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

  旅法侨界公祭华工 法总统总理写信向华工致敬意
  本报巴黎3月30日电记者郑园园报道:法国华侨各界近800人今天从巴黎来到法国北方索姆省的滨海努瓦耶勒镇华工墓园,举行侨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明扫墓活动,祭奠长眠在法兰西土地上的华工。法国总统希拉克、总理若斯潘专门发来信函向华工致敬意。
  我驻法大使吴建民、华侨社团向华工墓献上花圈,致祭于一战华工先烈之灵。
  祭奠仪式上宣读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致陈培辉会长的信函。希拉克在信中说:“请允许我向这些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人类的理性原则而作了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法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若斯潘在信中说:“他们远离自己的祖国来到法国,与英国盟军一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战期间,应英国和法国的要求,中国向欧洲特别是向法国派出了14万华工,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承担了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工作条件十分严酷。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参战后,华工又被直接派往前线。来法华工中,有近万人牺牲。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

  阿拉法特呼吁国际社会
制止以对巴军事侵犯
许多国家谴责以军侵略行径
以向阿拉法特发出最后通牒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30日电(记者钟翠花、杜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30日傍晚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害。
  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拉马拉总统府办公室里的阿拉法特,当晚借着昏暗的烛光和手电光接见了巴红新月会和欧洲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代表团成员。两个代表团给阿拉法特及其助手送来了一些日用品和药品。
  阿拉法特说,以军正在对巴勒斯坦人民“不分昼夜”地进行日益升级的军事行动和“杀戮”,并在行动中使用了美国制造的各种武器。但坚强的巴勒斯坦人民能够面对以军的这种“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行动,而且最终要将他们的旗帜升起在圣城耶路撒冷的上空。
  据新华社吉隆坡3月31日电(记者邱孝益)巴勒斯坦外交部长卡杜米31日在吉隆坡对新闻界发表谈话,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对巴控城市拉马拉和阿拉法特官邸发动进攻。卡杜米还指责美国对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开绿灯,对以色列的国家恐怖主义视而不见,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据新华社安曼3月30日电(记者蒋少清)约旦国王阿卜杜拉30日呼吁美国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和对阿拉法特的封锁。
  据新华社巴格达3月30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30日在这里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进攻,并称美国要对以色列侵略巴勒斯坦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据新华社巴黎3月30日电(记者徐振强)法国总统希拉克30日发表谈话,警告以色列不得杀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据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际社会30日纷纷发表声明或举行游行示威,强烈呼吁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围困,要求以色列立即撤出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
  法国外交部发表公报呼吁以色列取消对巴城市拉马拉的围困。公报说,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以色列对他的围困应当取消。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说,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已要求英国驻以大使尽快向以总理沙龙转达英国政府的立场,希望以政府遵守联合国决议,尽快撤出在拉马拉围困阿拉法特的军队,并从所有巴勒斯坦领土上撤走军队。
  西班牙外交大臣皮克说,以色列军队必须立即从拉马拉撤出。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分别致电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呼吁他们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突然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伊斯兰会议组织轮值主席国卡塔尔的外交大臣哈马德警告说,以方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野蛮行径是徒劳无益的,只会使该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
  塞浦路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使用武力造成无辜平民伤亡的行为。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达喀尔发表公报,呼吁以色列避免采取任何危及阿拉法特生命安全的行动。
  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发表谈话,谴责以色列军队向拉马拉市和阿拉法特官邸进攻。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在拉马拉的军事行动,呼吁以色列立即从拉马拉和巴勒斯坦其他城市撤军,立即停止封锁阿拉法特。
  阿根廷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要求以色列从巴勒斯坦城市撤军的决议。
  巴西政府发表声明,对以巴暴力活动不断升级表示严重关切,对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设施、威胁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深表遗憾。
  德国、瑞典、挪威、芬兰、毛里塔尼亚等国当日还举行了规模不一的抗议以色列、声援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活动。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30日电(记者杜震、明大军)以色列特种部队30日午夜前后已经到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办公室的门口,并向阿拉法特发出了最后通牒。据悉,有关谈判正在进行中。
  同阿拉法特身边警卫保持着直接联系的巴安全官员当晚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目前一个国际代表团和巴勒斯坦红新月会代表团正在阿拉法特办公室内同他会见,以军虽然已到达办公室门口,但并没有贸然闯入。
  以军士兵在阿拉法特办公室门口对室内喊话说,阿拉法特如果再不交出他的卫队中刺杀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的嫌疑犯,以军将闯入办公室抓人。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吉辛30日晚间说,以军没有试图闯入阿拉法特办公室的行动。据目击者说,包围阿拉法特官邸的以色列军队30日夜间用高音喇叭要求阿拉法特交出刺杀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的嫌疑犯,阿拉法特拒绝了以方的要求,以军随即宣布,进入阿拉法特办公室的行动开始实施。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31日电(记者聂晓阳、钟翠花)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一家饭馆31日下午发生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5人死亡,30人受伤。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称对这一爆炸事件负责。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国际随笔

