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福建推出职业教育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本报讯 记者王向东报道:作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IT课程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制定并推出了职业技术教育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以加大软件人才培养的力度。福建省从今年起,选择五所高职院校开设七个IT类专业,采用四种办学形式开始试点招生,学生在学习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还将学习国际著名IT厂商的课程并获得二至三个相关认证证书。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香港“超级专线”今日开通
本报北京八月二十日讯 中国网通集团和香港电讯盈科今天正式开通了试运行五个月的京港“超级专线”,双方向客户承诺提供百分之百的用户端对用户端服务。“超级专线”包括北京本地接入段、香港国际半电路等四段线路,双方建立了一个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通过预警式客户服务网络管理监控两端的系统。 (北方)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阿胶博士后科研站在山东设立
本报讯 近日,全国阿胶生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宣告成立,“阿胶二次开发”的中药现代化工程也同时拉开帷幕。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将用基因工程、分子学、细胞学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破解阿胶补血止血、抗衰老、抗休克、增强免疫力等临床医疗保健功能,确定其相关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进而进行有效成分分离,推出现代新型阿胶。(韩林涛 胡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医院数字化应用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肿瘤医院联合主办的“医院数字化—PACS/RIS临床应用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近二百位中外医学影像专家参加研讨,并现场观摩了北京肿瘤医院PACS/RIS应用情况。PACS(医学影像数字化传输管理系统)和RIS(放射科信息系统)是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应用PACS/RIS之后,工作效率和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李蕙蕙)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五莲教师享受“科研津贴”
  本报讯 享受“科研津贴”不再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日前,山东省五莲一中的王迎晓、五莲三中的魏代友等7位中小学教师从县教育局领回了“学科带头人”的大红证书,此后他们还将享有每月30—40元的专项科研津贴。
  五莲县教育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力促教师向专家型转变。他们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考察、聘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引进、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建起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提高业务技能。(徐健)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让科学走出殿堂
童舟
  这些天来,一位倚靠在轮椅上,脸上始终露着微笑的科学家的身影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他就是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创作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面世以来,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行销2500万册;儿童及青少年版的《时间简史》正在创作之中。
  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大师如此热衷于科普书籍的创作,潜心于在世界各地举行通俗讲座,霍金为传播科学而奔波不止的热情令人感动。
  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同样以向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由周光召、朱光亚任主编的《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唤起了无数人的科学意识。贾兰坡老人不顾眼疾,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为孩子们写科普读物《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没有孩子们的参与,科学就没有发展”,他期待着更多的人写孩子们爱看的书。
  一流学者撰写科普读物,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这已成为许多世界知名科学家的自觉行动。但是我们呢?红红火火的图书市场上,大部头作品越来越多,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渐渐少见了,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读物更是稀有。有关调查显示,去年我国有85.9%的人没有参观过科技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有98.6%的人尚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与科普读物的缺席不无关系。
  其实大学者写小作品并非易事,科普读物的作者要有深厚的科学素养,要有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达技巧。优秀的科普读物往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众读物,一门艰深的学问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当科学走出神圣的殿堂,亲近百姓,才可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那些专注于霍金演讲的听众、尤其是孩子,也许不知道“膜”,不知道“黑洞”,但谁又能否认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在大师的引领下,逐渐步入科学的殿堂,投身科学事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菲尔茨奖得主如是说——
“数学,其乐无穷”
  本报记者 贾西平 温红彦
  数学是年轻人的事业。两个36岁的小伙子夺得了本年度的菲尔茨大奖,他们是来自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的洛朗·拉佛阁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菲尔茨奖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是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评定的世界数学界最高奖。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菲尔茨奖的颁发,总是令众人翘首以待的盛事。
  走下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拿着江泽民主席颁发的奖牌,两位获奖者满怀喜悦来到记者中间,面对连珠炮似的发问,他们述说最多的依然是对数学的痴情和陶醉。
  高深、枯燥的数学,在这两位年轻数学家眼里却是“美丽的”、“富有乐趣”和“有竞争性”。洛朗·拉佛阁的主要成就是在朗兰兹纲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在数论与分析两大领域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数学界对他的评价是:令人惊叹的技巧,深刻的洞察力和系统有力的方法。他在回答本报记者有关如何从数学研究中找到乐趣的提问时说,读中学时对数学并不十分有兴趣,以后研究数学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感到高兴,越高兴就越有干劲,出的成绩也就越大。出生在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聪敏过人,喜悦的心情使他脸颊绯红。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新的代数簇上同调理论,为深刻理论数论与代数几何提供了新的观点。他的工作特点是能简单灵活地处理高度抽象的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用于解决相当具体的数学问题。他是这样回答本报记者提问的:数学是最聪明人之间的较量,因而更具有挑战性,同时数学的美丽使研究数学成为一种乐趣。
  出席记者招待会的除了两位菲尔茨奖得主之外,还有另一项国际数学最高奖——内万林纳奖的获得者,他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度·苏丹。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帕利斯和前主席大卫·曼费德等数学界人士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本报记者有关对中国数学发展的印象时,帕利斯和曼费德认为,中国的数学如同由非凡的中国数学家精心种下的树,这棵树上有华罗庚、陈省身、冯康、吴文俊、谷超豪、廖三涛,以及年轻一代的如丘成桐和田刚等等。本次大会必将为提高中国数学研究的水平和扩大数学活动的范围作出贡献。在谈到对中国年轻一代数学家有何忠告时,国际数学联盟前主席曼费德说,一些青年人面临着到底是搞数学还是经商的诱惑,二者斗争,这必须作出选择。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高深和极具挑战性,使数学研究如同自然界里的珠穆朗玛峰,勇敢者才能攀登到顶峰,他们享受着快乐,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上图均为新华社记者刘宇摄)(附图片)
洛朗·拉佛阁
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荣获内万林纳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度·苏丹手捧奖牌走下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爸爸,让我看看奖牌好吗?”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儿好奇地说。 本报记者温红彦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师大将迎来百年华诞
  本报北京8月20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再过20天,即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今天,北师大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向新闻界通报说,北师大的百年征程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的缩影,北师大的百年校庆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办并在当年招生,成为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开端,也成为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源头。
  目前,北师大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使百年老校在新世纪再创辉煌,北师大提出了实现学校战略转型和创办世界知名大学的办学目标,即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包括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在内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向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文、理、工、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型。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座实验快堆建设获重大进展
  本报讯 我国首座实验快堆主厂房日前在京封顶,这标志着我国核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实验快堆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的重大项目,于1992年获国务院批准,1995年12月立项,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建设及建成后的实验研究和运行管理。中国实验快堆热功率65MW,试验发电功率约20MW,2005年底可望实现反应堆达到临界的目标。作为新一代先进核反应堆,该实验堆总体安全水平高于目前的压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一种先进的反应堆,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核能增值的先进堆型,它可将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目前在核电站中广泛应用的压水堆的约1%提高到60%至70%,对充分利用我国铀资源,促进核电持续发展,解决我国后续能源供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美、俄等国家已建立了40多个不同功率的快堆。(宁启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水技术与装备展览将在京开幕
  本报讯第五届中国国际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将于8月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幕。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知名企业,还有若干最新国际专利将于会上发布。(小晨)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固体化学研讨会举行
本报长春8月20日电 记者张玉来报道: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国际固体化学研讨会日前在长春落下帷幕。来自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典、英国等11个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国际固体化学界的盛会。
  在为期3天的学术会议上,共收到300余篇学术论文。与会专家学者就光电磁固体材料、多孔材料与催化、无机—有机杂化固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与薄膜、理论模拟与新方法等固体化学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