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重申继续与联合国对话
  邀请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 美称改变伊拉克政权立场未变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1日在此间重申,伊拉克准备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基础上无条件地与联合国继续进行对话。
  拉马丹当晚对伊拉克电视台发表谈话时还说,伊拉克相信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基础上的对话是保证全面执行联合国决议的最可靠办法。他指责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挠伊拉克与联合国之间进行的对话。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1日电(记者郭立军)伊拉克外交部长纳吉·萨布里1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邀请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前往巴格达就核查人员重返问题举行技术性会谈。
  这是自1998年12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后,伊方首次提议与联合国就武器核查问题在伊举行会晤。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日电(记者严锋)美国总统布什1日在白宫与到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会晤时强调,在改变伊拉克政权问题上,他的立场没有变化,美方正在审视各种选择方案,准备使用一切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日电(记者严锋)美国总统布什1日致函美国国会说,鉴于伊拉克“继续从事不利于中东稳定和敌视美国利益的活动”,他已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实施的对伊经济制裁再延长一年。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军大举入侵巴城镇
 欧盟呼吁巴以尽快恢复和谈
  据新华社加沙8月2日电(记者王昊)以色列军队2日凌晨出动1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侵入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城市纳布卢斯地区,与当地巴武装人员展开激烈交火。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3名巴人员被以军打死,其中包括1名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该地区的领导人。
  巴安全人士说,以军一支特种部队当日凌晨突袭了纳布卢斯地区的一个巴勒斯坦村庄,逮捕了一些以情报部门通缉的对象和部分村民。以军利用巴勒斯坦平民充当“人体盾牌”包围了哈马斯在当地的一个据点,在与巴武装人员交火时,打死1名哈马斯在当地的领导人。
  另据目击者称,以军大批坦克和推土机当天凌晨还侵入加沙地带南部与埃及交界的拉法地区,与当地巴武装人员展开密集枪战,1名巴人员被以军打死,另有3人受伤。
  目前,以军在纳布卢斯和拉法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这是自7月31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校园发生爆炸事件并造成7人死亡后,以色列对巴方目标采取的首轮军事报复性打击。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8月1日电(记者吴平)哥本哈根消息: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外交大臣莫勒1日发表声明,欢迎联合国当天公布有关以色列在今年3月至5月占领巴勒斯坦城镇期间军事行动的调查报告,并呼吁巴以双方尽快恢复和谈。


第3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与韩国外长举行会谈
  本报汉城8月2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正在韩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2日在汉城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举行了会谈,双方着重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达成重要共识。
  双方高度评价了中韩两国关系。唐家璇说,韩国是中国周边睦邻外交的重要环节,中国高度重视与韩国的关系。中国政府对韩政策的着眼点是促进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利,共同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
  唐家璇说,10年前,中韩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决策建交,揭开了中韩关系的新篇章。10年来,中韩关系的深入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实际的利益,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中韩建交和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中方将继续坚持对韩睦邻友好政策,推动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崔成泓赞同唐家璇的谈话。他说,建交10年来,韩中两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贸合作和人员交流几倍甚至几十倍增长。两国共同为亚洲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韩方将为韩中关系的发展继续作出努力。
