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王军
  为期两周的北京奥运设施规划设计方案展已经落下大幕,凝聚15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建筑师奥林匹克梦想的87个方案接受了检阅。
戏剧性的中外比较
  青年建筑师靳冲吐露了切身感受:“外国建筑师的作品好像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又像是外国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师在追求现代风格,而外国建筑师却在品味中国的传统。”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是由靳冲与同伴共同设计的。这是一个充满巨型几何结构的有机群体,表面看似乎有些零乱,可细致推敲却不难体会蕴含其中的理性。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像。
  与靳冲的作品仅一墙之隔,美国萨萨基公司却在用中国人熟悉的词汇表达着他们对奥林匹克建筑的理解。这家公司设计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园林式布局,其核心区域是一个人工湖泊,挖湖取得的渣土被堆成两处丘陵,并且依势建成了奥运会篮球馆与棒球场。
  “乍一看,这个作品很像中国的一家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有人这样评价。而德国建筑师尼尔斯则明确表达了他对这个方案的赞赏:“把体育场馆与绿化带结合的手法十分娴熟,中国的园林确实耐人寻味。”
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
  马里奥·博塔,这位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主义理性建筑师,在此次征集活动开始之前,专程从瑞士来到中国,徜徉在北京的故宫建筑群落里,还对中国建筑师说下这样一句话:“你们没有必要生搬西方的东西,只要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你看,故宫只有两三种色彩、两三种建筑材料,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却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筑环境!”
  这不禁让人想起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20多年前在北京的一次建筑实践,他在香山脚下设计了他在故乡的第一个作品——香山饭店。那时,他也说过与马里奥·博塔十分相似的一句话:“我相信我的作品能够成功,因为我用了本地材料,并采用了中国的庭院布局。”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开些,考察上个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创作的历程,也同样会从心头涌起一种难言的滋味。应该说,上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是中国难得的建筑事业大发展的时代,成就有口皆碑。可是,在建筑艺术探索领域,时至今日,仍鲜有建筑师能够在中与西、古与今的矛盾之中走出一条实现“中而新”的理想坦途。
过目难忘的宣言
  在这次国际建筑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将其强烈的民族精神融汇于现代建筑语汇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经过7个国家13名评委的评审,北京奥运设施规划征集活动决出的所有奖项中,中国建筑师占据了半壁江山,山水与园林是中国获奖方案的灵魂。但是,在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上,国外建筑师的创作仍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美国萨萨基公司将已延伸至26公里的北京城市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大手笔。虽然它没有在中轴线上建设大型建筑物,似乎违反了传统“实轴”的做法,但谁能否认这条轴线通往湖泊山岭不是中国文化的意境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层内涵被明确表现出来了;而巨大的龙形水面又与什刹海、北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呈对称布局,实现了新旧北京城的有机整合,并倾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国哲理。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我们都很年轻而充满理想。
