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威胁,专家提醒——
“水域生态荒漠化”正在逼近
本报记者 高云才
  罪魁是污染
  渤海会成为死海?
“不错,渤海生态危机吃紧,渔民渔获量日趋减少。其生态环境如得不到很好地保护,在不远的将来,渤海就可能成为中国的‘死海’。”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水产研讨会上,中国水产科研研究院院长王衍亮这么说。
  什么是死海?万籁俱寂,海底没有任何生物了,海洋就成为“富含水的沙漠”。专家认为,渤海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水域生态荒漠化的征兆,只是我国众多水域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
  水域沙漠化,罪魁是污染。目前,我国近海和内陆水域污染严重,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监测资料表明,全国日排污水量在1.3亿吨左右。全国1200条河流中,有850多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有机物的污染,其中2400公里江段鱼虾绝迹。一些大型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也非常严重。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有机物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全部超标。我国近海和内陆水域是主要经济水生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肥育场,由于污染造成饵料生物减少,水生生物亲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率急剧下降,致使大量水生生物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据统计,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捕捞产量损失约50万吨,经济价值约30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增加,濒危程度加剧。目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数量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近300种。一些重要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如白鳍豚、白鲟、长江鲥鱼等已濒临绝迹。
  另一“祸端”是我们自己
  造成水域生态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捕捞,超密度养殖。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丁教授说,我们对水生资源没有节制的攫取,造成了环境“异化”,导致主要经济渔业品种资源严重衰退。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说,我国有机动渔船48万多艘,其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良性再生能力。
  据悉,80年代以前,海洋捕捞对象以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优质品种为主,目前除带鱼和小黄鱼仍维持一定产量外,其他种类的产量大幅度下降。1954年,长江流域的捕捞产量达42.7万吨,近年来仅维持在10万吨左右。
  由于主要经济渔业品种的衰退,水生生物物种间平衡被打破,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加剧。目前低质品种比例已上升到总渔获量的60%—70%。历史上曾辉煌过的东海区带鱼冬汛、小黄鱼春汛已经不复存在,南海区著名的八大鱼汛也已有十多年未见。再加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我国将有3.2万艘渔船撤出日、韩和越南一侧的传统渔场,进一步加大了我国近海渔场的压力,渔场荒漠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其实,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01年全国水产品产量4375万吨,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34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渔业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修复、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能做什么?
  “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是我国责无旁贷的国际责任。”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告诉记者。
  随着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新的世界海洋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我国肩负着神圣的职责。
  事实上,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多年来,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伏季休鱼制度、渔船和功率指标双控制、重要渔业品种的增殖放流和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今年又开始实施长江春季禁鱼制度。
  从整体上讲,这些措施虽有成效,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涉及到环保、水利、交通、海洋、林业等各部门,需要多头协调、配合治理。
  前不久,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19位生态问题专家致信国务院,呼吁尽快制定国家行动计划,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将我国行之有效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进行补充、完善,并借鉴国外有关的成功经验和措施,确定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进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目标、优先领域、行动方案和保护措施,有效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的趋势,促进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渔业局正在着手进行计划制定的准备工作。
  采访结束了,著名生态专家唐启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蔓延的趋势,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多的环境报复!”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我们没有退路
夏子
  相信很多读者,都是第一次看到“水域荒漠化”这个词汇,但是这篇文章描述的情景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土地的荒漠化给人留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埋没了村庄、农田的滚滚黄沙,正步步紧逼,连风景秀丽的江南,都嗅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沙尘的味道。
  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不惜破坏环境,等兜里有了钱,再回过头来治理污染,这是一条代价过于高昂的道路。如云南的滇池,近些年国家虽投入巨资进行治理,问题仍未解决。更有一些地方,未等富裕起来,就已经断了自己的生路。
  我们生活的地球,绝大部分被水覆盖,如果河湖江海都成了“荒漠”,人类的生存空间何在?事实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蠢事不能再干了!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怎样使晋北的山绿起来?人民富起来? 
雁门关启动生态畜牧区
卓宏勇
  家住山西朔州的王老汉,去年种的庄稼因为干旱几乎颗粒无收,全家生活陷入窘境,今年他改种耐旱的苜蓿,搞起了养殖业。他与一家养殖公司签了3年的合同,借了4只受孕的波尔山羊,约定每年向养殖公司还一只小羊羔,多产的羊都归自己。王老汉笑眯眯地对我们说,现在,家里已有11只羊,今年通过“借羊还羊”,估计他家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其实,王老汉只是山西省启动雁门关地区生态畜牧经济区众多受益者之一。
  雁门关区域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和西部,原先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但是“一寒、二旱、三风沙”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区域十年九旱,忻州、吕梁地区更是连续5年大旱,粮食产量达到了近50年来的最低点。怎样发展才能使晋北的荒山绿起来,山区人民富起来?
