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我国从新疆到沿黄省区花生生产具有明显优势,专家呼吁——
建立北方花生加工产业带
  毛文岳
  近日,中国农业咨询团组织多位农业专家、农经专家、营养学家及大企业决策人在京举办花生产业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花生是有国际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政府有关部门应推动建立北方花生加工产业带。
  中国农学会的专家证实:2001年我国花生收获面积达7000万亩,总产1500万吨,居世界首位,单产高于美国。这是一个总产大丰收的年份,但同时也是一个市场价格最低的年份。在鲁、豫、冀、辽主产区,花生仁的收购价一度低到2200元/吨,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点,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海关统计表明:在花生国际贸易中,中国花生是净出口品种,2001年出口总量为70万吨,其中山东出口50万吨。出口交货值4亿美元。但其出口单价每吨仅565美元至680美元,比一些发达国家花生出口平均价低25%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品种单一及无序竞争、互相杀价所致。
  中国油脂专业协会负责人认为,我国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每年进口植物油400万吨以上,当前,国际市场的粮食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及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等的价格都低于我国国内价格,只有花生因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外产品价格高于国内。我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势必会减缓转基因油料的进口冲击。
  花生是半干旱作物,黄河下游山东、河南是主产区;花生又是豆科固氮作物,其发展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向大西北,特别是从新疆直到沿黄8省区可以形成花生产业带。目前花生加工业已有了大型龙头企业,如山东鲁花公司年产花生油10万多吨,年可吸纳150万亩农田的花生,向农民投放收购资金10多亿元。
  专家认为,我国花生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力量薄弱,创新力度匮乏,国内市场不稳,价位波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消费观念陈旧,缺乏科学引导;对外市场无序,行业自律不严。如这些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花生种植业产值和加工与出口业的增加值都将大大增加。
  为此,与会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花生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环节的引导与支持,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相关专业协会对内自律、对外交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炎陵印制“农民负担警示卡”
  本报讯 近日,湖南省炎陵县统一印制了2000多份“农民负担警示卡”发至全县各乡、镇、村,实行干部持卡办公。
  “警示卡”上明文规定禁止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达标升级活动;禁止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禁止面向农民的集资;禁止强行以资代劳;禁止在村里招待下乡干部,严禁将涉农收费与乡镇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仅此一项,全县为农民减负1600万元,人平减负100多元。 (曾纪平)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南谯区农业招商农民打工
  本报讯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范庄村民王德清夫妇俩,利用农闲,到村里江苏老板投资开发的花卉、苗圃园里打短工,2个月下来收入2000多元。据统计,南谯区已有2000多农户,靠项目开发,不出家门,每人每年纯收入在4000至6000元之间。
  南谯区近年全方位进行农业招商,先后吸引外地农业开发投资项目120个,资金1.1亿元。外地投资者和一些农民或签订长年固定劳动合同,或进行短期劳务合作,呈现双赢局面。 (程学武 吴新南)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地处澜沧江畔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核桃、花椒、佛手柑等特色经济林果40多万亩,年产值逾6000万元,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图为该县草场彝族妇女毕国胜在自家退耕还林地中采摘花椒。 陆向荣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爱德公司新招
宗绪昌 蒋垂杰 李海玲
近日,在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爆出一件新鲜事:租牛户每月5日到一家外资企业——爱德现代牛业(青岛)有限公司,给每头牛领取100元的“租牛费”。
  今年3月落户南村镇的爱德现代牛业(青岛)有限公司,是加拿大IND集团在中国注册的独资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总投资为2500万美元。该公司将在加生产的高产奶牛胚胎进口到华,利用当地的杂交黄牛做受体牛,借腹怀胎,公司租用当地黄牛后,每月按每头100元人民币付给农户租金,受孕牛租期1至3年。如牛未受孕,公司将在4个月内退还农户,每头付120元,若发生租牛丢失或死亡,按收牛时所称体重,以每公斤8元人民币的价钱赔偿。公司与租牛户分别签订了合同,镇政府作为双方的见证人。
  据李家庄村租牛户李正千介绍说,他家两头牛租给公司后,一头牛年“租牛费”1200元,两年就可赚回两头牛。合同期满后,牛还是归自己,真合算。公司总经理钱进觉得更有赚头,租一头牛加上胚胎成本也不过几千块钱,但产出的高产奶牛4个月就可卖到1万多元人民币。公司开张才一个来月就租牛500余头。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荔枝红了”“之后
金 海
最近观看一部影片《荔枝红了》,感受颇深。影片以粤西荔乡为背景,形象展现了新时期农村干部,在荔枝培育、科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的观念差异和利益冲突。
  由《荔枝红了》的火热场面,自然让人联想到今年我国南方荔枝丰收的情景。荔枝今年适逢“大年”,但荔枝丰产带给果农的并非全是喜悦。有的地方未雨绸缪,谋划在先,疏通销售渠道,获得大量订单,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有的地方工作滞后,坐失良机,结果“果贱伤农”,荔枝“烂市”,价格不抵时令青菜;有的地方一边荔枝大量积压难卖,而一边却热衷追求“几颗皇家珍果”的轰动效应,10颗荔枝竟拍卖131.5万元,其中最大一颗卖出了55.5万元的天价。
  “荔枝红了”,直接检验了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面对果农、菜农和粮农的“卖难”苦恼,干部是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提供服务,千方百计为民解难,还是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痛痒,束手无策,无所事事,令群众失望。领导干部作风不同,其结果大相径庭。