  布莱尔,该当心了
史宗星
英国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引起人们对布莱尔执政前景的关注。
一件是部分工党议员策划“造反”,向布莱尔的工党领袖地位公开挑战。英国《卫报》3月23日报道说,由于布莱尔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100多名工党议员联名签署了动议书,其中的左翼议员正在策划“换马”,一场“倒布”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参与“倒布”的议员究竟有多少,眼下还不大清楚,但媒体已透露其行动策略:物色一位“掩护性候选人”,仿照1989年保守党议员麦耶挑战撒切尔夫人的模式进行。当年麦耶的挑战虽未成功,但着实使“铁娘子”遭到重重一击,变得非常脆弱,过了仅1年时间便从保守党领袖和内阁首相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报道还说,按照工党推举新领袖的程序,只要物色好挑战的人选,支持挑战的议员总数能达到20%,便可在党内举行投票。
另一件是《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24日公布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该调查显示,有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布莱尔的表现“令人失望”,应在下次大选前让位,甚至有20%的被调查者要布莱尔马上“走人”。被调查者共2277人,去年大选中投工党票的选民占有一定比例,即使在这些工党的支持者中,也有40%的人认为布莱尔应在下次大选前下台。调查还表明,目前工党的民众支持率仅为40%,为18个月来最低点;工党对保守党的领先优势已明显削弱,由去年领先17个百分点降至目前仅7个百分点。
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前者表明工党内部出了问题,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虽然还不能说布莱尔已陷入“执政危机”,这种现象也至少是个信号,对布莱尔的执政前景是个不太吉祥的预兆。然而,布莱尔却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说:“人们总是在攻击我,这是政治的一部分。我已经成熟,能承受这一切。”他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并没有因受到强烈抨击而转变。3月25日,他通过首相府发言人传话,说伊拉克和“基地”组织间可能存在着“联姻关系”。而在此前,英国官方从未把这两者扯在一起,只是说怀疑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布莱尔相呼应,国防大臣胡恩的立场也变得更加强硬。针对国际发展事务大臣肖特关于对伊动武“必须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声明,胡恩说,联合国关于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原则上已使对伊采取行动合法化了,因此不须联合国另行授权。他还说,若其本土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英国将采取行动,包括“使用核武器”。外交大臣斯特劳也为布莱尔助威。他说:“如果有人想向布莱尔挑战,他们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他们能得逞,我将感到惊讶。”
看来,在伊拉克问题上,工党内部的分歧正演变为两派对立,至少目前双方还都不想放弃各自的立场。人们在等待4月上旬的英美首脑会晤,看布莱尔和布什届时会做出何种决定。如果他们依然坚持对伊动武,那么,英国工党内的两派对立就势必激化,向布莱尔挑战的一派可能会加快“倒布”行动。
布莱尔执政还不满5年。他当初上台时曾给英伦带来清新的改革之风。那时他很年轻,刚40岁出头,又有不少新的思维。他的治国方略不仅让英国人重新获得了方向感,而且也使不少国家的领袖成了他“第三条道路”主张的效仿者。去年大选获胜连任之后,他表露出要夺“三连冠”的雄心。“9·11”事件发生后,“特殊”的美英关系把布莱尔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他那活跃的劲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在个把月前,他在民意调查中的高支持率使他与二战期间的丘吉尔并驾齐名,并超过了马岛战争时的撒切尔夫人和海湾战争时的梅杰。然而,他在伊拉克这盘棋上一下子陷入内外被夹击的处境。这出乎布莱尔的意料,但他仍有扭转局面的机会。用分析人士的话说,他在走下一步棋时应该当心点了。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

  美加强对朝空中侦察和军事训练
本报平壤3月31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据朝鲜《劳动新闻》今天援引朝鲜人民军方面的消息,3月份美军出动各种侦察机对朝鲜的空中侦察达150多架次,并出动大批战斗机进行空中军事演习。
据悉,美军28日在白牙岛、春川、大丘、全州一带上空出动F—16和F—18战斗机、A—10攻击机和RC—12战术侦察机150余架,进行应对“有事时”状况的实战条件下的空中演习。
在21日至27日举行的韩美联合军事演习期间,每天有120余架来自韩国和其他地区的战机参加演习。在演习达到高潮的26日和27日,180多架战斗机进行了“打击中心目标”和“封锁战场”等各种空中演习。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

  阿举行阿中建交三十周年报告会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3月30日电 记者李志明报道:阿根廷国际关系协会日前在外交部举行报告会,纪念阿中建交30周年。阿根廷政府官员、国会议员、企业家和华人华侨代表等共100多人出席了报告会。阿根廷外交部副部长福利代表鲁考夫部长在会上致辞。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张沙鹰应邀作了报告。
福利说,30年前阿根廷作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中国一贯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要求。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最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阿根廷扩大出口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张沙鹰重申中国政府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政府高度评价阿根廷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他指出,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发展为经贸合作打下良好基础。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5亿美元,是建交之初的300倍。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双方的投资和贸易,欢迎阿根廷企业家到中国投资。


第3版(国民经济)
专栏:

  尼首都发生大爆炸
本报新德里3月29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加德满都消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今天早晨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4人受伤,其中包括3名军人和一些学生,不少人伤势严重。据悉,其中一起爆炸发生在一座桥附近,离王宫只有3公里远。此外,还有两枚炸弹已被爆破人员撤除。
目前,尼政府正在调查爆炸原因,警方怀疑是反政府游击队武装分子所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论国际局势的几个特点
古 平
