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部中学获赠电脑
  本报讯 记者刘龙报道:怎样提升西部的基础教育?在教育部日前组织的“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计算机”的大型活动中,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向云南、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一次性捐赠了价值50余万元的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教育软件,向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学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
  教育专家介绍说,此次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捐赠的素材库教育软件,融合了全国著名一线教学专家的经验智慧和清华同方的信息科技精华。目前,全国200余家著名中学已经采用了这套智能教学辅助系统。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认为,通过这次捐赠,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中学也能用得上当前最先进的教育软件,从而缩小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鸿沟”。而对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和其他公司的捐赠,来自西部省区的中学校长代表和学生代表表示,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软件,以优异成绩回报来自北京的关怀。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离开管理创新的科技创新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科学院积极探索,使大批从科研一线走上管理岗位的科学家提高管理技能——
让管理给科研插上翅膀
  本报记者 杨 健
  4月的春雨染绿了京郊雁栖湖。湖畔的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里,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这所中国科学院的“黄埔军校”,马上要迎来新一期所局级领导干部上岗培训班的学员。
  应运而生的“黄埔军校”
  到今年春天,中科院的所局长上岗培训班已经举办了16期,目前在岗的中科院中层领导,几乎都曾是这里的学员,“黄埔军校”一说并非戏言。
  决策在头,行动在脚,管理在腰。处在科技体制改革最前沿的中国科学院,承担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任,改革与发展千头万绪,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所局级领导干部队伍,再大的雷声也难以带来雨点。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所、局一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很多人刚刚30岁出头,他们大多数由科研第一线走上管理岗位,无论是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管理技能、管理水平,还是人生历练和对国情的了解,都存在一个提高的过程。”中科院人教局何岩局长最清楚问题的要害,“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的管理培训。院里对这些培训看得很重。每一期培训,路甬祥院长等领导都尽量挤时间到会,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
  管理培训的迫切性,每个所局长都很清楚,但要他们抽出十天半月的时间专门来上课,很多人都有些犹豫。
  “学员们犹豫,是因为对培训的效果有顾虑,这一点我们要理解。局所长的时间很宝贵,每一期的培训得让他们有收获,这一点我们要做到。”管理干部学院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每次开学,教员们会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把培训的内容告知大家,用苗建明副院长的话来说,“要让他们看一眼题目就不想走。”
  使每个人都有实在的收获
  要领导他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吗?你能否建立团队精神?你能否有效地授权?你会处理危机吗?你能充分利用顾问吗?你如何激励下属?你怎样管理时间?”一上来,20多套测验题就抓住了学员们的心。
  管理的经验积累靠实践,也要学习;管理培训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和沟通。每一堂课的主题都经过精挑细选,主讲者都是学员们平日视作楷模的管理者和专家。更多的时候,根本就分不清谁是主讲,谁是学员,大家把身边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相互交流经验,一起想办法。学员们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和启发,教员们则从中更多地了解到所里、局里的实际情况,为院一级的改革决策收集丰富的材料。
  管理技能的培训不只是在课堂。培训班组织了不少辩论赛、拓展训练和文体活动,学员活动时,专家们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然后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单独与学员交流。一期培训下来,当初不想来的学员大都觉得时间太短。一位在管理上受过挫折的所长说:“早来参加这个班,我也不至于在弯路上绕那么久。”中科院卫星地面站的领导索性把处级领导也拉来接受培训。更多的所、局长在培训结束后,还与培训班的老师、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希望这种相互学习和激励的氛围能够长久地维护下去。”
  上岗培训,只是中科院干部管理培训的一个方面。据介绍,近年来,中科院组织了政治理论学习,国情学习,人事、财务、后勤专业管理知识训练,领导干部管理技能提高班,境外学习等一系列管理培训活动,每年接受培训的局所级领导有近300人次。
  靠规范管理“解放”管理者
  在中科院领导看来,中国的科技体制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现阶段的科技管理人才应该在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从长远来看,他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在战略管理方面向国际同行看齐;在近期之内,他们要适应中国国情,担负起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沉重包袱,通过改革解决矛盾、化解问题,实现新老体制间的平滑过渡。
