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农民不脱贫 帮扶不脱钩
 农业部定点扶贫不松劲
  本报恩施8月26日电 记者彭俊报道:农业部常务副部长韩长赋今日在此间表示,农业部定点帮扶武陵山区的工作将一如既往,“一诺十年,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韩长赋是在今天闭幕的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会议期间发表上述讲话的。他说,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新阶段农业部的定点扶贫工作将至少再干十年。但这并不否认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只要武陵山区帮扶对象不脱贫,农业部的定点扶贫工作就不能结束。
  从1986年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农业部在武陵山区进行对口帮扶,涉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贵州铜仁、重庆黔江四个地、州、区21个贫困县。16年来,农业部先后派出15批32个工作组、220名干部到武陵山区挂职扶贫,累计安排专项投资1.2亿多元,引进国外资金8992万美元,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武陵山区挑战贫困,使当地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大部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根据中央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部署,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对口帮扶对象由原来的21个县调整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两州的8个县,以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目前,8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8万人,仍占农村人口的12%。这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中高山区,土地贫瘠,交通极为不便,解决温饱的难度很大,是扶贫攻坚战留下的“硬骨头”。
  韩长赋表示,农业部帮扶武陵山区的贫困县减少了,贫困人口减少了,扶贫范围压缩了,但是挂职帮扶的干部不能少,扶贫项目、资金不能少,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不能减弱。今后,对口帮扶武陵贫困山区的工作,一要集中力量解决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要下大力气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为了使当地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农业部决定首先帮助两州八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规划将以县为单位,重点选择1—2个有市场前景,有资源优势,能够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之做大做强,成为当地农村的经济支柱。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家计委公布近期价格举报热点
 教育、医药、房地产等问题多
  本报北京8月26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计委提供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共收到价格举报13561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4.9%。通过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退还用户(消费者)12083.83万元,实行经济制裁金额7176.5万元。
  价格举报反映的热点问题是:一、教育乱收费,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自立项目对学生收取补课费、中考费、水费、自习费;直接向学生收取教育附加费;提高标准收取代办费。二、药品及医疗服务的问题,主要问题是:药品价格应降未降,有价无货;超标准收取治疗费、手术费、化验费、检查费、材料费、住院费,分解项目多收费、重复收费,自立项目收取被服费、吸氧费等。三、房地产价格及物业管理乱收费,主要问题是:商品房价外加价、乱收押金,销售商品房存在价格欺诈等;物业公司收费随意性大,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擅自提高租金等。四、交通运价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客运车辆、轮船利用节假日群众外出高峰,擅自超过物价部门规定票价上涨幅度乱收费。五、农网改造乱收费,主要问题是供电部门在农网改造中提高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取安装费、工时费、检测费、变压器费等;农网改造完成后迟迟不予验收,电价没有降低等。六、反映自来水、电信、成品油等垄断行业的价格举报较多。如吉林、湖南、福建等地群众反映当地的一些自来水公司擅自向用户收取“抄表费”;有些电信经营企业擅自提高月租费标准;一些加油站不执行或推迟执行国家规定降价的文件,等等。七、反映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乱收费的价格举报仍很多,主要问题是收费随意性大,不开票据;国家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没有执行,对下岗职工、残疾人收费没有执行优惠政策;提高标准收费,扩大强制检验的范围收费;对汽车尾气检测强制收费,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收取“排污费”等。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浙江省温岭市珍珠首饰批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3亿多元,占内地珍珠项链销售额的70%以上,成为全国三大珍珠市场之一。图为顾客在兴致勃勃地选购珍珠。 黄晓慧摄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罐头出口又创新高
  本报北京8月26日讯 记者费伟伟报道:小小罐头不起眼,出口创汇贡献大。我国罐头行业去年出口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6万吨,今年上半年又创新高,总产量86万吨,出口64万吨,同比增长10.75%,成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商品之一。
  据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介绍,我国罐头食品出口额居食品工业首位,每年保持近9亿美元,多达几百个规格品种,去年出口到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罐头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品种有番茄酱、蘑菇、竹笋、桔子;芦笋和猪肉类罐头逾5000万美元。罐头食品的加工原料全部来自农业,每年需各种农产品原料500万吨,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60亿元。
  为推动罐头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拓展国际市场,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日前首次评出上海梅林、厦门古龙、浙江黄岩、新疆屯河、广州鹰金钱、宁波五洲星、山东九发、福建紫山、厦门银鹭、河北理想等10家年产量达万吨、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行业“十强”。“十强”罐头企业承诺,产品绝不添加防腐剂,广大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新时期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系列时评之二
