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国 购物加油两不误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主持人语
  轿车正在不断进入中国百姓家庭。每逢“五一”或“国庆”长假,不少“有车族”选择驾车远行。有了车以后,就得与加油站打交道,加油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外,加油站往往都“身兼数职”,提供加油、餐饮、购物、汽车修理等服务。本报的5位驻外记者根据自己的亲历,细说国外的加油站,以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
汽车在沙漠的公路上奔驰。夜色中,我们走错了路,却又见油表亮起黄灯。同车的两个朋友也紧张地瞪圆了眼睛。举目四顾,漆黑的窗外不见灯火。我赶忙关掉空调,踩油门的脚也变得发软……
  我们6只眼睛使劲地搜索着路边的标牌。“沙漠中心!5英里。”蓝色路牌上的银粉字在车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沙漠深处,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来今晚是很难走出沙漠了。
  “看!加油站!”汽车刚拐过弯,一位朋友第一个发现路边的加油站标志,惊喜地叫了起来。我们仔细一看,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如此偏僻的荒漠上也照样有加油站。
  加油站坐落在主干线的岔道上,虽然孤独,有些简陋,但仍是“五脏俱全”——洗手间、小卖部、充气机,该有的都有。惟一不同的是油价每加仑比别处贵了20美分。难怪有人说,在“汽车王国”美国,有路就有加油站,加油站里的设施都一应俱全。在美国93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共有600多万公里公路,路上到底共有多少个加油站虽不得而知,但一般最远相距不会超过数十英里。
  在高速公路上,加油站的标志和广告十分清楚,一般会提前显示。加油站通常设在高速公路的岔道上,进出方便。
  大多数加油站与小卖部或商店合为一体。小卖部里主要以食品和饮料为多,有的地方也有衣帽及当地土特产、纪念品和地图等。卫生间是必有的,里面备有手纸、一次性马桶纸垫及洗涤液等。等加完油,把车停在边上的停车位,你可以先去“方便”,然后浏览一下商店,看是否需要点什么。如果想知道附近的道路情况或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值得观光的地方,可以买一张当地地图,或问油站的主人,他们对当地的路况十分熟悉。我每次遇到方向路线问题,首先找加油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非常热情,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给你画出张草图来。
  实际上,美国高速公路旁的加油站也是个休息场所。开了很长时间的车,往往需要下来活动活动,舒舒筋骨。要用餐的话,加油站旁有快餐店。有的地方甚至同时有多个快餐店,有麦当劳、肯德基,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墨西哥快餐店,任你挑选。吃饱了,喝足了,上路前还可以免费再加满杯中饮料,带在车上备用。在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只要买个纸杯,饮料随你喝,店里还专门备有各种型号的杯盖和吸管,以便你带走。
  在一些地方,有的加油站和比较大的商场也开始“融为一体”。比如遍布美国西部的考斯特科仓储式大型连锁商场,就和加油站合在一起。加油站建在商场停车场边,购完物,你可以就地加油,而且每加仑油比外面的加油站便宜20美分。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成为这家商场的会员。对于大多数顾客来说,既然加油便宜,又方便购物,何乐而不为?对于商家来说,薄利多销,多了一门生意,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买卖更加兴隆。我每次购物后在那里加油,都得排队。
  美国的加油站早就实行了自动化。多数加油站是“自我服务”。你把车开到加油站里,将信用卡或银行卡插进卡槽里刷一下,然后选择你要加的燃油标号,就可以自己加油了。等油加满后,小小显示屏会问你是否还需要别的服务,比如“您是否需要洗一下车?是否需要加换机油?”等等。如果你说不需要,它又问你是否需要加油的收据。如果你要,就按一下“是”。这时一张打印的收据便从面前机器孔里吐了出来。
  许多加油站都设有洗车服务,基本是自动和人工服务相结合。有的附带有加换机油的服务项目。这种“自我服务”的加油站,还为你准备了水、玻璃刷子和比较厚的纸。你在自动加油的同时,还可以用它提供的刷子把前后玻璃擦干净。尤其是在开长途的时候,清洗一下前后玻璃非常必要。
