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谴责美“倒萨”威胁
  穆巴拉克说打击伊将是美一大错
卡塔尔伊朗反对军事打击伊拉克
  据新华社巴格达7月15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哈马迪15日表示,伊国民议会强烈谴责并反对美国关于对伊拉克动武及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威胁。
  伊国民议会当天举行特别会议,讨论美国政府和议会最近不断对伊发出的军事威胁及其可能对伊局势产生的影响。
  哈马迪在会上指出,伊国民议会坚决支持和拥护萨达姆总统的领导,反对美国任何企图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军事计划。
  哈马迪说,不管敌人有多么强大或使用什么武力,伊拉克人民将紧密团结在以萨达姆总统为首的领导人周围,挫败敌人的任何侵略计划,保卫伊拉克政权以及国家主权和独立。哈马迪呼吁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讨论美国的军事威胁,支持伊拉克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事业。
  据新华社科威特7月15日电(记者安江)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5日表示,如果美国人坚持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那么他们将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
  穆巴拉克在接受科威特《政治报》专访时说:“我们关心的是伊拉克人民。本地区不能再承受更多的灾难了。任何给本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的举动,都将会造成更大灾难。”
  据新华社科威特7月15日电(记者安江)据科威特《消息报》15日报道,卡塔尔一位官员日前重申,卡塔尔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并对美可能使用卡领土打击伊拉克表示担忧。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海湾国家的既定政策是,不允许外国势力使用海湾国家的领土,向任何一个伊斯兰国家或阿拉伯国家发动军事进攻。
  他说,卡塔尔至今尚未收到美国要求使用卡领土打击伊拉克的请求。但一旦美国提出,卡政府将根据海湾合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国的立场作出决定。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7月14日电(记者拱振喜)伊朗司法总监阿亚图拉·沙赫鲁迪14日晚在此间重申伊朗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可能实施的任何军事打击。
  沙赫鲁迪在与叙利亚副总统穆沙拉卡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美国进攻伊拉克,还是其他别的地方,都将对本地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据新华社科威特7月15日电(记者安江)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15日表示,科威特和约旦宣布拒绝美国使用其领土打击伊拉克,充分反映了阿拉伯民族集体的立场。
  针对媒体有关美国将从科威特、约旦和土耳其3个方面对伊拉克实施新一轮军事打击直至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报道,科威特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和约旦首相拉吉卜日前分别明确表示,不会允许美国使用科威特和约旦的领土来打击伊拉克。
  穆萨在接受科威特《祖国报》专访时称赞科约的这一立场是朝着阿拉伯团结迈出的积极的一大步,它最终能够化解阿拉伯兄弟间的分歧。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法美关系
 龃龉与缓和交织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11日,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对美国进行了一次闪电式访问。这是法国新政府对美国的一次重要外交举动。对于这次访问,此间有媒体认为,法美关系已重新走向缓和;但另有评论说,这还要看美国今后能否更注意倾听法国的意见。其实,法美之间即使关系缓和也断不了龃龉,即使拌嘴也不会闹到决裂的地步,两国关系脱不开缓和与龃龉交织和轮回的路数。
  一段时间来,法美对立,关系紧张。由于法国发生过袭击犹太人教堂的事件,一些美国人指责法国盛行反犹主义。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称美“单边主义”、“超级大国”,对布什的所谓“邪恶轴心”论也认为是“简单化”。这使美国很恼火,国务卿鲍威尔反唇相讥,说法国外长“脑子糊涂”。一个涉嫌参与“9·11”事件的法籍阿拉伯人在美被抓后,法驻美使馆的电话简直被打爆了。对于今年4月极右势力头目勒庞在法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的胜出,美国有舆论惊呼当年的维希政权要卷土重来,一些犹太人社团鼓动美国人不要到法国度假,有的美国报纸对赴法度假的美国人建议,到了法国后不要对任何人说你是美国人。总之,在法国有一股反美情绪,在美国也有一股反法情绪,两股情绪一样强烈。法国一位政治学教授认为,把法美分隔开的大西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宽。
