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中小学危房的大量存在,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2001年起,国家再次投入巨资消灭中小学危房,目前这项工程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中小学危房改造打响攻坚战
本报记者 王淑军
  最近,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为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进度,“十五”期间国家将向尚未通过省级“普九”验收的522个县投入专款50亿元,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头两年共20亿元的8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同时,始于去年的“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共拨付的30亿元,目前大部分已落实到县级专户,省级配套资金也陆续到位。消灭中小学危房的工作正全面展开。
  危房引起中央关注
  危房如何形成?我国中小学点多面广,55万多所学校大部分又分布在农村,且多集中在经济落后的老、少、边、山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少长远、科学的规划,一直没有走出低水平突击改造和重建的圈圈,造成危房大量出现。多年来中小学校舍紧缺,且没有稳定的建设及维护资金来源,致使部分校舍得不到正常维护,超期服役,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中小学危房数量。定期普查、科学鉴定、动态预警和滚动解决措施不够得力,校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三无”(无勘察设计、无规范标准、无施工资质)工程不少,使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太低,建设过程中就存在质量隐患,又制造了不少危房。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自然、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许多地区地震、水灾、泥石流、严寒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对中小学校舍的损害程度严重,加上自然老化作用,使部分校舍未达到使用年限即成为危房。
  比如山西省农村,绝大部分校舍为集资办学、以农民投工投料的形式由村民承建,多属“三无”工程,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材质低劣,工程质量普遍较差,再加上资金短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该省中小学危房达385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12%。在安徽农村,60%以上的校舍为平房,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三结合”(财政拨一点,农民捐一点,学校筹一点)所建,质量较差,且进入更新期,加上前几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危房连年增多,到去年6月底该省中小学危房面积达748万平方米,占到总面积的17%。
  大量危房的存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保证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切实改善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势在必行。
  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如果说多年来农村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和改造主要依靠农民自身的话,那么“危改工程”的启动,则意味着政府在教育领域中角色日渐“到位”。
  “危改工程”启动后,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组成部际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还明确要求全国县级以上都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特别强调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工程中的主要责任。同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有关危房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整个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作为基础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危改工程”既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工程启动伊始就确定了以下原则:一是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二是与国家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相结合;三是坚持对不同地区分类规划,分步实施;四是质量与效益相统一,不搞“花架子”,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确保校舍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五是实行项目管理,保证顺利实施。同时,中央专款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中最危险的房屋,重点补助中西部26个省份。
  为体现中央专款的引导作用,又增强地方的责任感,中央要求专款补助的地区,省级财政应安排配套资金。西部12省原则上按与中央专款0.5∶1的比例配套,确有困难的除外;其他省份则按与中央专款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同时,保证中央专款集中投入,避免分散使用;项目的审核实行分级负责,控制专款投向,落实到项目学校;有关县级财政部门设立资金专户,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均不得直接下拨至乡镇和项目学校。
  加快创建安全校园
  “危改工程”原计划中央安排专款30亿元,为加快工程进度,去年已下拨了26亿元。
  截至今年3月底,“危改工程”正在按规划顺利实施,所覆盖的26个省份相关资金基本落实到县级专户,省级配套资金已落实8.64亿元,而山西、山东、四川、青海等13个省份中央和省级资金则已全部到位。再加上“国家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和地方自筹资金开工的项目学校,三部分共计开工的学校2.7万多所,施工总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项目学校1.9万多所,完成投资64亿多元。
  解决威胁广大师生安全的中小学危房问题,目的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安心读书。随着工程的推行,日益显露出危房改造任务的艰巨性。根据全国危改办的统计,从26个省份中小学危房的总体情况看,现在“危改工程”资金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危房,并且危房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时如果没有一个危房改造良性机制做保证,危房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尤其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来源不足问题较为严重,再加上有些地区过去在实现“普九”过程中欠债过多,从而导致除中央和省转移支付外,很多市、县两级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缺口较大。
  对此,中央在强调要加快实施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等多种措施,尽快建立危房改造的良性机制和经费筹集渠道,切实加快改造工程的进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小学危房改造正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政府的决心和政府的巨大投入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的校园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人口日敲响人口警钟
鼎鸣
  30年前,一个国际著名的学术机构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书,名为《增长的极限》。此书分析了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预言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率不变,全球经济将在2100年前达到增长的极限,随后步入衰退。
  30年过去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世界经济保持着较强劲的增长势头,人们正在创造并享受着前人望尘莫及的物质财富。然而,人类对“增长极限”的忧思一刻也没有止息。就在第十三个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份名为“生命地球”的报告,再一次向人们发出“盛世危言”。报告指出,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
  虽然预言未必如期变为现实,“聪明的人类”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或推迟“极限”的到来,但繁荣背后的危机的确是存在的。目前,世界总人口已经达到62亿,比上世纪初增加了3倍。而与此相对照,水、耕地、森林、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人口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由此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统计资料显示,每掀过一张日历,就有37万个婴儿降生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地球上,其中包括5万个中国娃;地球每绕太阳一周,全世界就净增人口8296万,我国净增1184万。由于人多地少,人们将斧头挥向了山林和草场,导致生态恶化,沙尘暴频频“光顾”;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就地消化,影响了农业采用新技术和规模经营,农业的边际效益出现了下降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推行世界上最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并于80年代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全国累计少生人口3亿多,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未来几十年,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与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交互振荡,使我们面临的人口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尤其在农村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误,都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回升。