  去年下半年,山西农业部门及专家经过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认为:雁门关属高寒冷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种植高产优质农作物的条件,但是该地区地域广阔,种草养畜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适宜发展生态畜牧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频繁发生的春旱,较好地利用7、8、9三个月相对集中的降雨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风险。
  据此,山西省制定了规划,提出在10年内逐步投资144亿元,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在该区内放手让农民种草养畜,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由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转变。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涉及工程项目有黄河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扶贫开发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山西省的西部大开发”。该生态经济区建成后,可把雁门关地区建成山西和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基地和生态屏障;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发展食草畜牧业,让农民富起来。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对此,山西省政府有清醒的认识。
  副省长范堆相说,“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上我们再也不能干政府出钱、农民不受益的事情了。目前民间资本正向畜牧产业集中,我们一定要依靠民营大户、民营经济推动生态畜牧业。”山西省从资金、政策、法制等各方面为民营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鼓励民营畜牧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业,走“公司+农户”的路子。
  目前,民营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优化农业结构的“领头雁”。山阴县养殖大户李泰山就曾两次到美国农业大学学习养殖加工技术,如今他创办的星火养殖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育种、饲料配方及加工、肉食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公司,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像这样投资额在100万以上的企业在山西已达295家,山西省的民营畜牧业已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区位优势好,山清水秀,野外放鸭得天独厚。今年,该镇积极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农民兴办36个蔬菜、香芋、花卉、肉鸭等种养基地,并形成了公司十农户的农业化发展路子。图为刘家村投资130多万元、占地300亩的百万羽临武鸭养殖场一角。
  黄春涛 黄秀涛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竹溪深山重响马帮铃
邹蔚烈
  地处大巴山脉东段北坡的湖北省竹溪县,销声匿迹数十年的马帮如今又应运而生,活跃在南部山区,与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网“接轨”。
  桃源乡白溪村3组青年农民陈前祥,住在云雾山中,家庭经济拮据,便开动脑筋想生财之道。他看到离乡村公路较远的吊庄户仍然靠肩挑背篓驮运农副产品和化肥种子,便打起了短途运输“赶脚”的主意。3年前,他筹资2200元买回一匹骡子跑运输,以低价给不通公路的农户运送化肥和农产品,有时也捎带客人和病号老人,或免费或随意接收一点马料钱粮。近3年来,他赶驮运输山货工业品15万多公斤,获得了可观收入,不仅脱了贫,还有了一笔存款,独门生意正兴隆。
  为了绿色环保,马帮前景看好。湖北省大鲵资源保护区万江河流域所在地,盛产绿黑板石,矿点多半在深山,若修专用公路,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区的环境资源。泉溪镇锅厂村农民自筹资金,去年初春买回6匹骡马组成马帮运输队,主要从事深山板石毛料运输,集中到公路边进行加工出口。
  铃儿响丁当,人欢马嘶鸣,深山幽谷增添了一道骡队马帮风景线。昔日马帮为糊口,如今赶驮致富忙,马帮笑开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我们为游山玩水的客人当好马前卒,不愁没钱赚。”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调整并非越“奇”越好
吴海明
  不久前,一位青年农民带着哭腔告诉笔者:去年他拿出养鸡五六年来的积蓄,一次性投资8万多元,搞牛蛙养殖。由于技术不过关,牛蛙死的死、跑的跑,加上上市时价格下跌,结果钱没赚到,还亏了本。他深有感触,结构调整,也不是越“奇”越好啊。
  眼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话题,备受农民兄弟的关注。可是不少农民一提到特色农业,就热衷于追求“奇、珍”。似乎只要奇了,就会有市场,消费者就会欢迎,自己就会赚到钱。其实不尽然,大家知道,安徽砀山县的“酥梨”很有名气。而该县某村听说江苏丰县农民种牛蒡发了财,于是一窝蜂似地砍果,高投入种牛蒡,结果落了个“鸡飞蛋打”。盲目闯市场,两眼泪汪汪!
  相反,一些地方的农民发展那些听起来并不“奇”的东西,反而真正形成了“特色”,变成了产业优势,增加了农民兄弟的经济收入。如江苏省东台市农民利用气候、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发了一种品牌西瓜,仅此一项,就有不少农民的年收入非常可观。现在又有农民看中了气候湿润的海南省,准备再辟新天地。像这样调整产业结构,路怎能不越走越宽呢?
