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

  珠江钢琴奏响“国际曲”
本报记者 姚斌华 周玉芬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当今世界第二大钢琴制造企业。
  10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钢琴生产的重心将移到亚洲;10年前,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钢琴生产第一大国。2001年,珠江钢琴以7.5万台的年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2%的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既是千万家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个特写。为什么钢琴制造这项西方人擅长的传统产业,中国人能异军突起成功打入欧美市场?为什么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去年珠江钢琴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量,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借手弹琴”、“用脑弹琴”,东西风格“双引进”,珠江钢琴走出品质特色路
  珠江钢琴人不会忘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厂里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第一次到美国参展,9平方米的摊位,摆了一架立式钢琴,不少客商坐下来弹了弹珠江钢琴,就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深深刺痛了珠江钢琴生产者的心。回顾当年情景,珠江钢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童志成感慨地说“这也使我们清醒地知道了自己与国外的差距,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16岁进厂、如今年龄数字已倒了过来的童志成,对珠江钢琴太了解了。钢琴制造在欧洲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而珠江钢琴的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要进入国际市场与欧美企业同场竞技,难度可想而知。行内人士都知道,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一架钢琴有8000多个配件,要分厘不差地有机组合起来,钢琴大师们都说“太难了”!
  珠江钢琴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借手弹琴”、“用脑弹琴”相结合;中西交融“双引进”,把欧美、日本两种风格的优势集于一体。
  全球钢琴生产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精品区”,讲究精琢细刻,并集中了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制造技术与人才;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高产区”,生产现代化、自动化程度相当高。鉴此,珠江钢琴走了一条“双引进”路子,一方面聘请欧美专家,引进先进的钢琴制造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与日本的合资合作和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寻求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达到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的目的。通过“双引进”,走出一条东西结合、中外合璧的高速度、高品质、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聘请相关的国际一流专家前来“会诊”,也就是珠江钢琴人的“借手弹琴”。以“质量控制专家”著称的查理斯·科雷先生是珠江钢琴聘请的第一位外籍专家。这位年近80的美国人受聘10多年,为珠江钢琴解决了键子变形、音板爆裂等数十项技术难题,被珠江钢琴人誉为“钢琴白求恩”。多年来,到过珠江钢琴的国外专家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珠江钢琴还通过“三个并举”(聘用外籍技术专家与聘用国内技术人才并举、培养年轻人才与挽留退休专业骨干并举、争夺现实人才与争夺潜在人才并举)与建立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手段,在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技术的研究开发,完成了珠江钢琴从“借手弹琴”到“用脑弹琴”的跨越,也使珠江钢琴品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也正因为如此,珠江钢琴近年来研发出一批市场容量大、市场带动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如三角钢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式钢琴从低档到高档,款式花色从单调到多样化、系列化,目前集团拥有8个规格60多个款式的立式钢琴和6个规格10多个款式的三角钢琴。
  2001年,珠江钢琴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新产品产值率、利税率和利润率分别为35%、39.90%、43.39%和45.22%。
  发挥“比较优势”,塑造中国产品新形象
  “不是猛龙不过江”。经过10多年的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珠江钢琴再度进入国际市场。与过去“被人遗忘的角落”相比,珠江钢琴出口是十几倍的增长,产品相继进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如此,他们非常清醒:“并不是我们的钢琴已经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主要是‘比较优势’使我们的产品有着相当的竞争能力。”由于国外钢琴数百年的发展和文化背景,要想一下子超越并非易事,客观一点说,珠江钢琴的产品品质在国际市场只是处在中端的下线与低端的上线之间。
  “比较优势”何在?首先是成本优势,由于钢琴制造行业存在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劳务费用高的特点,国外同行的劳务成本和材料成本普遍比我国要高,因而从成本控制方面我们有着绝对优势。其次是“性价比”,多年来珠江钢琴持续不断的技术引进、改造与创新,使珠江钢琴足以同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相媲美,这个时候珠江钢琴的优势就出来了——同样的价格在珠江钢琴可以买到更好的产品。
  对不少初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珠江钢琴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借鉴。而童志成现在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国外包括国内不少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劳动密集型”就一定是低档产业,“价廉”对应的就一定是“质差”。其实,在珠江钢琴产品的背后,拥有的是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既有丰富的手工技巧又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珠江钢琴也正以自己的过硬产品逐步塑造中国产品新形象。
