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爱议长和前总统
  本报塔林(爱沙尼亚)6月13日电 记者吴绮敏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前往爱沙尼亚议会大厦会见了议长萨维。
  萨维对江泽民说,你的来访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爱沙尼亚首次接待中国国家元首,我们所在的议会大厦也是第一次有此殊荣。我代表全体议员对你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泽民对萨维说,你既是议长,同时也是爱沙尼亚议会中国小组的成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互利合作作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一直认为,议会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欢迎更多的议员到中国看看,不断加深相互了解。
  江泽民表示,这次访问爱沙尼亚,与爱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增进了两国互信与友谊。中国重视发展与爱沙尼亚的关系,愿与爱方共同努力,使两国友好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
  萨维回顾了爱沙尼亚议会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认为双方都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表示爱议会愿为推动爱中关系的发展继续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当日上午,江泽民还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爱沙尼亚前总统梅里夫妇,与他们进行了友好交谈。梅里是爱沙尼亚恢复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并连任,先后于1994年和2001年两次正式访问中国。
  今天早晨,江主席还会见了中国驻爱使馆工作人员、留学生和华侨代表。(附图片)
  6月13日,正在爱沙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爱沙尼亚议会大厦会见议长萨维。(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爱友谊新篇章
——记江泽民主席访问爱沙尼亚
本报记者 吴绮敏
  三面环水的古城塔林,在历史上因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而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今天,它见证了中爱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爱沙尼亚的国事访问。
  正如江泽民主席向中爱两国记者所说的那样,“我们两国虽然分处亚欧两个大陆,相距遥远,但热爱和平、追求进步的共同理想将两国人民的心紧密连结在一起”。江主席受到爱沙尼亚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从机场的迎接,到总统府门前的欢迎仪式,再到机场的欢送仪式,都显示出主人高度的重视和盛情,表达了爱沙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在代表团就餐的大厅内,当地的女服务员们身着旗袍款款而行,为中国客人营造了宾至如归的氛围;当地记者不失时机地抓住访问中的每一个机会进行采访,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情况,就连代表团成员身上佩戴的“长城”徽章也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6月12日,江主席与爱沙尼亚总统吕特尔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他们回顾了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13日,江主席会见了爱总理卡拉斯和议长萨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广泛共识,为新世纪中爱关系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中爱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各自发展经济的愿望,为两国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机遇。中爱两国已签署《经济贸易合作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等政府间经贸合作文件,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爱双边贸易额达到2.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9.2%。爱沙尼亚对外贸易联合会主席坦贝格·马杰不久前对媒体说,中国已成为爱沙尼亚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特别是去年,爱沙尼亚从中国进口了大批适合爱沙尼亚居民消费水平的生活必需品,推动了爱中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
  中爱两国领导人这次就拓展双边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探讨。江主席特别提到,爱沙尼亚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天然良港,中国在港口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愿意参与爱沙尼亚的港口建设。这是很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中爱两国人民更多的交往必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中爱经贸合作也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爱两国最高领导人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交流与沟通,将极大地增强两国各方面人士开展合作的信心,对促进双边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意义深远。(本报塔林6月13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对中国人权的批评该停止了”
——埃及人哈马米谈对中国的印象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此间新近出版的《人权》杂志第三期刊登了埃及人哈马米写给该杂志的一篇文章,作者以他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描述了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印象。
