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民办教育立法要解决什么
本报记者 王淑军
  前不久,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民办教育正式进入立法视野,消息传出,立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那么,此次民办教育立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民办教育为何要立“促进法”
  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称作《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何要加入“促进”二字?
  这牵涉到民办教育立法的定位和目的。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家镠在向常委会作说明时解释说,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作为教育法的配套法律定位的,立法涉及的教育基本性质和共性的问题,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中都有规定,因此不需要面面俱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柳斌强调,基于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比重过小的现状,草案名称为促进法,目的是解决民办教育的发展问题,重在促进。
  据2000年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万多所,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范围从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而我国公办学校100多万所,在校生3亿多人,相比公办教育的巨大规模,民办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只约占5%。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专家指出这一格局决非是当前“95%”与“5%”的共同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力度亟需加大。
  不仅如此,鉴于当前教育资源尤其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升学竞争激烈,择校现象严重。专家指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通过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在我国还是“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可以大大缓解庞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间的矛盾。
  据央行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达8万多亿元,其中20%的储蓄动机是教育费,也即至少1.6万亿元的意向是投向教育,这无疑给了民办教育很大的发展空间。
  解决民办学校的“国民待遇”
  解决民办教育的地位问题,是本次立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从当前现状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问题不清,使民办教育长期处于配角的地位,并在学生升学就业、教师待遇等许多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是制约和束缚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汪家镠作说明时强调,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就其性质和目标而言是共同的。为此,草案中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草案对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做了规定。
  二是政府与民办学校的关系。有专家指出,这同样存在着关系不清的问题,表现在有些地方政府要么管了不该管的事情,使本地区的民办教育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要么把本来应当管的却放任自流,造成民办教育的无序竞争,甚至违法乱纪。因此着眼长远,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亟需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良好环境。
  为此,法律草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职能作了具体的规定。同时,草案在多项条款中给予民办学校在学校管理体制的确定、机构的设置、学校法定代表人的确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校长和教职工的选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柳斌认为,草案解决了民办学校的“国民待遇”。只有维护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他的发展。
  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
  发展民办教育,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民办教育的“营利性”问题。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但在民间办学的实践中却因对该条款的不同理解而导致不同的行为,社会上的争论也很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举办民办学校,捐资办学者为数不多,多数人是投资办学,大多数举办者希望拥有所投入部分的产权,并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近几年一些地方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允许举办者从办学盈余中取得一定的回报,有利于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集资来举办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不能营利。
  从理论上讲,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由于现代社会下教育属性产生了分化,从公共财政体制的角度看,一种是纯粹公共物品,像国际上通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基本上由政府负责,国家机制发挥着主要作用;而一部分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在政府资助的同时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既然其中有市场机制起作用,而且民办教育不用政府的钱,允许举办者在某种条件下得到一定的回报便在情理之中。
  草案规定:“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属举办者所有。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和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提取的费用后,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汪家镠作说明时说,这就一方面表明国家对具有公益性的民办学校的认可和奖励,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举办者谋取暴利,把经济回报限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使举办者的办学目的与民办教育公益性协调一致,以此来积极引导举办者的办学行为,也体现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立法宗旨。
  《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还只是草案,此后的人大常委会还要继续进行审议讨论修改,一切还是未定之数。但从上面对草案的大概介绍和分析中,还是能感受到此次民办教育立法的一些思路和要点。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日前举行,来自全市80个代表队、近300名师生参加了赛事。图为北京八一中学的学生精心组装机器人。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高等职业学校“十五”期间计划输送毕业生三千万
  本报北京7月28日讯 记者丁伟从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五”期间,国家将采取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办学体制创新等措施,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使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
  职业学校教育办学规模将继续扩大。全国中高等职业学校计划在“十五”期间向社会输送3000万名毕业生,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2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含高专、成人高校)毕业生800万人。
  面向城乡新生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将得到加强。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城镇职工5000万人次,其中包括300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人次将逐年增加,到“十五”期末达到每年1.5亿人次,其中包括800万转移前培训。
  在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支援下,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将获得迅猛发展。到“十五”期末,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将从目前的每年79万人扩大到120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从3200万人次提高到4400万人次。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津职业教育驶上快车道
  本报讯 天津市委市政府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推进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目前,天津已构建起由高水平建设的示范校、高标准建设的骨干校和标准化建设的规范校组成的具有天津特色的职教体系基本框架,全市高职在校生达到5.2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3%;中职在校生22万人,占中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在职人员培训率达到62%。高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占本市200万产业大军的40%。
  天津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是与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积极重视与领导分不开的。在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带领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与时俱进,力争上游,采取多种措施,走出了一条创新跨越的发展之路。
  天津市首先打破界限,对现有教育资源实施战略重组。天津市在原有一所职业大学的基础上,调整重组了18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和3所社区学院。2001年,高职在校生规模比1998年增长24倍,所占职业教育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提高到17%。
