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三个代表”在万里边疆的生动实践
——兴边富民行动回顾与展望
  本期提示
  近年来,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从北国原野到南国山地,从鸭绿江口到北部湾畔,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一个合民心、顺民意的宏大工程——兴边富民行动。兴边富民行动于1998年启动,旨在通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投入,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一些特殊困难,最终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截至去年底,全国投入兴边富民行动的各类资金已超过110亿元,兴建兴边富民项目2万多个,覆盖了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文化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加快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调动了边境各族干部群众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积极性。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兴边富民行动是新时期我国加快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生动地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符合党心民心。本报今天刊发的文章,有对这项活动的全面回顾和总结,也有先进典型的事迹,旨在推动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祖国的边疆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附图片)
  压题照片:国家一级景点,广西大新县德天风景区“山水画廊”。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兴边富民谋发展
郭边疆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根本宗旨是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这符合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符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符合各民族要求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两年多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发展及其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显示出了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和强大生命力。
  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举措。我国与10多个国家接壤。从政治上看,边疆地区是集政治、军事战略地位为一体的重要门户,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是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打开缺口、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缩影。这些地区的发展快慢、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边防巩固和国家统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边境地区的建设和发展。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巩固边防,搞好边防建设,必须把民族政策落实好,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把边疆的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起来,我们的边防才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一个重要举措,其宗旨就是通过增加投入和对广大边民的扶持,使边境地区尽快发展起来,人民群众尽早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
  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际行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步骤。西部大开发强调的“民族的因素、边疆的因素、贫困的因素”在边境地区更加突出。兴边富民行动更多的是侧重边境一线地区,具体地说就是135个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这些边境地区,除东北的27个边境县以外,绝大多数被列入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同样,如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边境地区没有切实得到发展,各族群众没有切实得到实惠,也就不能说西部大开发是成功的。如果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边境地区发展较快,就会为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关系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边境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边境地区还比较落后,与内地有很大差距。我国边境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与内地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民族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差距如果不尽快消除,甚至继续拉大,是非常危险的,会直接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我们党的民族政策非常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共同进步和繁荣。我们党和国家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促进对外交往、增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关系的有效途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边境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发展与邻国乃至第三国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实行沿边开放,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边境民族地区利用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扩大边境贸易。我国与俄罗斯、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在经历曲折后又日趋活跃,中国与东盟“十加一”贸易自由区初现端倪,上海合作组织得到加强,中俄朝等国东北亚合作开发已经取得成效。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这些交往与合作,为边境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边境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不稳定,安全和投资效益没保障,就没人愿意跟你打交道;不发展,经贸往来得不到实惠,就不会有人跟你搞合作。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提高广大边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和经贸往来提供物质保障,顺利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为毗邻国家物资和技术进入我国提供比较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引进来”创造条件。经贸往来增加了,彼此了解增多了,进一步增强睦邻友好关系也就有了基础。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一个创新,符合党心民心,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直接享受到了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进一步增强了开拓奋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了建设国家、为国戍边的决心。这一切,无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内容。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兴边富民在行动

民心长城耸边关
江赋于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投入,重点突破,短短几年,兴边富民行动成绩明显,一道坚固的民心长城,耸立在万里边疆。
  广西共投入19.1亿元开展边境大会战,集中解决边境地区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彻底消灭了茅草房;
  辽宁省动手早、力度大,去年一年就为兴边富民行动重点项目投资14亿元,今后几年还将向边境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安排20多个亿的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两年内向边境旗市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项目60多个,其中试点旗的所有工程项目都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入使用、当年见效的目标;
  黑龙江省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帮助边境地区地处偏远的赫哲族乡修公路、建大桥、加固河岸、建设居住小区、接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赫哲族文化村配套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几年来,兴边富民行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政府推动,各界联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涉及边境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方方面面,涉及社会进步、民族关系以及对外交流诸多领域,头绪多,任务重。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哪个地方的党委、政府真正把兴边富民行动摆上了工作日程,哪个地方的兴边富民行动就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兴边富民行动作为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对兴边富民行动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国家林业局将辽宁省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之一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并列入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重点扶持;同时把东港市列入沿海防护林示范市,并在二期工程上加大投入。水利部投资2600多万元,帮助辽宁丹东市建设五龙山水库,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此外,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同胞对兴边富民行动也很关注,以捐款、投资等多种形式予以支持。
  项目带动,富民为本。西藏错那县门巴族居住的地方一直不通电,西藏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为他们修建了电站,使门巴族群众一举告别了昏暗的油灯,用上了明亮的电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办一些对边境地区长远发展起作用的大事,办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几年实践,一件件实事,一桩桩好事,使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也使兴边富民行动拥有了深厚坚实的群众基础。