  今年64岁的哈马米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专业工程师,1998年3月到2000年5月期间,因为工作关系曾5次访问中国。2001年初,他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办理了在中国定居和工作的手续,并于当年4月搬到大连市金州区居住。
  在5次访问中国和后来在中国常驻期间,哈马米走遍了中国从香港到沈阳之间的35个城市,包括中国内地几乎所有重要的城市。
  哈马米在文章中说,在访问中国之前,他曾听到过很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而且这种批评从未停止过,这促使他做出反应,谈谈自己的印象。
  他说,令他惊讶的是,第一次到中国所得到的印象与外国媒体的宣传恰恰相反。在机场,通关手续异常简便,不用等待,没有一点烦恼。当他把护照递给边防官员检查时,首先见到的是一副微笑的面孔。大约不到半分钟,他的护照就盖上了章。
  哈马米说,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对外国人微笑的面孔。他同许多城市的许多中国人的友谊,鼓励并促使他正式采取行动长期居住在中国。
  哈马米是一位穆斯林。他说,在中国,他的信仰和感情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在中国访问期间,除了共产党员之外,他还接触了信仰中国现行不同宗教的公民。接待他的人几次邀请他到穆斯林饭店吃饭,在好几个城市都如此。他对主人的这种周到款待,表示十分欣赏。
  哈马米说,几次访问使他深信,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对于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犯罪率微乎其微,街道非常平静、安全,做生意和投资最有前途。中国大街上的纯真笑脸反映出中国人民非常热爱生活,心地纯净,没有压力。这样的公民不会去策划或想去犯罪,这也就是中国犯罪率很低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为什么中国是生活和投资最保险的地方。他还说,自1961年以来,他到过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使他相信,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不是故意就是毫无根据的,要么就是不了解情况,这些都该停止了。


第3版(国际)
专栏:

莫解阵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中共中央致词祝贺
  新华社马普托6月13日电(记者刘彤)执政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莫解阵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3日在莫南部城市马托拉开幕。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副书记刘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会议,并向大会递交了中共中央委员会的贺词。
  莫桑比克总统、莫解阵党主席希萨诺致开幕词。他说,面对新千年的各种巨大挑战,解阵党必须就党的现代化实施调整与改革,这样才能巩固其执政党地位,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据报道,此次大会将通过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并就2004年大选做出人事安排。
  中共中央委员会的贺词指出:“莫解阵党长期致力于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事业,为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在希萨诺主席的领导下,莫解阵党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维护本国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我们相信,此次代表大会必将为进一步促进莫解阵党的建设和贵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莫桑比克的未来勾画更加美好的蓝图。”
  贺词说,中国共产党与莫解阵党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两党一向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莫解阵党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真诚合作、互信互利的中莫友好关系的全面发展。
  来自莫桑比克全国的16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党代会。除中共中央派代表外,坦桑尼亚和安哥拉等国的执政党总书记或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会山上话交流
——记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第三次访美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6月初,华盛顿刚刚进入夏季,天气虽然稍显炎热,但到处郁郁葱葱,国会山周围更是景色宜人。
  应美国众议院美中议会交流小组主席的邀请,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在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建徽的率领下,于6月4日至13日访问美国,第三次登上国会山,与美国议员进行交流,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双方都对交流的成果感到满意。
  曾建徽告诉记者,中美之间正式的议会交流始于1999年。当时,新上任不久的美国106届国会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特尔特有感于两国关系事关重大,但在前进中却经常波折起伏,因此他认为需要加强美中两国议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以便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他亲自指定众议院成立以资深议员曼祖洛为主席的美中议会交流小组。这个由15名众议员组成的小组是美国国会中仅有的四个双边议会交流小组之一。美中议会交流小组成立后,随即向中国全国人大发出了访问邀请。
  199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派出以曾建徽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首次正式访问国会山。当时正值中美两国因“炸馆”事件而关系绷紧的时候。那次访问,华盛顿的金秋虽然迷人,但国会山上的空气却并不令人感到舒服。美国一些议员对中国很不了解,而且偏见颇深,个别人甚至有些盛气凌人。中美议员之间的四轮工作会谈,在这种气氛下变成了艰苦、漫长、紧张、激烈的辩论。当一个星期的访问即将结束时,两边似乎都有“战犹未酣”之意。正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不打不相识”。尽管争论激烈,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坦诚相见,确实消除了一些误解,增加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取得了一些共识,更重要的是彼此商定使交流机制化,实现隔年互访。
