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休把无知作天真
刘小峥
  时下,一些电视人忽然关心起中学生来。其持论根据是,现在的收视对象是在校中学生以及初、高中文化程度的观众。于是,某些电视人纷纷作清纯状,主持人不论男女先把厚底鞋、小背包置办齐再出镜。说话多用连绵词,诸如“多多”、“酷酷”之类。形体动作也得夸张,好像幼儿园小朋友上课那样,嘴里说着“太阳”,双手就跟着比划个圈儿。
  贴近中学生原是一件好事。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家长偏偏对此持反对态度。日前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竟有超过六成半的中学生家长赞成限制子女看电视。主要原因是“许多不适合青少年收看的电视节目堂而皇之地在黄金时段播放,让许多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忧心忡忡。”
  如果仅仅是家长限制,或许还可以找出“代沟”之类的说词,来反衬一下这些电视节目与中学生的“贴近性”。可是又不对了,几乎所有的相关调查都指出:越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越是对上述电视节目缺乏兴趣。
  原来,这些所谓“中学生节目”,不仅形式低级,而且内容“不宜”。有位记者这样述评其中的一档节目:女主持人短款薄纱上衣,右边露出整个白色的肉肩膀、左边露一条胳臂,还挽两个说不清是唐朝还是宋朝或者南北朝的发髻。“怎一个‘俗’字了得!”接下来“女主持人对一女嘉宾说:‘我把他(指男主持人)先借给你’;‘你喜欢吃醋是怎么回事?’等等肉麻的追人隐私的话,还有一些游戏表演本身就是黄段子。简直是俗不可耐,非常低级趣味”。
  难怪责任心强的家长,对此类节目抵触得厉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收视活动受到家庭限制,不仅合情,而且合法。
  难怪许多中学生纷纷远离“中学生节目”。毕竟,高尚情操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它如同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不谙世事的少年总会长大成人,当他们有能力驾驭生活时,许多人会理性地审视昨天的迷茫。
  实际上,无论家长、学校,还是中学生,都对电视传媒怀有深厚的兴趣。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电视工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制作出大量优秀精神产品,伴随一批批青少年茁壮成长。这样的节目家长放心让孩子看,学校鼓励学生看,同学们在健康的娱乐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受益无穷。
  这里,有必要检讨一下某些电视媒体的现状。有关学者指出:与纸质媒体相比,电视显得较为肤浅。就文化容量而言,电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我国电视界权威专家坦言:“中国电视界由于相当一批年轻人的文化积累不够,期待这样的从业人员制作具有文化含量的电视产品,无异于缘木求鱼。”
  面对浮躁与喧哗,该是我们潜下心来,积蓄文化能量的时候了。更不该把天真无辜的中学生当作幌子,来作为某些电视人掩饰无知的借口。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网上展评现代水墨艺术
  新浪网全球CEO茅道临日前在京宣布,他们不久将和北京东巴工作室联合推出青年艺术家东方涂钦的两幅现代水墨画展暨北京首届电梯艺术展。同时,新浪网还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于近日在网上先期开始“东方涂钦现代水墨艺术网上展评”活动。本次展览选择了中国现代抽象水墨的代表性画家东方涂钦。东方涂钦先生目前是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展出作品一幅名为《被太阳灼伤的龙凤合鸣》,另一幅是《在垃圾中被春光唤醒的风信子》。(刘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道家与生态文化”研讨会召开
  由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省道教协会主办的“道家与生态文化”研讨会日前在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召开。瓦屋山不仅是生态旅游胜地,有着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羌民族风情。据考证,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瓦屋山创立了五斗米教(即天师道),至今,瓦屋山尚留有太清宫、川主庙等历史遗迹。(罗大全)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在笑声中述说深情
