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截至11月30日,在俄人民友谊大学宿舍火灾中罹难的中国留学生增至9人,仍有4人下落不明,41名受伤学生在救治中。火灾发生后的六个日日夜夜,我驻俄使馆和国内派出的联合工作组的100多位工作人员,含着泪水昼夜工作,全国人民也一起分担着这巨大的不幸——
  祖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受难的留学生。火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发来指示,要求我们竭尽全力做好善后工作,政府还紧急派来了工作组。这些天我们使馆集中全部精力处理此事,140多名工作人员含着泪水昼夜工作,全国人民也在一道分担着巨大的不幸……”
  11月29日上午9时,位于莫斯科市西南区距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不远的“老北京”饭店。
  回荡在大厅里的刘古昌大使的声音,低沉有力,令听者动容。
  突然间,感情的波涛冲破闸门,40多位满面哀容的学生家长失声痛哭。几天来他们哭干了眼泪。然而,当孩子的命运、家庭的悲剧同亿万人民联系在一起时,一股强大的情感再一次揉碎了家长们的心。
  遇难学生牛凯的母亲李新泣不成声。她拉着领事参赞郭敏的手断断续续地说道:“儿子走后我痛不欲生。看到使馆同志们日夜不停地为我们操劳,看到全国人民在支持我们,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广西某大学副校长莫雄光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年仅22岁的爱女。“我的宝贝女儿走了。使馆的心意我领了,求求你们不要为我们过多分心,快腾出精力去救助那些受重伤的孩子吧。多救一个是一个……”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这就是一个伟大国度的外交官和普通公民面对灾难发出的声音!
  火灾发生后,我国领导人迅速作出救助受难留学生的指示;我国的外交官第一个出现在火灾现场……
  24日凌晨3时许,中国驻俄公使周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什么?友谊大学发生了火灾?”周力赶紧披衣下床。夜幕中,使馆宿舍楼的灯一盏一盏亮了起来。教育参赞裴玉芳火速带领几位外交官奔赴现场查看灾情组织营救,大使刘古昌一边等待有关中国留学生的消息,一边筹划着将要采取的救助措施。
  友谊大学发生火灾的6号宿舍楼住着200多名学生,其中有近90名中国学生,而且大部分是来俄罗斯不久的预科生。由于火灾发生在深夜加之火势凶猛,不少人被有毒气体熏倒在床上或困在屋内逃不出来。一位中国男同学惊醒后穿着睡衣、光着脚跑出楼门。发现好几位同胞被困在火海后,这位劫后余生的同学勇敢地跑回楼内,强忍着滚滚浓烟和灼热的烈火寻找同学的房间。他发疯似地敲门,敲不开就用身子去撞。不得不撤出大楼后,这位同学又光着脚在雪地里拼命地奔跑拦车,忙着将受伤的同学送往医院。
  住在友谊大学其他宿舍楼甚至校外的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商闻讯后也迅速赶来。由于火势太猛无法进入楼内救人,他们就拿来床单、被子站在窗下接应从高层跳下的同学。还有人细心统计着受伤同胞的姓名以及被送往的医院。这些第一手资料为我使馆后来寻找受伤、失踪的中国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这是莫斯科近10年来最大的一起火灾,41名风华正茂的中国学子被大火烧伤或跳楼逃难时摔伤,死亡9人,另有4人下落不明。
  几个小时后,天还没有亮,一辆插有五星红旗的小轿车急速驶出中国使馆,径直奔向莫斯科市第64医院。刘大使和周公使神色焦急地望着车窗外,商量着必须马上展开的救援行动。
  在医院里看到受难同学的惨状,两位外交官眼含热泪对他们表示慰问并立即要求院长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中国学生。院长说:“中俄两国是好朋友,我们一定会像对待自己人一样救治你们的学生。”
  离开医院后,刘大使一行赶到了友谊大学。在校方为幸存中国学生暂时安身提供的大教室里,刘大使首先转达了祖国对同学们的慰问和对遇难学生的哀悼。他激动地说:“在这危难的时刻,祖国人民与你们同在,使馆与你们同在!只要我们精诚团结、齐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在友谊大学,刘大使向“友大”代理校长比利宾当面提出三点要求:尽快查清伤亡人员具体情况,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幸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利宾对中国学生遇难表示哀悼和慰问,说校方一定要承担起责任,尽全力采取措施安置好中国学生。
