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章猛进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破解了林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对于加快浙江省林业发展,推动生态省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抓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之后,浙江省和全国一样,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如期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年绿化浙江”的宏伟目标,全省1200万亩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4%,绿化率达92.4%,名列全国前茅。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又及时启动了生态公益林工程、万里绿色通道工程、平原城镇绿化工程、林业产业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城乡生态面貌大为改善,生态质量位居全国第三(名列西藏、海南之后)。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投资需求旺盛,良好的生态环境功不可没。
  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浙江省结合实际,大力优化林业结构,发展效益林业,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2002年,全省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达770亿元,名列全国首位,资源小省的浙江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林业大省、人造板大省、竹业大省、森林旅游大省、花卉苗木大省、林产品出口大省;林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亮点,全省有近一半的林区县(市)林业产值超1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收入4940元,名列全国第三位,临安等林业经济强县(市)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不少农民依靠林业走上了富裕路。
  牢固确立林业在生态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
  《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林业工作放到了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标志着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决策。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战略举措和实际行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陆地面积的70%是山地,林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生态省建设中,应该凸显浙江林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和保护主要江河水系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林网,推进生态脆弱区域的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改善生态面貌,增强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绿化美化城市、乡村和铁路、公路、河道、海塘和堤岸,创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良好生活环境;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面积,涵盖全省主要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及古树名木保护区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
  在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坚持“谁造谁有谁受益”,把植树造林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造林绿化格局。通过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使林业成为一项人人有义务、有责任、有利益的拥有无限活力的事业,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浙江要提前实现现代化,难点在山区。浙江省山区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6%。林业产业是山区经济的基础,林业收入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推进林业的历史性转变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继续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要坚持保护资源和节约使用资源的原则,改进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森林食品生产基地、花卉苗木供应基地、木竹制品制造业基地、野生动物驯养加工基地等“五大基地”,不断增强林业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林农增收。
  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做好新阶段的林业工作,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重和艰巨,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林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决定》要求,认真落实各级政府领导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应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各行业都要把支持林业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林业,服务林业,不断把“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提高到新水平。
  各级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林业既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也是直接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应努力增加对林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加快建立林业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抓紧建立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适当放宽对造林育林的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等各种资金和优惠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应调整林业税费,取消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改革现行育林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切实还利于民。要充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放活林业经营权,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领域集聚,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环境,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两个务必”的要求,结合林业实际,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等五大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林业干部职工队伍。各级林业部门应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执法监督和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深入林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机构建设。林业行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促进新世纪新阶段浙江林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第8版(专页)
专栏:

  加快浙江林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浙江省林业局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林业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新世纪新阶段浙江林业的大发展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决定》精神,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贡献
  根据党的十六大描绘的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结合贯彻《决定》精神,制定新世纪新阶段加快浙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是当务之急。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优化林业结构,增强生态功能,发展效益林业,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家园、绿色生态产业,使浙江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发展思路:围绕浙江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浙江省林业的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林业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充分挖掘各地林产品的优势品种,促进林产品发展特色化;搞活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形成林业经营市场化;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林业建设法制化;不断健全完善林业质量标准体系,实行林业生产标准化;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林业行业管理信息化;不断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林业技术服务社会化。
  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省建成30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基本完成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林业结构合理,实现林业产业强省目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完成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中的林业建设指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努力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
  按照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林业“五大工程”为抓手,认真实施30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努力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
  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按照封山育林的严格管护要求,进一步落实对浙江省八大水系源头、一级支流汇水区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周围生态公益林的封育管护措施。同时,加大对低效林的改造力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不断提高阔叶林或混交林的比重,增强森林生态效能。
  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展高标准平原绿化和城镇绿化,建设城市森林。重点建设环杭州湾、太湖流域组团式森林生态圈,为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制造业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加大村庄绿化力度,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支持。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进一步发挥绿化委员会的组织协调职能,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完成“万里绿色通道”建设的规划目标。重点抓好国省道等干线公路两侧第一层山脊线内、生态公益林规划区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
  防护林建设工程。加快构建沿海防护林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轻自然灾害,促进营建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建设工程。抓好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原生地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珍稀物种拯救与繁育,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体系。
  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林业产业优势,按照“巩固提高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五大基地”,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建设林业产业强省。
  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充分发挥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和交通便捷的优势,组建森林旅游集团,加强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位,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食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浙江省林特产品众多和森林环境优越的优势,科学制定森林食品的发展规划和生产标准,以现有的林业特色基地为基础,建成300万亩森林食品基地。
  花卉苗木供应基地。充分发挥浙江省地域类型多样和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开发乡土树种,加大国外新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引进、繁育、优化力度,提升浙江花卉苗木的品质和档次。
  木竹制品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浙江省木竹加工业发达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提高现有木竹制品加工企业的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建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野生动物驯养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浙江省野生动物资源可利用种类丰富的优势,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加快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步伐,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第8版(专页)
专栏:

  大江高处彩虹飞
  ——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修建三座乌江大桥
  乌江,凶猛险要、桀骜不驯。新世纪初,国家重点工程———渝(重庆)怀(化)铁路在此修建,而且是三跨乌江。这三座大桥非同一般,既有全线最高的墩,又有国内跨度最大的梁。其中两座主跨128米长,平了中国铁路悬灌梁纪录;一座主跨168米长,创造了中国铁路悬灌梁的纪录,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跨”。三座大桥的建造,均由在桥梁界颇有声誉的中铁十三局集团承担,参建职工发扬当年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的精神,与乌江展开英勇较量。如今,三座造型别致的大桥高高地飞架在滚滚乌江之上,在两岸苍翠的青山举托下,更显得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恰似彩虹,胜似彩虹。
  2003年11月中旬,在重庆市参加中国桥梁协会年会的80多位桥梁专家乘专车来到乌江峡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三座大桥,对桥梁的施工技术和整体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渝怀铁路三跨乌江由中铁十三局集团承担,充分体现了这支队伍具有攻难克险的拼搏精神,科技领先的建筑品质,实力雄厚的企业基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此,中铁十三局的决策者们认识明确,高度重视。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几次召开会议,形成共识,组成了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时任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开发部部长)吴焕通任指挥、具有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党委组织部部长迟军任书记、高级工程师崔淑斌任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张德伟任副指挥的项目领导班子;同时确立了施工队伍等若干重要方案。