  “9·11”事件之后,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问题中的威胁因素增大,使国际安全形势较以前更形复杂。但从总体而言,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大国关系相对和缓国际格局基本稳定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的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国际基本格局的轮廓初步显现,世界也开始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9·11”事件虽然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从综合实力来看,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并未动摇。欧盟、日本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惟一能在军事上同美国抗衡的国家,并有着巨大潜力;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迅速增长,国际影响日益增大。各大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交合点和冲突点,力量对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去年布什政府上台以后,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趋于紧张。“9·11”事件使美国在战略上和策略上不得不作出某些调整,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其他大国的态度,将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向合作和稳定的方向调整。美欧关系、俄美关系、中美关系都发生了一定变化。“9·11”事件并未导致大国的正面对抗或国际力量的失衡。
总的来说,在世纪交替的这一时期,大国关系呈现这样一些特点:
大国间尽管仍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再是全面对抗性质,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也避免采取这种态度。各大国间的经济联系更趋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领域增多扩大。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性质在降低,共存多赢和两败(或几败)俱伤的性质在增大。这一特征使国家间趋于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等政治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走向极端。
经济在竞争中依存 文化在激荡中融汇
世界经济形态的变化也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结构与需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虽然领土和资源占有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但人才培养和使用以及社会软环境的作用更形突出。前者可以通过战争或实力方式获得,后者则只能通过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形态的变化和要求对国际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利益追求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霸权追求的方式,改变了战争的样式。
经济区域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在近年均有相当进展。区域合作的发展对建立21世纪公正、合理、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起着促进作用。近年来,欧盟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有力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非洲联盟即将成立的宣告、东亚区域合作的加强以及跨区域欧亚合作的积极发展势头等,使全球政治、经贸、外交、军事安全等关系发生着新的整合,各种内容、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区域性跨国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为解决本地区矛盾与冲突、促进对话与合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对超级大国的单边行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区域组织的发展,使国家间的依赖与互动关系得到加强。
在经济要求的推动下,人类在建立国际秩序、制订和遵守国际关系准则上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性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趋于增大,国际事务中的所谓“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保证世界总体局势和平稳定的因素之一。
在冷战之后的十多年中,世界上的许多冲突带有宗教、文化和民族色彩。冷战之后,恰恰又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长足发展的时期。信息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上有空前的发展。这一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信息上互相交流、彼此融汇、吸纳学习的趋势发展迅猛;另一方面,文化上的碰撞和不适应浮上表层。在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产生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反弹,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一些宗教传统较强的国家也出现了原教旨主义复兴。在发达国家,实际上也出现了某种“保卫文化纯洁性”或“保护文化特性”的要求,甚至也有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回归的倾向。上述文化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和局部特征。“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可能增大。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等的传播,都可能成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较量的手段。
总的说来,文化的融汇是与经济社会新发展相应的总体发展趋势,碰撞是一定变动期间的必然反应,两者将导致多样化和全球化矛盾统一的一种文明发展。
国际安全增生变数 全球问题亟待解决
“9·11”事件的发生表明,目前国际安全问题更加趋向多元化。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实际上,在冷战之后,环境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计算机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日益具有全球性质,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议题。“9·11”事件将恐怖主义的问题更加突出出来,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网络化和大型化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性问题。
