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上将就任北约欧洲盟军司令
本报布鲁塞尔1月17日电 记者吴云报道:今天下午,北约在位于比利时南部城市蒙斯附近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举行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就职仪式,美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琼斯上将从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手中接过了象征军事指挥权力的旗帜,正式出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成为第十四位担任这个职务的美国军人。在就职仪式开始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琼斯表示,北约必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充满了危险的安全环境。
  詹姆斯·琼斯上将1943年出生,在欧洲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后回到美国上大学,1966年毕业于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获理学士学位。1967年应征加入美海军陆战队,后一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1999年被提升为上将,并被任命为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担任该职务至今。
詹姆斯·琼斯上将将成为首位出身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在他以前,该职位一直分别由美陆军和空军出身的军人担任。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俄加强军事合作
双方将举行海军联合军演
本报新德里1月18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正在俄罗斯进行访问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17日在与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会谈后宣布,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发展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印俄将共同开发第五代战斗机。费尔南德斯18日对新闻界宣布,印俄还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两国共同研制的“巴拉莫斯”巡航导弹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将从此前的2.5亿美元增至3亿美元,以加快该型导弹的生产进程。“巴拉莫斯”巡航导弹是由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和莫斯科机器制造科学研究所1998年合资组建的布拉莫斯公司研制的。根据1998年2月印俄签署的协议,两国将共同设计、研制、生产和销售这种超音速巡航导弹。此外,费尔南德斯还表示,印度已接受俄方提议,同意未来3至4个月内,两国海军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费尔南德斯是14日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为期5天访问的。他于15日至16日出席了俄印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同俄方就印购买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及两国其它军事技术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


第3版(国际)
专栏:

  反对战争 呼唤和平
世界各地爆发反战示威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在美国为军事打击伊拉克而加紧在海湾地区进行军事集结之际,世界各地连日来相继爆发了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游行示威。
在美国华盛顿、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地,10多万人18日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准备发动对伊战争。在华盛顿,示威者们冒着凛冽的寒风聚集在国会山对面的公园里,听取国会议员、民权活动家和示威组织者发表反战演讲,并不时高呼“不要用鲜血换石油”,“不要向伊拉克开战”等口号。随后,他们举行了游行,队伍绵延3公里。在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3000多名反战人士在市中心举行游行,反对美国对伊动武,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加拿大各大城市18日也爆发了大规模反战示威活动。在首都渥太华,近千名示威者在加拿大国防部大楼前抗议,要求加政府放弃参与美国可能对伊动武的任何计划。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和东部重镇哈里法克斯等地,当地群众也举行了各种反战集会和抗议活动。
在英国,数百名反战示威者18日聚集在英国武装部队位于诺斯伍德的联合司令部门前。随后,伯明翰和诺丁汉的反战者还用点蜡守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英国支持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不满。在法国巴黎和马赛,数万人18日走上街头,参加反战示威游行,他们要求美国放弃其战争计划。示威者高喊着“我们不要肮脏的战争”等口号。德国、瑞典、爱尔兰、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家,近日也相继爆发了反战游行。
反对战争的浪潮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也是此起彼伏。近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约旦首都安曼、埃及首都开罗等地相继爆发反战游行示威,示威者谴责美国侵犯伊拉克主权和干涉伊内政,呼吁阿拉伯国家共同抵制美国有失公正的中东政策,并敦促联合国、欧盟和国际社会采取实际行动阻止美国对伊动武。在巴林,约3000名示威者抗议美军进驻该国,支持伊拉克抗击美国的军事入侵。
此外,亚洲的日本和巴基斯坦以及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地也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反战示威。
据新华社洛杉矶1月18日电 (记者支林飞)当美国全力准备对伊拉克开战之时,那些经历了不同战争的美国老兵们纷纷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对伊开战,认为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师出无名,而且有可能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泥潭。
美国第二大报纸《洛杉矶时报》18日公布的最新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的老兵反战情绪最强烈,他们当中有54%的人反对攻打伊拉克,支持者只占35%。
一些美国老兵说,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对布什总统发动对伊战争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华盛顿某一群人毫无意义的展示武力的举动”。家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74岁牙医、二战时期海军陆战队员威廉·克罗斯质问道,既然美国情报部门知道伊拉克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哪里,为什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找不到证据?他说:“如果美国非要出兵伊拉克,那里将成为第二个越南。”(附图片)