  开工令下达后,各路人马迅速集结,立即开赴前线。眼看春节将至,大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建设者们毫不犹豫地背起行装,奔赴渝怀铁路工地。多少父母送子、夫妻话别、子女送父的动人场面,在中国这个最重视佳节团聚的文明之邦演绎着挥泪告别的动人情景。农历腊月二十八,集团公司项目指挥部人员和各单位项目部人员相继赶到工地,迅速展开施工。
  三座乌江大桥有三大共同难题:墩身高、跨度大、基础地质复杂。乌江大桥能否高速优质建成,不但需要强有力的指挥班子、过硬的技术队伍,关键还要有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为此,集团公司董事长文普津、党委书记王治忠、总经理王学伟以及多位老总们相继来到工地,并请来了已经退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桥梁专家李范山、花成义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罗琳昌,以及铁道部鉴定中心、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渝怀总指、监理等专家共同对方案进行论证。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桥梁专家夏国斌也数次到工地进行技术指导。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对于高、大、难的三座乌江大桥来说,质量尤为重要。开工伊始,项目指挥部以“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部优,争创国优”为质量目标。在明确质量保证体系、各部门职能和人员职责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办法。邀请西南交大、铁道部第二设计院、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等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走出去参观见学,样板引路。对施工现场实施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奖罚力度,以促进质量管理上水平。
  中铁十三局集团是一支勇于创新、善于管理、特别能战斗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把“艰苦奋斗,争创一流”作为企业精神。中铁十三局集团的前身,是组建于1948年的英雄的铁道兵第三师。1984年集体转业后,施工地域扩展到全国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施工产值近40亿元,施工专业以修建铁路、公路、城市轻轨、地下铁道、水利水电等擅长。特别是在桥梁建筑上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京九铁路贡水特大桥是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京九铁路赣南段的重点工程之一;大连香炉礁立交桥获得国家银奖;大连普兰店海湾两座特大桥,其中一座获得辽宁省优质工程奖;在黄河上修建了五座大桥,其中中卫黄河特大桥采用顶推新技术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奖、灵武黄河特大桥采用移动支架造桥技术获得鲁班奖;在辽河上建造了三座特大桥,其中在建造秦沈客运专线辽河特大桥中,研制开发的GZ24/32—8000型移动支节段拼装造桥机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应该说,对建造大桥中铁十三局集团的领导者们心里是有底的,但是对建三座乌江大桥还是高度重视,这是出于对党对人民对企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争创一流,让新世纪的这一宏伟壮举圆满实现。
  从涪陵市区顺乌江逆流而上,进入乌江峡谷约7公里,一座拔江而起的大桥便耸立于眼前,它那高大雄伟的英姿,形成了“斜晖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的景致,成为乌江上的第一道景观,这就是涪陵乌江大桥。她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乌江村,全长409.35米,最大跨度128米,最高桥墩达72米,是渝怀铁路全线大桥中最高的墩。这座大桥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给大桥施工带来诸多难题:钻孔桩最深达40米,基础下部勘探有蜂窝状溶洞,质量很难控制,尤其是乌江水位暴涨暴落,洪水直接影响基础施工;5号、6号墩顶部墩身由圆形变为矩形,整个墩柱仿佛一个瓶胆,对模板制作、支立及砼的灌注工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大桥的施工难题,项目部确定了攻克江中主墩的施工方案,多次请专家论证,确定了抛填片石筑岛围堰方案,基础开挖中采用化学注浆止水;同时攻克了基础混凝土灌注渗水、大体积砼灌注降温、高墩施工翻转模板等技术难题;采用缆索吊运输,确保江中墩的材料供应。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成功解决了制约大桥基础和桥墩施工的三大难题。
  梁部主跨设计为三跨预应力连续刚构梁,梁的分段长度、跨度、每节吊重和梁体截面都突破以往的设计风格,给施工提出了新的考验。项目部以8月20日为合龙的最后期限,制定《施工计划网络图》,倒排工期,项目部领导分兵把口,确保安全、质量和进度。经过集团公司指挥部的现场指导和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涪陵乌江桥终于顶着高温烈日,于2003年8月21日顺利合龙。
  下塘口乌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彭水县下塘口村,是三跨乌江最长的特大桥,全长703.95米,主跨为128米双壁墩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梁,是铁道部渝怀总指重点难点工程,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这座特大桥墩高跨大,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桥梁下部受江水影响大,铁道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领导都非常关注。为加快工程进度,集团公司渝怀指挥部组织百日大干劳动竞赛,工地上鼓劲的喇叭响起来,鲜艳的彩旗飘起来,响亮的标语口号挂起来,施工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作业。春节正是人们放长假合家团聚的时候,但在乌江特大桥工地却没有放假,大年三十白天灌了一天桩,晚上7点才下班,休息了一夜,大年初一早晨继续施工。经过大家奋力拼搏,8号墩的桩基础终于在正月初八这一天灌注完毕。
  经过参战员工的奋力拼搏,战胜了多次洪水袭击,在今年集团公司指挥部组织的两次12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参加建设下塘口乌江大桥的单位都被评为“综合优胜单位”。7月19日凌晨大桥主跨合龙,8月26日凌晨全桥胜利合龙。
  黄草乌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县黄草乡,在三座乌江大桥中跨度最大,全长410.65米,墩身最高达56米,大桥主跨为168米双线预应力钢筋砼连续刚构梁,这种跨度几乎达到了同类桥梁的极限,被称为中国铁路桥梁第一跨,被铁道部列为科技攻关项目,受到铁道部、设计院和桥梁界专家的特别关注。项目部领导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队伍上场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请专家和领导到工地,确定了钢套箱、钻孔桩等施工方案。同时避开洪水,采取备用措施,调了4台钻机,于2001年9月,根据两个水中墩的特点,用钢围堰筑岛、压浆止水。10月1日正式开始桩基施工。工地上彩旗招展,员工们争时间抢速度,项目部3天评比一次,对进度前三名的作业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员工们在井下穿着雨衣,冒着滴滴嗒嗒的渗水作业,每次爆破后,技术人员都要下去检查,然后出碴灌注护壁,进入下一个循环。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1月1日,在中间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的情况下,经过百日大干,终于抢出了桩基础。采取循环水降温、低水化热水泥、电子监控等措施,在10天内将3号承台1670方混凝土灌注完毕,终于攻克了基础施工难关。在黄草乌江大桥,工程技术人员敢于创新,在压浆止水、自制龙门吊用于大孔径嵌岩桩出碴、自制翻模、600米长距离混凝土输送、大体积混凝土循环电子控温等一系列施工工艺上都有创新和突破。渝怀铁路总指挥部负责全线特殊桥梁的高级工程师黄泰列检查大桥后称赞说:“这座桥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安全是全线最好的,是树立在渝怀线上的一面旗子。”
  黄草乌江大桥按照先边跨后主跨的合龙设计,于11月6日首先合龙两个边跨,11月25日,主跨胜利合龙。目前,大桥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站在乌江岸边,抬头仰望,高耸云端的桥墩顶上,悬空的钢铁挂篮,带着一节节梁段徐徐延伸,伴着灿烂阳光和飘动的彩云,犹如昂首腾空的巨龙当空飞舞。
(吕爱武 陈树青/文 李仕兵/摄影)(附图片)
  1、项目部领导班子在大桥工地
  2、建设中的下塘口乌江大桥
  3、黄草乌江大桥(题图为涪陵乌江大桥雄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