  从“分蛋糕”到共同“做蛋糕”,本土化开辟国际市场营销新模式
  如果说珠江钢琴能有今天,还有重要的一招就是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法与经营理念。
  1999年,珠江钢琴决定开拓美国市场。几个人带了50万美元来到美国,按照集团的最初设想,准备3年内再注资200—300万元,作为广告费支持。没有想到的是,带去的50万美元竟然退回30万美元,并且实现当年赢利30万美元。
  更为可喜的是珠江钢琴在美国销量呈现几何级数的上升:2000年2000多架、2001年4000多架、2002年有望达到8000架。目前,珠江钢琴在美国的销售网点已扩大到320多个,遍布美国52个州,占整个美国钢琴市场总量的10%。
  为什么珠江钢琴能够“一炮打响”,短短3年建立有效的全美销售网络,“关键是我们营销理念的创新,把传统的‘分蛋糕’变成共同‘做蛋糕’,和对方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童志成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在共同“做蛋糕”的背后,便是珠江钢琴的营销本土化战略,通过聘用当地营销人员渗透进入国际市场。在美国,除了4名中层管理人员外,所有的营销人员全部聘用当地的美国人,采用美国化的销售方式推销珠江钢琴。而珠江钢琴则通过销售区域划分,将美国全国市场切块分给美国销售经理,使珠江钢琴与当地营销人员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并专门聘用了美国资深的钢琴维修(含调律)大师大卫·康贝尔先生作为自己的质量发言人。由于利益共享、渠道畅通、沟通有效,珠江钢琴在美国消费者中深入人心。
  珠江钢琴正在酝酿大动作——在德国设厂。把工厂设到以“钢琴王国”著称的德国,似有“班门弄斧”之嫌,而珠江钢琴生产者认为,“弄斧不到班门前,如何学得真经来”。因为珠江钢琴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再上一个台阶——打造中国钢琴的“世界名牌”。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再就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述评(二)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就业弹性下降说明什么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增长,但有的时候,经济增长却不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眼下,我国就面临着就业弹性下降的问题。
  所谓就业弹性,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上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到90年代只能增加80万个岗位。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使就业弹性从长期看必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就业弹性是可调节的。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就业的单位成本。如果经济结构中小企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经济所占比例较大,资本比例较低,就业成本相对就低,就业弹性就较高。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又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基于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持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制定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首要考虑。但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在制定政策、发展经济时,不能单纯地以增长为目标,还要把充分就业考虑进去,让经济增长与就业和再就业良性互动。
  统筹兼顾 再就业为重
  下岗职工数量占全国1/10的辽宁省,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去年,省领导带队到香港等地招商,招商成果中包括筹建一家大型制鞋厂。制鞋不是什么新兴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省领导的看法是,我们要高科技,也需要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再就业。
  如何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是政府决策时需仔细权衡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需要发展,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再就业上作用直接,特别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更需要抓紧抓好。
  重庆有一家民营超市,开了25家连锁店,员工中近七成是从前的下岗职工。重庆市政府认为,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这样的企业应该多支持。近几年来重庆市选择了206家再就业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其中大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从1996年到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就业人员增加了2999万,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3/4。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从扩大再就业的角度讲,国有企业的发展很重要,也要鼓励发展再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
江西赣州的繁华地段,曾出现不少露天“卡拉OK”,一到晚上生意红火。有人反映扰民,影响城市形象,建议取缔。地方政府权衡再三,最终决定“规范而不取缔”,引导个体经营者组织起来到室内发展。政府的理由是,撤掉简单,可那么多老百姓的饭碗怎么办?
城市的发展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市容市貌必须整顿,这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不过,老百姓的饭碗也不能说撤就撤。街边的小店小摊,生意不大,也关系着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地在整顿市场的过程中,关了多少个小店,清理了多少个路边摊。不知道那些老百姓今后到哪里、靠什么谋生?
