神,巩固和发展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
  温家宝指出,中斯关系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两国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增强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将成为两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他建议:通过保持高层互访和扩大政府、议会、政党和民间机构间的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鼓励双方企业扩大合作,以便提高两国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水平;深化两国在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增添后劲。
  温家宝还向客人介绍了当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形势。
  罗普完全赞同温家宝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建议。他说,斯中关系发展顺利,斯洛文尼亚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将继续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两国经贸合作仍有较大潜力,斯洛文尼亚企业界对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抱有浓厚的兴趣。斯洛文尼亚将于明年初加入欧盟,这为斯中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斯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使两国的互利合作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会谈前,温家宝为罗普举行了欢迎仪式。参加欢迎仪式的有: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外交部长李肇星等。(附图片)
  十二月三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罗普。(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分别会见尼泊尔国王和首相
  贾庆林抵巴基斯坦访问与参议院主席会谈
  本报加德满都12月3日电 记者马剑报道:正在尼泊尔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这里分别会见了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和首相塔帕。
  在会见贾南德拉国王时,贾庆林说:中尼建交48年来,两国关系一直顺利发展。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中尼友好已深深扎根在两国人民心中。尼泊尔历代国王和王室一贯致力于中尼友好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此深表钦佩和赞赏。
  贾庆林说,发展中尼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精神,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中尼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他说:中国是尼泊尔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支持国王陛下和尼泊尔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所作的努力。
  贾南德拉说,尼中两国不仅是好朋友,而且是可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朋友。他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尼中关系的不断发展,使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
  贾南德拉高兴地回顾了他去年对中国的访问。他说,他在此次访问中感受到了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尼泊尔的友好情谊。他表示完全支持尼泊尔国务委员会和中国全国政协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贾庆林在会见塔帕首相时说:中尼建交以来,两国高层往来频繁,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两国关系中不存在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尼友谊日益深入人心。尼泊尔历届政府在台湾、西藏和人权等涉及中国主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给予了宝贵支持,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
  贾庆林强调:我们充分理解和支持尼泊尔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所作的努力,相信尼泊尔人民在国王和政府的领导下能够处理好国内问题,保持社会长治久安。
  塔帕表示,尼中友谊历史悠久,两国间不存在任何问题。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为推动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中国为尼泊尔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尼方表示感谢。塔帕重申,尼泊尔政府坚定不移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双方还就双边经贸、反恐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会见结束后,贾庆林和塔帕出席了中尼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关于在中尼边境增开两个贸易点的换文签字仪式。
  当天,贾庆林还会见了尼泊尔代外交大臣贝克·巴·塔帕。
  本报伊斯兰堡12月3日电记者马剑、陈一鸣报道:应邀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苏姆罗举行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贾庆林积极评价中巴关系。他说,建交52年来,在两国历代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的积极努力下,中巴友谊基础不断加强,互利合作日益密切。中巴“全天候的友谊”和“全方位的合作”已经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中巴关系基础深厚,深入人心,合作广泛,前景广阔。
  贾庆林强调,巩固和加强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共识,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中巴友好是“睦邻”的典范,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同包括南亚各国在内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巴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加强。
  在介绍中国政协情况后,贾庆林说,中国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国全国政协和巴基斯坦参议院一直保持着密切往来,双方各领域、各层次交往频繁,这已成为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今后我们要继续推动和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苏姆罗表示完全赞同贾庆林对中巴关系的评价。他说,巴中两国有着特殊的和兄弟般的友谊。两国关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我们两国关系是全方位的,在政治、经济以及民间交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十分密切。巴中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典范。巴基斯坦为有中国这样可依赖的好朋友感到自豪。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对华友好始终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
  苏姆罗说,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巴基斯坦人民为此感到由衷高兴。我们真诚希望也完全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苏姆罗表示,巴基斯坦参议院与中国全国政协有友好交往的传统,我们愿与中国全国政协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共同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双方还就双边经贸合作、反恐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一行是于当天下午结束对尼泊尔访问后乘专机抵达伊斯兰堡,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苏姆罗、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以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等在机场迎接贾庆林一行。(附图片)
  1、12月3日,正在尼泊尔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加德满都会见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2、十二月三日,正在尼泊尔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加德满都会见尼泊尔首相塔帕。(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3、十二月三日,应邀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苏姆罗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会见参加“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外方代表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李诗佳、吴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参加“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的部分外方代表,就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捍卫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亚欧各国共同发展问题与他们亲切交谈。
  李长春说,这次亚欧会议26个成员的代表聚会北京,以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主题,共商亚欧文化与文明交流大计,意义十分重大。他强调,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丰富多彩的亮丽风景线,捍卫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就是捍卫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亚欧国家在文化多样性中加强对话和交流,寻求共同繁荣和进步,符合亚欧会议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他说,中国将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学习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捍卫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他希望亚欧会议各成员和有关机构能与中国一道继续在这方面多做工作,为增进亚欧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做出贡献。
  参加会见的外方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在文化建设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充分肯定了“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的举办。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会见出席二○○三年“中国会议”外宾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刘东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3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公司董事长方亦伦和汇丰银行董事长埃尔登一行。