  “我们的所长们是很苦的。”中科院综合计划局李志刚说,“把他们放到国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中,他们会是很优秀的人才。而现在,他们不仅要管学术发展、经费筹措,还要管财务、管住房、管园区建设、管献血甚至管计划生育,他们承担了太多因为体制和机制不顺带来的额外负担。另一方面,他们都是30多岁40岁的年轻科学家,不可能一辈子当所长,他们要在业务上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咬牙挺过来,迅速学习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靠制度来提高管理效率、减轻自身压力。”何岩的话,在很多所长中引起了共鸣。
  在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带我们体验该所正在推行的“电子所务”。进入自动化所的网站,所领导的工作日程、历次所务会议的决议、群众来信的处理乃至每名员工的最新一笔医疗费用报销情况,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规范、民主、公开、透明,在规则的阳光之下,很多原本复杂的问题顿时简化了许多。我们很忙,但我们用的力,都是正向的。”谭铁牛自豪地说。
  改革后的中科院研究所,每个所的专职管理人员只有3%,要吃喝拉撒睡全包几乎不可能。在物理所,王恩哥所长告诉我们,从食堂到清洁卫生,很多所务都已经社会化了,“学术秘书们的工作比过去行政科的人卖力得多。”
  在大气物理所,王会军所长、田二垒书记向我们介绍,这个所的科研处长、人事处长、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都是博士,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建章立制,工作干得颇有起色。
  “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是一场空前的创新实践,也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科研工作的管理者,我们更多的时候扮演着各项改革的实践者的角色。这对我们的素质、能力等诸方面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管理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马扬教授点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副台长李焱写的一段“培训总结”对我们说:“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中解放生产力,最终也就解放了他们自己。”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卫生部门确定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点
加强食品打假 整治医疗服务
本报北京4月8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全国卫生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在京召开。会议确定,今年卫生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是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和整顿医疗服务市场。
  今年食品打假专项斗争的主要对象包括集贸市场、中小型食品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综合食品零售单位和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内容有:清理整顿“药店行医”,重点整顿检查在药店内设置“坐堂医”或以“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规范义诊活动,加强对义诊活动的备案、审查和监管;清理整顿非法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未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的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清理整顿非法性病、皮肤病防治机构,重点审核从事性病、皮肤病防治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的行医资格,对于非医疗机构或非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及没有法定执业资格开展性病诊疗活动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强调,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强化日常卫生监督,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体改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洋”的另一种追求
  ——青岛海洋大学重续人文传统
  本报记者 杨雪梅
  在过去的一周,青岛海洋大学一直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4月1日,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从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手中接过了聘书,正式成为该校的顾问、教授和文学院的院长。在随后的几天,著名学者童庆炳、柳鸣九、何西来陆续被聘为青岛海洋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分别以精彩的演讲亮相青岛海洋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的人文教育曾经两度辉煌。青岛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3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曾有蔡元培、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沈从文等一大批作家、学者任教于此,闻一多曾任文学院院长兼任中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校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多楼”。正是在这里沈从文写下了《边城》、老舍完成了《骆驼祥子》。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复校时,曾由老舍任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冯沅君、陆侃如、萧涤非、杨向奎、游国恩、吴伯萧等名家纷至沓来,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教育实践与学术研究为青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海洋、水产等系留在青岛并于1959年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盛极一时的人文景观也随之大大消减。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之后,发展进一步加快,成为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在海洋、水产学科等领域的研究享誉海内外。