扩大再就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各级政府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再就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同扩大再就业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再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为扩大再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促进再就业,政府责无旁贷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关系国计民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各部门、各方面都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工作的一项长期目标,并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具体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还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政府则不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将来政府对一些具体的经济行为不宜直接管得太多,而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就业环境恰恰是最需要完善的。各级政府要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作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起政府促进再就业的责任体系。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个最终目标,也就是让国民“安居乐业”。
山东省最近提出:“不管是政府的财政投资,还是民间资本的投资、引进外资,在进行这些投资时,不仅要看其对国内生产总值能够作出多大贡献,还要看这些投资能带来多少岗位。”山东的做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就业和再就业是劳动者最大的保障。就业矛盾尖锐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到更高的高度来看待。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发布施行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肖林、马晓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发布施行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这个条例的施行,对我军适应现实军事斗争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军事训练,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有的《军事训练条例》是中央军委于1990年4月发布的。由于当前军事训练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军委决定对原《军事训练条例》进行修订。新的《军事训练条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适应军事斗争、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为目标,充分吸纳训练改革最新成果和科技练兵成功经验。
  修改后的《军事训练条例》共9章100条,全面规范了全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军事训练活动。新的条例将“打得赢”、“不变质”列入军事训练的总目标、总要求,把科技兴训、依法治训纳入军事训练总方针,把科学练兵、注重效益纳入军事训练的总原则,明确了军人的训练义务,增加了有关联合训练、总部机关训练、非战争行动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和开展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和电化教学等要求,并规定了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和保障军事训练方面的职责等条款。
  新的《军事训练条例》明确规定,全军必须把军事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军事训练必须贯彻科技兴训、依法治训,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的方针;遵循训战一致、教养一致,科技练兵、勤俭练兵、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军人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完成军事训练任务,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军事知识和能力。规定军事训练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演练现代作战的组织指挥和战法,开展军事学术研究,检验作战理论、体制编制和各类装备,培养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锻炼强健的体魄,全面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继续对印尼进行访问
李鹏委员长离开雅加达抵泗水
本报泗水(印尼)九月十一日电 记者蒋安全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结束雅加达的访问行程后,今天上午乘专机抵达东爪哇省省会泗水,继续对印尼进行访问。上午十时三十分,李鹏委员长的专机降落在泗水朱安达机场。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印尼人民协商会议副主席苏吉普托夫妇、东爪哇省省长乌托莫夫妇、省议会议长阿卜杜勒夫妇等亲切握手。欢迎的人群挥舞着中国和印尼国旗,并打出横幅:热烈欢迎李鹏委员长访问泗水。
在机场贵宾室,李鹏委员长与苏吉普托和乌托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李鹏说,非常高兴到泗水访问,泗水是印尼第二大城市,是印尼工业和商业重镇,在促进中国和印尼经贸合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乌托莫说,泗水人民热烈欢迎李鹏委员长前来访问,相信这次访问必将促进印尼、尤其是泗水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泗水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当李鹏委员长抵达饭店时,当地友好社团二百多人敲锣打鼓,舞动彩狮,对李鹏委员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离开雅加达时,印尼人民协商会议副主席纳兹里·阿德拉尼夫妇到机场为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送行,宾主亲切握手话别。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同机抵达泗水。
在雅加达,李鹏委员长还亲切会见了我国驻印尼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代表,勉励他们为促进中国印尼睦邻友好继续作出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双方就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
新华社北京九月十一日电(记者徐兴堂)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北京会见了应邀来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霍斯特·克勒先生,双方就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应客人的要求,朱镕基介绍了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经验。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中国实行了符合中国情况的方针政策。
朱镕基对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年来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
会谈中,克勒对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并对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和措施予以积极评价。
他说,在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了超过百分之七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非常惊人的。最近几年中国变化很大,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一个稳定因素。他期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能够取得更大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曾是下岗职工的上海硕丽普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妹(右二)凭着自己的双手,从加工羊毛衫起家,如今已拥有一个450万元固定资产的中型企业。当上老板的王福妹吸纳了大批下岗职工加入自己的企业,在300多名职工中,90%为下岗女工。图为王福妹在车间检查产品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 张耀智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越南客人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罗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潘演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胡锦涛对潘演一行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越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特别是两党总书记成功互访,达成广泛、重要的共识,为新世纪中越关系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胡锦涛说,中越友好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建立彼此信赖、相互支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中越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两党总书记达成的重要共识,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针的指导下,共同把新世纪中越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向前进。
  潘演说,越中关系发展的势头很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正在落实。我这次受越共中央委托访华,目的就是继续两国高层互访的传统,进一步推动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越方希望不断增进与中方的互信关系,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好邻居”、“好伙伴”的精神处理双边关系事务,为巩固和发展越中关系竭尽努力。
  会见中,胡锦涛向客人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全党正以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情况。
  潘演表示,越南党和人民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钦佩。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的十六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相信中共十六大一定会为中国在新世纪达到发展的新高度作出重大贡献。
  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副部长王家端,越南驻华大使裴鸿福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吴黎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以日本国会议员、前文部大臣有马朗人和东京大学校长佐佐木毅为代表的日本重点大学群访华团。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响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要,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为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一部重要教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这期间,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作了深刻论述。这些论述,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继续前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是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书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献中摘录的,按照内容分为25个大题、119个小题,其中有不少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中,提出并阐明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兴起、发展和经受挫折。二十世纪初,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等一批国家相继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严重挫折。而在中国,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日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在中国之所以展现出光明的前途,最根本的,是由于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1989年6月,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幻、国内政治风波刚刚平息,内外压力空前巨大的严峻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在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我们党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阔步前进。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国的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的实际行动,也获得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在这个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眼光观察世界,正确判断错综复杂的形势,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正确作出决策。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正确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重要的成果和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