1月18日,反战示威者高举标语牌行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街头。数万人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集会,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1月18日,一名示威者高喊口号,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反战游行。当天成千上万的群众走上街头,在巴黎市中心举行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示威游行。新华社记者 陈立群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倒萨”牵动石油市场
黄泽全
布什政府正紧锣密鼓地向海湾地区调动军队,海湾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与此同时,战争迫近的预感已开始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影响,近日国际石油市场行情一再上扬,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经达到每桶33.66美元,创下2000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2月份期货价格也升至每桶31.66美元。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对战争的担心导致抢购,很多人希望买进2、3月份的石油期货,以防不测。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对世界经济形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石油价格的波动一直是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纽约时报》本月2日发表一篇题为《石油市场前景不妙》的文章说,2003年石油价格将面临10年来最为剧烈的动荡。据有关专家估计,一旦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事爆发,石油价格将会升至每桶40美元以上。这将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胀压力又有可能迫使欧美等国的中央银行改变现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从而对经济产生制约作用。一旦对伊战事拖延,或伊拉克采取破坏本国或邻国石油设施的策略,国际石油市场将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前景不能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心。
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能源安全与供应已被布什政府列为要务之一。美国能源主要依赖于石油,其石油消费的2/3需要进口,其中60%的进口又是来自海湾地区。“9·11”事件后,鉴于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加之军事打击伊拉克将对石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难以逆料,因此,美国政府已将能源供应渠道多样化问题提上重要日程。从去年底起,美国政府已开始着手悄悄地在非洲、巴西、俄罗斯等地区探寻可供选择的石油来源。
非洲近年来石油生产发展迅速,原油质量好,又位于大西洋沿岸,运输便利;且远离中东和海湾动荡地区;非洲大部分产油国又不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因此非洲石油自然就成为美国能源来源多样化所优先考虑的目标。但从石油储备角度看,海湾地区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为45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45%,这又是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尽管世界其他地区产油前景不错,但美国至少近期内还难以完全摆脱对海湾地区石油的依赖。而伊拉克之战一旦开打,无疑将对美国的石油供应,进而对其经济增长,造成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冲击,这似也是影响布什政府下和战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副总理会见中共代表团
据新华社地拉那1月17日电 阿尔巴尼亚副总理兼外长梅塔17日在此间会见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蔡武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表示,希望阿中两国双边关系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深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友好关系,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梅塔说,阿中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过去几年里阿中关系有了新的发展。阿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阿希望两党关系进一步获得发展。他建议大力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往来,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蔡武说,中阿传统友好关系在最近10年获得了新的发展,中方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感到高兴,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中阿两国关系,愿加强与阿尔巴尼亚社会党的友好合作,以促进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共代表团是应阿执政党社会党的邀请于16日抵达地拉那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苏丹议长会见我人大代表团
据新华社喀土穆1月18日电 (记者杨树林)苏丹国民议会议长艾哈迈德·易卜拉欣·塔希尔18日在这里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一行。
塔希尔盛赞苏丹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指出,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在帮助苏丹开发石油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代表团团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清渭转达了李鹏委员长对塔希尔的诚挚问候,并代表李鹏委员长邀请塔希尔率苏丹国民议会代表团访问中国。
宋清渭说,中国与苏丹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友谊源远流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龙贬低中东四方斡旋机制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月19日电 (记者蒋国鹏、刘洪)据此间媒体19日报道,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沙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组成的中东问题四方斡旋机制实际上是“无所作为”的,他认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需要一个新的和平方案来解决。