  “荔枝红了”,本是好事。但如何把红彤彤的荔枝变成金灿灿的财富,做到既增产又增收,这里边则体现出农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高下。我国农业发展目前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告别了农产品的“短缺时代”。但与此相伴而来的,“卖难”成为一个困扰果农、菜农和粮农的突出问题。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说我国农产品已融入了世界经济的竞争大潮,单靠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小打小闹,难免吃亏受损。这就迫切需要农村干部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调整思路,趋利避害,真正把当地可贵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荔枝红了”,是个发人深思的话题。农民热切期盼农村干部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乡亲共同奔向富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大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干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水利工作成绩显著,为完成“十五”水利计划开了好头。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指导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成功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在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进入实际性操作;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我国水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2001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812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黑龙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73毫米,比常年少0.8%。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1.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3.5%。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4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内蒙古;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海南分别偏多71.0%和46.3%;四川省与常年持平。2001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3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2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82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8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3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1亿立方米。
  2001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390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935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686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3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18.7%,南方四个流域片225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1.8%。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8.3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对全国3057座大中型水库(大型433座)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1794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减少195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长江、淮河和黄河分别减少178、68和22亿立方米,珠江、松辽河和东南诸河分别增加46、16和11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蓄水量增减情况是:减少的有16个省(直辖市),共减少蓄水量300亿立方米,其中湖北、江苏和湖南减少较多,分别减少128、51和28亿立方米;增加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增加蓄水量105亿立方米,其中辽宁、广西、广东增加较多,分别增加25、18、18亿立方米;西藏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对北方平原69万平方公里开采区统计结果(青海和新疆缺报),2001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194亿立方米。其中,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占2.1%,储存量增加7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49.8%,储存量减少163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面积占48.1%,储存量减少38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年初均减少,其中河南、河北、安徽和黑龙江减少较多,分别减少44、39、27和21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1个,漏斗总面积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末与年初相比,漏斗要素变化情况如下:在39个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8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32个;在32个深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16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14个。
  三、供用水量