  火灾发生后,我国的外交官第一个出现在灾难现场、第一个前往医院探望伤员、第一个向俄方提出交涉……
  中午12时,我驻俄使馆党委举行紧急会议。刘古昌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唐家璇、陈至立国务委员,李肇星外长、周济部长也指示使馆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将使馆工作重点转向救助受难学生。为此,使馆立即成立应急小组,并根据实际需要下设对外交涉、信息新闻、医院联络、亲属接待、善后处理、行政后勤6个工作组。
  旅俄华侨、华商、留学生们也紧急行动起来,仅仅数小时内他们和使馆人员就为受难学生捐款24万卢布(约合8000美元),衣物、日用品和食品等物资两卡车。外交官们将这些物品及时分发到同学们的手中,还连夜为伤员采购了一批尿布和卫生巾。为了及时向受难学生在国内的家人通报情况,使馆通过新闻媒体和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并于事发当天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第二天,记者向接线员询问总共接听了多少个电话。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的参赞梁月槐、一秘邱景林只是在纸上写了三个字:没断过。
  中国外交官对受难同胞的关爱给俄罗斯医生和其他国家的受难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俄外交部高官致函刘古昌大使,代表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学生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受伤同学表示深切慰问。他说,俄罗斯政府将尽快查清事件情况、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幸存学生和来俄家属。
  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位受伤的中国学生,我驻俄使馆不放弃每一条线索,派出十几支小分队到莫斯科各大医院寻找。中国外交官焦急的神情、匆忙的身影给俄罗斯医生和其他国家的受难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医生赞叹中国政府对学生的关爱,同房的外国受伤留学生见我学生备受关怀不由得失声痛哭。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外交官中有的人是在忍着高烧坚持工作,有人曾因过度疲劳晕倒在受伤同学病床前。
  真情感动苍天,有时奇迹也会发生。一位叫何华华的同学入院后始终昏迷不醒,被俄方误认为是越南人。有一天,他偶尔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就是这一声呻吟竟被在同一病房做志愿者的中国留学生听懂了。咫尺天涯的何华华终于有了明确的下落,他回到了同胞的怀抱。
  使馆商务参赞王俊文、文化参赞谢金英担任医院联络组正副组长,每天去医院探望伤员、跟踪四十几位伤员病情变化是这个组的主要工作。他们俩的办公桌上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几十页加入最新情况的表格。记者看到,住院学生病情通报表极为详尽,上面不仅有个人资料、受伤情况、治疗方案、病情进展,还有主治医生联系电话,医院探视时间等许多内容。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危重伤员能得到专家们的及时会诊,感到寒冷的伤员能马上领到毛毯和防寒服,医院缺少的药品马上有人到几十家药店去寻找……
  为了尽快搞清楚失踪者的下落,公使周力和参赞范先荣多次向俄联邦外交部、教育部、莫斯科内务总局、莫斯科市卫生局交涉,俄方终于同意25日前去辨认尸体。当天上午9时30分,领事参赞郭敏率领领事、留学生及华商代表来到莫斯科市第十太平间,在36位遇难者中辨认中国留学生的遗体。旅俄多年的华商姚一、李玉通、洪烨忙前跑后,对同胞的真挚情谊溢于言表。经过在太平间内近10个小时的工作,7位中国学生的遗体得到确认。
