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再举数字证明——
  中国统计数据可靠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今年4月,在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情况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用很长的时间回答了一个似乎偏离主题的提问:“中国的统计数字是否真实”。
  邱晓华如此用心并非空穴来风,近几年海外一些人以“中国能源消费下降,而GDP却增长”为由,一再质疑中国统计的可信程度。对此,早有中国学者反驳道,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GDP出现不同向发展是正常的。然而,西方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并未平息,近来甚至以此为据,导出了“中国崩溃论”,西方媒体又是发表文章,又是开会研讨,一时间甚嚣尘上。
  偏见不能代替事实,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仍然要认真回答对中国统计数字真实性的怀疑。在最近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邱晓华再举数字证明,对中国的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没有道理,中国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可靠的。他说,尽管中国的统计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客观地看待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就会得出“目前中国的统计数据还是基本反映了实际状况”的结论。
  对于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中国统计各项数据不协调”的质疑,邱晓华用几组数字做了进一步回答。2001年与1997年相比较,中国的GDP增长了33.9%,平均每年增长7.6%。与此同时,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7.7%;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6.8%。首先,从需求的角度看,与经济增长率还是协调的。再从收入的角度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5.2%;财政收入增长了89.2%;企业利润增长了2.2倍;城乡居民储蓄增长了59.4%。除了农民收入外,各项指标与经济发展也是协调的。从投入的角度看,这期间,发电量增长了30.2%;旅客周转量增长了30.8%;货物周转量增长了24%;货币供应量平均每年增长了14%左右。这几个方面的数据跟33.9%的增长率也是协调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统计制度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统计的基本方法、制度以及采用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并不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中国统计的质量从总体上来看,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居于前列的。1999年世界银行派员到中国考察后提出,中国有比较健全的统计体系,统计人员的素质比较好。世行同时宣布,从当年起,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不再进行调整。
  在法制建设方面,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加大了统计法的执法力度,对社会公布了检举电话,把违法的行为置于政府监督的视野中。国家统计局还表示,欢迎社会各界对中国统计进行监督。今年年初,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数据公用系统,就是要做到公正、公开、透明。此外,国家统计局在统计行业提倡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不出假数”的准则。邱晓华认为,这些年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是有成果的,全国200多万统计工作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是合格的。
  邱晓华还表示,数据的修正也是正常的,符合国际惯例。比如,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修订了三次,最早是5.8%,接着是5.6%,最后是6.1%。我们的数据修正的次数还比较少,一般是一年三次。先有一个初步测算数,再有一个初步统计数,最后的核算数出现在统计年鉴上。如果统计年鉴数据再修正,是统计方法、制度、分类标准调整的原因。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
  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夏珺报道: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依法把好征地补偿安置审查关,加强征地批后跟踪检查工作,严厉查处征地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知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征地工作存在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等问题,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集体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征地调查、确定补偿标准、拟定方案、审查报批及批后实施、跟踪检查等征地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行使审查、监督、指导的职责,确保征地补偿安置措施真实、合法。对征地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安置措施不能落实的,不得报批用地;对征地已依法批准而没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将停止受理这一地区的建设用地申报。
  通知指出,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妥善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化解矛盾。对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措施不到位、失地农民生活无出路的,要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采取补救措施。
  通知要求,对群众信访反映和检查发现的土地未批先用、越权批地和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产品价格下降 竞争更加激烈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彭嘉陵日前从国家经贸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扭转了去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1-5月全行业实现利润95.3亿元,同比增长7.0%。
  上半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3%,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化纤同比增长22.9%,纱增长12.3%,布增长9.8%,服装增长9.0%。
  纺织行业出口增幅回升。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近200亿美元,是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倍。
  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纺织行业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11.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2.6%。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运行质量不高。纺织行业尚未摆脱“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大力整治集贸市场,必须清除执法“禁区”——
打掉集贸市场的“土围子”
  李丽辉