沙龙表示以色列不会认真考虑由美国去年10月提出、旨在帮助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他强调,任何和平方案的实施应首先落实三个前提条件,即剥夺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实权,任命巴勒斯坦总理和完成巴机构内部改革。沙龙还表示,如果巴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恐怖主义,他将考虑承认一个“无最终边界、完全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
这是沙龙今年以来首次公开对中东和平“路线图”发表看法。该方案要求巴方进行重大改组,建立单一的安全体系,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要求以方撤出冲突以来占领的巴方领土,停止定居点建设并拆除非法定居点。根据这一方案,2003年底将成立临时的巴勒斯坦国,2005年完成最终地位谈判。
沙龙去年曾在中东和平“路线图”提出后表示接受这一方案,但拒绝冻结定居点建设并从定居点撤出。而他接受巴勒斯坦建国建议的举动遭到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强烈批评,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在利库德集团内部的影响力。
中东问题四方斡旋机制原本应在去年12月20日举行的四方会议上通过这一方案,但因美国代表坚持在1月28日以色列大选结束后再对该计划进行讨论而被推迟通过。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
本报贝尔格莱德1月18日电 记者刘志海、谢戎彬报道:南斯拉夫联盟宪法委员会昨天经过12小时的紧张工作,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和《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执行法》。
《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草案于2002年12月6日由南联盟宪章起草委员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是指导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未来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将交由该两个共和国和联邦议会最终批准,一俟议会通过,南联盟就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前南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4月组成了目前的南联盟。近年来,黑山共和国一直谋求独立。2001年10月以来,塞、黑领导人多次就两个共和国未来关系举行谈判,在欧盟斡旋下,双方在2002年3月14日达成协议,商定将“南斯拉夫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本报贝尔格莱德1月17日电 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1月16日发表声明说,塞尔维亚前总统米卢蒂诺维奇将于未来三四天内前往荷兰海牙前南战犯国际法庭自首。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成功试射地对空导弹 巴表示不参加军备竞赛
本报新德里1月19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当地时间18日下午3时,印度在东部孟加拉湾奥里萨邦海岸成功试射了一枚“阿卡什”地对空导弹。印度国防部人士对媒体介绍称,这枚导弹重650千克,射程25公里,有效载荷50千克,由固体燃料推动,是在一个可移动的发射装置上发射的。“阿卡什”导弹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负责实施的国产综合导弹开发计划的一部分。9日,印度曾成功试射一枚射程为700公里的“烈火I”型地对地导弹。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1月18日电 (记者杜振丰)巴基斯坦新闻部长谢赫·拉希德·艾哈迈德18日在这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巴基斯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想参加军备竞赛,但巴基斯坦懂得如何保卫自己的国家。艾哈迈德是在对印度10天之内连续两次进行导弹发射试验一事发表评论时作上述表态的。他说,印度一再试射导弹反映出新德里的“战争歇斯底里战术”。他敦促国际社会关注印度试射导弹的行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科学家揭露
美核查人员使用诱骗手段
布利克斯和巴拉迪抵达巴格达
据新华社巴格达1月18日电 (记者王波、梁有昶)伊拉克一位科学家18日说,一位来自美国的女核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企图以“黑手党”惯用的手段诱骗他出国接受询问。
伊拉克新闻部当天组织记者到这位名叫法拉哈·哈桑的科学家的家里了解真相。哈桑对记者说,这位美国核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趁伊拉克国家监督局官员不在场的机会,问他“想不想出国”,并建议他以陪同妻子到国外治疗糖尿病为由出国,还许诺保证他可以在国外照料好他的妻子。
哈桑说:“我当时就拒绝了她。这不仅仅是间谍活动,而且是黑手党惯用的伎俩。他们想在伊拉克公民和政府之间制造矛盾。”
核查人员16日对居住在巴格达扎宰里亚居民区的哈桑家和另一科学家的住宅进行了突然检查。随后,这名哈桑所说的女核查人员在伊拉克国家监督局官员的陪同下将哈桑和他的一纸箱子文件带走。哈桑在第二天凌晨才回到家中。
据新华社巴格达1月19日电 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19日在此间表示,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这需要伊拉克的积极配合。
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当天中午抵达巴格达,开始对伊拉克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
巴拉迪说:“这次访问非常重要。我们将向伊拉克方面说明向核查人员提供更多信息的重要性。”
据新华社开罗1月19日电 (记者邵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8日晚突然访问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着重讨论了如何使伊拉克避免遭受美国军事打击的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伊拉克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18日兵分数路对伊拉克境内8个可疑地点进行了突袭式检查。第一路人马检查了伊拉克贸易部食品检验部门下属的一家实验室。第二路人马再次到巴格达以南约120公里的乌凯德弹药库进行检查。其他核查人员分别检查了巴格达大学科技学院等6个可疑地点。
法新社18日援引巴拉迪当日发表的讲话说,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一个伊拉克科学家的家中发现了3000份与激光增浓技术有关的文件,而这种技术是用于铀的浓缩的。
正在希腊访问的德国外交部长菲舍尔说,德国希望联合国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能够得到遵守,以避免对伊战争的发生。
英国国防大臣胡恩说,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只要提供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美英就可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而不必等到核查人员找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还表示,如果需要对伊动武,英国会首先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授权动武的新决议。
