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今年是中韩建交10周年。3月27日至28日,由人民日报和韩国朝鲜日报共同主办的中韩经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的高级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约350人参加了研讨。本报今天在五、六版刊发研讨会的发言摘要。——编者
创新合作 共创繁荣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 谢企华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受世人瞩目。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在考虑如何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过程中,对韩国企业在韩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方法、特别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一直十分关注。同时,我们也努力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成长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企业间的广泛合作。
  宝钢将致力于钢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增强宝钢的综合竞争力。在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同时,努力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基地。宝钢实行多元化经营,将继续保持以钢铁业为主的实业、贸易业、金融业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战略,宝钢将通过全面创新,培育和拓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开展资本经营和国际化经营,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国内外竞争对手形成战略联盟,力求在全球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加强北京与韩国经贸合作
  北京市副市长 林文漪
  中韩经济研讨会是在全球经济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中国刚刚加入WTO以后举行的。新世纪的新形势意味着国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更趋重要,而我国与友邦韩国的紧密合作,更将对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韩建交以来,北京与韩国城市及重要企业的经济贸易合作、科技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2001年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给北京这个城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北京与友邦城市,特别是韩国城市企业间的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这次中韩经济研讨会是两国主流媒体携手举办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中韩经济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发展,促进北京市与韩国各个城市及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构筑黄海经济圈
  韩国贸易协会会长 金在哲
  21世纪被称作亚洲、太平洋时代。特别是韩国在短期内克服金融危机,恢复了增长势头;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正在雕塑巨龙的形象;日本是世界资本、技术大国。以这3个国家构成的黄海圈,是世界最具力量的地区之一。
  韩、中、日3国的交流和合作非常密切。从韩中两国的经济合作来看,在建交的1992年,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到2001年则增加到314.9亿美元,增加约5倍。
  因此,中国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国,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国。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到2001年10月累计达119亿美元,继美国、日本、新加坡之后,居第四位。韩国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对华投资,刺激了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投资。
  韩、中、日,也就是黄海圈3国,不仅地理上邻近,而且作为相同的汉字和儒、佛教文化圈,文化上的接近性也很强,增进合作的条件非常好。再考虑到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3国具有有可能形成未来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
  同时,3国不仅在产业发展阶段上多少存在着差距,而且日本的尖端、技术和资本、韩国的生产技术、成功的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经验,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相互形成了互补的结构,当彼此进行合作的时候,综合作用的效应是非常巨大的。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加快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韩国浦项制铁公司会长 刘常夫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在得到加强的同时,凭借自由贸易协定而形成的区域化倾向也在进一步扩大。目前,全世界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达200多个,其数字还在持续地增加。
  不仅如此,现有的统合体在扩大外延的同时,还在加深统合的深度。东亚和东北亚地区也有着诸多进行统合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东北亚3国也高度关注经济统合,表现出活跃的动静。
  中国已经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日本和新加坡已经签署了新合作伙伴经济协定,并且正在推动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韩国和日本都在和智利等国商议建立自由贸易区。
  然而,经济统合历来通常都是在地理位置邻近、经济上相互依赖度大的国家之间优先实行,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向外延扩大。因此,东亚的统合,从地理位置邻近或经济上的依赖来看,可以期望由东北亚3国最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扩大为整个东亚的统合。在东北亚3国之间,贸易增加、投资兴旺等统合条件正走向成熟。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韩国企业的成长战略
  韩国SK集团会长 孙吉丞
  我认为韩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第一点是韩国经济和企业的成长具有强有力的领导。韩国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为拥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给予员工们希望和梦想。
  第二点是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力量。也就是说,在本国资源贫乏的情况下,重视培养仅有的人力资源,从而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艰苦的条件下,韩国人对子女的教育一直投入最大的热情。各种人才通过出国留学,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然后再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第三点是韩国政府和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准备应对经济的全球化。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同世界企业的竞争程度将日趋激烈。如果说它们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水平,最终就取决于如何管理人才资源,这样就毫不为过。需要建立一个机制,让员工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把组织的成果和每个员工的个人成果紧密地连接起来。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加入世贸后对外开放将出现三个变化
外经贸部副部长 龙永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中国企业的运作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我想带来的主要变化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将会面临着更加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就是中国将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这样就会使得中国在全球面前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守规则的国际形象,对于改善中国的商务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它将使中国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环境。在体制环境当中,有三个基本的要素。第一是稳定的、透明的、可预见性的法律体制。中国正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和自己的承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对外经济法律法规体制。第二,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廉洁、高效、规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环境。各级政府和我国政府部门都在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改善服务,提高行政的效率。第三个重要要素就是可以看见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还将出现第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按照自己的承诺,从2002年1月开始下调了关税,从2001年的15.3%降到12%,而且取消了很多产品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这样在中国将出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可预见性的开放体制。
  中韩经济合作是两国全面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努力下,双方的经贸合作全面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将为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条件得天独厚,中韩两国文化相近,地理相邻,大力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要坚持地利人和的优势。中韩两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建设支持金融发展的信用平台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陈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巨大考验,影响深远。金融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巨额资本流动和游资冲击,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经济金融的互动日益显著,对宏观经济金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WTO,就要遵守国际准则,金融监管部门需要作出积极转变,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和要求,完善金融法规,提高监管标准,增加透明度,加强国际合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构筑发达的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金融发展的信用基础平台。