  我们有着各种专长并说着不同的语言,我们相互学习。这激发着我们的劳动,同时孕育了我们的创造。”萨萨基公司在其网站写下的宣言让人过目难忘。
在感觉与理解之间
  这次奥运设施规划征集活动隐藏着一个重大的信息,就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们,正在用科学的眼光“发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真谛,而这些正是在过去被忽视的。
  “我从北京的四合院找到了奥运设施的设计灵感。”生态建筑师、来自马来西亚的杨经文说:“你看,四合院无需电能与机械,只把建筑设计与院落内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就冬暖夏凉,保证了舒适度。我的设计就想达到这种效果。”
  对此深有同感的还有这次奥运设施规划方案的评审委员会主席、新加坡规划师刘太格。“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就在北京奥运设计规划方案展出之时,中国画家况晗展出了他近10年来创作的胡同、四合院绘画作品,标题是《留住胡同》。一位美术评论家这样写道:“况晗10年来与推土机赛跑,跑遍了北京的胡同,用艺术的手法记录了20世纪最后10年北京古老胡同的现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他做了一项文化抢救工作。”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名言:“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喝彩也有“托儿”
  仲言
  有一次去看演出,节目不太好,演员的表演乏善可陈,剧场里观众也不多。可是台下的掌声、叫好声却不断,有时还很热烈,并且声音每次都来自剧场中间的同一块地方,总是同一帮人在叫好。有些观众纳闷,看不出“彩儿”的地方他们怎么会鼓掌?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剧团请来的。剧团是外地的,进京演出是想拿个奖什么的,所以请了一批同乡、朋友来助威。
  又有一次去看京剧演出,剧场的左后方也有一帮固定的拉拉队员。这些人据说是演员找来的圈内外熟人朋友之类。戏还不错,值得圈点。但由于拉拉队员对京剧不太懂,所以鼓掌、“叫好”都不在点子上。京剧讲究板、眼、节奏什么的,不懂京剧的人有时候一喝彩容易露“馅”。下半场演出,拉拉队员的“喝彩”有了变化。他们找了比较内行的人“领掌”、“领好”。领掌的鼓了掌,领好的叫了好,其他人再跟着鼓掌、跟着叫好。一场戏看下来,剧场里掌声不断,叫好声起伏,台下比台上热闹得多。
  还有一次看戏曲名角的演出。按理,名家不缺观众,也不缺自信,没必要事先埋伏好“掌手”。可是剧场里照样有一批人明显的是有备而来,他们的喝彩很卖力,很热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托儿”。如今,连名家也不能免俗,生怕自家的场子不够热闹,说出去跌了份儿,这说明剧场里的“托儿”现象已是比较普遍了。其实不止是在剧场,甚至一些电视台、电台等单位制作节目都有许多“托儿”在忙活,在捧场,人们对“托儿”已默认,见惯不怪。
  舞台艺术是最见真功夫的。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一些人不重耕耘,却想着收获。于是,台上功夫不如人就想法子在台下“找补”,这是当今一些人“心浮气躁”的表露。“托儿”之所以滋生蔓延,说白了就是演员功力不足、缺乏自信、剧团急功近利的一种反映。现在,能沉下心练功的人不多,摆脱世俗名利诱惑的更不多。没有相应的付出,没有唱念做打样样出色的本领,不会有充足的底气,所以只好在场外下功夫。
  “托儿”现象也是某些单位管理机制不完善的产物。演员或剧团要参加某项评奖,自我感觉心里没底时,就会想着人为地制造一些观众的喝彩和场内的“轰动”,以影响评委、“打动”评委;有的戏尽管不错,可是为了收到更理想的剧场效果,也不惜请人喝彩。一些学生、士兵经常被“请”来看戏,而且事先要求他们,鼓掌的次数不能少于多少次。对此,剧团和各级文化艺术的主管部门,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请“托”和当“托”都成了正常行为,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无形中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急于求成、想抄近道而又不愿付出艰辛开了绿灯。
  舞台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演员和观众可以近距离地交流,互相感染,互相促进。而“托儿”制造的是一种外表的“轰动”,甚至是虚假的轰动,它有时掩盖了观众的真实回应,干扰了演员与观众感情上的自然交流,减弱了演员从观众中获取灵感和精神营养的动力,也使大多数观众的艺术享受打了折扣。更严重的是,“托儿”现象是舞台艺术鉴赏走向庸俗的一种表征,对演员、对艺术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真正的“喝彩”是对演员艺与人的最佳褒奖,是演员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这一切,只有好作品、好演员才有望获得。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新作鉴赏