  为了妥善安置来俄的学生亲属,武官王海运、参赞宇建国和孟宪起奔赴机场、落实宾馆、组织陪同志愿者、为亲属们送上一杯杯热茶,并用情真意切的话语安慰焦急万分的家长,向他们详细介绍事态的进展以及孩子们的现状。家长们忐忑不安的心很快有所平静。他们说,还是祖国的亲人好,我们在他乡感到有了依靠。
  一位华侨道出了心声:我们的政府无微不至地关怀在国外的同胞,这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政府
  从发生火灾的当日起,我驻俄使馆每天晚上都要召开有20多人参加的会议,而且会议经常要持续到深夜。救援工作如此紧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开会?记者旁听了两次会议后,不仅搞清了会议的重要性,更对中国外交官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有了切身的感受。
  会议从6个工作小组负责人的发言开始。他们不仅汇报最新情况变化,更主要的是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一轮发言下来,聚集起来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会有近百个。主持会议的大使和公使集思广益,最终明确解决办法以及具体责任人。
  会议结束后,劳累了一天的外交官们还不能去休息。负责对外交涉的参赞范先荣立即去准备照会,负责信息新闻的参赞梁月怀、孙霖江则要一道整理出最新情况向国内汇报并将有关信息登载到使馆和外交部网页上,行政后勤组的赵家骏、李志和两位组长不仅要赶紧为第二天一早出发的同志们准备物资,有时还得连夜出门采购。
  看着外交官们疲惫的面容,记者一直在想:是什么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记者始终没有发问。根据平日的了解,面对这个问题他们肯定会淡淡地一笑,最多说一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倒是在火灾事件善后工作中偶尔听到的一段话给上面的问题做了解答。
  在前往莫斯科的飞机上,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工作小组组长岑建君泪流满面,两次失声痛哭。坐在他身边的一位乘客猜出了其中的缘由,关切地询问在火灾中遇难的是他的弟弟还是妹妹?岑建君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他哽咽着答道:“有我的弟弟也有我的妹妹,他们是我祖国的亲人啊!”
  火灾发生的当天,一位华侨给使馆送来一万美元。他激动地说:“这笔钱不仅是给受难学生的捐助,也是我对政府真诚的谢意。我们的政府无微不至地关怀国外同胞,这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政府。”(本报莫斯科11月30日电)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由于为防治艾滋病作出突出贡献,她获得了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并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联大主席的赞扬——
  高耀洁: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本报记者 王明浩
  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拉开帷幕,高耀洁是25名候选人之一。这位77岁的老人铁了心要把防治艾滋病的工作进行到底。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人让她痛心不已,已70岁的她决定倾全力宣传防治艾滋病
  1996年4月7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退休的妇科肿瘤专家高耀洁第一次见到了艾滋病人。患者痛苦的哭喊刺痛了她的心。一连几天,高耀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作为一名医生,她清楚:如果艾滋病传播的状况不加以遏制,将会伤害到多少无辜家庭!同时,她也意识到,艾滋病应该并不难预防,前提是:人们要懂得预防的紧迫性,掌握相关知识。
  高耀洁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谢绝给病人看病,倾全力宣传防治艾滋病。“看病,我一天最多能治几十个病人,而宣传却可能挽救成百上千人。”
  但那时,高耀洁并没有想到这条路竟如此坎坷、如此艰难!
