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康复工作的现状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
  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投入有限却创造无限,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开发残疾人自身蕴藏的潜能,使之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既可以体现我国良好的人权形象,又能感召社会各方人士对残疾人的爱心和帮助,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推动精神文明和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可以显示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的关心,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切实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要培养各级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强化基层服务队伍。要按国家计划要求,安排落实康复经费,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康复捐资出力。
  同时,以重点康复工程为龙头,普遍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探索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的有效方法。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有益的探索
  残疾人康复工作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最困难群体的关怀,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树立了我国良好的人权保障形象。同时,也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康复工作道路。
  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级政府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将这项工作摆上日程,纳入职责,组织、实施与部门职责相关的康复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帮助残疾人康复。
  整合管理、指导与服务,形成有分有合、统一协调的工作体系。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制定规划、筹措经费、协调实施;医疗康复机构、专业学(协)会和各类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训人员、传授方法、提供咨询服务;依托城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家庭,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平台。三个层次,各有分工,有机结合,协调运作,形成了完整、有效的工作体系。
  重点工程与普及训练相结合。针对广大残疾人最迫切的康复需求,在一定时期,选择几项受益广、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康复工程,集中力量大力推行。同时,从康复需求的多样性出发,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广泛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家庭培训、咨询服务、转介服务等。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普遍受益。
  实施抢救性康复的同时,注重形成、加强基础能力。由于我国的康复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处于起始阶段,着眼于“紧迫性”,许多工作带有抢救的性质。在发展过程中,从“应急”入手,同时注重打好基础。例如,白内障复明工作,逐步由组派医疗队,到加强县级医院眼科建设,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医疗队”。抢救性康复工程,带动了各级康复骨干机构的建立,初步形成一支康复工作队伍,规范技术标准,完善工作程序,为康复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康复与预防并重的原则。在大力推进康复工作的同时,注重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残疾预防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其它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增进健康”的观念,减少残疾的发生。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一位精神病人家属的心声
  我叫郑明荣,我的丈夫叫付贵林,我们结婚28年了,可他患精神病就有25年。光是住院,他就住了十多次,钱花了不少,病不见好。犯起病来他就不管不顾地打人,我被打得头上起青包,女儿被打得进了医院。1995年,国家要搞精神病防治了,这可救了我们一家。多亏了街道和居委会的大姐们,她们带付贵林去看病,帮我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还经常到家来劝我那口子服药,做他的思想工作,他的病眼瞅着好。大姐们还帮着办执照、进货,我们家支起一个小食品摊。可是附近的一些觉悟不高的人嫌我们抢了生意,欺负他是个病人,就挡着我们的摊,还要打他。居委会的同志就站出来,指着那些人的鼻子说:“你们五大三粗的汉子,欺负一个病人,光荣吗?国家的政策是保护这些弱者,要让他们赚钱生活。”有人做主撑腰,我们的日子才好了。
  (天津 郑明荣/口述 欧阳/整理)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15年:残疾人康复事业飞速发展
  编者按
  残疾人就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是康复,康复是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迫切需求。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1988年以来开展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白内障复明、聋儿听力语言训练、肢体残疾矫正等多项康复工程,我国600多万名各类残疾人得到康复。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编辑了这块专版,以示祝贺。可以预见,我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一定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残疾人事业,支持、帮助、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大力推进这一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
  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务院进行了全国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残疾人状况亟待改善,康复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这一结果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8年,国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同年8月,全国首次康复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开展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1990年,第二次全国康复工作会议制定了三项康复工作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规程。此后又连续制定实施了三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使残疾人康复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由小到大,工作体系、业务格局、运行机制日臻完善,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10余年来,600余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白内障复明工程使386万盲人重见光明。通过组派医疗队赴农村、加强县级医院眼科建设、培训眼科医护人员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完善了白内障复明工作机制和技术体系,年手术能力从1988年的2万例提高到1999年的40万例以上,实现了白内障致盲人数负增长的历史性突破。