  在那次访问之后,中国全国人大相应成立了以曾建徽为主席的中美议会交流小组,并向美方发出访华的正式邀请。如此一来一往,中美两国议会之间的交流机制便告形成。
  3年来,两国议会之间经过四次相互访问和交流,双方小组的成员从互不相识变成新相知。人熟了,相互了解多了,虽然彼此间的分歧不会那么容易消融化解,但双方都感到虽有分歧,却不必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而应心平气和地交换看法,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求共同点。这是双方这次国会山交流的重要特点。这种交流气氛的变化确实令人高兴。
  中国代表团成员深深感到,这种良好的气氛并非从天而降。它是双方共同愿望和共同努力的体现。当然这同两国关系的大环境也是分不开的。两国元首去年10月会晤中决定双方建立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同样也成为议会交流的准则。此外,“9·11”恐怖袭击在美国人内心普遍引起的反思和寻求联合反恐的愿望也为这次交流平添了几分友善。访问中,美议员和各界朋友在不同场合多次对中国政府明确而坚定的反恐立场和给予美方的支持,以及对双方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和朝鲜半岛、南亚、中东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表示赞赏和感谢。
  这次在国会山上的会见和四轮工作会谈中,双方采取友好务实的态度,首先都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共同点上,尤其在加强议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发挥议会在推进双边关系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双方看法高度一致。哈斯特尔特议长于6月5日上午双方第一轮工作会谈开始之前,特地在他的办公室会见了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当曾建徽转达李鹏委员长对他的问候和访华邀请时,哈斯特尔特议长十分高兴地说,他很乐意去中国访问。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海德当天下午专门来到会场看望中国客人。他在同曾建徽单独会见中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希望美中议会交流能够不断向纵深发展。他还表示希望在年内访华,增加对中国的了解。
  中美关系是双方议员会谈中特别关注的问题,对它的重要性,双方具有广泛的共识。大家都认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一个是发达国家中的大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双方具有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两国有充分的理由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并为促进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美中议会交流小组主席曼祖洛众议员对中国曾经有过许多误解,他今年1月率团访问中国,同中方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并参观了一些地方,对中国的情况和立场有了较多的直接了解。当中方在这次会谈中就发展中美经贸关系问题发表意见,希望美国放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时,他当即表示美国目前的做法并不明智,认为限制的结果只能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因为没有美国,中国一样可以从像法国、日本这样的第三国得到所需的高科技产品,结果吃亏的是美国。
  在讨论中美关系时,台湾问题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按照主人的安排,中方在第一轮会谈中明确地阐述了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坚定立场以及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并耐心地劝告美方勿做一边敦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边加强对台售武、提升美台军事关系的自相矛盾的事情,不要给“台独”分子以错误信号,以免危害中美关系大局。中方特别希望美国国会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以往不同的是,出席会谈的美方议员以及其他人士都能耐心地听取中方发言,整个讨论气氛十分平和。
  双方对中美贸易的讨论热烈,共识很多。西藏问题,主人只请中方介绍情况,而且反应良好。本来议程上还有人权、宗教问题,美方主席表示,美方没有什么需要谈的,是否就从简了。中方表示同意。至此,整个会谈是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国会山上的这股清新空气很快又弥漫到华盛顿的社会各界。
  6月5日,代表团成员作为主要客人出席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两年一度的盛大筹款晚宴,有长期参与和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美国知名公司总裁、一些政要和社会名流共300多人莅临。席间,曾建徽团长应邀讲话,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中美经贸的广阔前景。资深参议员戴安娜·范因斯坦和众议院规则委员会主席大卫·德莱尔也即席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热情洋溢的讲话。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
德莱尔:在第三个千年里,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美中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点,并认真维护这种关系。
  范因斯坦:中国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最友善、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发生的积极变化更多,但同时她也是受误解最多的国家,而让她蒙受最多误解的就是美国……