  误解和偏见使她受尽了白眼,对医药骗子的揭露又给她带来无尽的麻烦
  1996年秋,高耀洁多方筹资1700元,印制了第一批12000份防治艾滋病的材料。在当年的“国际艾滋病日”,她走遍郑州市5个长途汽车站,连续3天向行人发放宣传材料。但大多数人认为:我既不嫖娼、又不卖淫,不会得艾滋病;有的人把艾滋病与性乱、吸毒画上等号,甚至把阅读材料也当成一件丑事。高耀洁受尽了白眼和冷落。
  1997年,高耀洁得知河南某些县、乡、村的艾滋病疫情严重,而且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在驻马店某地,村民把艾滋病叫作“怪病”,周口一带叫它“无名热”。高耀洁开始深入田间地头办讲座,最初讲妇科保健知识,后来侧重于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等的讲座。几年来,高耀洁走遍省内的50多个市县,误解和冷落时常围绕在她身边。
  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些自称老中医、老专家的所谓“神医”,利用艾滋病人求医若渴的心理欺骗病人。1997年5月,一自称“神医”的陈姓村医给艾滋病人用地塞米松退热,弄得病人大汗淋漓,不久便离开人世。高耀洁经过调查,掌握了大量医药骗子的材料,并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1998年1月,她又亲手把调查报告交到省长手中。当年3月,一场整顿游医、假医、假药的活动在全省范围内迅速铺开,收效显著。
  然而,各种出人意料的麻烦、压力和阻力也随之而来。首先受牵连的是同样身为医生的女儿郭炎光,她所在的科室也被游医承包了,在此次清理整顿活动中,医院损失了一笔承包费。郭炎光因此接连遭到打击报复,一度萌发了自杀的念头。高耀洁不断接到恐吓电话,有人甚至威胁要杀她全家。在恐吓面前,她没有退缩:“人总是要死的,关键是要死得其所……”
  由于父母都患艾滋病而去世的孤儿日益增多,为了这些孩子的生存和健康成长,高耀洁上下奔走
  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父母都患艾滋病而去世的孤儿群体日益凸现。这些孩子虽然身体健康,但生活的艰难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从1999年到2002年上半年的3年间,高耀洁给160多名艾滋孤儿寄去的钱总计已超过8万元。而在2002年7月,她却意外得知,孩子们非但没有能用上这些钱,就连政府救济的面粉、煤以及家里的电灯、电表也被人抢走了!更让人难过的是,村里不少人认为患艾滋病是孩子父母造孽,因此对孤儿们缺乏同情心。
  更让高耀洁揪心的是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她曾亲眼看见一个12岁男孩的左臂上刻满了“忍”、“仇”、“杀”等触目惊心的字样。这些孩子如果没人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长大后将走向何处?高耀洁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孤儿们需要一个温暖的社会环境。
  去年春节,高耀洁将3个孤儿接到自己家里过春节,这些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均为“阴性”,“可是,许多人吓得不敢来我家,连我自己的儿子也不理解,我过了有史以来最冷清的一个年”。
  高耀洁开始为孩子们寻找新出路。2002年6月1日,经高耀洁牵线搭桥,河南省新蔡县古吕镇的孤儿高闯被山东省曹县一对陈姓夫妇收养;高闯14岁的姐姐高冬莉也被曹县一对夫妇收养……
  艾滋孤儿分散抚养进入正常家庭,几个月后,他们慢慢淡忘了往日的痛苦,生活和学习都逐渐走上了正轨。但让高耀洁头疼的是,收养地政府对这些孩子按计划外生育人口对待,有的孩子至今还没有落下户口。
  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老人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高耀洁的老伴郭久明退休前是内科主任医师,两位老人退休工资加起来有4000多元,在郑州,这种收入不算低,“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过得挺舒服的,可家里的钱都被她给了艾滋病患者和家属了”,郭久明无奈地对记者说。从2000年起,郭久明开始收回老伴管理家庭账户的“大权”,但外出讲课的收入和稿费还归高耀洁支配,很快又被她转给了艾滋病患者和孤儿。
  由高耀洁主办编写的小报《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已出了15期,总印数达53万份。除第一期外,其它每期3000—5000元的费用都由高耀洁自费出版;她还编写了《艾滋病、性病的防治》一书,两版四次印刷30多万册,印刷费由她获的奖金2万美金和福特基金会给的1万美金支付,该书免费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赠阅。河南、海南、湖北、广东、云南、新疆等省市区办艾滋病知识培训班,都用该书作教材。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高耀洁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能干些有意义的事,心里踏实!”老两口目前住在儿媳借给他们暂住的房子里,两居室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惟一值钱的还是清华大学学生3年前捐赠的电脑。有人赞誉她“有太浓的爱、太软的心”,但更多的人说她“瞎折腾”,更有人奚落她“自作自受”。
  “我心里很清楚,我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高耀洁动情地说:“即使将这套破房子卖了,也救不了那么多人,但我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唤起全社会来关注艾滋病人!”一时间,高耀洁老泪纵横。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相互关爱 远离“艾滋”