《大唐华章》的启示
  林雨 吴凡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了!”近日,“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在北京首演时,受到一致好评。这台大气恢弘、典雅精致的作品,策划、撰稿、编导、音乐、舞美、灯光及服装各方面凝聚了众多知名艺术家的心血,其政府指导,专业公司策划运营,专业院团演出的操作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大唐华章》以表现盛唐文化为内容,力求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结合,用诗乐舞的艺术形式,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盛世情怀的时代主题。一台以歌舞音乐为主的节目,在不到两个小时内,艺术家们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呼应了新世纪的愿望,看了令人十分振奋。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唐满城认为:作品的成功首先在于主题定位好,它以灿烂的盛唐文化为题材,展示了盛唐气象。正如主题歌所唱的“千年一回强国梦,大河奔流到今朝”,它可以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冯双白说:《大唐华章》的准确定位就使它成功了一半,整台节目很好地把握了“艺术不是考古”的创新理念,不拘泥于再现历史,而是着眼于把盛唐艺术的精神提炼出来,浓缩进一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创作空间,映照了今天的时代主题。
  在艺术上,《大唐华章》堪称“时尚诗乐舞”,艺术特色鲜明。总策划张建华说,所谓时尚诗乐舞,就是熔炼唐诗、唐乐、唐舞等艺术形式,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诠释盛唐文化,使演出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这台高雅艺术作品在与普通观众的交流中几乎没有任何欣赏上的障碍,观众很容易受到诗歌、音乐、舞蹈所营造的艺术氛围的感染。一位观者说,这次演出的主要观众不再是圈内人,已经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它让普通观众都觉得好听、好看,这是最可喜之处。舞美灯光也非常精炼,没什么卖弄,惜墨如金。中国话剧研究会会长毛金钢认为,每一下笔处艺术效果都很到位,很突出。中国舞美学会名誉会长薜殿杰也认为:演出的舞美灯光大气,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如《霓裳羽衣裳曲》中的黄色组合,就像一部视觉的交响乐。《飞天舞》幕布中云蒸霞蔚的光亮很有意境,构思上有呼应,给人很深的印象。舞美设计上不拘一格,制作考究、精美,令人回味无穷。整部作品在音乐的处理上,也较好地把握了唐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度,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时尚的、流行的元素。
  最让人称道的,还在于《大唐华章》的全新运营模式。这部作品由文化部批准,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剑南春集团投资,金手指传播公司运营,四川歌舞剧院演出。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在德介绍说:《大唐华章》是四川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但创意却在企业。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剑南春集团并不是仅仅扮演一个出资冠名的角色,也不是把企业的名字硬附在不相干的内容上,因为剑南春本身就是唐文化的一部分。策划《大唐华章》的就是他们,还委托金手指传播公司全程运作。这种政府主导,企业投资,专业公司运作,专业团体演出的组合模式,对探索高雅艺术走向市场具有借鉴意义。对企业而言,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载体;对艺术形式而言,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次创新。