近日将在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杨洋三嫁》以清新的格调、诙谐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女孩子追求真爱的故事。杨洋是个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阳光女孩,善良而热情。她渴望嫁给心爱的人,却阴差阳错,婚事一波三折。但是杨洋一直执着地坚持着自己内心对爱情的信念,直到幸福真正来临。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其实是一家三口,杨洋,她的妈妈杨素真,她的哥哥杨宝。这一家三口都面临着各自的感情问题。该剧面对一家三口的情感困惑,却能够用清新动人的创作手法来进行诠释,并且带有一定程度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比如杨素真做得一手好汤,她的汤里融入了她的情感,她做的“欢天喜地汤”喝了能让人笑,她做的“大悲汤”喝了能让人哭,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充分展现了创作者们对情感人生的独特感悟。
  尽管《杨洋三嫁》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该剧所要真正揭示的主题其实是传统最深沉的永恒的主题——爱。剧中一切人物的幸与不幸的根源都是因为爱。而全剧最突出讴歌的一种爱正是作为妈妈的杨素真对一对儿女的母爱。杨素真是个很现代、很可爱的妈妈,她代表了进步时代的中老年女性形象,但是她对孩子就像老母鸡对小鸡一样地呵护,为孩子操碎了心,为孩子的幸福什么都肯做,什么都愿付出。剧中杨素真的行为不乏前卫,却是最传统的母亲形象。曲折的故事,飞扬的人物,其实让人最怦然心动的却是剧中母亲对于孩子的舐犊之情。
  世间多少痴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杨洋三嫁》以新奇的表现形式在笑声中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古城)
(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大漠祭》抒写西部情怀
  在西部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湾村里,住着老顺的一家,老顺是个50多岁的本分农民,与其妻顺婶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憨头,次子猛子,三子灵官,女儿兰兰。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与乡亲们一起顽强地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抗争。曲曲折折的悲欢离合,是是非非的爱恨情仇,令人刻骨铭心。这就是于近日在甘肃武威市开拍的20集电视剧《大漠祭》将要讲给观众的故事。此剧是根据青年作家雪漠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以西北开发为背景,展示当代西部农民真实生活的画卷。《大漠祭》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江苏元富投资公司联合摄制,将于春节前后与全国观众见面。(岸柳)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吴子牛
  和《热血忠魂》
  北窗
  “一部《天下粮仓》让我领教了电视剧的影响,也激起了我拍电视剧的激情。”说这话的吴子牛,是今年初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天下粮仓》的导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走出北京电影学院的吴子牛,便以一部在悬疑神秘中透着阳刚豪气的《喋血黑谷》令中国影坛侧目而视。20多年来他先后拍摄了《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和《国歌》、《郑成功》等影片,一次次在中国影坛捧杯获奖,也曾得过国际大奖。然而,如今吴子牛却感叹:“全国上亿人看了《天下粮仓》,如今哪部影片有这么多观众?”于是,这位电影导演眼下又在为另一部电视剧《热血忠魂》而激动,而忙碌。
  “有人认为文艺作品无须承载太多内涵,但我总觉着没有深刻内涵的作品是无法立足市场和深入民心的”。在保定拍戏现场,不停地在擦汗的吴子牛沉稳地说道。出自浙江剧作家高峰笔下的《天下粮仓》,以关乎民生的粮食问题写苍生写朝政写天下,激浊扬清,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热血忠魂》依然出自高峰笔下,依然着眼于苍生,着眼于江山社稷,但这回落笔在“税”上。吴子牛介绍说,《热血忠魂》围绕着明朝万历年间的国家“税法”展开故事,透过剪除朝廷巨蠹、江洋大盗的波谲诡秘、腥风血雨的斗争,它要告诉人们“税收”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命脉,坚守合理的税制才能国库殷实、边关巩固、民心安定,而破坏合理税制的所有行为和人物都该受到严惩。围绕着这个“戏核”,剧中将塑造从有史可查的张居正、张四维、冯保等朝廷重臣到江湖侠客一批可歌可泣可恶可恨的人物,这些人物都紧紧依附着一个博大而沉重的历史焦点——“人间财富”背后的国家命运。
  与《天下粮仓》一样,《热血忠魂》仍然是在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一个查贪惩恶的故事,而与《天下粮仓》不同的是剧中出现了众多的江湖侠客,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因此剧中不乏刀光剑影,但它绝不是一部武侠剧。谈及此吴子牛说,这是一部正剧但并不是为帝王写编年史的朝政戏;它有凄婉的爱情,但绝不是媚俗滥情的言情戏。他们力图推出一种由类型的综合而成的历史剧的独特样式——以一个王朝的生死命运为悬念,以惊心动魄的财富归宿为铺衬,以环环相扣的复杂情节、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经历结构全篇。大方得体,不邀宠不媚俗,精致好看,发人深思。