  双方还就以下事宜达成共识:一、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建交10周年,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二、为进一步扩大中韩两国经贸、文化、旅游等关系,中方同意韩国驻华使馆沈阳领事办公室升格为总领事馆;三、为保持和加强两国的协调和沟通,双方同意年内启动中韩外交安全磋商机制;四、本着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充分协商的精神,妥善处理两国间出现的问题,维护两国友好大局。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使之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唐家璇阐述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崔成泓对中方在半岛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示感谢。
  唐家璇是2日下午抵达韩国进行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非洲光明之日”
——刚果(金)与卢旺达签署和平协议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7月30日,刚果(金)与卢旺达和平协议签署仪式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国宾馆举行,当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协议上签字后微笑着握手时,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两国总统这一握手言和,标志着长达4年之久的刚果(金)冲突有望最终结束。主持协议签署仪式的非盟主席、南非总统姆贝基当场激动地表示:“今天是非洲的光明之日。”
  这一天的确来之不易,和平协议的签署凝聚了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为结束战乱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众所周知,1998年8月爆发的刚果(金)冲突,导致非洲6国相继卷入,卢旺达、乌干达和布隆迪以保卫边境安全为由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应卡比拉政府之邀出兵帮助平叛,遂使大湖地区的局势复杂化,这场战争也被人称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99年7月,冲突卷入国在赞比亚首都签署了《卢萨卡和平协议》,一个月后,刚果(金)的两大主要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和刚果解放运动也补签了和平协议。然而协议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战争乌云仍一直徘徊在刚果(金)上空。
  今年3、4月份,刚果(金)国内各界代表350余人在南非太阳城举行了长达52天的政治对话。由于外国军队仍滞留在刚果(金),对话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只达成了组建过渡政府的框架协议,刚果(金)和平进程再度受挫。但是,国际社会为结束这场战乱的调停努力并未中止。今年7月9日,借非洲联盟在南非正式成立之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姆贝基、卡加梅、卡比拉举行了四方会晤,提出了刚果(金)和卢旺达建立两国安全边界线的设想。在南非副总统祖马的主持下,刚卢两国在比勒陀利亚举行了一周和谈,终于达成新的和平协议。
  为什么说新的和平协议能够为刚果(金)带来和平呢?这首先是因为这一协议抓住了刚果(金)冲突的要害——卢旺达军队的介入与撤离,以及卢旺达的边境安全与国家稳定。卢旺达1994年发生大屠杀后,万余名参与者越境逃离至刚果(金)东部,并在那里建立基地,不时回国骚扰,严重威胁着卢旺达的安全与稳定。卢旺达因而出兵2万支持刚果民主联盟,以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新协议规定刚果(金)负责解除卢旺达反政府人员的武装,并将他们遣返回国。这为卢旺达撤军创造了具体条件。
  其次,新协议在实现刚果(金)和平进程中找到了平衡点,即一方面规定了刚果(金)的任务,一方面又提出卢旺达必须从刚果(金)撤离其全部军队。也就是说,实现刚果(金)的和平不能以牺牲卢旺达的国家安全为代价,而卢旺达的长治久安又不能影响刚果(金)的和平与稳定。双方还同意共同建立一条安全边界线,以保证两国今后的和平与安全。
  再次,新协议提出了贯彻执行的监督机构和实施机制。协议规定,联合国驻刚果(金)观察团和南非作为第三方负责监督协议的执行情况,并每30天召开一次会议,检查协议的执行情况。考虑到联合国观察团人员有限,南非将派遣1500名维和部队人员,以确保协议得到顺利实施。卡比拉和卡加梅已承诺各自政府将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协议的规定。
  此间舆论普遍对和平协议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是实现刚果(金)和大湖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关键一步”,而该协议在非洲联盟刚成立之后签署更具有“历史意义”,说明非洲能够处理自己的事务,决定自己的命运。与此同时,津巴布韦也表示将撤离其在刚果(金)的近万名士兵。