  来自国会议员的这些声音虽然在国会山上仍显单薄,但它们出自资深政治家之口,而且发自肺腑,不能不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他们的声音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这次访美取得的成果汇集在一起,使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美议会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加强,来自国会山的这样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本报华盛顿6月13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落幕
  本报罗马6月13日电 记者史克栋报道:为期4天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今天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闭幕。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会后指出,反饥饿斗争“现在将开始和时间赛跑”,以实现2015年将世界8亿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
  在会议闭幕式之后,迪乌夫同本次会议主席、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迪乌夫表示,虽然众多发达国家领导人缺席会议,但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以及248位部长的参与,峰会本身以及会议期间各种双边及多边的接触将会对世界反饥饿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迪乌夫在回答为何忽视美国等提出的有关生物技术在消除饥饿中的作用时说,粮农组织有自主权,为实现2015年的目标,生物技术并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粮农组织认为,目前受饥饿和贫困问题困扰的广大非洲和亚洲国家灌溉水资源普遍短缺,所以反饥饿事业最应优先解决的是水资源问题。贝卢斯科尼说,“9·11”事件之后,贫困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主张。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战胜饥饿 重在行动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史克栋
  6月10日至13日,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全面回顾和审议了1996年首届粮食首脑会议所制定的减少饥饿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1996年,1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了《罗马宣言》,确定了在2015年内将世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当时,全球饥饿人口为8.4亿,每年须减少2000万人方可达到目标。根据几年来的执行情况看,每年只能减少饥饿人口600万至800万,照此速度下去,要半个世纪才能实现《罗马宣言》的目标。
  据统计,现在世界饥饿人口还有8.15亿,而且,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跟踪研究的99个发展中国家里,近5年多只有32个国家的饥饿人口有所减少。目前,全世界每天因饥饿死亡的人达2.4万,相当于每4秒钟有一人饿死。每年因饥饿死亡的儿童有660万,问题十分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不得不承认,在与饥饿的斗争中,“集体吃了败仗”。在会议期间,全体大会、圆桌会议、专题研讨会交叉进行。从不同会场传出的信息来看,大家较一致的看法是:不能满足于承诺,更重要的是行动。分析与会国代表的发言可以看出,有几个因素影响了有关计划的执行。
  首先是缺乏较强的政治意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全世界的资源足够全体人口的消费,目前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缺乏政治意愿。迪乌夫对大多数发达国家领导人未与会持批评态度。在出席这次会议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中,意大利总统和总理是东道主,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参加,普罗迪则是以欧盟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与会,其他国家无一位领导人,有的甚至连部长都没派来,缺乏政治愿望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的发言一针见血:“世界上食品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欧洲与美国农产品保护主义造成的。”一些富国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好像是专门针对穷国的,仅因为花生生产不符合某些条款,非洲的花生出口每年就少收入2.5亿美元。即将卸任的哥伦比亚总统帕斯特拉纳说:“贫穷国家不需要施舍,而是希望能与富国公平竞争。”巴西代表指出:“富国每天都在讲自由贸易,可第二天就提高了进口关税。”一些专家认为,阻碍穷国发展的正是富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远远超过其提供的财政援助。它们通过增加关税、实行进口配额的形式,采取反倾销措施,对自己的企业实行补贴和税收优惠,将国外产品挡在门外。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征收平均17%(最高时达100%)的税,而且还执行严格的进口配额。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70%恰恰是农产品和纺织品。
  再者,贫穷国家债台高筑,资金短缺。据统计,穷国欠富国的债务高达2.9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在最贫穷国家中,欠债最多的是科特迪瓦,为138亿欧元,其次是喀麦隆、坦桑尼亚、加纳、莫桑比克、尼加拉瓜和赞比亚。意大利总统钱皮呼吁发达国家免除穷国的债务。意大利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在会议期间与莫桑比克签署了协议,免除其5.24亿美元债务。
  本届会议通过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之后”宣言》表明,这次会议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战胜饥饿,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了饥饿问题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密切相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5年的目标能否实现,最重要的还是具体行动。
  (本报罗马6月13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