  黄菊对前来参加中国银行与欧洲货币、汇丰银行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国会议”的外宾表示欢迎。他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撑。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金融业正在按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要求,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使中国金融业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黄菊说,中国在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欢迎外资金融企业来华发展,欢迎海内外金融界人士建言献策。希望大家在研讨会上发表好的意见,促进中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中国银行行长肖钢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官正会见朝鲜客人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钱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书记长曹奎一为团长的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中央委员会代表团。
  吴官正说,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中朝友好传统,继续奉行对朝友好政策,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充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为把中朝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出不懈努力。
  吴官正说,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处理半岛事务的根本原则。我们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支持半岛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同时希望半岛早日建立和平机制,实现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永久和平。
  曹奎一首先转达了金正日总书记对胡锦涛、江泽民的亲切问候。吴官正对此表示感谢,并请他转达胡锦涛、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对金正日的亲切问候。
  曹奎一说,访问期间,代表团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切感受到中国方面给予代表团的热情接待。他表示,朝鲜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将继续为推进朝中友好作出不懈努力。他还向吴官正介绍了朝鲜国内建设,发展北南关系方面取得的进展。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昌鉴、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谷永江及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舆论氛围
  ——宣传思想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述评
  本报记者 田俊荣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极不寻常。
  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料: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突如其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超出预料:全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8.5%,经济总量将突破11万亿元。
  这一切,归功于党中央的果敢应对,英明决策,得益于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其中,在党中央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改革发展这个大局,尽心尽力尽责,真干苦干实干,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对动员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不能动摇,脚步不能停顿。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历史责任。
  2003年的春天不平静,一场非典疫情来势汹汹,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危急关头,党中央及时作出了“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党的宣传思想战线迅速展开了“两手抓”的宣传热潮。
  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准确宣传了中央“两手抓”的精神。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党中央关于“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的号召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宣传思想战线胸怀大局,快速出击,形成合力,一方面深入抗击非典一线,报道全国抗击非典的进展,宣传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特别是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宣传思想战线及时报道农村防非典的进展,传播农村防非典的知识,为防止非典向广大农村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深入经济建设一线,报道各地区、各部门促进发展的举措,特别是受非典影响较大行业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营造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
  ———从投资、消费、外贸、就业等八个方面出发,宣传中央关于克服非典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八项对策;
  ———从旅游、商业、铁路、民航等多个行业出发,宣传这些受非典冲击较大的行业努力降低损失的情况;
  ———从健康用品、绿色食品、体育商品等多个亮点出发,宣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内需。
  实践证明,宣传思想战线传播“两手抓”的信息,与全社会“两手抓”的实践相互契合,相互激荡,产生了强烈的共振,使“两手抓”成为今夏中国的最强音。
  胜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在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之后,中央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思路,中央周密部署了下半年的经济工作。
  对中央确定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宣传思想战线及时跟进、充分报道,解疑释惑、凝聚人心,加大力度、主动配合,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而奋斗。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加快改革发展,全国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景象。
  为发展高歌,与人民同心,宣传思想战线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镜头对准一块块富有生机的热土,记录发展的进程;版面描绘一个个建设者的风采,讴歌发展的时代;话筒伸向一处处重点建设的工地,传播发展的捷报:
  三峡大坝岿然屹立,青藏铁路蛟龙腾跃,西气东输千里逶迤,南水北调气势磅礴。还有西部大开发佳绩频传,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重振雄风……
  三峡工程发挥效益,这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三峡建设者的十年心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一次取得了巨大成就。
  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也像滔滔峡江一样激动。一场热烈而有序的宣传战役打响了:
  ———第一阶段宣传从三峡工程验收开始,到蓄水至135米高程,重点报道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就,先声夺人;
  ———第二阶段宣传从船闸试通航到发电前,重点报道三峡建设者的精神风貌,以情感人;
  ———第三阶段宣传从发电起到8月上旬,重点报道三峡工程的基本经验,以理服人。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套又一套报道,仅《新闻联播》就播出关于三峡工程的新闻200多条,全面记录了“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历史时刻,扬国威,鼓士气,振豪情。
  发展是主题,改革是动力。今年以来,宣传思想战线满腔热情地宣传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银行监管体系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电力、电信、铁路、林业等行业改革加快实施;银行、证券、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粮食流通体制继续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着手实施……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勾画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宣传思想战线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投入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宣传。一篇篇解读文章,把中央的精神送到群众心中;一幅幅电视画面,把改革的成就,展示到群众眼前。
  在为中国经济航船喝彩的同时,宣传思想战线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愈是形势好,愈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如粮食安全,一些地区、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新问题、新苗头,作了及时的分析提醒。用事实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新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始终关注群众生产生活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报群众所盼,议群众所思,让群众成为版面的主角,让群众成为镜头的焦点。这是今年宣传思想战线在经济宣传中的一大特色。
  由此,三个“千方百计”,成为今年经济宣传的热点、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的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宣传思想战线密切关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关注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关注扶贫开发,报道各地促进农民增收之策,报道农民创造的增收经验,反映农民增收遇到的困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宣传中央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报道各地改善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报道下岗职工转变观念、艰苦创业的事迹。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必须千方百计抓紧建立健全。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宣传完善社保体系的必要性紧迫性,报道各地的新探索新作法。
  特别让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宣传思想战线将镜头,将笔触,将感情更多地汇聚到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上。
  9400多万农民工从未像今年这样备受瞩目。媒体呼吁关心农民工,解决他们的困难。民工欠薪问题尤为受到媒体重视,新华社播发的通讯《总理为农民追工钱》有力地推动了民工欠薪问题的解决。
  城市困难户、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户、灾区群众等困难群体,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媒体的视野,越来越多的记者走近他们,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他们的呼声要求,报道党和政府为解决他们的困难所做的工作。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经济宣传也非同寻常。
  明年,中国经济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必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经济宣传这出大戏也一定能够做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更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