  鲜明的时代主题,新的艺术形式,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这是“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艺与人

魔术师罗伯特·盖勒普
 长城义演为助学
 刚刚刮过大卫旋风,另一位魔术大师又带来另一种魔法,罗伯特·盖勒普又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助学义演,表演了惊险逃脱术——高空吊挂逃脱。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和八达岭旅游总公司主办的这次演出是“安康计划西部行”活动中的一项。义演把募集的资金悉数捐给了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用于救助西部贫困失学的儿童,罗伯特不取分文。他因此当场被中国少儿基金会授予“安康计划爱心大使”称号。
  那天,八达岭长城脚下竖起40米高的起重吊车,盖勒普被悬挂在上面,不到三分钟时间,在三根燃烧的绳索相继烧断之前,他一下就成功抓住了安全绳,令观众惊呼不已,啧啧称绝。他还表演了许多精彩之极的小节目,把人们的目光紧紧锁在奇妙的变换中。罗伯特对中国武术兴趣浓厚,所以武术动作也不时展现。
  作为新生代的魔术师,罗伯特的特点是逃脱术,于是许多人认为,大卫的表演有很多浪漫的成分,而罗伯特的表演则更多的是惊险。罗伯特·盖勒普是已故著名逃脱魔术鼻祖胡迪尼的入室弟子,10岁时就用自己家里的破衣服自制“降落伞”从两层楼的屋顶跳下来尝试“空投”,但没有成功。初中时,他就常常泡在镇上唯一一家魔术道具店里,琢磨魔术的秘诀,后来他开始在各个俱乐部表演。在表演“死亡之跃”以后,罗伯特的名气才迅速攀升。
  为失学儿童募捐义演,是罗伯特在北京的首次亮相。罗伯特去年曾在深圳引起轰动。这次义演,主办单位还在北京国宾酒店和八达岭长城特别设立了捐款箱,为的是让失学儿童返回课堂,安康成长。(李雯)(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王亚林
体验生理极限
郭凯
  在全国各大影院陆续上映的国产军事大片《冲出亚马逊》让观众品味到了好看的滋味,这部巨片是我国首部反映特种集训的故事片,讲述了特种兵中尉王晖、胡小龙赴美洲亚马逊流域的学习经历,再现了野外生存、实弹演习以及被严刑拷打等超乎生理极限的各种训练过程,塑造了新时期中国军人的崭新风貌。
  影片主角的原型之一就是空降兵特种大队的年轻军官王亚林。谈起银幕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电影动作,王亚林神态恬淡。
  “电影中的这些镜头,说实话,还没有我们当时参加集训时那般‘惨烈’。”“90分钟的电影根本讲不完我们3个月的故事。”这位看起来显得极为普通的军人,讲述他们经历的故事时,确实能让人毛发生寒。他说,爬山是训练科目之一,训练时负重30多公斤爬16公里山路。每次爬山前,教官先要检查携带的装备,如果有一样没有带齐,就会让学员背一块石头或其他东西作为处罚。第一次爬山时,王亚林因为少带一双袜子,教官罚他背一副担架。晚上爬山,既不准有灯光,也不准发出声响,有时只能跪着往上爬。裤子磨烂了,膝盖也磨破了。最糟糕的是,王亚林在一次爬山中,被石头绊了一下,摔倒了,腿上划出4厘米长的口子,所以在第二天早饭前的5公里越野中,落在了后面,结果被罚挨饿一天。晚上,饥肠辘辘的王亚林只好用国内带去的榨菜果腹。他边吃榨菜,边饮凉水,一口气吃了6袋,直至辣得嘴里失去了知觉。第二天,王亚林闹起了肚子。尽管如此,他仍坚持训练,因为不管什么理由,只要你48小时不参加,就被淘汰。
  “演员演戏既可‘假戏真做’,也可‘真戏假做’。但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体验到我们在野战生存中的那种滋味。”王亚林回想起自己在委内瑞拉荒岛上的4天4夜,禁不住发出感慨。荒山、孤岛、深夜……一把砍刀、一支信号枪、一盒火柴,构成了野战生存空间。当时正是雨季,冰雹和大雨在无情地消耗着王亚林他们身体的热量,毒蚊子也时刻轮番进攻着。为了生存,王亚林只得去挖野菜、到河中钓鱼,可是两天过去了,却一无所获……绝望已开始爬上了心头。第三天,当他踉跄走到河边时,灵感顿生:“这里应该有河螺呀。”王亚林下河一摸,还真摸到个河螺,就凭这个河螺,让他找回了生的希望。“吃!一定要吃下去。”顾不得别的,王亚林只把河螺简单地洗了洗,便连肉带肠吞进肚子里。王亚林全凭河里找的20个河螺,在荒山野外维持了4天4夜的生存,顺利地完成了训练……
  提起“战俘生活”,王亚林至今心有余悸。一天下午,王亚林和战友们正在教室上侦察理论课,突然,冲进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一边鸣枪一边命令他跪直举手投降。接着,王亚林的上衣被脱掉,头被包住,手脚被反捆绑,然后送到一间十分简陋的“牢房”里。不一会,王亚林被拉进审讯室。教官让人用绳子把王亚林的双腿绑住,吊在滑轮上,头朝下,随着滑轮的上下转动,他的头一次又一次沉入污浊的水池里,直到肚子里灌满脏水为止。一次又一次拷打,当王亚林第四次被拉到审讯室,再一次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半个身子躺在水里,教官再一次问他:“回不回去?”王亚林铆足全身的力气,用英语坚定地回答道:“我决不当逃兵!”