冷战之后,在世界一些地区,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地区性冲突增多或激化,加上大国对当地的介入或存在利益的碰撞,一些热点仍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美国是当今仅存的超级大国,其走向影响至大。近两年美国在国际上不时采取单边主义的行动,显露出过强的主导欲望,并过度依赖军事实力解决问题,不能不给国际安全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在美国解决恐怖主义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以及所显露的战略意图也值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形势中仍然存在局部的战乱、紧张和动荡。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背后实际上是若干全球性社会问题,如南北差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文化相容性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边缘化问题,等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社会问题也成为全球性议题。今年,全球经济论坛和全球社会论坛两个会议对峙召开,带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以前,各国政府是国际活动的行为主体。近年来,非政府组织成为国际活动中相当活跃的行为者,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总之,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旧格局崩溃,新格局尚未成型的转折时期,充满着各种变动和相对不变的因素。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形势特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发展自己并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纷纷发表声明
要求以军从巴撤出 确保阿拉法特安全
巴指责以在拉马拉进行大屠杀
以总理声称以正处于战争状态
据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一些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立即从它重新占领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并解除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围困。
阿联酋总统扎耶德30日夜间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出面干预,强迫以色列立即从它重新占领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并解除对巴领导人和巴城市、村庄的封锁。
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31日指出,以色列军队进攻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和巴勒斯坦总统府的侵略行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31日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支持联合国关于巴以停止冲突和以色列立即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被占领土撤军的呼吁。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31日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举行了电话会谈,呼吁沙龙立即停止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军事行动并确保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
古巴外交部31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最近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采取的军事行动,要求以色列军队立即停止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野蛮、残暴行为。
据新华社吉隆坡4月1日电(记者邱孝益)正在这里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外长特别会议1日发表声明,紧急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和欧盟发挥作用,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行径。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国际社会3月31日继续发表声明,强烈要求以色列保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并呼吁以巴双方立即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402号决议,停止暴力,缓和紧张局势。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法国电视5台发表讲话指出,阿拉法特迄今依然是以色列唯一的对话伙伴,以色列不得伤害阿拉法特的“谈判能力”,否则“将是严重的错误”。
德国外长菲舍尔发表讲话,要求以政府保证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
瑞典首相佩尔松在接受瑞通社记者采访时批评以色列因炸弹爆炸恐怖活动而对巴勒斯坦方面采取军事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发表谈话,呼吁巴以冲突双方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402号决议的所有条款,立即停止暴力冲突,缓和紧张局势。
埃及外长马希尔在开罗呼吁国际社会向阿拉法特提供保护。他还警告以色列不得危害阿拉法特的生命安全。
也门总统萨利赫打电话给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要求尽快召开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和制定对以军事行动的对策,以共同抗击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发动的军事侵略行动,挽救危在旦夕的巴勒斯坦严重局势。
约旦首相拉吉卜呼吁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部署国际安全部队,以保护巴勒斯坦人民的安全和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以军侵犯。
巴西外交部再次就中东局势发表声明,强烈呼吁以色列停止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军事打击,尊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即从巴勒斯坦城市撤军。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1日电(记者聂晓阳、钟翠花)自愿留在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阿拉法特总统府的国际和平人士1日向新闻界透露,总统府内的食品和水很快将耗尽,处境十分严峻。
40多名国际人士31日手挽手在以军士兵枪口下强行进入阿拉法特总统府办公大楼,向阿拉法特表示慰问和支持。随后,他们中的34人留在总统府内,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捍卫阿拉法特。
国际人士说,以军坦克在进入这一地区时压断了办公大楼的自来水供应管道,而国际红十字机构日前冒险运送的一批矿泉水已所剩无几。目前,他们和其他被围困的巴方官员的食品只有面包和干奶酪,阿拉法特和其他人一样分食这些食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31日电(记者明大军、杜震)据巴勒斯坦通讯社31日报道,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预警部队司令拉朱布说,以军31日晚在拉马拉正在进行大屠杀行动,他们在拉马拉的一座楼房中打死打伤了30多名被以军抓捕的巴勒斯坦人。
巴通社还报道说,31日早些时候,以军在拉马拉处决了10名巴勒斯坦人,目前这些尸体被运到了拉马拉体育俱乐部。另据一名目击者称,他在拉马拉妇产医院的院子里也发现了数具尸体。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31日电以色列总理沙龙31日晚向全国发表措辞强硬的电视讲话说,以色列正处于战争中,以色列必须向恐怖主义宣战,它与在以境内制造自杀性爆炸的恐怖分子之间不会有妥协。


第3版(国际)
专栏:连载

  结束内战方可治本——安哥拉纪行之四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一个炎热的上午,记者走进位于罗安达滨海大道的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安哥拉代表处,代表处主任赛班德先生和他的助手马勒小姐热情地接受了采访。