  2001年全国总供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79.9%,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7%,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占0.4%。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源供水超过50%的有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东和辽宁6个省(直辖市),其中河北省高达80.9%。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150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8.7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79.6和15.9亿立方米,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3.2亿立方米,甘肃河西内陆河从黄河引水1.2亿立方米,珠江从长江和西南诸河共引水0.8亿立方米。
  2001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56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8%,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全部建制市、建制镇以及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的非建制镇的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占总用水量的5.5%,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和牲畜用水)占总用水量的5.3%;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9.2%,其中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5%,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2.6%,林牧渔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1%。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约7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3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增加42亿立方米。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新疆、江苏、广东3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用水量介于200亿—400亿立方米的有10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45%;其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0%。生活用水占其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重庆3个直辖市,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江苏3个省(直辖市),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80%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海南5个省(自治区)。
  2001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3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80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218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92升(含牲畜用水),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6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79立方米。
  2001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05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5%。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比例)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6%,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7%,工业耗水率为25%,农业耗水率为64%。
  四、江河湖库水质
  根据2001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部分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河流水质 在12.1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5.0%,Ⅱ类水河长占27.6%,Ⅲ类水河长占28.8%,Ⅳ类水河长占14.2%,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6.6%。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1.4%,比上年增
  加了2.7个百分点。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西南诸河片、内陆河片、东南诸河片、长江片和珠江片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93.3%、91.1%、75.8%、73.7%、70.3%;黄河片、海河片、松辽河片、淮河片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43.7%、39.3%、34.6%、26.9%。与上年相比,长江片水质变化不大,黄河片水质略有下降,其他各流域片水质均有好转,其中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百分数上升5个百分点以上的是西南诸河片和珠江片。
  湖泊水质 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10个湖泊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2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为:太湖16.5%的面积为Ⅲ类水,75.3%的湖面为Ⅳ类水,8.2%的湖面为Ⅴ类水;中营养水平的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29.3%,富营养水平的占70.7%,富营养程度比上年有所减轻。云南滇池水质劣于Ⅴ类,处于富营养状态。巢湖东半湖水质为Ⅲ类,西半湖水质为Ⅳ类,东西半湖均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 在评价的182座主要水库中,有145座水库水质良好,达到Ⅰ、Ⅱ、Ⅲ类水质标准。在未达到地面水Ⅲ类的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于Ⅴ类水质水库有7座。对136座水库进行了营养化程度评价,处于贫营养状态的水库22座,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91座,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23座。
