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塞海难死亡人数增至350
  新华社达喀尔9月29日电(记者周少平)塞内加尔客轮“乔拉号”26日晚遇风暴在冈比亚近海海域失事后,塞内加尔搜救人员又在出事地点找到300具遇难者尸体,从而使已确认的罹难者人数增至350人。
  据此间媒体报道,由于失事时船上有近800名乘客,除去官方宣布的63名幸存者和已确认的遇难者,目前还有300多名乘客下落不明。搜救人员认为,找到幸存者的希望非常渺茫。
  28日下午,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在会见部分遇难者家属时说,翻船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天气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如超载、轮船吃水过浅等。他表示,政府对这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地时间26日深夜11点左右,从塞内加尔南部重镇卡萨芒斯开往首都达喀尔的“乔拉号”客轮在冈比亚近海海域遭遇强风,几分钟内客轮倾覆。当时绝大多数乘客在睡梦中,来不及逃生。由于轮船并未沉入海底,搜救人员已将轮船翻转过来,从舱内捞出了150多具尸体。
  据塞内加尔总理府提供的数字,乘客中至少有45名外国人,他们来自几内亚比绍、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士、尼日尔、黎巴嫩、布基纳法索等国。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总理盛赞我改革开放成就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27日电 巴库消息:阿塞拜疆总理拉西扎德27日高度赞扬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并希望阿中两国进一步加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经贸合作。
  拉西扎德是在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率领的中国全国财经委员会友好访问代表团时作上述表示的。拉西扎德说,阿塞拜疆致力于全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阿中关系获得了很大发展,两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阿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阿国民议会主席阿列斯克罗夫26日也会见了陈光毅一行。阿列斯克罗夫在会见中说,阿中两国关系源远流长。阿塞拜疆独立和阿中建交后,两国关系更获得了实质性发展,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协议,为两国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年来,两国高层往来频繁,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
  陈光毅表示,这次代表团访问的目的是学习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和扩大合作,相信21世纪中阿经贸关系和两国议会在经济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黎以水纠纷惊动美国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本月中旬以来,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围绕黎在与以交界地区修建输水工程一事,引发了一场新的纷争。
  黎以关于水资源的争端由来已久。早在1948年前,以色列和英国就已开始谋划控制巴勒斯坦北部——主要是利塔尼河、哈斯巴尼河及瓦扎尼河的水源;而哈斯巴尼和瓦扎尼河均发源于黎境内,在黎境内流淌20公里后,于巴勒斯坦北部汇入约旦河,最后注入被称为以色列“生命之源”的太巴列湖。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委派其顾问琼斯顿与埃、叙、黎、以等国政府接触,讨论在联合国监督下,执行关于约旦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的详细计划,但当时只在约、叙、以之间进行了分配。在以色列对黎南部占领的24年间,瓦扎尼河水资源全部被以色列占领者“一家独吞”。
  2000年5月,以色列撤军后,黎居民逐步返回家园,并于去年开始抽取瓦扎尼河水灌溉南部干旱的农田。但迄今为止,黎只使用了650万立方米的河水。最近,黎巴嫩政府决定并开始从黎南部瓦扎尼河修建一条长约18公里的输水管道,计划每年从瓦扎尼河增加抽取350万立方米的河水,提供南部60个村庄的饮用水。
  黎巴嫩作为瓦扎尼河的发源国,并在国际法和有关协议的范围内,享用属于自己的水源份额,本在情理之中。然而,以色列政府对黎的举措“十分敏感”,认为黎的工程项目践踏了在美国调解下达成的水资源分配国际协议,并威胁如果黎方不立即停止该项输水工程的修建,以将动用武力解决这一争端。以在发出上述军事威胁的同时,向黎以边境线一带增派了坦克和装甲车,密切监视黎方的施工情况。以色列同时还向美国通报了有关情况,希望美向黎施压,阻止黎的引水工程。
  黎在继续推进引水工程施工的同时,也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攻势。首先,由黎外交部召见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驻黎大使,通报黎修建输水工程的情况,认为黎将目前所用瓦扎尼河水从650万立方米提高到约1000万立方米,与以色列的1.5亿立方米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并强调黎有权使用自己境内的水源,强烈谴责以政府对黎发出的战争威胁。其次,在联大开会的黎外长约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联合国五常外长,通报上述情况,重申黎的合法立场,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黎以的新争端,引起了国际社会、阿盟、欧盟特别是美国的关注。美担心一旦黎以爆发新的战争,势必会干扰其目前正在国际国内谋求攻伊倒萨支持的努力。为了避免在中东开辟第三战场,美政府迅速采取外交行动,首先指使其驻黎、以大使分别向两国领导人致信,要求双方保持“冷静和克制”;随后派出了有关水资源问题的国际法专家小组和国务院的专家访黎,以实地考察黎的输水工程,评估引水量及是否改变了河道,探讨解决办法。据悉,美国务院特使劳森在分别会见黎总统、总理和议长时,向他们转达了美政府要求黎推迟修建该工程项目的愿望,要黎与以色列方面就水资源分配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谈判,但遭到黎方拒绝。黎总统拉胡德表示,黎愿与联合国合作,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是黎与以解决所有争端的唯一合适场所。
  欧盟中东和平特使莫拉蒂诺斯也于19日抵达黎巴嫩,会晤了黎三驾马车,表示欧盟准备为任何和平谈判解决黎以水源争端提供帮助。此间分析人士指出,黎以关于水资源的争端,最终将纳入中东和平进程中全面解决。目前美不会让这一争端进一步恶化,以免影响美“倒萨”大计。(本报大马士革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欧洲仍有“粉红”阵地
史宗星
  9月24日傍晚,伦敦唐宁街10号门口。布莱尔首相高兴地迎接一位客人——刚在大选中获胜连任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两人共进晚餐,进行了两小时的交谈。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说,气氛是“轻松和热烈”的。
  不管是布莱尔还是施罗德,那一天其实都非常忙,用“百忙”形容并不为过。德国大选揭晓还不到40个小时,大量要务急需施罗德亲自处理;布莱尔更是忙得团团转,当天上午,政府公布了伊拉克威胁世界安全的“证据”,他一早就去了工党总部,随后又赶到议会参加伊拉克问题紧急辩论。两人都公务缠身,却急着要共进晚餐,这究竟是为什么?