  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根本宗旨,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实现的。几年来,各地在优势转换上下功夫,在特色经济上做文章,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疆霍城县在兴边富民行动中,利用本县独有的珍稀果品樱桃李为原料开发生产的果汁、果茶、果酱等系列饮品,深受欢迎,扶持的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利税150多万元,樱桃李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可达8000元。辽宁宽甸县的北方山奇菌业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借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契机乘势而上,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显著的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产品成功地打入了韩国、日本市场。
  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几年来,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工作思路上、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新路子、新形式,推动兴边富民行动不断向前发展:广西以边境建设大会战的形式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辽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推动兴边富民行动;云南实施边境“扶贫温饱、免费教育、科技推广、文化扶贫”四大工程;吉林确立了“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政策扶持、改革开放”四项重点工作;黑龙江将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重点抓;内蒙古以家庭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进、退、还”移民工程;西藏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甘肃加强牧民定居及小城镇建设,构建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平台;新疆重点放在抓基础、抓关键、抓根本、抓条件、抓动力五个方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兴边富民行动与“金边工程”结合起来一并实施,效果显著……
  兴边富民行动也是一所大学校,为边疆地区各级干部施展才能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几年实践,边疆各级干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温饱工程 教育工程 科技工程 文化工程
 云南边境唱响富民曲
  本报讯 边境民族工作历来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点。国家民委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以来,云南省民委突出发展和团结两个主题,以解决温饱为重点、以科技教育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突破,边境温饱工程、边境教育工程、边境科技工程、边境文化工程相继启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边境温饱工程开局良好。地处中越边境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拉祜族过去曾被称为“苦聪人”,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省民委组织调研,制定了“155”扶贫温饱工程:每年帮助1000人脱贫,用5年时间解决5000人温饱。工程总投资近4000万元,安居交通、治水改土几大项目先后实施。
  以人为本,着眼未来,边境教育工程框架初具。针对边境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低下、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从2000年起,云南省民委每年安排255万元边境教育特殊补助费,帮助25个边境县(市)建立特困学生基金;每年拨出1800万元专项资金,对25个边境县(市)、123个沿边乡(镇)、1549所校(点)的12万名在校学生实行教科书费、杂费、文具费“三免费”;参照内地举办“西藏班”的做法,在省会昆明为布朗族、基诺族等14个少数民族开设大中专培训班。
  政策倾斜,资金保证,边境科技工程稳步推进。由省民委牵头,在边境民族地区12个县市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每年投入600多万元,提高边境民族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00年到2005年,在原有投入外,云南省从科技经费和农业经费中每年再安排3000万元专款,用于边疆民族县市的农业技改;制定各类科技人员到边境县市工作的优惠政策,同时组织边疆地区基层干部到内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素质。
  社会联动,齐抓共管,边境文化工程生机勃勃。云南省民委安排140万元专项资金,为25个边境县市的296个乡镇订购了6万多册书刊,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南村)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与时俱进写新篇
邵民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江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发展问题讲得最多。加快发展是解决西部地区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符合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符合党心民心,前景广阔。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要靠探索和创新。应该看到,民族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的种种差距中,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不可忽视。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把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任务,努力开拓视野,开阔胸襟,敏锐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谋求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只有逐步创造和形成一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兴边富民行动才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发挥方方面面的优势。
  增强大局意识,服务全局。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局性工作,是当前民族工作的一个大局。要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议大事、谋大局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首先,边境是国家的边境,边境建设是全国的事情。没有边境的稳定,内地搞不了建设。边境地区各族群众为国守边几十年,做出过重大牺牲。各地各部门都要帮助他们加快发展,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兴边富民行动虽然重点在边境地区,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各地的任务都很繁重,都是双重的。在边疆省区,要正确处理兴边与富民的关系,既要兴边更要富民,要大力发展富民项目,使边境地区的各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在内地省市,要正确处理支边与富民的关系,既要支边又要发展自己,无论内地还是边疆,都要在兴边富民行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兴边富民行动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利用好这个载体,将对整个民族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民族工作部门如何参与西部大开发,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是一个现实课题。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近年来民族工作的一个亮点。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几年来,兴边富民行动之所以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累累硕果,靠得就是苦干实干,靠得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今后要继续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在充分运用好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的同时,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韧不拔地做好兴边富民行动的各项工作。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件事。在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量力而行,切忌搞形式主义,坚决杜绝一切虚假浮夸、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做法。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更好地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振奋起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走下高原的“鹰笛”民族
赵春晖
  从牧羊人转变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米尔扎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位走下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牧人现在已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米尔扎一家是20世纪最后一年搬迁到新疆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扶贫开发区的,和他一起搬到这里的还有200多个塔吉克家庭。现在,这些昔日的牧羊人仍隶属于300公里外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属于欧罗巴人种的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长期以来缺水、缺医少药和交通不便困扰着半耕半牧的塔吉克人。
  为改善其生存环境,当地政府3年前作出决定,把祖祖辈辈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1万名塔吉克族贫困农牧民逐步迁到山下,从事农业生产,为摆脱贫困打下基础。
  米尔扎说,大多数人选择留在这里,是为了彻底摆脱贫穷。不久开发区通了电,有了自来水,还建起了学校,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上学难发愁了。从此,激越、悠扬的鹰笛声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绿洲上空响起。
  巴依阿瓦提的塔吉克移民们在实践中慢慢地学会了种棉、修剪果树和其他农活,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兄弟们一样春种秋收。每到春天,留下来的塔吉克人依旧像以前一样跳起鹰舞,在鹰笛声中庆祝传统的“肖贡巴哈尔节”。
(附图片)
  在兴边富民行动的热潮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掀起规模空前的边境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从2000年8月到现在,经过边境群众艰苦奋斗、社会各界八方扶持,该区交通、教育、水电、卫生等17518个项目逐一实施,千里边境面貌焕然一新。
1、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委等部门共同帮扶300多万元,一所设施一流的国门学校耸立在中越边境的百色地区靖西县龙邦镇。
2、学校旧貌(资料照片)。(孔兵摄)
  3、兴边富民项目——黑龙江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莲花大桥。
  4、兴边富民宣传牌在边疆地区深入人心。
  (本版照片由国家民委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