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安南:全球行动抗击艾滋病
  本报联合国电 记者邹德浩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8日在此间呼吁,国际社会必须把艾滋病列为政治议程和实际工作的头等大事。世界各国必须更加努力,提供必要的资源和采取必要的行动。
  安南说,各国政府、公司、社区和宗教团体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艾滋病在全球没有减缓的迹象,并迅速蔓延。安南指出,2001年联合国艾滋病问题特别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承诺宣言》,然而,各国采取的行动远未达到要求。他强调,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公开谈论艾滋病问题,共同打破在艾滋病问题上的沉默、蔑视和歧视。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羞辱和歧视”,旨在不要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三十日,数千名巴西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海滨大道举行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游行活动。近年来,由于巴西政府加强防治艾滋病,巴西艾滋病患病人数和感染病毒人数明显减少。(华社记者 汪亚雄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卫:未来两年治疗三百万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1日电(记者丁喜刚)在世界艾滋病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1日在日内瓦公布了一项新的艾滋病防治计划,旨在到2005年使全球300万艾滋病患者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这项计划包括:提供简单、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提供新服务以确保有效的药品供应和诊断;快速鉴定、宣传和执行艾滋病防治的新知识和成功策略;向有关国家提供紧急和长期的资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紧密合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世卫组织还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需要55亿美元的资金,因此它呼吁各国政府、捐助国和国际金融机构都能慷慨解囊资助这项重大计划。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由中国70余所高校、10家高校高科技企业和6个国际教育交流机构组成的展团,参加了最近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五届法国教育展”。中国是本届展览的特邀贵宾国。在展会期间举办了“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果。
  中国的展区面积达1200平方米,参展的有文科和理工各类院校,50多位中国大学的校领导亲临展场。展览期间,两国高校间签署了19项合作协议,举行了“中法高校校长论坛”。两国高校负责人和教育界人士还就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展览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今年10月,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开幕。作为文化年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21世纪中国高教展”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两国教育部领导共同为展览剪彩。在展会上,清华大学同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法国教育部国际司签订了一项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这是清华第一次与国外的汽车企业联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科研合作。促成这一协议签订的是法国教育部国际司,该司司长维特利透露,不久他们将带20所法国高校有关领导人访华,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之路。
  中法都是教育大国,都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但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和各自语言的独特性,交流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水平。近些年,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互派留学生、教师和学术交流到联合办学、科研合作与校企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化。例如,法国4所中央学校与中国4所高校之间建立的“4+4”强强合作关系,法国著名的工程院校巴黎高科同中国9所重点大学开展的“50名中国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此外,双方联合组建的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法医学院,都被称为两国教育合作的典范。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中法教育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两国全面持续发展的政治关系为两国的教育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3月两国教育部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二是双方都有需求,能够对等互利,互补共生;三是中法都注重实效和扎实的基础工作。例如,今秋两国教育部门签订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其它西方国家同中国签订的同类协议比,互认的水平更高,内容更超前,可操作性也更强。