“成立于1963年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宗旨是,以粮食为手段帮助受援国提高粮食自给程度,消灭饥饿和贫困。其援助包括粮食救济、快速开发项目和正常开发项目三种。本署的活动资金主要来自各国政府自愿捐赠的物资、现金和劳务。作为联合国在全球的反饥饿前沿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2000年养活了全世界83个国家的8300多万人口,其中包括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赛班德继续说,“安哥拉既属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又是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根据开发计划署2000年度的人类发展报告,安哥拉在世界174个国家中名列第160位。由于内战连绵不断,新的流离失所者在不断增加,旧的无家可归者又无法返回家园。基于以上原因,安哥拉代表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在非洲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代表处。”
自1989年开展工作以来,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安哥拉的主要任务是向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者提供粮食援助,这些流离失所者有的是近年来内战的受害者,有的是过去战争遗留下来的弱势群体。援助方式一是直接提供粮食;一是通过发放劳动工具和粮食种子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这些流离失所者为了逃避战争,几乎人人是一无所有,新的逃难者需要紧急救援,先前的逃难者则帮助他们生产自救,并由粮食计划署向他们发放工具和种子。妇女和儿童多是粮食的直接受援者。”马勒小姐补充说。
安哥拉目前有多少人接受粮食救援呢?“从2001年4月1日到2002年6月30日的15个月期间,共计发放粮食22.8万多吨,价值1.68亿美元,使全国100万人受益。简言之,我们每月供应约1.5万吨粮食,100万人口能够接受人道救援。”赛班德说,由于战争在继续,不时出现新的流离失所者,“2001年5月,在中部高原省份比耶突然爆发战争,约7300人步行70多公里涌向该省的卡马库帕城,战争中断了他们的正常经济活动,我们立即向他们进行紧急救援。”
目前,安哥拉全国约有380万人无家可归,他们均需要紧急救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计划在今年6月以后的15个月中,将投放约28万吨粮食,使安哥拉全国的110万人口得到救援。”
为了使需要救助者能够迅速得到粮食,代表处在安哥拉全国除卡宾达外的所有17个省设立了办公室。说到这里,我们走到悬挂在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巨型安哥拉地图前,赛班德指着地图告诉记者,粮食运抵后主要集中在罗安达、洛比托和纳米贝这三个海边城市,分别占援助粮食总量的55%、40%和15%,然后再从这三个集中地分别将粮食运输到全国各地。“由于道路被破坏,桥梁被摧毁,加之地雷遍地,这些粮食的60%要通过空运分发到全国各地。”赛班德说。
尽管用高空运输的办法飞行,运粮飞机仍难保万无一失。2001年6月8日,一架波音727飞机向东部莫希科省运粮途中,在接近省会卢埃纳时遭到不明枪手的袭击而坠毁,使该地的运粮工作中断了4天,直到6月12日才恢复。6月15日,另一架联合国运粮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目睹导弹在前方爆炸,迫使代表处中止了向安全国的空运粮食任务。赛班德强调:“袭击带有世界粮食计划署鲜明标识的白色飞机,不仅威胁到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受援助的数十万流离失所者按时得到粮食。为此,我们呼吁安哥拉交战各方尊重人道救援行动,确保粮食能够按时运达。”
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最大的分支机构,安哥拉代表处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安全。“资金问题首当其冲,由于需求量大,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落实。运输问题不容忽视,这主要是因为道路被毁、通信不畅、地雷遍地和运输工具缺乏造成的。”
解决安哥拉的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人道救援不过是扬汤止沸之举,尽快彻底结束内战方为釜底抽薪之策。采访结束时,来自津巴布韦的赛班德和来自巴西的马勒表示,安哥拉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他们真诚地希望安哥拉的战火尽快熄灭,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国家和平才是解决严重缺粮的根本办法”。(全文完)(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特国王会见吴仪
据新华社吉达3月31日电(记者喻开元)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31日下午在吉达王宫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
吴仪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法赫德国王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赞赏他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并对近年来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表示满意。她还说,中沙在许多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吴仪积极评价沙特提出的中东和平新建议。
法赫德国王欢迎吴仪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沙特,并强调指出,沙特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他对中国积极支持沙特提出的中东和平建议表示感谢。
吴仪于31日下午抵达这里开始对沙特进行正式访问。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以暴易暴无赢家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 平
第十四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结束的当晚,以色列安全内阁经过长达7小时的特别会议,决定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发动空前的军事行动,打击“日益加剧的恐怖主义”。
即使没有3月27日发生的内坦亚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的这次军事行动也早有先兆。曾有报道说:在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津尼要求巴以双方实现停火未果的情况下,以色列的一位高级官员透露说:“如果(停火谈判)不能成功,我们将得出停火无望的结论,并选择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番话似可看作以对巴“新一轮军事打击即将开始”的暗示,只不过当时人们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贝鲁特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而对以方的警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回首持续了18个多月的巴以流血冲突,可以说“这场特殊的战争”没有一方是赢家:沙龙不但没能压服巴,给以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将以置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使自己在冲突中陷入了欲罢不能、进退维谷的窘境。巴方的人员伤亡数以万计,财产损失不可估量。一些激进组织还被美以冠以“恐怖组织”的恶名,使巴人民的正义事业蒙受了不必要的重挫。
美国为争取阿拉伯世界默认其打击伊拉克所作的种种努力,在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反对打击任何阿拉伯国家,其中包括伊拉克”的声明面前宣告失败;它支持和偏袒以色列,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使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更趋恶劣。