  集训回国,王亚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报道后,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子表达爱慕的……至今还没有结婚的王亚林尽管对婚事还“守口如瓶”,但从这位空军“十大杰出青年”、一等功荣立者的自信而又自满的眼神中,我们窥见了他心中已拥有的幸福……(附图片)
(摄影:吴成杰)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回顾与预告
  “我看少儿艺术辅导班”已经讨论了10期,共接到437篇来稿,其中我们还特约3位知名艺术家撰文,表达意见。无论是读者的观点,还是专家的分析,都有理有据,见解独到。从大家的举例和意见看,目前的这类辅导班泛滥成灾,假冒伪劣太多。他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敛财赚钱,师不像师,生不像生,误人子弟,还给少儿的心灵带来污浊。我们期盼家长和学生一定要警惕这类骗局,也期望有关部门切实负起监督之责。
  我们的下一期话题是“众议传媒错别字”。现在错别字四处泛滥,天天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荧屏、网络、报刊等等媒体上,误导读者,损害语言。读者可以就错别字产生的根源、后果、影响等方面发表见解。我们衷心希望读者继续热情支持“本月话题”的讨论。——编者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帕尔曼向中国儿童献爱心
  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的北京音乐会将于8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他同台演奏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教育项目”、“用艺术教育帮助残疾儿童建立完整美好人格”等公益活动,也将在京、沪两地展开,包括“送琴童上大师班”、“完美心灵”征文、“希望与完美心灵”音乐会三部分。
  伊扎克·帕尔曼是一位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不得不坐在椅子上为听众演奏的小提琴家,已4次获得了艾米大奖,唱片一直居“销量最高排行”之列,15次获得格莱美大奖。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他那忧伤动人的琴声早已被大家所熟悉。(刘俊)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双喜杯天地一瞬

大唐华章
司武(四川)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专家研讨辽金石经文化
  为纪念45年前在云居寺发现10082块辽金石经,最近在房山云居寺召开了辽金石经发现45周年纪念大会暨石经文化研讨会。
  “房山石经”由隋代僧人静琬开创镌刻其弟子代代相传,历经隋、唐、辽、金、元、明6朝。来自国内外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与会者将云居寺尽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为研讨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在这次活动中还举办了房山石经拓片展。(晓胥)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相声小品面貌一新 中国广播艺术团有力作
  中国广播艺术团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创作了一台崭新的相声小品晚会“越来越好”,9月24日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公演。
  近年来,相声小品陷入了低潮,主要是创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中国广播艺术团,特别是下属的广播说唱团,作为一家国家级的曲艺表演团体,深感责任在肩。在2001年推出“新世纪·新作品”相声小品晚会后,今年又推出这台全新的作品,其创作宗旨就是在21世纪的新生活中寻找笑声。马季担任艺术顾问,冯巩、么树森、赵连甲为总策划,由二群任总导演,冯巩、李金斗、李建华、巩汉林、牛振华、杨蕾、金珠、郭冬临、刘亚津、张立、范军等著名演员一起登台为观众带来欢笑。
(黄雨)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爱乐乐团新乐季首演“伯辽兹”
  8月27日,中国爱乐乐团2002—2003音乐季首演音乐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法国作品专场,余隆指挥演奏伯辽兹的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序曲和《幻想交响曲》以及另一位法国作曲家皮埃内为竖琴与弦乐队而作的《音乐会曲》,张小杰独奏竖琴。
  《幻想交响曲》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部作品,是法国作曲家伯辽兹的一部力作,问世之初曾以其大胆的艺术创新而惊世骇俗,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生于北京的张小杰1987年前往美国,取得竖琴硕士学位,在美国竖琴协会举办的比赛中取得第一名。(刘力)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肇恒君为自强而歌
  歌手肇恒君最近在北京团结湖公园举办了以“爱心与真诚”为主题的演唱会。患有先天残疾的肇恒君,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登上舞台,用歌声唱响了人生。他演唱了《永远》、《未曾谋面的朋友》、《坚强起来,快乐起来》等歌曲,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此次演唱会由团结湖公园、朝阳区残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章海霞)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云南新疆少儿画作在伊犁展出
  云南新疆少儿美术作品联展日前在新疆伊犁举行,共展出两地少儿精心创作的美术作品120幅。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艺术地展现了新疆和云南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自然人文景观,充满着孩子们特有的童心童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次画展是由昆明市官渡区教委、伊犁州委宣传部和《当代小书画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鸣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