  事实上,“9·11”事件发生后,希拉克马上与布什通电话,也是事件发生后第一个访美的外国元首。对美国的反恐斗争,法国也是积极参加,但它却没有被美国看成是最好的盟友。在此情况下,法国新政府一成立,就想修补对美关系,而美国方面也希望消除双方关系中的紧张。德维尔潘访美期间,会见了美国副总统切尼、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和国务卿鲍威尔。据报道,他们之间的对话是“直接”、“友好”和“相互信任”的。鲍威尔一般不大参加宴会,但这一次却出席了法国驻美大使为德维尔潘举行的晚宴,并说他同法国新外长已建立起私人友谊。看来,德维尔潘此次为缓和法美关系的目的,至少在气氛上得到了实现。
  从双方会谈内容来看,虽然两国对当前一些国际热点问题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在寻求妥协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法美关系确实在趋向缓和。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要废黜阿拉法特,坚持不再同他打交道,法国却认为巴勒斯坦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德维尔潘提出,既然美不愿同阿拉法特对话,那就越过这个障碍,举行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对于伊拉克,美国又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实施军事打击,法国却不赞成,但表示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并愿同其他盟国研究伊拉克的情况。在国际刑事法院问题上,双方各退了一步,两国驻联合国大使共同制定出一妥协方案,使美国维和及外交人员获得为时一年、且可再延长的豁免权。
  法国新政府成立后,鲍威尔曾说,他不想再出现同韦德里纳那样的紧张关系。如果将法美关系的紧张归因于韦德里纳个人,这未免偏颇。法国即使处于“左右共治”的政局下,左右两翼在涉及法国利益的国际问题上也是立场一致的。就拿中东问题来说,法国有数以百万计的阿拉伯裔国民,在伊拉克也有大约200亿美元的债权一直得不到兑现。国内安全和国际经济利益都要考虑,所以,在有关问题上法国当然不能完全顺从美国。
  戴高乐将军在《战争回忆录》里谈到他对法国的看法时有一段精彩描述说,上天创造法国,就是为了让法国完成伟大的功业;法国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就不成其为法国;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云云。重温将军这些话,再联系二战后法国的国际表现,可以看出:法国之所以不惜与美国发生龃龉,就是为了极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一种大国地位,表示它的存在;它有时开罪美国,正是表现自己“伟大”的好机会。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经济问题的重要性上升,法国更要“亲兄弟明算账”。所以,缓和与龃龉交织和轮回,是法美关系的必然逻辑。
  德维尔潘在访美期间多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为了应付“9·11”后新的国际挑战和威胁,法国、欧洲和美国应扩大合作,法美有必要更加协调一致。他还说,希望法国总能在世界上扮演一个角色,发挥一种作用,希望法国的声音能更好地被美国听到。显然,法国外交将继续以戴高乐主义为主线。至于德维尔潘对美的讲话底气不足,哀求声调明显,那也是法国国力使然。(本报巴黎7月1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万诺夫表示
  俄将同时与东西方发展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7月14日电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14日对此间媒体发表谈话时说,俄罗斯的国际政策具有“全球特征”,俄罗斯不会因为同西方发展关系而忽视它与东方的关系。
  伊万诺夫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俄罗斯将同时在世界各地发展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关系。”他强调,俄罗斯同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与俄罗斯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同样重要。
  伊万诺夫还表示,俄罗斯的外交将致力于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确保俄罗斯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别有用心
  古平
  每当中美关系正常发展时,美国国内便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要么无事生非,要么借题发挥,给两国关系制造麻烦。美国国防部刚刚提交给国会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就是一例。
  报告的作者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分析问题,而是以他们自己的臆断为依据,别有用心地夸大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试图将人们导向他们所预设的“中国威胁论”的陷阱中去。比如,中国2002年的国防预算本不足200亿美元,在全球各大国的国防开支中是最低的,甚至不到美国年度军费的零头。这对于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和漫长边界线的大国来说,是维护自身安全的起码需要。然而,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不仅无视这些事实,还凭空估计出中国的国防开支高达650亿美元的谎话,并妄测说,中国的国防费用如果按照每年20%增长,2020年可能要达到1000亿美元之巨云云。