  为当代人和后世子孙计,人口警钟须长鸣。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型战车征服世界屋脊
 创造装甲装备高原试验世界之最
  据新华社拉萨7月11日电(记者奚启新)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前夕,从雪域高原传来喜讯:总装备部战车试验部队历时30余天,行程4000多公里,成功地在世界屋脊上进行了新型战车适应性试验,创造了装甲装备高原试验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
  日前,记者在喜马拉雅山一处海拔4000余米的山谷里,目睹了新型战车高原试验的壮观情景。只见崎岖的盘山路上,一辆辆装甲战车快速疾驶,敏捷地做各种复杂动作。战车上射出的密集炮弹和发射的导弹,精确击中了远距离目标。在山谷的另一处,科研人员和战车操作人员密切合作,进行缺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测试,为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据这次试验的负责人介绍,高原试验是考核装甲战车的动力装置、武器系统、通信网络、电子仪器、人机环境等在高原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技术性能。这次他们从青海格尔木出发,越巍巍昆仑,跨唐古拉山,上雪域高原,沿途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左右。参加战车试验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向生命极限挑战,终于使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战车成功征服了世界屋脊。
  装甲兵某装备技术研究所是我军唯一担负国产装甲装备研制论证、试验定型、维修保障的装甲兵科研部队。研究所成立40多年来,共获得近千项科技成果,其中近百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仅1998年以来,就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我军装甲装备试验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多点带动 整体推动
霸州市一中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本报讯 为着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近年来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根据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霸州一中认真组织校内的国家、省级模范教师和教学能手,通过多种形式扶植新人。去年,国家“九五”科研课题“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结题大会在霸州举行,霸州一中一批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教师,承担了大会高中组全部示范观摩课,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为提高教师素质,霸州一中每年投资上百万元,高薪聘请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专家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在专家的指导下,青年教师理论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仅去年学校就有46名教师的5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有13位教师出版了教学论著。学校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由青年教师领衔共完成了4个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和9个省级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工作。
  (汪国会 刘广清 张学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古代文学教研专家提出
 古文教学当防止快餐化倾向
  本报讯 学生作品研读弱化、课时普遍减少、教学重文学史教材编写而轻作品选编研讨,这些在部分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快餐化倾向,在日前由山东大学、扬州大学等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与教材审定研讨会”上,引起古代文学教研专家的忧虑。
  与会专家认为,作品研读是文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已经讨论过多年,而且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而作品选的编选则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切实扭转在认识上忽略、在实践上轻视作品选编的做法。专家们对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家普遍认为这套教材在体例的确立、篇目的选定、注释的详略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之处,既吸收了近年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许周 孟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暑假来临,北京市西城公安分局干警为北京宏庙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堂特殊教学课,就假期安全、交通意外、防盗防窃等问题教育学生,加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新华社记者 袁满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网站中文新版推出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日前展示了他们全面改版后的中文网站。
  此次改版后的中文网站共设26个频道,200余个栏目,突出了资源、新闻、服务相结合的特点,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性,增加了网上搜索功能。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网站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涉藏信息传播机构,目前的日点击率达到30万人次。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环保总局督查组结束在川渝督查
 要求两地加强执法消除污染隐患
  本报重庆7月11日电 记者赵永新报道:国家环保总局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督查小组今天结束了对四川、重庆为期10天的工作检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在与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交换意见时说,希望两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治理污染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消除污染隐患。
  全国“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四川、重庆周密部署、上下联动,严查污染反弹。截止到6月底,四川、重庆共出动人员8000多人次,检查企业3500多家,立案查处近400家,初步遏制了污染反弹的势头。从7月2日至11日,督查组对川、渝两地的10多个市、县(区)进行了实地督促检查,对四川省都江堰市14家小钢铁、乐山市沙湾区川闽铁合金厂、明珠纸业,以及重庆市铜梁县天青锶盐有限公司、凤凰电镀厂等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儿基会捐助福建灾区四百万元
  本报讯 日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福建南平市捐助四百万元。今年六月的洪涝灾害使南平市一百六十二所学校受灾,两千五百多名中小学生面临失学,
  这笔捐款将用于救助这些受灾儿童就学。(小桐)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设立
  本报讯 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励基金日前在北师大设立,奖励对象为全国党史、党建研究人员,每两年评选一次。北师大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教授张静如是著名的党史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组成员。
  (王炳林)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复方丹参滴丸》
  本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中药国际化高级论坛”暨《复方丹参滴丸》首发式近日在京举行。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复方丹参滴丸》对天津天士力集团研制的“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验证了其在治疗冠心病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应用哲学平衡论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日前,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与平衡论香港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哲学平衡论研讨会。平衡论香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继兴介绍了有关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就其观点进行了讨论和点评。(裴智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实达暑期新推家用电脑
  本报讯 实达集团出让其网络公司股份、对电脑公司增资之后,近日推出其“时代阳光”系列家用电脑。实达为此投入巨大,这一系列家用电脑在设计上融时尚、科技于一体,其外观造型和光影效果给用户以全新体验。
  (李楠)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甲肝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本报讯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日前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批文。这改变了中国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苗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