巴勒斯坦问题要得到公正、合理解决,以色列首先要顾及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希望一个独立的巴主权国家出现的殷切期盼,并应充分满足这一愿望。巴人民完全拥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阿拉法特所选择的与以和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而巴激进组织及其支持者主张与以血战到底、通过暴力来实现巴独立的做法,完全无助于巴事业的成功。相反,正是它们制造的针对以平民的自杀性袭击行动,使以找到了滥施武力的借口。
沙龙这次下令围困阿拉法特官邸,断水、断电使他陷入绝境,显然表明他已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方的目标似乎很明确,那就是要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逼迫阿拉法特在“停火协议”上签字画押,让巴人民彻底放弃反抗以占领的斗争。
显然,以色列政府打错了“如意算盘”,沙龙的“黩武”政策注定达不到预期目的。阿以冲突半个多世纪的教训告诉人们:军事与暴力不会有胜者,以暴易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激起更多的怨恨。近日在以境内愈演愈烈的自杀性袭击事件,就是最新的例证。为避免中东出现灾难性后果,以色列应立即从巴自治区撤军,并确保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采取切实措施停止冲突,为重开和谈创造条件。
(本报开罗4月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政府军和安盟签订执行和约备忘录
据新华社罗安达3月30日电(记者富显成)安哥拉武装部队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武装30日在东部莫希科省首府卢埃纳市签订了一项有关执行《卢萨卡和平协议》和停止敌对行动的备忘录。
据安哥拉通讯社报道,安哥拉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杰拉尔多·萨希彭戈和安盟武装参谋长阿博雷乌·穆恩戈分别代表政府军和安盟在备忘录上签了字。这份文件还包括有关安盟武装驻扎地区、遣散武装和安盟武装加入政府军的时间表等项内容。
联合国驻安哥拉代表热伊尚德、安哥拉和平进程观察员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和葡萄牙的大使出席了签字仪式。
今年2月22日,安盟领导人萨文比在战斗中被政府军击毙。3月13日,安哥拉政府宣布从当地时间14日零时起停止对安盟武装发动攻击行动,使政府军和安盟武装能够建立接触。这一举措为交战双方进行对话和实现停火铺平了道路。
3月15日,安哥拉政府军和安盟武装的高级将领在莫希科省卡萨巴地区举行首次会晤,重申对1994年《卢萨卡和平协议》的承诺,为双方进一步协商,早日停止敌对行动奠定了基础。


第3版(国际)
专栏:

  韩总统会见我文化部长
本报汉城4月1日电记者李舫、王林昌报道: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在青瓦台总统府会见了中国文化部长、“中韩国民交流年”中方组委会主席孙家正。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孙家正转达了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对金大中总统的亲切问候。金大中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孙家正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的问候。
金大中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他说,这些成就是中国领导层决策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表示,21世纪是知识和文化的世纪。韩中两国文化部长互访以及两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加强具有特殊的意义。
金大中表示,韩国将采取措施继续推进朝鲜半岛的南北和解、和平与稳定。他对中国政府一贯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和平统一进程表示感谢,并希望中国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和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参加了会见。孙家正是为参加“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开幕活动于3月29日抵达韩国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塞拜疆总统接受中国记者专访 高度评价阿中关系
据新华社巴库3月31日电(记者黄慧珠、周良)在中国和阿塞拜疆建交10周年之际,阿总统阿利耶夫30日在总统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高度评价阿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他说,阿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双边关系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阿利耶夫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对阿塞拜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深情地回顾了1994年访华时与江泽民主席会见的情景。他说,那次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开创了阿中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他强调,阿中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有争议的问题,发展双边关系没有任何障碍,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前景广阔。阿利耶夫表示,希望阿中双方在国际事务中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
他对中国尊重阿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表示赞赏。阿塞拜疆于1992年4月2日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工作会议闭幕
据新华社利马3月31日电(记者刘国强、孙涛)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2年工作会议31日在这里闭幕。与会的代表们表示要结合所在国的国情和侨情,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好侨胞的工作,为“反独促统”而努力。
会议传达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文件,介绍了“悉尼大会”和“东京大会”的情况。代表们交流了各所在国侨社创建统促会和开展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工作的经验。他们一致认为,各国的统促会要结合所在国的国情和侨情,发挥各自的优势,不但要做好来自祖国大陆的侨胞的工作,还应该做好来自台湾的侨胞的工作,充分发动所在国的华侨华人,支持巴西圣保罗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此,这次会议要求代表们将有关促进两岸早日统一的意见和看法撰写成发言稿或论文。来自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秘鲁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30多位华侨代表出席这次会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四月一日,雅加达中区法院继续开庭审理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阿克巴尔·丹戎涉嫌贪污一案。阿克巴尔·丹戎被控挪用国家后勤事务管理局款项四百亿盾(约合四百万美元),作为其领导的国会第二大党专业集团党的竞选经费。图为检察官在法庭宣读指控书。
新华社记者 壮 锦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
李鹏出席中日两国文化年开幕招待会