  报告的作者们如此夸大中国的国防开支的规模,自有心照不宣的醉翁之意。首先是有些人仍不愿放弃“冷战思维”,他们对近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心怀叵测,试图通过这份报告来影响和左右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制造”竞争对手。其次,也是要为继续向台湾出售更多的武器装备寻找口实。美方这些人的伎俩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这样一份漏洞百出的报告,不值得一一批驳。但必须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一直奉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还排在第127位。因此,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一直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中国无力也无意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扩充军备并与他国进行军事竞赛,即使将来有能力时我们也不会这样做。
  维护中美关系无论对中美两国还是对世界局势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两国关系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则两利,破则两伤。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中蓄意制造障碍和麻烦,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亚太地区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度举行总统选举
  新华社新德里7月15日电(记者熊昌义)印度第十二届总统选举15日举行,从上午10时起,印度议会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议员以及全国20多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地方议会的议员开始了总统选举投票。
  投票将持续到下午5时。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副总理阿德瓦尼以及反对党领袖、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参加了投票。
  参加这次角逐总统宝座的有两名候选人,一个是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的71岁的阿卜杜尔·卡拉姆博士;另一个是抗英反殖时代的老自由战士、印度独立以来首位竞选总统的女性、87岁的拉克诗蜜·萨加尔。
  印度总统每5年选举一次,由议会两院议员和各邦议会成员组成的选举团选出。现任印度总统纳拉亚南的任期将于今年7月24日届满。在印度,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掌握实权的是总理。然而,在政坛竞争激烈的今天,印度总统的政治分量却越来越重,因为他有权在大选结果模棱两可之际指定政党组阁。有鉴于此,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不再看轻总统选举。
  总统选举计票将于18日进行,当天即可公布结果。


第3版(国际)
专栏:

  7月1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大型中国绢人彩灯展,栩栩如生的绢人和各式彩灯吸引了数千名热爱中国文化的以色列观众。图为看灯展的爷孙俩。
(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项怀诚表示欢迎奥企业家来华投资
  据新华社维也纳7月15日电(记者林川)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15日在此间表示,中国政府欢迎奥地利企业家来华投资,共创美好的明天。
  项怀诚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必将更加开放和繁荣,同时也必将为世界各国工商界提供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表示,中国政府欢迎奥地利企业家抓住大好时机,来华投资发展,共同开创新世纪美好的明天。
  项怀诚当天上午同奥地利财政部长格拉塞尔一起出席了奥地利工商界举行的圆桌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更加开放和繁荣的中国经济》的演讲。出席圆桌会议前,项怀诚同格拉塞尔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今后将进一步密切交流,积极推动双方财经合作和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法总统国庆日险遭不测
  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14日上午在抵达巴黎凯旋门检阅国庆阅兵部队时险遭不测,一极右翼分子朝他开枪射击,幸未击中。阅兵式继续进行。
  据报道,行刺者在受警方质询时承认了行刺事实,但语无伦次,现已被带到巴黎警署的心理医务所接受检查。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通过国际刑事法庭决议