  目前,中国在法国高校的留学生有1.6万多人,法国在华留学生的数量位居西欧国家第一。但在留学生交流方面,双方的合作仍有潜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培养大量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的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以往,中国留学生多去北美国家,实际上,像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不仅教育与科研资源雄厚,留学市场也较开放,有许多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据介绍,中法教育部门已达成共识,今后将继续扩大互派留学生的规模、层次和学科领域,进一步完善留学生交流机制。为促进交流,两国将加强语言教学,法国已在中国开办法语中心,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要在法国设立汉语中心。从亚眠特地前来观看展览的德米利教授对记者说,中国留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国外教育市场,法国的一些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正在积极考虑改善相应的服务配套机构。
  提到未来的合作,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曹国兴认为,还可扩大到互设实验室,互相出版教材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说,将来最好能建立“1+1”机制,使每所高校都有一个合作伙伴。另外,在教师互访和教学大纲的沟通与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力度也要加大。北大副校长郝平告诉记者,北大同巴黎高师的合作将有重大突破,两校将互设办公室,互派教师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强调“寓学于研,寓教于研”。他说,中国的高校应尽量扩大同外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科研水平。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走自强发展与国际合作之路。(本报巴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美国
  驴象斗法改医保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11月2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3950亿美元的医疗保障法案。这是美国医疗保障法案38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因而引起了此间媒体的密切关注。《华盛顿邮报》称,布什总统不日即将签署这一法案,从而在共和、民主两党纷争中占得了先手。《纽约时报》也说,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总统的胜利”。
  美国医疗保障计划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5年医疗保障法案出台,主要是向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可靠的医疗照顾。时间过去了数十年,可医疗保障计划基本没变,显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人越来越长寿,“婴儿潮”一代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政府投资医疗保障的资金再过20年就要用光,落伍的医疗保障计划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如何改革却成了美国政治场中争议激烈的焦点之一,过去6年,共和、民主两党围绕此问题争得不可开交。2000年和2002年,国会众议院也曾通过了议案,但因在参院搁浅而胎死腹中。今年6月,众参两院再度通过了各自的版本,经过两党重量级议员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敲定了一个统一的最后方案。即使这样,该法案最后的通过也是一波三折。众院议员22日几乎争论了一整夜,结果在清晨经过3个多小时的唱名表决,才以220∶215票通过,表决时间之长创下了众院历史纪录。接下来是参院的争斗,民主党议员坚称要以“阻挠议事”法则将这一法案“捂黄了”,可共和党势力还是占了上风,避免了“阻挠议事”,改革法则才得以顺利通过。
  新的医疗保障法案长达678页,内容涉及美国医疗保障计划的方方面面。具体实施办法分两步走:一是实行临时药物卡制。2004和2005年,享受医疗保障计划的人每年花费30美元购一张优惠卡,药费预计可降低15%—25%;二是实行主要药物优惠制。从2006年起,享受医疗保障的人可以参加政府机构或是私营公司的医疗保险计划。每人每月医疗保险费35美元,药费250美元之内属患者自掏腰包。药费251美元至2250美元,保险机构支付75%的费用。2250美元至3600美元这一段又是患者自付。3600美元以上的费用,患者付5%,保险方承担95%的费用。
  新法案有几项重大改革内容。第一,首次对患者想要的处方药提供了补贴。而以前只是涉及住院时的药品,而在家使用处方药不在此列;第二,加入市场竞争机制,这是法案中争议最大的地方。新法案向享受医疗保障计划的人提供了选择权。从2010年开始,美国将在6个大都市地区实行6年的试验,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可以与传统医疗保障机构平等竞争;第三,对不同阶层有不同规定。单身年收入1.3万美元和夫妇年收入1.8万美元以下的贫困户免除保险月费和250美元的自缴费。年收入在8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要交较高的诊断费、治疗费;第四,实行有目的的激励措施。联邦政府今后10年内对那些向退休职员提供医疗保险的企业给予860亿美元的补贴或是税收优惠,对向农村地区提供医疗保障的机构今后10年内补贴250亿美元,等等。
  如此一个医疗保障法案得以通过,本来是件好事,可引发了共和、民主两党激烈的政治较量。其中原由耐人寻味:首先,两党对改革医疗保障体制没有异议,但怎么改,则出现了传统理念之争。民主党秉承“大政府”的概念,力主要扩大政府的医疗保障计划,让更多的人受惠;而共和党则是要“化公为私”,让更多的私营部门承担社会服务。
  其次,表面上两党都是为民服务,实际上则含有选票之争。多年来,改革医疗保障计划一直是国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中的重要议题,民主党方面向来攻势猛烈,发誓要代表弱势阶层说话。2000年大选,布什曾提出了“温情的保守主义”,对医疗保障计划改革也是其一个响亮的口号。新法案虽是两党妥协的产物,但共和党的主张得以彰显。加之,新法案已被宣扬为“布什的法案”,对老年人、残疾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无疑为布什竞选连任增加了筹码。