  本报东京4月2日电记者朱梦魁、管克江报道:正在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出席了今天在东京赤坂王子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开幕招待会。李鹏委员长正式宣布“中国文化年”开幕。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日本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和日本政府决定分别在对方举办“日本文化年”和“中国文化年”庆祝活动。
今天的会场上,乐声悠扬,笑声朗朗,群贤会聚,济济一堂,气氛热烈隆重。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和开幕招待会横幅。两旁是文化年富有中国和日本特色的标志。
当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与小泉纯一郎一同步入会场时,全体来宾报以热烈的掌声。两位领导人热情的致辞,特别是他们分别用日语和中文向场内来宾问候时,更激起与会人士热烈的掌声。
李鹏委员长在致辞时说,他对出席“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开幕式感到非常高兴。他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共同的文化渊源,一直是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独特纽带。在中日关系恢复和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鹏说,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希望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感情,使中日友好世代相传。
小泉纯一郎在致辞中说,这次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活动是去年他在访华期间与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共同商定的。活动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他高度评价了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30周年来双边关系取得的巨大进展。他表示希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把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还对两国有关人员为文化年活动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预祝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中国文化部部长、中方组委会主任孙家正和日方组委会委员长出井伸之也发表了讲话。
陪同李鹏委员长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和夫人应伊利等出席了招待会。
出席今天招待会的日方人士还有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公明党代表神崎武法,保守党党首野田毅,前首相海部俊树、村山富市、森喜朗以及中日友好团体的领导人和许多长期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的知名人士。
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中日双方在“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期间,将组织书法、音乐、武术、杂技、文物等演出和展示活动以及经贸交流等。
(附图片)
4月2日,应日本国会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和参议院议长井上裕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抵达日本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图为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林义郎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3版(国际)
专栏:短评

  不智之举
以色列军队入侵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并冲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阿拉法特等人被困在一间办公室内,停水,停电,没有食品供应,连同外界的普通通信联络也被切断,这种窘况已经持续到了第六天。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许多国家政要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立即从它重新占领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并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确保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以避免中东局势失控。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事业的象征和巴人民的合法领袖,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创者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当前,阿拉法特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一旦阿拉法特遭遇不测,中东局势将会恶化到何种地步是可想而知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几天来,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纷纷谴责以色列围困阿拉法特的霸道行径,使得以色列处于空前的孤立境地。事实证明,沙龙政府此举实属不智之举。
解铃还须系铃人。以色列当局若想从眼下的僵局中脱身,就应当从中东地区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立即从阿拉法特官邸撤军,确保阿拉法特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寻求解决巴以冲突的新途径。
与此同时,对于连日来发生在以色列境内的针对无辜平民的一系列暴力袭击活动,国际社会也持谴责态度。总之,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对于巴以双方都是没有出路的。当务之急是双方都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为重开和谈创造适宜的气氛和条件。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让中日友好世代相传
——记李鹏出席中日两国文化年开幕招待会
本报记者 朱梦魁 管克江
4月的东京,正值“雨去花光湿,风来夜影疏”的樱花时节。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李鹏委员长一行的专机鼓友谊之翼,越碧海青空,飞抵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为庆贺中日邦交已届而立之年,“中国文化年”活动恰在李鹏委员长访问之际拉开了序幕,为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增添了热烈和喜庆的气氛。
