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伟大实践的记录 理论创新的结晶
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出版发行了。这是全党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提出并阐明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展示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丰硕成果,不仅对于我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迎接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而且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三年伟大历程的真实记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不寻常的十三年。十三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尽管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这十三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少有的一个安定祥和、繁荣发展的时期,完全能够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发展进步的新局面,繁荣稳定的新时期”而载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史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是十三年伟大实践的产物,也是十三年伟大实践的记录。江泽民同志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就真实地记录了这十三年来的种种艰难,更记录了战胜各种艰难的卓越奋斗,记录了打开新局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受命于危难之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地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鲜明的态度确定了鲜明的决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坚持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稳定,经受住了国际国内风险的考验。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新的面貌。
  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回答了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的问题,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五年来,党中央运筹帷幄,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考验,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其他各方面的事业都迈出了新的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了新世纪。
  十三年来,我们多次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多次面临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多次遇到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和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十三年来党和国家开拓进取的历程,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展示了江泽民同志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提出和阐明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可以说,书中的所有内容,作为十三年奋斗历程的记录,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既是全党全国人民和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江泽民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丰硕成果
  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不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全党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就是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典范,既不丢老祖宗,又讲了新话。全书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深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问题,致力于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十三年来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和集中展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坚持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把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庄严的历史责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
——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进一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并组织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制定了抓好“三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等方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扩大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尊重人权等重要思想,走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出和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重要的位置,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顺利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发展两岸关系,展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提出民族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提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从严治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我们的三大任务之一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把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主张,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从全局上研究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提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十二大关系,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特别是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明确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内涵,努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求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反腐败斗争的方针和原则。提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问题,要求执政为民,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所有这些论述,都是理论创新的产物和成果,都是在不丢老祖宗的前提下,根据时代发展而讲的新话。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进一步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开创未来新局面的思想武器
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理论又揭示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实践取得更大的成效。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十三年来的伟大历程,五年来的各方面工作,都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过程。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新世纪、新阶段、新使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不仅需要继续进行实践的探索,同时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沿着日益深化的道路,加深着我们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着我们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对规律的认识来之不易,也就需要格外地珍惜。面向未来,只有以不断取得的规律性认识为指导,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展示的理论成果,作为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必将指导实践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我们开创未来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即将召开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团结奋斗。为了开好这次大会,需要周密细致地做好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为大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出版发行并组织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就是所有这些准备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举措和步骤。学好《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有助于我们科学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全面认识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领会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开辟新的未来。当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和部署,组织学好《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注意从整体上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注意把握各种观点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完整性,全面准确地领会原著,掌握精神实质。
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着重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确认识江泽民同志的论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注意领会这些论述所作出的理论创新。
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丰富实践,注意领会和掌握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累的基本经验。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的要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新的精神面貌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执笔:李忠杰)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
  雒树刚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精辟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习这部著作,深深感到贯穿全书的有三个重要方面。
  始终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部著作的主线,可以说,书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论述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政策。“实践充分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这部著作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有两个鲜明特点:
第一,体现了历史继承与时代要求的紧密结合。“三个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是“三个代表”继承了党的历史经验,是“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二是“三个代表”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我们要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这‘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观察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紧跟时代就要认清时代的变化,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看到“四个重大变化”,即世界历史的重大变化、中国发展的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变化和党的队伍的重大变化。适应时代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达到“四个新”,就是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四个新”,是我们党应对时代变化的总要求。
第二,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的紧密结合。“三个代表”是理论创新的产物,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必须有创新精神。“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理论创新是基础,“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既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又是总结当代实践的产物。江泽民同志特别要求结合总结实践经验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他指出,“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首先要进行调研,摸清情况。”2000年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指出,在改革和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做到能够切实把握并领导他们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问题,摸实情况,掌握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提出的,是围绕当代中国实践展开的,是针对当代中国实践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的。
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这部著作的精髓,可以说,这部著作的全部论述都贯穿着这个精髓。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强调掌握理论实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这个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了这个理论实质,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他指出,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理论实质、这个活的灵魂,“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把握了这个理论实质、这个活的灵魂,“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更为明确地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二是强调树立对待理论的科学态度。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态度概括起来是: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又要丰富和发展。这个科学态度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坚持这个科学态度,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提出,“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三是强调确立正确的方法。就是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就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他强调,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深学透,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用好用活。
始终贯穿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同时他强调,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要继续深化。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也要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我们要“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特别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他还指出,“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必须作出回答。《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来展开、来阐述的,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成果。
江泽民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深刻论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重点论与全面论的紧密结合。江泽民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他同时指出,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关于全面发展观的论述,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紧密结合,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彼此衔接,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协调,体现了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密切联系。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集中体现在:怎样认识“两个转变”,即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怎样认识“两个先锋队”,即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怎样认识“两个基础”,即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怎样认识“两个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怎样回答“两个课题”,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这些新的科学论断,就是要应对“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
  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这些新的科学论断,目的是“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一书,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各项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的实际,认真学习,认真贯彻。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
——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
于明
宋士昌撰著的《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一书,近日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为主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研究。书中所论及的12个问题,涵盖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既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在内容上的继承发展、拓展深化关系,又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性。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历史感。该书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伟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揭示,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二是系统性。该书从多层面、多视角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进一步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对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三是探索性。该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的跟踪研究,是研究方式上的探索;而对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则是研究内容上的深化,有助于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回答了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