  其三,围绕法案的角逐也反映了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新法案付诸实施后,牵扯着近4000亿美元的生意。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一位高级医疗官员朱迪斯·费德尔就说,“此项法案的赞成者是将银子送给如下利益集团:医生、医院、农村医疗保障机构以及医药制造商和保险公司”。赢得这些利益集团的支持,布什为首的共和党又得了彩头。但民主党参院领袖达施勒宣称,“这绝不是最后的投票,这不是结束,而是结束的开始。”看来,共和、民主两党还得斗下去。
  (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中非友好合作(6)

  “见到你们格外亲”
  何及锋
  11月4日至2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王运泽率团先后对南非、赞比亚和乌干达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受到当地政府和民间友好团体的热烈欢迎,许多非洲人士情不自禁地对代表团成员说:我们是真诚相待的朋友,每一次见到你们都感到格外亲切。这不仅体现出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亲密的关系,也让人感到加强中非民间友好交往是促进中非全面友好关系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事业。
  民间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官方外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中国对非洲总体外交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非民间交流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质性成果。特别是自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以来,中非民间交往迅速向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方向扩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代表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访问期间,为代表团开车的司机是一位名叫索托的黑人小伙子,他不仅驾车技术娴熟,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富于音乐天资,经常登台演奏吉他,并且被中央电视台选为专题片《走进非洲》片头曲的演唱者。据当地陪同介绍,索托一年多以前曾经随同南非新闻代表团访问中国。当索托谈起访华观感时,滔滔不绝,兴奋不已。他说,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令人赞叹,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令人钦佩。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社会治安良好,外国朋友在中国可以放心地四处自由活动,让人有安全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许多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
  代表团抵达卢萨卡的当天下午,赞比亚社区发展和社会服务部部长恩辛戈女士身着民族盛装,在总部会客室热情欢迎代表团。她深情地说:“两个月前我刚刚访问中国,赞中双方签署了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我们的总统刚刚结束对中国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这是赞中两国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位女部长的开场白,顿时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随后,在恩辛戈部长的陪同下,代表团成员来到一间宽敞的房间,观看赞比亚国家歌舞团的表演。随着动人心魄的鼓点,黑人艺术家用各种奔放、夸张、颤动的肢体语言,形象地演示出对幸福、责任、力量、爱情、喜悦乃至坚韧的独特理解。最后,在主持人和演员的盛情邀请下,代表团成员欣然走进舞场,与演员们围成一圈,共同跳起黑人舞。此时全场气氛热烈融洽,掌声笑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今年1月,曾作为对外友协的客人访华的乌干达副总统布凯尼亚(时任乌干达总统事务部部长)得知对外友协代表团到访的消息后,主动提出在他的家乡举行烧烤欢迎晚会。代表团抵达的当天晚上来到布坎尼亚的乡村私人宅邸。主客坐定之后,布凯尼亚愉快地回忆起他访华的见闻和感受。他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乌干达政府高层人士每次访华归来都有所收获。我要让我们政府所有的部长都到中国去,那里有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代表团团长向他赠送了华立科泰新公司生产的两箱专治疟疾的药品。布凯尼亚连声说这是饱含中国人民深情厚谊的特殊礼品。他接着说,我到中国访问后发现并找到了许多有助于我们治国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乌中两国国情相似,我们之间业已开始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是促进共同发展所需要的。
  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非洲三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处处遇到的热情感人的场面令人难以忘却。对外友协代表团成员最大的感受是非洲朋友对非中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寄予厚望,他们殷切祝愿即将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能够为中非友好合作发展事业增添新的活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埃及收回300件失窃文物