  尽管自动化程度很高,仍有许多加油站开设了“全套服务”项目,有的干脆就是“全套服务”加油站。所谓“全套服务”就是你不用动手,从加油到清洗前后玻璃,再到检查机油、打气等整套服务都由油站提供。这样的油站服务费全部算在油里。它的油价通常比“自己动手”的油站每加仑要贵20美分左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准备跑长途的驾驶者一般喜欢光顾这样的油站。
  我认识一位老人,她每次都去这样的加油站加油,而且特别勤,每次刚用了“一格”油就去一趟。问她为什么,她笑着反问我:“你说呢?动动脑子。”后来仔细琢磨,终于发现其中奥妙——花小钱,享受更多的服务。(附图片)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南非 竞争有序重服务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记者站附近有一加油站,小巧玲珑、色彩鲜明、服务热情,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一天上午,打开车库大门,突然发现右后车胎明显气压不足,立即驱车去加油站。一位黑人小伙子远远地向我招手,示意我将车停放在他身旁的加油位置。车尚未停稳,他便询问加哪种汽油、多少量。我回答不是加油而是打气,并指了指右后车胎。他取来打气泵开始充气,充足后伸出右手大拇指,问我是否需要擦车窗玻璃、检查水箱和机油。在我付过小费告别时,他问起车胎撒气的原因,并提出让我慢慢地前后开动。他几乎趴在地上仔细察看,态度可谓一丝不苟。一番认真察看之后仍未找出疑点,小伙子又提议我去车行检查,还祝我驾车安全。他的主动热情犹如夏日凉风,让人心旷神怡。
  和这家加油站一样,南非全国各地的其他加油站统一提供加油、打气、擦洗车窗玻璃和检查水箱与机油的“四位一体”全面服务。加油站的油分无铅汽油、含铅汽油和机油三大类,清一色的自动加油机。每个加油站都设有十几个乃至二三十个这类加油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到客人随到随加油,无需排队等候。一般而言,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边注意着正在加油的自动加油机,一边为顾客擦洗汽车的前后窗玻璃。按照行业惯例,加油和擦洗前后车窗玻璃可以不付小费,属正常业务范围内的服务。如果再给车打气,或是检查水箱和机油,一般需付小费若干。此外,部分加油站还提供洗车和吸尘服务。我曾多次光顾记者站不远处的一家加油站,那儿以提供免费洗车招揽生意,如果客人一次加油超过100兰特(1美元现约合10兰特),持加油发票便可享受一次免费自动洗车。那儿还设有小型吸尘器,每用一次交2兰特。在南非,如果使用自动洗车设施清洗车辆,价格在15至35兰特之间。该加油站因提供免费服务,常常门庭若市。
  如果说上述“四位一体”概念指的是加油站本身,那么加油站、商店、餐馆和厕所“四位一体”则说的是那里的一体化服务,全国各地无一例外。目前,南非全国的加油站基本上由四五家大型企业操纵着,各自实行连锁经营。然而,不管该行业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竞争始终在有序地进行着,“无规则游戏”在这里没有市场。也就是说,不管哪个加油站,也不管它属于哪家企业,其外观、规模、结构,乃至设施、管理与服务,皆标准统一,大同小异。
  从外观看,每个加油站都显得小巧玲珑、醒目明快,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加油站多在大路两旁,其后都有一个商店,以出售各种饮料、方便食品和当日报纸为主;商店多与餐馆相邻或相近,过往客人可以饮茶喝咖啡,也可以选择多种快餐。而不管你是身处繁华闹市,还是置身于荒郊野外,厕所总是与加油站形影不离,无需让你在百忙中和旅途上为“方便”问题而抓耳挠腮。
  说到加油站的标准统一,并不是一味地排斥个性,而是灵活多变,在“大同”中求“小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商业都市约翰内斯堡与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之间的高速公路上,有一家别具一格的加油站,公路两旁是同一家企业的两个加油站,一座别致的天桥飞架东西,将两者紧紧连在一起。天桥上是一家餐馆,人们在里面用餐时,既可远望黄金城连绵起伏的美景,也可近观脚下过往川流不息的车辆,让人赏心悦目,紧张的神经为之一弛。如此别出心裁的建筑设计,受到过往行人的交口称赞。