  青岛海洋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4月1日文学院成立的大会上强调,科学与文学如鸟之两翼,互为补充。人文学科的加强将使青岛海洋大学的教学科研更加自由、开放和富有创新。作家、诗人走上讲坛教书育人在过去的高等学府一直是一种传统。1995年,青岛海洋大学重新设立了中文系,英语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也相继成立,开始了人文学科的建设,但一直缺乏大师级人物的加盟。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就任无疑会使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向倡导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曾以对《红楼梦》、李商隐的研究而在学术圈里也有相当的地位,这次在青岛海洋大学完成了从作家向学者的转变。对海洋情有独钟的他,坦承自己并不是充当名誉院长,而是要认真参与学科的建设与规划,同时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在注重基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学术间的交流,营造自由、开放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人文精神。新成立的文学院将由中文系、汉学系、新闻系和王蒙文学研究所、近现代作家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所共同组成。
  一位从事海洋物理研究的副教授在听完王蒙、童庆炳等人的精彩演讲后说,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这正是我们这一代所欠缺的。杨振声担任青岛大学校长时就师法蔡元培强调“文理渗透”,从而使当时的青岛大学蜚声学界,青岛海洋大学这一次的举动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是为了真正提升学校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文学热爱的主题。青岛海洋大学一直在海洋的科学研究方面独步全国,相信假以时日,它的文学院也能够恢复往日的辉煌。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高温超导线材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讯 继去年建成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后,我国高温超导产业发展又有新进展。北京英纳超导公司生产的高温超导线材日前出口韩国,这是我国铋系高温超导线材首次进入国际市场。
  高温超导线材的通电能力是相同截面积的普通铜导线的100倍,用它制成的器件具有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以及超导磁悬浮列车等超导应用产品的研发。
  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于去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200公里的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高温超导线材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能力的国家之一,为我国高温超导应用产品研发及最终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原材料保证。这一重大成果入选“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目前,这条生产线生产的铋系高温超导线材临界电流大于70安培(77K,自场),比去年底提高75%,工程电流密度大于每平方厘米7000安培(77K,自场),单线长度超过1000米,线材综合性能指标居世界领先地位,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机构先后来华洽谈线材供应业务,首批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已出口韩国。同时,已有韩国、荷兰的代理机构来华签订协议,分别代理英纳超导公司高温超导线材在韩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业务,为我国高温超导线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目前全球对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国外现有的高温超导线材供应商主要是美国、丹麦、日本等国家的几个公司。
(英 超)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追随心灵的呼唤
  兰 桥
  前不久中国历史博物馆招收义务讲解员,结果几天之内报名者众多,远远超出人们最初的预料,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居然也在报名之列。在出国考察的间隙,她曾到过许多博物馆,经常碰到一些作为“义工”的解说员不厌其烦、生动有趣地向参观者解释历史、文化、宗教方面的问题。她体验到那些“义务解说员”的快乐,于是发誓如果有机会也要做一名这样的解说员。这次历史博物馆为她提供了一个舞台,她决定试一试。
  记得一次采访青年志愿者,有一个广州女孩放弃了在星级饭店的工作待遇,选择了去广西贫困山区教书,而且真正爱上了这份工作。她说到饭店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而她年少时最大的理想便是做一名乡村女教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儿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乐,而青年志愿者正好为她圆了自己的梦,也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你还记得她曾经做过的梦吗?一位朋友在做了几年记者与专栏撰稿人后,终于背起行囊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化苦旅”。据说他有志于走万里路,像古人采风一样,整理研究我国的民间文化。很多的同事朋友,包括他的爱人对此都不太理解,但我却能够明白他的想法。他来自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对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一直心向往之,可以说早在大学时期他就在为今天的远行做准备。他说,“当生存不再是第一位的压力之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圆自己想圆的梦,真的无可厚非。”
  西北地区一个市的副市长前不久告诉我,他提前退休到了南方,在一个高科技工业园区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仿佛如鱼得水,不但实现价值,而且老有所乐。
  也许你曾志存高远,也许是忙碌的工作生活使你忽略了自己的梦想,或者你已经变得不爱再做梦了,但毕竟有一些梦想是你可以实现的。当生活的轨迹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时,为什么不试着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呢?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地球充满生机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