  英国官方发言人拒绝透露双方的交谈内容,搞得媒体纷纷猜测。有的说,施罗德是来请布莱尔帮助修补德美关系,因为在最近的大选中,他发表了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言论,德国司法部长在一次讲话中又把布什和希特勒相提并论,惹得“山姆大叔”极为恼火。而布莱尔是最能与布什说上话的人,请他帮忙最合适不过了。有的则说,他俩谈了伊拉克问题,布莱尔试图说服施罗德支持美英对伊采取军事行动。
  这些猜测不能说没有根据,两人的交谈肯定涉及眼下的热点话题。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顿饭的意义可能不止于此。德国大选揭晓后,施罗德异常兴奋,有“死里逃生”的感觉,布莱尔也振奋不已。布莱尔要为施罗德庆贺一番,当然也谈些共同关心的事,这恐怕才是这顿晚饭更深一层的意义。
  施罗德是德国社民党领袖,布莱尔是英国工党的党魁,两党的名称虽不相同,但都主张走中间偏左的“第三条道路”。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先是布莱尔上台,施罗德随后也大权在握,左翼政党在欧洲的14个国家单独执政或参加了联合政府,当时的欧洲被舆论称作“粉红色的欧洲”。然而,从2000年开始,形势起了变化。最初是在奥地利,接着又在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国,左翼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欧洲在向右转!”一时间,类似的评说不绝于耳。
  作为“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布莱尔虽公开不说,但内心非常急。如果施罗德的社民党在大选中败下阵来,如果瑞典社民党也吃了败仗,那么,欧洲的“粉红色”阵地岂不只剩下孤立的英伦三岛了吗?况且,这股潮流难免冲击英国,到2005年英国大选时,布莱尔的工党能否继续执政将是个问号。
  在最近的两场大选中,瑞典社民党继续执政,施罗德和菲舍尔的“红绿联盟”也在德国获胜。对布莱尔来说,这当然是好消息,让他有“一块石头落了地”的感觉。
  世界上有许多事总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尤其在西方世界,持不同主张的政党上台下台是常有之事,原因也多种多样。有时是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有时是政党本身的政策出现失误,有的是“钟摆效应”在起作用。比如:右翼执政久了,选民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就给左翼一个机会;反之,左翼当政久了,选民便会把选票投给右翼。
  左翼势力在欧洲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说“欧洲将成为右派的天下”却为时尚早。毕竟英、德是两个最有分量的欧洲国家,即使瑞典,在北欧也颇具影响。这三国继续由左翼执掌,仍构成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不管在朝的还是下野的,左翼政党无不面临自我调整和锐意改革的重任。
  欧洲左翼当初能壮大到那样的程度,靠的是锐意改革。就拿布莱尔为例,正是他的“新工党,新英国”理念使工党打了个“翻身仗”。而今后要巩固执政基础,同样得靠改革。世界在变,变化非常迅速,欧洲左翼政党只有跟得上形势才能赢得选民的支持,保住“粉红”阵地。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IMF和世行联合年会上发言
呼吁促进世界经济恢复
  本报华盛顿9月29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今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上发言时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
  戴相龙指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特别是不应使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全球化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就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就必须加以调整,因为这种不均衡发展的全球化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利益。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应善于捕捉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机遇,及时调整政策,努力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和发展区域合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有益的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应予以支持。
  他强调,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是导致全球资源分配不平衡和汇率体系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有必要加以改革。在这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重点研究,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呼吁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和国际贸易新机制。
  戴相龙说,中国认为,建立公正、合理和有序的主权债重组机制,是对当前国际金融架构的重要补充。我们欢迎基金组织在这方面的探讨和努力,支持基金组织继续对以法律为基础和以合同为基础的主权债重组两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可行性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听取和采纳发展中国家的意见。
  他还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反洗钱和打击恐怖融资方面的立场,并介绍了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他还向会议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形势的看法。


第7版(国际)
专栏:

  俄主张武器核查人员尽快返伊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28日电(记者谢荣)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
  28日在这里表示,俄方坚持主张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尽快返回伊拉克。
  伊万诺夫是在会见当天抵达这里的美国副国务卿格罗斯曼和英国外交部代表里基茨后对此间记者发表谈话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美英两国的代表向他阐述了两国对伊问题的立场。美英主张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通过一项新的决议。
  伊万诺夫指出,俄方的立场是应全面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的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所有决议。俄方认为,现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尽快返回伊拉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应对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作出回答。
  另据报道,俄副外长萨尔塔诺夫当天与格罗斯曼和里基茨就伊拉克问题举行了磋商。格罗斯曼在磋商结束后对此间记者说,他对磋商的结果表示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