  11月29日,清华大学校园内举行了一场大型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学子参加。图为一女大学生在悬挂写有同学留言的宣传单。(潘松刚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记者来信

  “寄生公司”分流利润 侵害国有资产值得警惕
新华社记者 周立民
  安徽省移动公司1999年10月28日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移通公司。这200万元均是挪用的经营性资金:1999年10月13日,安徽省移动公司汇出160万元给公司工会、40万元给移通公司作为注册资金,同年10月14日移动公司工会将160万元汇给移通公司。安徽省移动公司占移通公司股份的20%,公司工会占股80%,原安徽省移动公司总经理张道德任移通公司名誉董事长,工会主席冯立功任董事长。
  从1999年底到2002年,短短两年时间里,移通公司就实现税后利润3492万元。4名安徽省移动公司领导,两年各从移通公司分得红利8.65万元,15名中层干部各分得5.76万元,一般员工各分得2.8万元,离退休人员各分得1.87万元,共计447.5万元。
  据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专家介绍,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当下也在花样翻新,通过办“寄生公司”等手段分流国有企业利润、间接侵害国有企业利益已成为新趋势。安徽省政府立法咨询员、安徽大学法学教授储育明认为,这种方式实质上是通过抢夺国有企业的“经营机会”,把国企应得的利润转移到了部分人的口袋。
  “寄生公司”侵害国有资产的间接性、隐蔽性,再加上获利的往往是一个群体而非个别人,使对这类行为的查处难度更大。储育明说,对“寄生公司”的查处,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司法实践中,基本上是“盲区”,在刑法中仍是空白。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郑州
  建大型商业网点要听证
  本报郑州11月30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郑州市政府日前出台的《郑州市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全市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先‘听证’后布点”。
  《办法》规定,在郑州市区新建、改扩建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立项或申请工商注册登记前,将由市商品流通管理部门主持并会同规划等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社区、企业和消费者代表及有关专家,对其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听证。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深圳
  推出医疗执业责任保险
  据新华社深圳11月30日电(记者李南玲)深圳市卫生局日前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签订了“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从12月3日起,出现医疗事故,患者将直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次性赔偿。
  以往发生医疗事故,很多医院往往采取“私了”的办法,不仅患者得不到充分补偿,同时由于医院对主管部门隐瞒事故,使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和教训无法得到及时总结。医疗执业责任保险与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除了具有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赔偿责任的保险保障功能外,还引入了带有激励机制的个人风险储金,将保险赔偿责任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紧密挂钩。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合肥工业大学
  设立贫困学生管理的邮局
  据新华社电(张瑾、汪雷)邮政局“局长”是学生,10个员工也是学生。合肥工业大学和合肥市邮政局日前推出由贫困大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邮政支局。
  这家代办邮局由合肥工业大学负责提供场地,邮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咨询。但业务由11名经过邮政部门培训的贫困大学生“员工”负责。据介绍,合工大目前贫困大学生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校方通过勤工俭学中心已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IP电话超市、学生超市、干洗店等经营实体的岗位。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武汉
  出租车司机抽烟乘客可拒付车费
  本报武汉11月30日电 记者张志峰报道:记者今日在武汉乘坐出租车时,发现座位前有一张卡片,印有该市出租车管理部门于11月27日发布的规定。按照规定,发生以下5种情况时乘客可拒付车费:未按乘客要求使用空调,驾驶员在营运过程中抽烟,未使用计价器或不给车票,未经乘客同意搭载他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