  经过这十三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比过去更加深刻了,在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新的发展。
  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实践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调控方面的改革,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
  任何改革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对这一基本国情进行了深刻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由此决定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些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指导下,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世纪之交顺利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即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即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证。江泽民同志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坚持得不好,那就会在政治方向上、政治保证上出问题,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成功。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政治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各项民主权利。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智慧和才能。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十三年来,江泽民同志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他指出,必须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这是一个真理。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军队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政治问题。九十年代初,根据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江泽民同志提出要着眼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努力探寻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法,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他领导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他强调,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实施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和依法治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打得赢、不变色,努力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决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后,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办事,保持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开始变成现实,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将起重要作用。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阶段进行;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等。此后,根据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完成祖国的统一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十三年来,江泽民同志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思想,结合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不断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江泽民同志指出,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天下仍很不太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但发展是曲折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世界经济的波动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直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和严峻。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他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实际,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党的建设这个总目标,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根据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新世纪,我们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
  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这些重要论述,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把握各个基本观点,并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思考。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习中特别要注意掌握贯穿于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中的三个基本方面。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一切都要先看本本上有没有,老祖宗讲过没有,就很难在实践中迈开步子。老祖宗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这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江泽民同志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仍需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向前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进行创新,我们的理论和政策不向前发展,我们就不可能正确应对各种新的困难和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继续前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反复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他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勤于思考,深入实际,继续研究和努力回答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指导。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动体现。
  ——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经济落后,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受制于人。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经济落后的国家,不仅国内政局难以稳定,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是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社会主义优越性就会丧失最根本的经济源泉。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把改革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等,就是我们党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也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途。
  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同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也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善于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辩证地思考发展问题。他指出,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思考,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他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并强调要按照这个方针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坚持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八十多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成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在获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危险。如何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执政为民的问题,认为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要求。
  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江泽民同志在深刻分析和总结历代政权、许多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坚持执政为民,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江泽民强调,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做到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同时,要认真考虑和妥善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坚持执政为民,最终要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江泽民同志强调,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要努力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实践,也是我们党长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更加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浦东创新创业周开幕
本报上海九月十一日电 记者吴焰报道:以“打造原创性技术产业化平台”为特色的浦东创新创业周今天在上海开幕。在为期八天的活动周里,来自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等系统和十余省市的三百家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将携七百多个创新精品项目与一百多家投资机构进行技术与资本的“对撞”。
与其他类似活动不同,浦东创新创业周瞄准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和原始性创新技术。出席开幕式的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表示:重视原始性创新技术,将成为我国产业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一个发展思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