沙特阿拉伯王国情报局长纳瓦夫亲王17日否认沙特正在向伊拉克军队高级将领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策划军事政变,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说法。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18日说,与美国进行战争的成败将取决于地面战,不过他警告说,伊拉克军队可能会遭到美国远距离作战能力的威胁。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叙利亚群情义愤反战争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美国不断威胁对伊拉克动武在中东及其周边地区激起了众怒。18日,伊拉克邻国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埃及、巴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各界群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当天上午11时许,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阳光明媚,近50万人从市中心古老的朝觐火车站出发,沿着著名的萨里赫大街向议会大厦进发。游行队伍高举着“反对打击伊拉克,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的巨幅标语,“要和平,不要战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
叙利亚全国记协主席法勒侯兹博士对记者说:“我们今天响应‘非政府组织’在全世界67个国家举行抗议游行的号召,就是要谴责美国以任何借口威胁打击伊拉克,拒绝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霸权主义、控制本地区的资源。”叙利亚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委员会主席凯利姆发表演讲说:“美国叫嚣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为其本身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的。今天全世界爱好自由和平的人们涌上街头,表达了他们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伊拉克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立场。”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18日下午有数万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声援伊拉克,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本报大马士革1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美国万众同声唤和平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今天中午,数以万计的美国人顶着凛冽的寒风,聚集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山前,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从而将全球反战示威活动推向高潮。
示威者先是在国会山前集会,演讲者争相发表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演说,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他们在台上振臂一呼,台下顿时应者如潮。一名妇女在台上高喊:“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受战争之害”,台下的母亲们同声响应,同时挥动高举的横幅:“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去杀害你们的孩子”。
随后,示威者高呼着“不要为了石油而流血”、“不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等口号,挥舞着“战争就是恐怖”、“制止美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标语以及和平鸽、布什头像、导弹等道具,浩浩荡荡地向东南方的一个海军基地进发,声称要对美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检查。
麦克和他的女儿驾车6个多小时从康涅狄克州赶来参加华盛顿的游行。麦克手里举着美国已故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画像。麦克说:“下星期一是马丁·路德·金的诞辰纪念,我的标语牌上写的就是他过去常说的‘和平是可能的,但是你要去争取’,这就是我们今天到这儿集会的目的。”
示威组织者说,这次活动是“越南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反战示威”。华盛顿警方说,今天中午,至少有5万人参加了集会和游行。发表演说的有国会、民权活动人士、民间社团成员以及演艺界人士。参加集会的有退伍军人、宗教界人士,也有学生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们纷纷表示,强烈反对美对伊开战,认为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师出无名,而且有可能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泥潭。(本报华盛顿1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核问题
  韩当选总统认为
和平解决是大势所趋
美称可有条件与朝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朝鲜核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和内阁机关报《民主朝鲜》18日刊登评论文章,警告日本不要一味追随美国的立场。评论说,朝鲜半岛核问题完全是朝美之间的事情。因为美国用核打击威胁朝鲜,朝鲜才采取自卫措施以保卫主权和生存权。不了解问题的性质,却寻求其他解决方法,只会使形势恶化,最终导致悲剧性的结果。
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18日说,如果美国承诺不发动侵略、承认朝鲜主权、不阻挠朝鲜经济发展,朝美之间的外交对峙就能通过对话解决。
韩国当选总统卢武铉18日说,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已是“大势所趋”,朝鲜会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从而获得安全保证和经济援助。他说,目前要想使朝鲜和美国的对话得以举行,需要解决“互不信任问题”。韩国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国际社会也在为此而努力。他表示,在韩朝21日至24日举行第九次部长级会谈时,他将会见来访的朝鲜代表团,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对话。
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18日说,布什总统已清楚表明美国无意攻打朝鲜,而是希望和平解决核危机。
路透社19日报道说,美国驻韩国大使托马斯·哈伯德当天表示,为了说服朝鲜放弃核计划,华盛顿除了准备向平壤提供食品援助外,还愿意考虑与它进行经济合作。他说:“我们愿意通过外交协调和平地解决这个问题。正如布什总统所说,美国已经准备好与朝鲜谈。”但先决条件是朝鲜必须以可核查方式拆除其核设施。他同时还说,美国认为有必要通过与盟国及相关邻国的合作来解决朝鲜核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莫里斯·斯特朗18日在结束对朝鲜4天访问来到北京后说,朝美解决核危机的立场已相当接近,但由于缺乏信任和沟通,危机有升级的危险。斯特朗说,朝鲜领导人向他保证朝鲜没有核武器,也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不过,如果朝美外交对峙不能和平解决,朝鲜做好了同美国交战的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