  本报讯 记者赵永新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主题确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有关专家认为,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以及潜在的灾难程度并没有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必须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让全社会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要促使所有的人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集中所有的智慧和努力,使地球永葆生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临沂——
  近万农民无偿献血
  本报讯 今年以来,山东临沂市临床用血100%来自于公民无偿献血,无偿献血从城镇延伸到乡村,已有近万名农民参加了无偿献血。
  1996年,临沂市仅有2名农民参加无偿献血,随着《献血法》的实施,越来越多农民自觉加入献血队伍并渐成主力军,2001年上半年就有8000余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无偿献血100%出于公民自愿,确保了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几年来,临沂市累计采供血80余吨,没有发生一例因血液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诉讼或纠纷。同时加大了成分输血力度,三级医院达到70%,二级医院达到50%以上。 (张 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办学实践广受好评 经费拮据入不敷出
北京宏志中学正靠借债度日
  本报北京4月8日讯 记者王淑军报道:作为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家境贫困、品学兼优学生的完全中学——北京宏志中学日前在赞誉声中迎来她的两岁生日。同时,该校办学经费短缺的困难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该校创办于2000年4月,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帮助困难家庭、保障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两年间,该校面向全市贫困学生,共招生初中和高中12个教学班计540人,实行“四免一补”措施,即免交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和每月给予一定数额的伙食补贴,不仅免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之忧,也向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老百姓亲切地称赞宏志中学为“为贫困生撑起一片绿荫”。该校学生范迎君说:“宏志中学是我健康成长的摇篮,她教导我从贫困中走出来,获得了通向成功的力量。”
  然而,由于学校对贫困学生就学几乎全部免费,又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目前该校办学正面临着经费紧缺的困境。尽管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但办学经费仍有较大的缺口。据该校丁校长介绍,学校办学经费有两个渠道: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前者不可能全部包下,而社会捐助至今仅仅收到100余万元,更是杯水车薪,目前学校入不敷出,正靠借债艰难度日。
  扶助贫困学生,保障教育公平。丁校长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扶贫济困,共同为贫困学生撑起一片绿荫。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画坛巨擘》出版
  本报讯 一本难得的学术史料,近日迎来画坛一片赞许之声。许多老画家谈起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画坛巨擘》,都认为是一本好书,是研究中国画极有价值的上乘之作。
  由摄影家杨武敏主编的《画坛巨擘》,荟萃了中国现代画坛从齐白石到范曾等几十位巨匠的肖像摄影、人物小传、代表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收集了每一位画家亲笔书写的画论。主编杨武敏长期从事新闻摄影,在与画家交朋友的同时,用手中的相机跟踪记录了画家的艺术活动和生活瞬间,积累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素材。这本画册能够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画”的艺术根基。 (肖 佳)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民族艺术活动轮流登场
中华民族园演绎西部风情
  本报北京4月8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伴随着悠扬的鼓号声,盛装的苗族青年顺着刀杆攀向云霄,向京城观众展示苗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的盛况,由此拉开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西部民族风情艺术节”的序幕。
  作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最先建成的文化项目,中华民族博物院是宣传“新北京、新奥运”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充分展现“人文奥运”的主题,该博物院于近日推出了包括13个板块内容的“西部民族风情艺术节”系列活动,即苗族“刀杆节”、傣族“泼水节”、土家族“社巴节”、蒙古族“马奶节”、哈尼族“噶汤帕节”、藏族“望果节”、哈萨克毡包文化展示、少数民族成年仪式展示、纳西族东巴文化展示、传统纺织技艺展示,以及《庶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根》专题陈列、《中国的56个民族》图片展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鞋帽包饰展览》。这13个板块,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巨大潜力。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宁武县的少年儿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在宁武县城,利用周末学习小提琴的小朋友有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吕晓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