  此时吴子牛的背后,是在废厂房里搭建起的足可乱真的明代街道和监狱。这些日子,华北大地遭遇罕见的湿热高温,吴子牛和丁海峰、洪宇宙、张山、巴音还有从韩国请来的女明星金玟等人,聚焦在这里,迎着聚光灯,顶着50多摄氏度的室温,捋着汗珠激情澎湃地演绎着一出出意欲打动今人的历史活剧。吴子牛说,这部由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建恒控股公司、北京视寰文艺公司联合摄制的《热血忠魂》,将在年底和观众见面。
(附图片)
导演吴子牛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中央民族歌舞团50华诞
  几代明星同台献艺
  成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歌舞团,将在金秋时节迎来她的50华诞。9月2日至9月8日,该团将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推出8场“多彩的家园”系列纪念演出,届时蒋大为、德德玛、杨丽萍、曲比阿乌、腾格尔、吴彤等几代艺术家将领衔登场。
  中央民族歌舞团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艺术家和经典作品,50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服务于各族人民群众,对于继承和发展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50年来,多次参加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如早期的赴朝慰问团、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以及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和国庆5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等大型国事演出活动。创作了《瑶族舞曲》、《阿细跳月》、《雀之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赞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爱我中华》等优秀歌舞和声乐作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词、曲作家及编导,如胡松华、德德玛、杨丽萍、卡塞姆、腾格尔、曲比阿乌等等。
  这次系列演出活动汇聚了目前国内创作的各路高手,组成了实力很强的创作班底。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李毓珊说:“这次演出也是该团深化自身机制改革,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的一次新尝试,作为该团在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一个标志性的新起点。”(京早)
(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映日荔枝别样红
  朱辉军
  正在全国公映的新片《荔枝红了》,给人以无限遐想:岭南,果园,秋高云淡,金风送爽,将是一幅多么宜人的景象!果然,影片展示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粤西农村经由先进思想和高新技术的武装,阔步迈向共同致富路的感人情景,描绘了一派新田园欣欣向荣的美好风光。
  农村曾是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之后,农村——特别是政策开放前沿阵地的农村究竟怎么样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荔枝红了》以真实感人的画面,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变了,农村变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农村更是日新月异!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领下,广大农民以勤劳的双手,建设起一个个幸福美好的家园。看那枝繁叶茂的果树,瞧那喜气洋洋的笑脸,听那欢快愉悦的歌声,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农村的确令我们耳目一新。这两年我到过广东新会、汕尾、陆丰、东莞等地,也曾在荔枝园里留连忘返,所见所闻让我切实地感到了农村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荔枝红了》让我们在银幕上重温了一遍,令人倍感亲切;而那些没有去过的观众见了也一定会大开眼界。
  人间万事出艰辛,荔枝清香自“苦寒”来。今日农村的兴盛气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荔枝红了》在展示当今的繁荣时,也适度地闪回到了一些难忘的历史片断。比如老支书田老根为保护果园多次挨批斗,差点进班房,又如副支书田盛光穷得叮当响,身为队长却穿着用尿素袋改做的裤子!往事不堪回首啊!我1980年在人民公社(现为乡)工作时,常为社队干部的赤诚之心和务实精神所感动。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才使我们的江山永固啊!