  ——17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世界。通过配用助视器,进行视功能训练,增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6万名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能够开口说话,23%进入普幼、普小,结束了“十聋九哑”的历史。同时,广泛开展耳聋预防宣传,普及耳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爱耳防聋意识。
  ——完成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肢体残疾矫治手术72万例,装配假肢、矫形器49万件,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减免费用安装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普及型假肢,使众多肢残者改善健康功能,回归社会。
  ——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组派医疗队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在覆盖全国4亿人口的551个县(市)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123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精神卫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实践”。
  ——9194万名新婚育龄妇女、孕妇、0—2岁婴幼儿服用碘油丸,有效地预防了智力残疾发生。
  ——52万名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家庭康复训练,提高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提供上百品种、近400万件用品用具,帮助残疾人改善了健康功能。(附图片)
  1997年至2001年5年间,“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第一期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使210万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摆脱黑暗,走向新生活。上图为刚做完复明手术的藏胞依依不舍地送别“白衣天使”。左图为1997年国家医疗队在山西为白内障患者做术前检查。
  从1991年开始,中国政府将低视力康复工作纳入国家计划系统开展。截止到2001年底,已为17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并进行视力功能恢复,帮助低视力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上图为低视力儿童佩戴助视器后随班就读。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使123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近3万名关锁病人解除关锁,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精神卫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实践”。图为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茂村精神病患者周容富康复后参加田间劳动。
  建立各级康复指导机构,使残疾人因地制宜地开展康复训练。图为康复中心。
  在《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项目实施以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残疾人因贫困,只能用木头、竹子等东西自制假肢戴在残肢上,感觉非常痛苦。图为云南省文山州的残疾人在等待装配普及型小腿假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残疾人装配长江普及型小腿假肢后,从事生产劳动,开始了新生活。
  过去,山东省滕州市城郊乡梁场村的梁西珍不知道自己的身高。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使他站了起来,走上自立之路。全国有72万像他这样的患者经过矫治,得到康复。
  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麻风畸残者提供辅助用具,明显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十聋九哑已成过去。今天,聋孩子喊出了“爸爸、妈妈!”全国已有16万聋儿通过听力语言训练,冲破了无声世界的禁锢。
  图为聋儿正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假肢帮我站起来
  我叫周志强,今年四十岁,家在广西南宁地区龙州县下冻镇那花村,紧邻中越边境。一九九六年春的一天,我到山上种果树,那地方离十八号界碑有五十米,我踩响了地雷,当时双腿膝盖以下被炸得血肉模糊。幸运的是我没被炸死,一直都很清醒,找了竹藤把腿扎紧止血,然后就往家里爬,从上午十点爬到下午四点才爬到家。后被家人送到县医院做手术。命是保住了,可站不起来了。
  我有三个孩子,最小的那时只有两岁。原本生活不错的我几乎丧失了作为一个农民的劳动能力,只能用几块破布片来裹住残腿,手扶两块木头在地上爬着走,全家的生活也一下子陷入贫困。二○○○年六月,政府的人把我从村里送到县上,又和八名残疾人一起被送到南宁,在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免费装上了假肢,我有了两条“新腿”。这两条“新腿”让我比以前还高,我又能种果树了,日子也过得好了!有个记者来采访我,我说,给照张相吧,庆祝我站起来。他说好,我挺认真地举起右手给记者敬了个礼,大家看了都笑。
(周志强/口述 跃进/整理)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我们兄妹同复明
  2001年5月7日,我和妹妹林金兰都睁开眼睛,第一次看见了这个世界。
  我叫林文喜,今年29岁,妹妹金兰26岁,家在湖北省当阳市育溪镇,两人都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从未看到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我的妻子也是盲人,全家就靠我在街上算命维持生活,家庭一贫如洗,生活非常艰难。听到国家医疗队在当阳市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消息,我们兄妹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市人民医院。经过李嘉丽教授认真检查,可以做手术。但是我们两人去医院的车费都是向别人借的,哪里有钱医眼疾?市残联理事长张光圣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免费给我们治疗。
  5月7日这天,当医生揭开纱布,我俩同时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拉着妹妹的手说:“今天才看清你的模样。”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一起跪下来,感谢在场的医生和政府的同志。过去我替别人算命,可是算不了自己的命,我和妹妹的新生命是党和政府给的,今后我要自尊自强,好好劳动,踏踏实实做人,再也不去算命骗人了!
(林文喜/口述 康果/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