  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忽视现有的产业和优势,不能盲目喜“新”厌“旧”。殊不知,任何一种产业和优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成功的。它包含自然地理条件、技术、人才、内在品质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要通过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而综合反映在市场上。倘若一味地追求时髦,不顾当地实际,不讲市场需求,寻“奇”求“新”。到头来不仅老品种没了,新品种也赶不上,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笔者认为,结构调整未必越“奇”越好。关键是要注重在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品质结构调整,结合自己的特长,注重品牌,选择一两项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产品和产业,并坚持不懈,在细、精、大、强上做文章,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科技农场主
万洪志
  眼下,河南邓州一批科技能人竞相租种土地,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产品品质,成为科技型农场主。
  最先成为科技农场主的是城郊乡55岁的农民江同斌,他在20年前就从事花卉种养研究,积累了一套种花技术,被评为农民技师,曾获得河南省“林业劳模”荣誉。他从外出打工的农民手中租种100余亩土地,建立“锦绣园艺”基地,并自费送儿子到北京农学院,重点学习了组织培养技术。眼下,靠科技助推,他的“锦绣园艺”基地培育的月季品种就有300多个,另外还种植多种优质苗木销往全国各地,日本、新加坡的客商也纷纷前来订货,仅今春实现销售收入就达10多万元。
  邓州市是一个拥有240万亩耕地、150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该市的决策者看到科技能人租种土地,不仅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后耕地撂荒问题,而且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于是,便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加以引导,并先后与23个科研院所、18所高校建立联系,常年为这些科技能人服务,仅去年就引进新品种40多个。
  一系列措施出台,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些科技能人。目前,该市有70名科技能人成为“新型农场主”,他们种植的品种涉及花卉、药材、果树、蔬菜、优质专用粮食等。去年以来,这些农产品曾销往美国、日本和非洲等10多个国家,创汇近800万元。
  新型农场的出现,带动了邓州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农场周围群众主动向他们看齐,调品种、学技术。眼下,该市已形成西部果椒套种、南部优质麦棉套种、中部瓜菜、北部优质烟叶药材的区域化种植格局。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台州:塑料产业正兴旺
景乃权
  在中国塑料工业界,有一匹引人关注的“黑马”——台州。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州塑料产业,随着90年代国内家电、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的兴起,获得大发展。目前,台州已有塑料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14万人,年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2001年,台州共生产塑料制品80万吨,消耗塑料原料100多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塑料原料、塑料制品集散地。
  台州地处浙江省东部,当地并没有作为塑料原料的石油。然而,台州人历来有着崇商的传统,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当地政府着意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一大批从事塑料原料、制品生产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黄岩的模具有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可保证塑料制品不断出新品、精品;路桥日用品商城塑料制品市场,是台州日用塑料制品的交易中心和价格行情信息中心。路桥塑料化工市场是台州塑料原料的主要供给地,塑料品种齐全,再生塑料价格低廉,为台州塑料制品的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条件。黄岩城关、温岭大溪、路桥新桥、椒江洪家等区域塑料加工专业镇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推进了塑料产品的全面进步。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台州不仅形成了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加工的产业链,并且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目前,仅占企业总数2%的规模工业企业,销售额已占全市塑料工业销售总额的43%。
  据悉,第二届中国塑料制品交易会暨塑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将于10月12日起在台州市路桥举行。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吴家山林场职工投身旅游业
  本报讯 目前,湖北省英山县吴家山林场310多名职工和800多名林农绝大多数丢掉了斧头锯子,投身旅游业。去年,全场伐木量不到300立方米,仅及1997年的1/10,而职工人均旅游业收入就达6000多元。林场一跃成为全省十强林场之一。
  吴家山林场是一家省办国有林场。伐木一直是林场收入的唯一来源。旅游业诱人的前景为职工指明了谋生的方向。今年国家投资400多万元兴建的景区旅游公路拓宽修通后,林场将整体性投入到旅游业中。(郑虎 五一)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上蔡农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
  本报讯 农行河南省上蔡县支行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支持全县21家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高新科技,更新换代产品,每年出口创汇达2亿多元人民币,振兴了地方经济,实现了银企双赢战略。
  上蔡县荣光鞋业有限公司拥有各种机械设备3000多台(套),总资产达1亿多元,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县农行两次贷款2300万元,帮助其增加5条高档布胶鞋生产线。其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康玉章 张海云 张二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民勤蜜瓜挺进北京市场
  本报讯 日前,甘肃民勤县将特产黄白蜜瓜的产品推广会开到了北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使瓤厚汁多、色醇味香、口感甜爽的蜜瓜成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据介绍,甘肃民勤县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沙性土壤多,无工业污染,特别适合种植瓜类作物。今年,民勤县政府投资60万元建成农副产品推介网站,积极帮助农民促销蜜瓜。目前蜜瓜畅销太原、洛阳、武汉、西安等地,正逐步成为民勤人致富的主要来源。(富子梅)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海关大樱桃步入产业化发展 
  本报讯 随着山海关大樱桃专业批发市场、大樱桃采摘观光园的正式开业和日渐红火,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大樱桃特色产业开始步入由规模化种植向产业化发展的转型期。
  优越的光、热、水、气和肥力适中的土壤条件,使大樱桃在山海关有着树势强盛、果品质佳的良好表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把发展大樱桃特色产业作为种植业的调整重点,通过基地示范、培育市场和打造品牌,使果农增产又增收。短短几年,全区已发展大樱桃8000多亩。(彭若倩)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黄骅开通首家苜蓿市场专业网站  
  本报讯 中国苜蓿市场网站自6月18日开通以来,已有1000多人次通过互联网登录访问。
  黄骅市位于渤海之滨,土地盐碱,十年九旱,农业耕作条件恶劣。针对这种情况,这个市1999年提出了“立草为业、兴市富民”的调整战略,把耐盐碱、抗干旱的苜蓿作为“主打”品种。截至2001年底,该市苜蓿种植面积已达到12.1万亩。为解决如何把产品卖出去的难题,市里开通了苜蓿市场专业网站(网址为http://www.mxsc.org)。该网站为牧草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了苜蓿交易平台。(王恩钊 白云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