  难道说富起来的农村就没有分歧、矛盾乃至冲突了吗?当然不是。荔枝红了,可是路不畅通,接着是需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然后是怎样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把丰硕的农业成果推向广阔的市场。于是,《荔枝红了》围绕着修路、砍树、办成人科技夜校、出外推销、办农户联合体等当前农村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展示了不同人们的观念冲突、利益冲突、性格冲突和心灵冲突。在适应和跟上先进生产力发展步伐的征途上,常会有人落伍的。而唐荔红在水果研究所技术员以及许多明事理的村民们的支持下,带领贡园村人民走向了科技致富的康庄大道;并且身体力行,让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落伍的村民都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观念和步伐,较快地跟上了队伍。
  不过,这里我想说一句,副支书田盛光、丈夫宋宏海的转变还是太快了点,艺术上处理得不够细致深入,有简单化之嫌。好在对女主人公唐荔红还处理得不算草率,也写到她的动摇、徘徊、迷惘乃至退缩,差点辞职不想当支书了,这就令人心悦诚服。不是说一定要写这些才真实,而是就这个年轻的基层女支书来说,在剧情规定的情境里,她必然会这样,否则岂不成“水英”了?编导在这一点上避免了重蹈覆辙,并未损害唐荔红的形象,反而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且可亲可敬。
  荔枝又红了,在太阳光芒的映照下,荔枝红得更艳了!一望无垠的丰收果园,一排排整齐的农产品和工厂,一张张幸福喜悦的笑脸,预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屏幕还要“黑”多久
  近一段时期内,电视荧屏中的“黑”此起彼伏。先是《黑冰》,单打独斗“黑”了荧屏一阵子,紧接着《黑洞》、《黑金》、《黑血》、《黑柬》、《黑雾》,蜂拥而至,把荧屏“黑”了又“黑”。
  把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拍成影视作品,干预生活也好、让人警醒也好,其本意不错。但问题是不管什么东西一过度一泛滥,就会令人反感。这些片名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黑片”,在上演的初始阶段会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为弄个明白,经不起诱惑的观众会一部一部地看下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会发现这些“黑片”的内容其实是大同小异,有的根本经不起事实和真理的检验,让人觉得无聊乏味。
  雷同,是艺术之大忌,自然也就缺乏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海南省五指山驻军 杨毅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神荼郁垒”怎么读
  近日,在《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中,最后一题有一个成语是“神荼郁垒”,意思是指两个抓鬼的神,后来常用作门神。主持人在念该成语时,只是按这些字的通常读法来念,这是错误的。虽然这几个字都不是多音字,但在这一个特定的成语中只能念成“shen shu yu lü”(音:申书玉律)。这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节目,不应该将错误传播给观众,特别是该节目拥有大量的学生。在此也劝主持人几句,凡是碰到生疏的字词,最好先考证一下,毕竟全国有很多眼睛和耳朵在看在听。
  广西柳州市职工疗养院 姜永凯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传播禁播节目不可取
  近期,湖南卫视《得失之间》节目中有这样的情节:一名女观众准备回答竞猜,女主持人问是否需征求其男友的意见,她说不需要。男主持人搭上了腔:“你男朋友听你的,就像《流星花园》里道明寺听杉菜的话一样……”弄得女观众满脸通红。湖南卫视公开引用被禁播的《流星花园》的剧情,变相宣传被禁播的电视剧。这种违规行为损坏了湖南卫视的形象,更可怕的是误导观众,这是不可取的。
  湖北省通山县委办公室 陈国宁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何必与二月河叫板
  从《中华读书报》获悉,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历史小说扬名的二月河,已经成为作家们赶超的榜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月伟的历史小说《万历王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杨力的《千古系列》。两作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挑战”二月河,并且扬言要超越二月河。读罢这则消息,令人“噎”得难受。这种与二月河“叫板”的所谓的“挑战”,如果不是商业炒作就只能说明是作家的肤浅与幼稚。