  废污水排放量 200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26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2%,生活污水占38%。按流域片统计,长江片220亿吨,珠江片149亿吨,松辽河片59亿吨,淮河片56亿吨,海河片54亿吨,黄河片39亿吨,东南诸河片34亿吨,内陆河片9亿吨,西南诸河片6亿吨。废污水年排放量大于20亿吨的有13个省(自治区)。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让百姓自己摘“桃子”
  ——中共河南省委驻淮阳县工作队纪事
  本报记者 高云才
  编者按:今年年初,河南省委驻村工作队分赴全省各地。半年过去,省委驻村工作队以他们的行动自觉地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省委驻淮阳工作队的点滴事迹,是全省工作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你给农民一点好,农民记你一辈子好。可千好万好,不如让老百姓自己有能力进行再生产。河南的经验表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重要一点,就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装上“助推器”。
  民谚把摘“桃子”喻为获得收益。前些日子,记者在河南省淮阳县意外地得到了摘“桃子”的扶贫新解。一见面,河南省委驻淮阳工作队队长王铁牛就说起了工作队的“桃子”经济学,让人很想探究一番。
  摘“桃子”要有“力气”
  淮阳,古称陈州,人类始祖伏羲氏在这里定都,汉朝改名为淮阳。斑驳而肃穆的太昊陵见证了这里6500年的文明史:汉唐至宋,这里物华天宝,形胜中原,可近代以来,淮阳大大地落伍了。如今,人口130万的淮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历届政府都在为淮阳脱贫着急,可是财政底子才9000多万元,要发展,的确很困难。
  今年4月,河南省委驻村工作队分赴全省各地。作为周口市驻村工作总队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的王铁牛没有留在周口坐镇,也没有留在淮阳县城指挥,而是直扑大连乡谷庄村,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和百姓打成一片。这里的贫穷,让工作队员很吃惊——全村4400人,人均收入也就是1200元。村民范重友对记者说:“这个收入只是毛收入,还要交税费,孩子上学也要开支。”村里的集体经济全无,是个十足的“空心村”。村支书李虎中说:“在村子里当书记,我觉得对不起大伙儿,经济上不去,村民的生活又没有改善,明年我实在没有脸再干下去了。”
  工作队员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四处走走,心情沉重:大部分村民家里的生活用品缺少,生产工具陈旧。范德学家里6口人,就住在玉米秸秆搭成的草庵子中,从屋外往里瞧,黑洞洞的;进屋子里一看,除了一床破被子和几件破衣外,啥也没有。真是一贫如洗!工作队员看到这个境况,禁不住眼睛潮湿。王铁牛当场拍板,要为范德学建新房。
  七天之后,王铁牛代表省委工作队,把多方筹集起来的2万元钱交给范德成,同一天,老范的新房子开工。由周口市赶来检查驻村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刘应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建华,听说此事,当场分别捐款1000元和500元。范德成拿着钱,泪流满面,激动得不知说啥才好。现在,范德成一家终于告别了草庵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在谷庄村,工作队员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事情不胜枚举:给孩子们买电脑、送来桌椅,救济鳏寡孤独……村子里许多“老范”都被感动了。
  工作队“桃子”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老百姓有力气摘“桃子”,这个“力气”就是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
  摘“桃子”还要“种树”
  有“力气”摘“桃子”,可是如果没有“桃子”摘,也是枉然。让老百姓摘“桃子”,关键还要“种树”。
  “种树”在哪里刨坑呢?工作队就把这第一个坑刨在水利上。
淮阳县地处黄淮海平原腹部,又有淮河流域众多水系的滋润,按理不应该缺水。可是,气候不行,庄稼要水的时候,老天不下雨。所以,这里的民谚讲:“淮阳县淮阳县,十年九旱收成歉”。
  谷庄村有4800亩耕地,只有老机井60眼,其中还有许多年久失修,派不上用场,没有雨水,庄稼只能干烤。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王铁牛回到省水利厅,要发挥行业优势,为淮阳解决干旱时节的庄稼缺水问题。
  资金到位了,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工作队边设计,边施工。动力不足,就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动钻杆,土法上马,硬是赶在三夏之前完成了平均50亩耕地一个机井的打井工作。工作队在谷庄村新打机井40眼,修复了老机井。技术人员讲,我们打井深度在300多米,即使在枯水季节,也能保证庄稼喝上水。
  谷庄村村民范秀林告诉记者:“今年三夏特别干旱,机井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真是及时雨啊!”说话间,他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
可是,土里刨食很难让农民致富。工作队脑筋转开了,“种树”的第二个坑就是为谷庄村办一个奶牛养殖场,让谷庄村有自己的经济发动机。
  王铁牛有自己的测算:村子里秸秆丰富,养牛不仅可以过腹还田,使土地增加肥力,而且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一头奶牛的年收益大约是4000—5000元。工作队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为牛奶找好了用户———附近城市的一家加工厂,项目才正式确定。
  6月,谷庄奶牛场开工兴建,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中心奶牛场、方形青贮、氨化池等。项目建成后,中心奶牛场年存栏奶牛150头,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带动农户家家养牛,通过资金和技术服务确保稳步发展。
  记者8月中旬赶到谷庄村的时候,牛奶场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村支书李虎中出任牛奶场的董事长,村委会主任任总经理。王铁牛说:“村班子不仅有事可干,更重要的是,牛奶场作为一家村办企业,还可以为农村培养大量的经营能人,为村子未来的经济发展积聚人才。不过,牛奶场投资规模近百万元,都是工作队千方百计筹集到的。”李虎中有几分感慨地说:“省委工作队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全村看到了希望。”
  工作队为“种树”刨下一个又一个坑。驻城关镇北关村工作队队长蒋立帮助村里修了一条北关村到县城的2.3公里村道;工作队帮助淮阳县调整结构,建设石榴园项目……
“‘桃树’长成了,村民才能摘到‘桃子’。”淮阳县委书记陈新庄对省委工作队的扶贫新解很有感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