  不过,要在90天内完成协议规定的全部内容,时间紧迫。再则,刚果(金)和平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其国内各界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刚果(金)实现最终和平仍任重而道远。(本报约翰内斯堡8月2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发动机”有待检修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经法国和德国磋商达成一致后、再带领其他成员国去落实其合计好的行动计划,近40年来,欧洲一体化就是在这一模式下渐行渐深。法德这种紧密与和谐的合作关系,按其发挥的作用,又被称为“法德发动机”。但最近几年,法德两国却在一些事关欧洲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以至于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运转。7月30日在德国东部城市什未林举行的第七十九届法德高峰会晤,对克服这些分歧还是没有实质性作为,所以“法德发动机”仍待检修。
  法德在欧洲建设问题上主要有两个分歧:一个是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另一个是欧盟的机构改革。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实施的共同农业政策,目的是增产,手段是对农民进行补贴,结果是欧盟(原欧共体)农业生产上来了,但也耗资巨大。目前,欧盟为实行共同农业政策每年开支400亿欧元,几乎占其全年总预算的一半。法国是农业大国,得益最多,400亿欧元中的1/4补给了法国农民,因此希望该政策能长久地执行下去。德国则是欧盟预算的主要出资国,早就不愿出钱补贴法国农民了,所以极力主张改革共同农业政策。德国还提出一条理由,即2004年欧盟再次扩大,新增成员国多达10个,且大多农业比重大,如不改革共同农业政策,欧盟预算将不堪重负。而法国反对的借口是:1999年3月的柏林特别首脑会议已经决定,在2006年以前不对现行共同农业政策进行修改。至于欧盟机构改革,双方分歧集中在欧盟内的权力分配上。德国要求注重地区选举,法国强调保留民族国家;德国希望加强欧盟委员会的作用甚于政府间的合作,法国却兴趣相反。在2000年底的尼斯首脑会议上,德国以其人口在欧盟最多为由,要求在欧盟理事会表决权的分配上得到比其他成员国更多的票数,遭到法国反对,双方矛盾表面化。共同农业政策涉及欧盟的扩大,机构改革涉及欧盟的深化,在这两大方面法德都意见不一,这部“发动机”怎能正常工作?
  有人说,法德分歧始于1999年柏林特别首脑会议,引子是欧盟财政问题。事实上,自1998年10月由德国社民党和绿党联合组成的施罗德政府上台起,法德轴心就开始有所削弱。施罗德执政伊始,便着手多方调整德国外交:在保持法德轴心的同时,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从而在法德英小三角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在涉及欧盟深化和扩大的问题时,更加突出维护德国的利益。在今年6月的塞维利亚首脑会议上,法德分歧竟发展到公开暴露的程度。一位成员国外长满怀忧虑地说,“法德发动机”已成为完全流于形式的赞美词,“法德轴心”已陷于危机、不存在了,两国对欧洲前途没有共同看法,双方分歧越来越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法德关系中,两国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戴高乐与阿登纳完成了两国历史性和解,吉斯卡尔—德斯坦与施密特、密特朗与科尔携手接力,使“法德发动机”不但被制造出来,还在建设欧洲大厦的工地上运转良好。当年戴高乐邀阿登纳到他在科隆贝的乡间别墅首次会晤时,后者的心情是,因害怕难以被谅解而深感不安。德国的另一位总理科尔虽在二战结束时只有15岁,但也一直为国家心怀一种负罪感,他有个座右铭:先向法国三色旗鞠3个躬,再向德国国旗鞠躬。但现任总理施罗德已经不是这样了,他提出德国要消除“胆怯”和“难为情”。事过境迁,从今以后的德国领导人再也不会像阿登纳或科尔那样。在此情况下,德国对法国的忍让自然会减少,平等的计较会增多。
  在这次的高峰会议上,法德在巴以冲突和伊拉克问题上表达了一致立场,并就联合开发军事侦察卫星达成协议。为了在欧盟东扩、共同农业政策和欧盟机构改革乃至欧洲安全与防务等问题上加强协调,两国将成立4个相应的工作小组。双方还乐观地表示,有关共同农业政策的分歧可在12月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前消除。这种不一致中的一致,可算是当前法德关系的一个特点,表明“法德发动机”的基本面还是健康的。正如施罗德所说:“友谊并不意味着大家总是意见一致,但却意味着对解决分歧有牢固的基础。”
  明年1月23日是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签订40周年,希拉克建议借机为法德关系“再次奠基”,作一次新的推动,得到了施罗德的响应。希拉克说:“法德的协调一致一直是我们共同的命运,也是对我们两国对欧洲建设应负的责任。”倘若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当前世界格局和两国现实出发,法德会诊,共同对“发动机”作一次检修,这部机器还是会很好地运转起来的。
  (本报巴黎7月3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国人为大熊猫过生日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1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数千名宾客1日来到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动物园,为来自中国的大熊猫“美香”和“添添”举行盛大的生日庆祝会。