  谁都知道,在小说的百花园中,从来没有“样板”,更没有第一、第二之分。各种风格、流派的小说“百舸争流”才会使文坛愈加繁荣。小说的好坏、优劣,自有读者品味公断,而不是凭哪一位作家自己拍拍胸脯、捶捶胸膛,说超越谁就超越谁,小说,既不能上秤论斤论两,亦不能像赛跑场上分前分后,扬言一定要超越谁,这种说法实在是可笑。这种“超越风”,是作家的无奈,还是媒体的无聊?作为被挑战对象的二月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拿起笔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老子天下第末。”我看,这句话是否可以算是对挑战者的回应。
  河北威县燃料公司北邻6号 董凤鼎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时代东华”出手不凡
激情演绎“奥运”北京
本报记者 向兵
  2001年7月13日,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晚,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的话音未落,全场的中国人跃地而起,欢呼声从地球各个角落企盼已久的华人心中迸发而出。向世界响亮地喊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北京人欢天喜地走上街头,心潮澎湃彻夜狂欢,用燃烧的激情烙下了一个民族梦想成真的永恒记忆。从这一天起,一个正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国度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一年过去了,当成千上万的北京人走进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为在此展出的2008年奥运场馆蓝图投出自己心中的一票时,作为主办地而为世人瞩目的北京正以扎实的脚步、日新月异的面貌走向2008年。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为道路拓宽、建筑簇新、街道添绿、天空变蓝等物化形态,同时也在于人的精神风貌。
  北京南三环边的一处大杂院里,烈日炙烤的室外地面温度几近50摄氏度,却还有炽热的聚光灯照着,就在这如同“炼狱”般的环境里,只见夏雨、孔维、潘雨晨、赵雅莉等一干演员来来往往,在导演陈立军一声声“开拍”、“再来一遍”的吆喝中,汗珠儿摔八瓣地忙进忙出。这里在演绎的正是走向2008年奥运的北京人的故事。生长在北京大杂院的霍然因为家庭不幸,成了混迹于都市彷徨于人生十字街头的“胡同串子”,在公安干警循循善诱的热心引导下,浑浑噩噩打发日子的霍然终于想到要好好做人。适逢北京申奥成功,就要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让不甘沉沦的霍然感觉到了在扑面而来的奥运气息中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在真切感受到的奥运精神的激励下和由此而生的纯真爱情的感召下,正是青春好年华的霍然毅然投身散打运动,屡经磨砺几度坎坷,终于成长为一位为国争光的散打冠军。
  这就是20集电视剧《点燃我生命的是你》所讲述的故事。还是在一年前,当北京申奥成功之际,湖南籍剧作者卢建中以近些年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散打比赛为背景,创作了这部描写武术运动员生活的电视剧。参与拍摄的北京时代东华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作为中国国粹和中华文化重要内容的武术必将在“北京奥运”举办时,高视阔步登上世界舞台。该剧填补了电视剧“奥运”题材的空白,张扬了中华文化,同时以深刻的内涵生动地描绘出了迎接2008年奥运的中国人的精气神儿。他们立即停下正在筹备的几部影视作品,全力投入该剧的拍摄。
  8月初,一个被北京人无奈地戏称为全城人民“蒸桑拿”酷热难当的日子,半夜时分,记者在拍摄现场见到了作为制片人仍汗涔涔地守候在那里,等待拍完最后一组镜头的时代东华负责人老周、老马。二人已是疲惫不堪,但当记者提起《点燃我生命的是你》的话题,二人立即来了情绪,兴奋地告诉记者,《点》剧的主线是体育、奥运,但它将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放在时代生活的大背景里,往来于他身边的各色各样的人物,面对事业与财富、理想与现实、情与法、义与德,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之路,或正或邪或俗或雅,因果相应归宿各异,构成了当代青年的群体形象和当代生活生动的众生相。他们在健康向上的青春气息中衍生的故事,展示了一天天走近2008年“北京奥运”的北京人的真实面貌。
  《点》剧封镜之际传来消息,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上海成功举行,中国运动员奖牌总数名列第一,再次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武术散打的强大实力,从而也更加奠定了武术作为2008年比赛项目的地位。时代东华负责人决定,从《点》剧开始到2008年,每年拍摄一部“北京奥运”剧。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