  安理会十二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自今年七月一日起一年内,国际刑事法庭不对《国际刑事法庭规约》非缔约国的维和部队人员提出起诉或调查。决议还规定,安理会将每年对此问题进行一次审查,届时可以再次提出同样的要求,将国际刑事法庭对《规约》非缔约国维和部队人员的起诉或调查的时间推迟一年再实行。(何洪泽)


第3版(国际)
专栏:

罗南两国发生严重车祸
  十四日清晨,同为巴尔干国家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两国相继发生两起严重车祸,酿成八人死亡、几十人受伤的大悲剧。当天清晨,一辆载着波兰游客、目的地为保加利亚黑海海滨的旅游车在罗马尼亚境内撞到路边的大树上,造成五人死亡,三十人受伤。而几乎同一时间,在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从黑山首府波德戈里察通往黑山亚得里亚海海滨的公路上,两辆小汽车迎头相撞,造成三人死亡。  (谢戎彬)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判处杀害美记者主犯死刑
  巴基斯坦信德省海德拉巴市反恐怖法庭十五日判处参与绑架和谋杀美国记者丹尼尔·珀尔的主犯艾哈迈德·奥马尔·塞义德·谢赫死刑,同时判处三名同案犯终身监禁。巴基斯坦总检察官拉贾·库雷希在审判结束后发表讲话时表示,巴司法机构已经根据现有证据证明以奥马尔为首的四名罪犯犯下了绑架、勒索和谋杀的罪行。


第3版(国际)
专栏:

哥二百多市长被胁迫辞职
  在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今年六月发表声明要求全国所有市长和政府官员辞职后,已有二百二十名市长迫于压力辞职。据圣菲波哥大媒体十四日报道,目前哥伦比亚已有三十五个城市的行政管理处于瘫痪状态,市长、市议员和其他所有政府官员全都辞职。(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乌克兰
加入北约未有期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黄晓东
  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日前率团访问了乌克兰。访问期间,乌与北约举行了乌克兰-北约委员会大使级会谈,并通过了一份过渡性报告,讨论了双方关系成果和发展前景,确定了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方向。双方还举办了主题为“乌克兰与北约关系:成绩与未来”国际研讨会。
  罗伯逊此访是在乌5月23日正式宣布准备加入北约后进行的,表明乌与北约关系正进入“新的积极阶段”。访问期间,乌与北约决定加快发展关系,力争在北约布拉格峰会前使双方关系达到新水平。为此,双方在过渡性报告中商定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加强国防、科技、经济、边界和军备合作。乌表示继续推进改革,保障人权,推崇法律至上和新闻自由。北约表示继续支持乌军事改革,并根据乌愿望和发展能力加强双边合作。
  罗伯逊此次访乌传达的另一个信息是,北约重视乌的作用,支持乌选择的欧洲-大西洋一体化战略方针,愿意把北约与乌关系提升到新水平,但尚未考虑乌加入北约的问题。罗伯逊指出,乌对欧洲大陆稳定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乌独立后解决了黑海舰队基地问题;加入了销毁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在外交方面选择了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战略,在融入欧洲的同时,积极与俄发展关系;乌克兰的这些努力将对北约安全机制做出贡献。但是,罗伯逊又表示这次访乌主要是总结5年来北约与乌的关系,为北约布拉格峰会做准备,目前尚谈不上吸收乌加入北约的具体日期。双方应“现实、耐心地”看待这一进程。
  乌克兰也承认加入北约是长期、渐进的过程,未提出加入北约的具体时间表,但明确保证乌将继续按照加入北约的标准行事。库奇马总统会见罗伯逊时表示,加入北约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乌,乌将通过相关法律,加快改革和认真解决资金等问题。库奇马对北约布拉格峰会寄予厚望,认为这次峰会将是乌与北约合作的重要阶段,“应该确定北约与乌合作的新方针”。
  乌克兰独立后,发展与北约关系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优先目标。1994年2月,乌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国。1997年7月,乌与北约签署《特殊伙伴关系宪章》,确立了发展双方关系的基本框架。这次为表达加入北约的诚意,罗伯逊抵达当天,乌就以总统令形式颁布了国家安全和国防会议5月23日通过的关于乌融入欧洲-大西洋进程(包括加入北约)的决定。
  有分析人士认为,罗伯逊这次访问未提出吸收乌加入北约的具体日程,表明北约认为乌克兰入约仍是一个长期过程,北约也希望乌在不与俄发生对抗的情况下逐步完成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以平衡与俄乌这两个独联体大国的关系。北约在今秋实现第二轮东扩后,吸收新成员标准可能会定得更高,乌加入北约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因而,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严格执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标准,其战略选择才会继续得到北约的支持与回应,也才能获得北约候选国资格。看来,正如罗伯逊所言,乌加入北约之路“漫长而复杂”。
  (本报基辅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