  7月22日是雌性大熊猫“美香”的4岁生日,而雄性大熊猫“添添”则是到8月27日才满5周岁。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选择了一个中间的日子为它们俩一起过生日。生日庆祝会上,“美香”憨态可鞠,津津有味地舔着内有水果的冰块,而“添添”则独自在舒适的空调房中呼呼大睡。动物园计划明年让它们“完婚”,希望它们能够在美国生下一个小宝宝。


第3版(国际)
专栏:

  8月2日,一些印度尼西亚群众团体在鲍威尔访问印尼之际,在美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抗议。这是群众高呼口号,要求美国停止担当“世界警察”角色。
(新华社记者 壮锦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莫斯科烟雾锁城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马剑
  连日来,莫斯科晴朗的天空不见了,整个城市笼罩在浓浓的烟雾中。清晨起床,人们会感觉到刺鼻的煤烟味。浓雾终日不散,马路上能见度下降,一些司机甚至打开了雾灯。
  莫斯科郊区持续不断的森林火灾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据水文气象中心介绍,莫斯科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炎热干旱。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相比,7月份降水量减少了45%,河流水位降低了20厘米—40厘米。异常的天气导致距地表极浅的泥煤自燃,引发大面积的森林火灾。据统计,莫斯科郊区共有120多处火源,249公顷森林被大火吞噬。目前,上千人奋战在灭火第一线,俄紧急情况部还调动了三架直升机和240台大型灭火机械。但由于天气的原因,新的火源不断产生,灭火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森林大火产生的浓烟已经影响了莫斯科市民的正常生活。7月30日,市区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超标1.5—3倍,一氧化碳含量超标1.2—2倍。严重恶化的空气质量虽然不会引起中毒现象,但已经有人开始感到头疼、心悸,鼻炎以及肺部疾病患者更是度日艰难。
  据悉,莫斯科的这种天气还将持续数日。(本报莫斯科8月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宣布三日为全国哀悼日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一日宣布,三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七月三十一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扎夏德科煤矿爆炸事故中丧生的二十名矿工。这是乌克兰一周内宣布的第二个全国哀悼日。库奇马同时还授命乌总检察院和国家安全部门对全国煤矿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勒令关闭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所有煤矿。
  (黄晓东)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人平均寿命继续增加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项统计表明,二00一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与二000年相比,女性增加了零点三三岁,达到八十四点九三岁,男性增加了零点三五岁,达到七十八点零七岁,女性平均寿命为世界第一,男性也列入世界最长寿的行列。据分析,日本的饮食结构较为合理,是长寿的原因之一。同时,去年日本因患癌症、脑血管、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减少,也是日本人平均寿命比前几年增加的一个原因。(孙东民)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决定向莫派遣医疗队
  中国与莫桑比克政府一日在马普托签署协议,决定向莫桑比克派遣第十四批中国医疗队,帮助这个东南部非洲国家开展医疗并培训医务人员。协议规定,根据莫桑比克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需要,第十四批中国医疗队将由十二名普通外科、骨科、妇科、针灸科等专家组成,他们将于八月底抵达莫桑比克。


第3版(国际)
专栏:

全球去年军费八千四百亿美元
  联合国一日发布的一份裁军报告说,二00一年全球军费开支总额达八千四百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百分之二点六。报告说,二00一年全球军费总开支和世界主要热点地区的军费开支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自“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各国用于反恐的军事开支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年度军费开支的增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通过下年度军费开支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一日以九十五票对三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三千五百五十四亿美元的二00三财政年度军费开支法案。这一军费数额比本财政年度增加了三百五十亿美元,是美国二十年来军费开支增幅最大的一次。
  (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