从砍天然林到砍人工林
天山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森林是自然庇护人类的大伞。如今,块状分布的天然林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效益最佳的“生态调节器”。
  这样的“调节器”,我们还剩多少个?经过实地勘测,林业专家们说:从大面上说,只剩下四个,东北一个,西北一个,西南一个,东南一个。它们分布在江河上游,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功不可没。
  林业推进五大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一步,是停止砍伐天然林,保护这些不可多得的“生态调节器”。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天然林已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大幅度调减了木材产量。这是林业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体现,也是现实逼迫我们做出的必然抉择。
  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砍伐,木材供给随之减少,而社会需求不仅不会减少,还会随着经济增长增加,木材供需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木材的供需缺口将达到1.4亿—1.5亿立方米。木材需求的增长是刚性需求,很难控制。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只能在供给上做文章。
  扩大进口是一个应急之策。近几年,我国木材进口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供需矛盾。但是,这远非治本之策:咱们保护天然林,人家也在保护,这么大的进口量,国际市场难以长期承受。特别是世界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而木材消费量却越来越大,木材将成为世界性的紧俏商品。那么,我们能不能立足国内加速发展人工林,用增加人工林的采伐量来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呢?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保护天然林,不等于不采伐木材;林业建设以公益事业为主,也决不是排斥林业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人工林究竟能否取代天然林,还要看两个条件:人工林的数量够不够?人工林的质量如何?
  我国人工林的规模居世界第一:全球27亿亩人工林,有7亿亩在中国。这7亿亩中,有一半以上属于用材林。此外,我们还有十几亿亩宜林的荒山荒坡,这还不算近几年和未来几年退耕还林的面积。根据国家批准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新造2亿亩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届时,木材的供需矛盾将大为缓解。
  把人工林建设好,提高林地生产力,用较少的林业用地产出较多的木材,才能最终解决木材供需矛盾,也才能真正保护好天然林。实现从砍伐天然林到砍伐人工林的历史性转变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使我国林业实现新的跨越。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吉林粮食深加工势头看好
  本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今年以来,吉林省粮食深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缓解了“卖粮难”,促进了农民增收。日前,“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宣告完成,使“玉米经济”形成产业优势,带动转化能力增至490万吨,深加工产品开发达20余种,其中10余种形成规模生产,约占全省玉米商品量的50%。
  据介绍,吉林省全力发展以玉米和大豆深加工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业,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促使中部的长春、松原、四平逐渐形成玉米精深加工区;着力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促进粮食深加工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形成了以20多个科研机构,10余所大专院校为主的科研开发力量,促进粮食深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短期内大豆深加工产品发展到近10种,其中大豆纤维等3种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湖北襄樊市鱼梁洲污水处理厂过江污水管道铺设最近连接完毕。图为水下铺管现场。 王荣武摄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有关部门提醒:
切勿盲目增加糖料种植面积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计委、农业部最近联合下发的《关于合理调控糖料收购价,防止盲目增加糖料种植面积的通知》,目前我国食糖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可能加剧,各主产省区应防止糖料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合理调控糖料收购价。
  《通知》要求各食糖主产省区,要加强对糖料生产的指导,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搞好糖料生产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糖料种植面积。鼓励发展优势区域,大力调减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糖料种植面积。对坡度25度以上,海拔过高的蔗田坚决退耕还林。不能为增加财政收入,误导农民盲目扩种糖料。各地政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2002/2003榨季糖料收购价的指导,适当降低糖料收购价格,降低制糖成本,提高我国食糖的竞争力。《通知》还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行食糖、糖料价格联动,糖料款二次结算的办法,建立农民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要以制糖企业为龙头,实现食糖和糖料生产的产业化经营。糖料第一次结算价即糖料收购底价要使农民能够补偿糖料生产成本。以糖料收购底价为基础,按照能够补偿制糖企业食糖生产成本的原则确定食糖挂钩价。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措施
  本报讯 记者江夏报道:为了全方位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近日进一步确定了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完善了相关的金融服务措施,适当放宽了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使用扶贫贷款的条件,推出了投资咨询、理财、企业网上银行、账户托管、应收账款融资等新的业务品种。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农业银行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近日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农行在向商业银行的转轨进程中,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实施商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健全农行在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行的重要作用。