  据新华社开罗11月30日电(记者王昊、刘云非)埃及文化部长法鲁克30日在开罗宣布,埃及文物部门从瑞士收回300件失窃并非法走私到海外的珍贵文物,这是埃及从海外回收失窃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埃及警方透露,这起文物走私大案牵涉众多政府要员和海关官员。此次回收的珍贵文物包括一些石碑、雕塑以及两具法老时期的木制彩色灵柩,上面刻有古埃及的宗教标符以及神像造型。
  据报道,迄今流落在海外的埃及珍贵文物粗略算来有数千件之多,目前已经查明有600件在英国,42件在意大利,14件在挪威。近几年,埃及政府追索海外失窃文物的力度明显加大,已经从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成功收回部分珍贵文物。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n+i》学院网向我提供百万欧元奖学金
  本报北京11月29日讯 记者郑园园报道:法国《n+i》学院网主席特罗蒂尼翁今天在北京同法国有关企业代表及中国20多所高等院校负责人举行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协议的主要内容是《n+i》学院网与中国20多所知名大学合作,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法国攻读工程师硕士学位,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欧洲承认的工程师资格。法国电信、法国电力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法国雪铁龙、法国工商会等20多家法国知名企业、机构及法国一些地方政府为这个项目提供为期两年、总额100万欧元的奖学金。
  《n+i》学院网不是网站名称,而是由法国教育协作署管理,法国教育部及外交部支持的一个国家项目,53个法国著名工程院校及各专业的工程师培训机构加盟该项目,所授课程涵盖机械、建筑、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农艺等理工科院校的几乎全部科目。
  n是national的第一个字母,意指国家教育,i是international的第一个字母,意指国际教育。


第7版(国际)
专栏:

  11月30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城市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京剧服饰脸谱展上,一名女士在抄录一款中国京剧服饰的介绍说明。近日,在该馆中国厅举办的中国京剧服饰脸谱展吸引许多市民前往观赏。
  (新华社记者 李启华摄)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建设“健康基地”
  ——日本富山县纪行之二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日本人一提到富山,往往会浮现“和汉药王国”的形象。“和汉药”就是日本的草药和中药。中国是中草药的本家,中国人自然对中药有种亲近感。了解该地“和汉药”的发展,是记者此次富山县之行的主要目的。
  富山县作为“和汉药王国”,发展中草药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山古时就有采集黄连和捕熊取胆的记载。早在日本江户时代,富山药行就广为人知,最有名的是遍及全国的“配置药”行商。这一行销方式是本着“先用后利”的原则,由行销商把各种常备药送到各个家庭,每4至6个月家访一次,对已消费的药品进行结算和补充,更换过期药,按用药付钱。这种配置药方式既方便了消费者又不会浪费,数百年间一直受到日本消费者的欢迎。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常驻日本期间,就曾接受过配置药的便民服务。
  如今,以富山县为首,日本全国有4000多名既懂医药知识又长于行商的推销员进行配置药的服务。
  富山还是生产非处方药的大县。除了每年生产2100多亿日元的治疗用药外,每年生产非处方“配置药”200多亿日元,占日本全国的52%。另外,富山县每1万人中就有55人从事医药品生产,按人均统计也居日本第一。
  在当地人员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富山销售“和汉药”的商行和研究设施,得知富山县在保护传统药的同时,正利用现代技术加大对“和汉药”的研究开发力度。
  富山市内的池田屋安兵卫商店是一家出售“和汉药”的百年老店,该店的肠胃药“越中返魂丹”是它的招牌药,被称为“返魂的妙药”。该店不仅把“六神丸”、“茯苓丸”等传统中药经过改造后在当地生产日本的“六神丸”、“桂枝茯苓丸”、“葛根汤”等成药,还生产加进了人参等草药的“健康药膳”。
  中医药虽在唐代传入日本,但从明
  治时期起西风东渐,对中医药的研究趋于停滞。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多数日本人相信西医,认为“‘和汉药’不治病,只是为了改善体质”,“和汉药”也一直未被列入处方药中。近年来,日本建立了企业、政府、大学组织的“产官学三位一体”的体制,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加大研发力度,正通过传统医学与尖端技术的融合创造新产业。
  富山县是日本唯一设立药事研究所和药用植物指导中心的县。富山医药医科大学通过生物试验、临床、病态生化学、药物代谢工学等解析手段研究中草药,以“和汉药研究所”闻名。为了建立传统药物数据库,该校的民族药物资料馆集中了以中草药为主的世界各国传统医学资料,有已整理和待整理的近7万份标本。采自中国、印度、巴西和非洲地区的草药皆陈列其中。
  济木育夫是位病态控制学教授,他正应用计量药理学手法开发“汉方诊断治疗系统”。国家专门为此拨出6亿日元的研究经费。济木育夫说,中医讲辨证施治,望闻问切,越是老医生越宝贵,但如果老医生一旦不在了就会出现断层。他的工作是通过建立数据库了解药效,针对不同人投不同的药,实现“不高明的医生也能通过数据看病”的目标。
  如今,对于西方医药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人们又把目光转向中医药。富山健康园国际传统医学中心是对传统医学进行研究的机构,同时又是一处老少皆宜的休闲健康设施。目前,该中心正对药食、传统药物、健康运动、休养等进行调查研究,攻克“生活习惯病”。在该中心,记者遇到了一位来自中国吉林的许凤浩博士,他从日本顺天堂大学毕业后成为循环内科医生。为了解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他正在利用先进的理疗装置,参与对印度古老的“油滴疗法”的研究。他说,“中国对草药的基础研究有优势,但要做到科学地了解中草药,还要加把劲。”
  日本作为世界上人均最长寿国,已经进入了“人生80年”的时代。富山人说,富山水好,药好,食品好,他们的目标是把富山建成“健康基地”。
  (本报东京电)(附图片)
日本的科学研究人员对印度的传统医学“油滴疗法”进行研究。据说该疗法对缓解病痛,治疗“现代精神紧张病”有效。(本报记者 孙东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