  南非的加油站之所以能做到两个“四位一体”,是因为它源于一个基本观念——顾客第一,一切为顾客服务,一切替顾客着想。这不仅表现在热情、周到的服务等“软件”上,更体现在设计、建筑一步到位等“硬件”上。“单打一”的加油站,政府是不会批准的;铺张豪华的加油站,政府也不批,因为在加油站建设上比阔气求派头,无异于浪费资源和钱财。全国各地的加油站,从设计到建筑,从外观到布局,都非常科学,图的是简洁、方便,而且讲究“管理到位”,不是只图数量,只铺摊子,不顾质量,不讲管理。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意大利 冲个澡后再上路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史克栋
  “条条大路通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地形复杂,除北部波河平原外,大部分国土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山地。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意大利已经建成了从南到北3条主干道与东西道路横向连结的高速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如果说分布在全国高速公路网上的大大小小服务站是整个大动脉上的小细胞,那么这些活跃的小细胞时刻在为保证大动脉畅通、过往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意大利工作,少不了开车外出。记得10多年前,有一次应约前往位于意大利中北部东海之滨的圣马力诺采访,临出发前才得知第二天意大利举行全国大罢工,沿途的加油站也跟着罢工。为了解决汽车的“粮食”问题,只好随车带了两塑料桶汽油。第二天上路后,由于罢工,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均无人看管,省了一笔公路费,算是占了个便宜,但车上拉着两桶汽油,就像两颗定时炸弹,如若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一路上一直提心吊胆。那次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一出门总要打听好是否有罢工。
  意大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已经从原来最基本的加油站发展成为一个集加油、修理、餐饮、购物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功能各异、颜色不同的各种标牌醒目地竖立在路边。据粗略统计,意大利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大体由以6条腿的狗为标记的阿基普石油公司、红字白地的埃索公司、蓝黄标记的伊皮公司和贝壳图标的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等几家石油公司控制,每隔约20公里就有一个。驶入加油站,只要将车停到加油器旁,工作人员会主动上前,根据驾车者的要求加油,还可免费检查机油、水、刹车油以及车胎气压是否符合标准。除此之外,他们还免费给汽车清洗前后风挡,因为高速行驶途中风挡较脏。如果汽车有一些故障,这里还设有修理车间,能排除一些常见故障。
  意大利的交通规则明文规定,不得疲劳驾驶,一般情况下,开车1个小时左右就应停下休息一会才走。为此,在高速公路上的路标上有一种带有刀叉或杯子的标记,这是餐饮点标记。餐饮点一般与加油站结合在一起,驾车人既可给车加油,也可放松一下。这里设有咖啡馆和餐馆,你可喝杯咖啡提提神,也可轻轻松松用一餐。在整个意大利高速公路网上,共有450多个24小时营业的“全天候”餐饮服务点,其中约70%由一家名为“自助烧烤”的公司经营。餐馆大多横跨在高速公路上。用餐者坐在餐厅里,下面就是疾驶的来往车辆,可以充分体味到速度的概念。餐厅里清洁明亮,你可拿着托盘自己选择已经配好的菜,热菜则有专人负责现做。
  在这些服务站里都有购物厅,其设置很特别,基本是固定路线,从一个入口进去,沿途便是各色货品,弯弯曲曲,绕场一周,不管你买与不买,总要从此经过。其实这是一个绝佳的宣传窗口,这里陈设的大部分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品,有食品、日用品、纪念品、报纸杂志等等。
  意大利是一个旅游大国,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公路标志全用文字来表达,可能需要配备10多种文字的说明。为此,在意大利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你会发现,大部分标志是不同图案的标记,简而言之,那叫看图说话。我时隔数年之后重返意大利,发现这里服务站项目的图标越来越多,除了分别代表加油站、餐馆的“油泵”、“刀叉”等标志外,又出现了不少新标识,如“轮椅”代表具备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信用卡”表明这里的消费可用信用卡结算、“FAX”(传真)可以为来往的行人发送传真、“沐浴喷头”告诉旅客,如感疲劳可在此洗个澡,再清清爽爽上路。