  围绕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农行将立足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农业,突出支持“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示范、推广三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精深加工业、种养殖业、畜牧业、特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村市场流通体系、高科技农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纳入各级行营销服务的视野。
  农行将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服务措施。一是转换职能,提升经营层次。把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作为总、分行直接营销的重点,建立产业化项目库,实施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综合营销。二是整合系统资源,加大倾斜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对重点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资金的需求,釆取“期限管理、库贷挂钩、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进贷销还”的管理办法;适当放宽了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使用扶贫贷款的条件。三是改善金融服务,提高运作效率。推出了投资咨询、理财、企业网上银行、账户托管、应收账款融资等新的业务品种,全方位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金融需求,从而培育一批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能尽快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银行发展的龙头企业。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农村税费改革问答(五)

改革应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广大农民、基层组织、地方财政、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是农村分配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新的矛盾。我国地域广袤,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有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同一地区,农民收入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主要靠种植业,有的地方主要靠乡镇企业,有的地方主要靠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收入差异悬殊。同时,这项改革是在过去问题积累较多、积淀较深,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又很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精简乡镇机构和压缩人员、调整支出结构等许多问题,解决起来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这项改革还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先搞局部试点,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有关改革政策,有利于下一步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因此,先行试点,摸清情况,完善政策,逐步推开,是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工作,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能否扎实稳妥地推进。从各地改革实践来看,农村税费改革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
  一是调查研究。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各地在推行改革之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
  二是数据测算。对改革前农民实际承担的税费项目、计税土地、常年产量、计税价格、各项事业支出等基本数据要反复测算,做到公正、客观。
  三是健全机构。各级都要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财政、农业、税务、物价、民政、教育、计生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
  四是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办法。要严格按照中央改革的政策,以及“减轻、规范、稳定”的指导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并对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农业税征收管理、村内一事一议等要制定专门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五是宣传培训。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公开信、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时要层层进行干部培训,使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央的改革政策精神。
  六是督促检查。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派出督查组,了解改革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卫生指标超标,故意添加防腐剂
 11种酸牛乳让人难放心
  本报北京8月26日讯 记者原国锋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今年第二季度对酸牛乳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在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天津、石家庄等6个城市抽查的39种酸牛乳产品中,合格28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1.8%。抽查结果表明: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在抽查的24家小型企业生产的24种产品中,合格13种,抽样合格率为54.2%,有11种酸牛乳难以让人“喝得放心”。
  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小型企业的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差;二是由于酸牛乳中含有活性乳酸菌,不易长期保存,一些企业为延长产品的保存期,故意添加防腐剂;三是有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检验设备和专职检验人员;四是部分企业质量意识不高,产品的部分指标远远低于酸牛乳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及商标有:长春市绿色食品公司,天;沈阳俏阿婆乳制品厂,格格香;河北胜奇食品有限公司,胜奇;天津市浩瀚食品饮料厂,小可人;通辽市三金乳业有限公司,三金;吉林农业大学乳制品厂,净月潭;辽宁美日新日配食品有限公司,美日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希望乳制品厂,草原;北京震寰乳业有限公司,震寰;哈尔滨市开心乳品厂,开心;秦皇岛巨牛乳业有限公司,巨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