  其次是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建立多元化的办学管理体制。目前天津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导,行业企业办学为主体,民办、股份制、中外合作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市委、市政府还筹资1.5亿元,建立了1个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3个国家重点建设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9个市级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18个区县培训点,形成了立足天津、辐射全国的职教师资培训网络。
  据了解,近3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基本建设总投入16.8亿元,相当于前8年投资的总和。天津职业教育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盘活现有资源、行业企业支持、科学利用贷款”的投入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
  (李轩仪)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建设示范区47个 推广林业科技58项
  本报太原7月28日电 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启动两年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各示范点共建设示范区47个,总面积达14万多亩;推广成熟的林业科技58项,辐射面积近30万亩;创造出51种综合治理与经营模式。
  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由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5月启动。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等局领导有目的地在中西部9个省区选择了10多个县(市)作为联系点,率领科技人员帮助当地编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方案,建立示范区,组织筛选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到示范区推广应用,并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日前于山西太原召开的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要继续强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逐步扩大示范范围;继续加大对科技支撑工作的投入,力争使科技支撑经费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3%。(张连友 丁伟)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六选手获第43届数学奥赛金牌
  本报北京7月29日讯 第四十三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02年7月1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参加本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共有84支参赛队的479名选手。中国队的6名选手王博潼、付云皓等发挥了出色的水平,全部获得金牌,并以212分的总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一。获得第二名的是俄罗斯代表队,第三名美国代表队。中国香港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也获得较好成绩,余学斌同学获得金牌。本次竞赛满分为42分,共有39人获金牌,73人获银牌,120人获铜牌。(柯协)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多出精品书籍 满足群众需求
  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出版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7月29日讯 记者杨雪梅报道:在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中,作为承担反映、展现、传递、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者肩负着怎样的重任?出版工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今天首都出版界、学术界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举行座谈,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出版的历史使命。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出版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极大进展,1981年,我国出版的各类哲学社科书籍只有约5000种,1991年发展为2万种,而到2001年已达5万种,涌现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点校本二十四史》、《鲁迅全集》等一批社会影响巨大的精品图书,这些优秀出版物既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个学科的学术发展。
  但是,当前我国哲学社科图书出版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座谈会上,大家反映较多的是,有时出版社为抢市场而做“急活”,致使缺乏学术质量的图书充斥市场;图书差错较多,平庸之作和内容有问题的书籍也时时可见;有些出版物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群众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还有一些书籍文风刻板,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观点陈旧,内容雷同,缺乏创新。而一些作者辛辛苦苦坐冷板凳写出的好书却因所谓的市场问题迟迟不能出版。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在发言中强调,目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相当丰厚,人民群众对于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需求也十分迫切,这为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出精品的宽阔舞台。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指出,全国出版界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全行业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出版规划的实施力度,及时吸收科研工作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我国哲学社科领域的进展与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应邀介绍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情况,著名学者任继愈、邢贲思、赵耀分别发言,北京地区的主要出版社代表出席了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主持了会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疼
赵永新
  天公作美,连年干旱的北方地区最近频降甘霖,为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帮了大忙:栽下的树苗枝舒叶展,禁牧后的草原一片青绿,就连一些不毛之地都冒出了嫩绿的草芽儿。饱受干旱和沙尘暴之苦的干部群众喜上眉梢:这下我们的家园有救了!
  在令人振奋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为破坏生态的现象:有的地方又开始开“荒”种田,国务院明令禁止的滥挖甘草、发菜现象死灰复燃,原本禁牧的草原也出现了成群的牛羊……对此,不少地方官员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是:植被恢复得这么快,破坏一点没关系——明年一下雨草木就又起来了。
  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短视之举令人担忧。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要想使北方地区严重失衡的生态系统回到往昔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棒打狍子瓢舀鱼”,尚需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朱镕基总理前不久在延安考察生态建设工作时,就语重心长地告诫说:退耕还林工作“起码还要再坚持苦干10年,才会大有成效”。国家气象部门的分析结果表明,今后几十年北方地区仍属干旱期,如果因今年降雨频繁,就盲目推断明年、后年还是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今年雨水丰沛的难得良机,北方地区应该乘势而上,想方设法加大生态建设、保护的力度,使刚刚重现生机的荒山、草原能够休养生息,重建自身的生态调节功能。如果为了眼前利益而重新垦荒放牧,不仅会使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前功尽弃,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生态破坏,导致更大的生态灾难。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低噪声离心泵获国家专利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由上海连成集团研制开发的低噪声离心泵日前获得国家专利,有关部门为此在京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该专利产品是传统小区供水系统设备的升级换代产品,比传统小区供水系统设备降低噪声十五至二十三分贝,并被评为上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据用户反映,该设备能较好地解决噪音污染这一难题,能实现二十四小时自动巡检及手动、自动切换,较好地起到节能与灵活控制的目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藏族服饰》出版发行
  本报讯 一本全方位介绍中国藏族地区服装与服饰的大型画册《中国藏族服饰》,近日由北京出版社与西藏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作者王勉之长期研究西藏的服饰文化,该书耗时三年,共收入反映藏族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区域的服装与服饰图片五百多张。(杨雪)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免费招收见义勇为者
  本报讯 连续两年面向全国招收见义勇为学员的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日前宣布,该院决定特设“见义勇为工商管理班”,面向全国免费招收第三届五十名有过见义勇为行动的青年来院学习。(刘颖)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防教育神州行”拉开序幕
  本报讯 日前,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防教育神州行”摩托车拉力赛(北京—乌鲁木齐)勘察道路行动于中华世纪坛前正式起行,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防教育专题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