这些路标出现后,往往都标明了具体距离,使行者可以安排自己的行程。而且图标醒目,一目了然,不懂当地语言也毫无问题。(附图片)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瑞典 休息放松好去处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由于基础设施完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开车旅行在瑞典是很普遍的事情。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车到挪威首都奥斯陆或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六七百公里的路程,大半天也就到了。而驾车出远门,最重要的自然是了解高速路上加油站的分布和服务时间。瑞典公路上的加油站的分布是由政府规划、公司投标的。主要原则是既能保证驾车人用油的需求,又不因设置过多过滥而导致无序竞争。从经济角度看,一般石油公司都喜欢把加油站设在围绕中心城市附近的公路旁边,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加油站越多。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瑞典共设置加油站620个,其中仅斯德哥尔摩地区就有近50家。而在远离城市的高速路上,一般每隔10—20公里就有一家。
  不管行驶在欧洲级高速公路还是国家级高速公路上,关于加油站的提示很科学,不会让人错过。一般来说,距离加油站2公里左右时,路的右侧会出现一个加油站的提示牌。到1公里至500米左右时,会出现一个具体显示该加油站品牌的标志。各石油公司往往交叉设点,只有距中心城市较近的地方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油站互相竞争。各石油公司都发放会员卡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因此许多消费者会忠实地选择“入会”的石油公司来加油。
  加油站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为汽车加油,全天候为驾车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瑞典乃至北欧的主要加油站市场都被几家专业石油公司垄断,竞争比较激烈,因此汽油和柴油质量都相当好,绝少出现有关质量投诉问题。加油机根据付款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自动刷卡和人工收费两种。柜台收费方式多为白天使用。取下喷油嘴,放进油箱里,摁下油嘴后部的一个挂钩,它就会自动喷油直至油箱灌满停止。一般加油站到晚上九十点钟后就无人留守了,这时你就只能用自动加油机。如果你拥有这家石油公司的现金会员卡,就可以刷卡加油,自动记账。也有的自动加油机可用其他信用卡甚至现金支付。你可以把纸币输入到机器中,再根据屏幕上的简单提示进行操作。
  瑞典大多数加油站都为开车人提供围绕汽车的一条龙服务。记者每次开车长途跋涉之前,都会到邻近的一家加油站,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看一下车的机油系统、冷却系统和各种仪表是否正常。开车上路,难免会遇上点与车有关的小问题,如雨刷器磨光了、某个轮胎气压太低了,或者某个灯泡坏了等等,这些问题在任何一个加油站里都能得到解决。工作人员会向你推荐合适的汽车配件并帮你安装。即使不加油,你也可以免费使用加油站的打气泵、测压尺和简单的刷车用具等。许多加油站还提供汽车出租、拖车等服务。
  “照顾”好汽车只是加油站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驾车人有个愉快的旅程。初到北欧,开车远行常会迷路或走冤枉路,在进退维谷、饥渴难忍的时候,赫然发现一个加油站,便如风浪中发现了航标灯,有种“到家了”的感觉。加油站几乎可以为你提供一切与旅行有关的材料,如详细到标出每一条小溪的地图,介绍该地区住宿、商业、人文、旅游风景点的资料等,恰如一个小的旅行者信息中心。大多数加油站提供简单的快餐服务,如汉堡、热狗等。有很多则专门设有快餐厅和小型超市。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北欧地区的1500个加油站中,有500个是与北欧著名的宜卡超市联合经营的。在这里你可买到食品、饮料、报纸杂志、当地工艺品、杂货等。有时,其他一些快餐店和商家看好加油站的“集市效应”,也会比邻而居,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在全社会重视环保的瑞典,设立加油站有一条很严的标准,即一定要尽可能与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除了严守安全标准外,很多加油站设立了分类垃圾回收点,引导旅客把废纸、玻璃瓶、金属罐等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箱内,以便分类回收。还有种专门“吃”塑料的机器,你把塑料瓶投进去,就听得嘎吱嘎吱响,很快瓶子变成了可回收的塑料末。许多加油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建在风景十分优美的湖边或森林旁,并尽量使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这里你即使什么也不干,只是停车小憩一下,也会感到神清气爽,跃跃欲试地要进行下一段旅程了。(附图片)