  建设一个强健的金融体系,必须遵循融资方式演变的规律,构筑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正确认识和运用好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三种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规则,每一种方式的发展都是对前一种缺点的否定,是新的发展,同时对社会信用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都是支持经济的重要方式,它们长期共存,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但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相互损害。健全发达的信用体系是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础,是信贷和证券融资的前提。
  信用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当前中国信用建设的关系,是要把信用从纯政治的、人情的变成资源分配的体制。缺乏信用基础,就搭不起资本市场发展的桥梁,融资格局就不可能有大的改变,规范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也难以发展起来。信用也是检验银行好坏的标准,只有在信用平台上,才能在好银行和坏银行之间划清界限。
  完整的信用体系,包括法律框架基础、市场惩罚与政府约束、道德约束三个层次。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不会自然形成,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办不到的要靠政府来弥补,最终依靠法律框架,靠人们的文化、道德和共识。当前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共同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信用的共识。尤其是政府负有重要责任。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抓住机遇 扩大合作
人民日报社社长 许中田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交往历史悠久,文化相互兼容,共同享有联系密切的文化传统,因此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这些特点构成了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抓住时机发展两国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当前,中韩两国都正积极致力于经济建设,两国在不同的领域内拥有各自的优势,业已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这些合作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进了双方之间更深的了解和信任,这一切是两国人民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新世纪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创美好前程的信心和愿望。中国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地。在中韩两国建交1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社和韩国《朝鲜日报》社作为两国主流媒体,努力为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提供讲台,献计献策,与企业界朋友一起探讨双方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这无疑是对中韩双方都有意义的活动。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进一步扩大韩中经济交流
朝鲜日报社社长 方相勋
正值韩中建交10周年之际,两国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研讨会。韩中两国建交虽晚,但却建立了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相比的紧密合作关系。近来,这种紧密合作关系的发展步伐在进一步加快。
  两国的贸易额与10年前相比已经增长了5倍以上。10年前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只有9万名,而去年就突破了180万名。最近,韩国掀起了“中国热”,大量韩国留学生涌向中国,中国人也在“韩流”的热潮中,准备大举进军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中国去年12月正式加入WTO,实现了15年的夙愿,包括韩国在内的众多外国人也对此表示祝贺。与此同时,韩国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也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中国加入WTO后也可能会经受短期的阵痛,但如果能够尽快提高服务、金融、通信、农业等部门的竞争力,并对政府部门大力进行改革的话,就一定会顺利渡过难关。韩国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果断进行了金融改革,并大力加强了企业竞争力,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我认为与中国等邻国进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推动中韩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 俞晓松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研究这些机遇和挑战,确保两国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不断稳步发展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将按照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大部分商品的进口许可证,这将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扩大对华出口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绝佳的机遇。特别是韩国有竞争力的汽车、石化、钢材、机械设备、家电等行业在华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企业外贸经营权的扩大也将为中韩两国贸易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中韩两国的贸易企业将在更加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合作与竞争。
  中国加入WTO为中韩两国投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韩国企业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企业信誉融资进行的建设项目将全部由各类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投资人的信贷活动主要由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和决策;中介机构经营将完全市场化,与政府部门脱离行政管理关系。中国政府还将按照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逐步开放电信、金融、农业、服务业市场,这将为韩国的通信、银行、保险等服务性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进入中国的韩资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营业范围,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中国加入WTO将对深化中韩两国经济互补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中韩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历来被视为中韩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中韩两国贸易和投资关系的迅速增长也得益于这种“互补性”的作用。中国加入WTO使这种“互补性”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韩国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由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可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各个层面上进一步拓展。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
  韩国中小企业中央会会长 金荣洙
  近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深化,强化中韩经济合作的任务日益迫切。
  中国加入WTO,在法规及制度上的模糊性问题有相当部分将被解决,应以中韩两国相辅相成的产业为中心强化合作,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将使两国间的经济接触更为便利。
  为了韩国经济的再度腾飞,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也是必要的。由于中韩两国在地理邻接性和文化亲近性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中韩合作是符合两国的相互利益的。
  再有,韩国的中小企业为了拓展狭窄的国内市场,需要进入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也需要通过和中国企业在两国形成竞争的产品领域开展合作,以扩大在世界市场上的迂回出口。
  关于两国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促进方案,第一个是扩大两国企业间的合作,强化水平和垂直两方面的分工,重组企业及产业间的分工体系,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契机加以利用。
  第二个方案是伴随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维持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附图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增进了解 加强合作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栗战书
  我们在共同享受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吸收和包容来自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和朝鲜两个古老的民族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的认同感为我们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开辟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1994年我们西安市与韩国的庆州市结为友好城市,每年都互派使团交流访问,增进相互了解,加深人民友谊,探讨和寻求更广泛的深层次合作。到目前为止,来西安投资的韩国企业已有20多家,总投资额达到2600多万美元。韩国企业进入西安,不仅带来了韩国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带来了韩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西安现已有1736家外资企业,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入新世纪的西安,在WTO的规则框架下,将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敞开城门,欢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来西安兴业发展。为此,将为中外投资者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双边、多边的交流与合作,实施国家、地区、城市企业间的双赢与多赢,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动力。中韩两国近邻的地缘优势和经济技术发展上的互补性,使未来中韩两国双边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