  眼下,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公安、工商等部门最近在全国确定了500多个重点整治的市场和一批重点案件,对抗拒执法、欺行霸市、盗抢财物和制假售假活动进行了坚决打击。这一旨在清除集贸市场执法壁垒的举动,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推进了集贸市场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据统计,全国共有集贸市场73000多个。其中,以租赁形式为经营者提供场地或摊位的市场(包括商城、商厦)超过1万个,将自有或自用场地、柜台出租,形成多主体集中经营格局的商业市场有近5000个。集贸市场经营主体多,商品摊位杂,使市场监管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担心对集贸市场严格管理会影响当地就业,影响市场主办者的利益,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方对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甚至将集贸市场作为“经济实验区”,设置壁垒,排斥执法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在这样的“保护伞”下,一些集贸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两、藏污纳垢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了市场监管执法的“死角”。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因此,大力整治集贸市场,为经营者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大力整治集贸市场,就必须清除执法“禁区”,打掉“保护”集贸市场的“土围子”,将集贸市场置于执法部门的监管之下。据了解,在集贸市场的全面整治中,不少地方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清除执法壁垒,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山东、黑龙江等地对涉嫌地方保护、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市场逐一进行排查,针对不同情况,责令整改。江苏省查处了各类“市霸”、“肉霸”、“菜霸”110余人,新疆博乐市一次打掉长期在蔬菜批发市场横行的42个“菜霸”团伙。这些举措,有效地整治了那些曾被称为“水泼不进”集贸市场的秩序,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扫清了障碍。同时,也刹住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在集贸市场树立正气、诚信经营打开通道。
  目前,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发展并不平衡,某些市场表面上的违法活动虽有所遏制,但暗地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仍然存在,市场周边地区制假、售假、藏假的“黑窝点”还没有被取缔,整治成果还不够巩固。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力度,继续严查大案要案,加强市场监管,从而达到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目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我国加快建设自动气象站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昨天说:“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划,将对全国现有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改造,逐步全部建设成自动气象站,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
  李黄是在昨天举行的2002年全国自动气象站建设合同签字仪式上发表上述讲话的。按照当天签署的合同,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启动建设自动气象站324个。李黄说:“这在自动气象站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过去我们一次启动建设的自动气象站最多就是100套多点。”
  大气监测是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的基础。据了解,我国现在的大气监测系统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15-20年的差距,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观测精度尚未全部达到世界气象组织的要求。
  李黄介绍,到今年10月,气象部门将有270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到明年4月,我国将有近600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油价“跌”掉石化行业154亿元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大于求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费伟伟从国家经贸委获悉:上半年国际市场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每桶同比下降3.27美元,降幅达12.3%。受此影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效益有所下降。1-5月,工业增加值完成1636亿元,下降6.6%;产品销售收入完成5099亿元,下降2.3%;实现利润364亿元,减少154亿元,下降29.7%。
  从上半年石油化工行业的总体情况看,生产保持适度增长,产销衔接基本平稳,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逐月改善。上半年原油产量8270万吨,同比增长1.82%;天然气产量158亿立方米,增长9%。原油进口增长3.5%。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负责人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内市场总体供大于求。6月底,成品油库存超过1000万吨,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合理库存水平。二是部分石化产品受进口关税下调及配额增加等影响进口增幅较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农行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
  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2.32个百分点,实现账面利润35.26亿元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江夏今天从中国农业银行获悉:农行各级行坚持稳健经营和有效发展原则,开拓创新,努力进取,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2.32个百分点,实现账面利润35.26亿元。
  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说,截至6月底,农行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128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存款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各项贷款投放加快,增加1171亿元,同比多增66亿元;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良客户贷款占比提高,不良贷款占比继续下降。
  另据悉,农业银行各项新业务稳步发展。“银证通”在全国范围推广,7家分行开通了网上银行,国债柜台交易开始运营,保险代理业务有较大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增加739万张,卡存款增加237.5亿元,国际结算量达到256亿美元,外汇理财业务量达到17.2亿美元,全行资金交易量累计8236亿元。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进出口行不良贷款下降
  出口卖方信贷余额超过七百亿元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今天,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羊子林在该行年中工作会议上透露,上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业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出口卖方信贷完成全年计划的51%。
  羊子林说,截至6月底,该行出口卖方信贷贷款余额已超过700亿元,各项业务贷款余额已超过800亿元,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余额159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率降至5.88%,比年初下降了0.57个百分点。各项融资业务共支持了10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20亿美元合同金额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
  经过8年的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形成了以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对外优惠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具备了同时支持商品出口和境外投资的金融服务功能。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大力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