瑞典的一个加油站。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阿根廷 车若坏了有人助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志明
  记得有一回驾车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办事,临出门时发现汽油表指针已经到底了。半路上车子跳了几下发动机突然熄火。坏了!光想着要办的事却把加油的事给忘了。油光了,只好先把车子推到路边再想办法。过路人知道原由后说,这好办,找个加油站买几升油提回来就行了。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里到处是加油站,走不远就找到一个。向加油站工人说明情况后,心里忽然想起买油容易,用什么盛呢?好像猜到我的心思,工人说,到里面小卖部买一只小桶,我给你加油。原来那里真的有一种容量5升带嘴的塑料桶,是专门为这种情况准备的,看来像我这样马虎的人不少。小桶价格也很便宜,商家并没有“趁火打劫”。
  阿根廷汽车保有量较大,特别是在首都,大约不到3个人便拥有一辆汽车,所以加油站很多,遍布全城,都是各大公司的连锁站。所有加油站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招牌(公司标记)大而且非常醒目,老远就能看到,如加油站建筑的棚顶就被漆成了鲜明的公司招牌颜色。汽车速度快,如果不是这样,等到驾车人看见来不及停车就冲过去了,生意自然被人家做了。
  城内的加油站基本服务除了加油,还有打气、加机油或换机油,有的附设洗车。测量轮胎压力和打气可以请工人帮忙,是免费服务,当然一般都给点小费。加油机有工人操作的,也有自助式的。顾客自己选择燃油标号,自己加油,然后到柜台结账,那里计算机已经自动打出单据。通常加油站都附设一个小卖部,出售饮料、香烟、饼干、点心等出门需要的小商品,有的就像一个小型自选市场。出门游玩一般都带饮料,所以冰块是各加油站必备的商品,有专门的冷冻箱储存塑料袋封好的冰块。阿根廷人离不开烤肉,因此,大多数加油站都兼卖烤肉用的木炭和木柴。城里大一点的加油站都设有咖啡店,司机可以在里面喝咖啡、茶或冷饮,顺便休息一下。厕所当然是必备的。记者在国外第一次看见蹲坑式厕所,就是在加油站,大概是来往人多,蹲坑式比较卫生。
  阿根廷铁路系统衰落,80%以上的货运和客运都由汽车来完成,所以公路边上少不了加油站。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居民点少,上百公里出去,公路边最常看到的建筑主要就是加油站。阿根廷人在普通公路(不是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时速没有低于100公里的,大型集装箱卡车和长途大客车都是这样。所以公路边上的加油站一般都在5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设置招牌,然后100米一个标志,直到把汽车引进自己的停车场。公路边上的加油站规模较大,停车场能停几十辆卡车,除了小商店和咖啡店,一般都有较大的餐厅,快餐正餐任选。长途客运汽车通常都有定点停车的加油站,汽车公司与加油站餐厅有合同,向乘客供应正餐。对于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来说,加油站是人车的休息场所。遇上午饭时间,加油站饭馆里面总能碰到卡车司机们一边吃饭一边高谈阔论。
  有一次,记者与几位朋友结伴前往数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驾车的朋友是新手,脚总不离开离合器踏板,老司机行话叫做“半联动”,结果造成离合器片严重磨损,半路上车子跑不动了。前后居民点都在几十公里以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可怎么办?情急中想到了加油站,因为公路上的加油站有的能修车。我拦住一辆过路汽车,请司机带我前往最近的加油站。在那里果然找到一位修车师傅,但是我们的车他修不了,不过他有拖车设备,可以帮我们拖到前方有修车厂的城市里去。加油站还真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