2日晚,东京赤坂王子饭店的五色大厅,灯辉绚丽,包括几位日本前首相在内的中日双方各界的1500多名宾客聚会一堂。大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开幕招待会”的巨大横幅,横幅下方有两面巨幅的中国国旗和日本国国旗,更显得庄严而隆重。晚6时许,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以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等步入会场,受到在场宾客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活动日方组委会  委员长、索尼公司董事会会长出井伸之和中方组委会主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先后致辞,共祝中日两国加强友好往来,希望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活跃和多样化,特别企盼中日两国新一代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由此增进了解和友谊。随后,李鹏委员长在小泉首相的陪同下走上讲台。在热烈的掌声中,李鹏委员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李鹏首先对出席招待会的日本政治家、经济界等各方人士表示感谢,特别对长期从事和推动日中友好的日本朋友表示敬意。他说,他对出席“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开幕招待会感到非常高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共同的文化渊源,一直是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独特纽带。在中日关系恢复和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鹏指出,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希望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感情,使中日友好世代相传。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李鹏宣布“中国文化年”活动开幕。接着,小泉首相也发表致辞,对“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的开幕表示祝贺。他在回顾中日邦交发展历程时说,在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初两国交往的人数仅有9000人次,现在已经超过180万人次。致辞后,李鹏和小泉热烈握手,互致祝贺,全场掌声雷动。两国领导人对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视和希望,使在场各界人士深受鼓舞。
1998年,江泽民主席成功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共同确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方针,为21世纪的中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在访日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今年相互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等活动达成共识,以庆祝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30周年。2001年10月小泉首相访华期间,与江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再次商定,务使“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期间,两国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经济交流。活动共有四项主题:“共同创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艺术”,目的在于促进中日新一代的友好往来。日本到中国的活动有80多项,其中有栗原小卷的电影节,小泽征尔指挥《蝴蝶夫人》演出等。中国到日本的活动有100多项,包括中央民族乐团、少林武术团访日,京剧《骆驼祥子》,故宫文物展等。
前来参加中日文化年活动开幕式的一些日本人士对记者表示,为面向21世纪,希望日中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他们认为,未来的日中关系要靠两国青年一代去推动,因此加强两国青年一代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对日中友好合作关系的传承和增进至关重要。他们的这番话正是中日两国人民心声的回响和写照。(本报东京4月2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菲总统会见宋健
新华社马尼拉4月2日电 (记者杨忠毅)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日下午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宾主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阿罗约首先对宋健访问菲律宾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她去年访华后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的继续。
她说,菲律宾政府正在国内推广中国的高产杂交水稻,今年的播种面积将达到5万公顷。她希望中国的杂交水稻能提高菲全国的粮食产量,并希望中方向菲方提供农机后续服务和支持。
宋健说,中国愿在农业、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方面加强同菲律宾的合作,以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合作建议。他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实现阿罗约总统去年访华时提出的两国建立长久、全面、健康关系的目标。他说,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已在菲动工兴建,中方将派出最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使这一项目获得成功。
会见中,宋健还代表中国科技界向阿罗约赠送了55台水泵。阿罗约对中方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菲律宾农业部长蒙特马约和中国驻菲大使王春贵会见时在座。同一天,宋健一行与蒙特马约就两国合作事宜进行了探讨。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呼吁促进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记者梁业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2日在联合国第五十八届人权会议上作为贵宾发言。他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切实有效地维护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王光亚说,和平与稳定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基本保障。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以确保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从根本上防止发生武装冲突和由此带来的大规模侵犯人权事件。
他指出,最近以巴暴力冲突严重升级。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关注和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进巴勒斯坦人民包括民族自决权在内的各项人权的早日全面实现。
王光亚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充分实现人权的基础。然而,全球仍约有13亿人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存,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致力于消除贫困。
王光亚强调,维护人权必须打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对人权的粗暴侵犯,是全人类的公敌。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进行坚决打击。他指出,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双重标准。
他指出,过去的50多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0多倍,跻身世界六强。20多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上最开放、最繁荣的中国。今日之中国,社会平等和自由,人民富足和幸福。
联合国第五十八届人权会议3月18日开始在日内瓦召开,将于4月26日结束。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记者梁业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2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会见了联合国负责人权事务的高级专员鲁宾逊夫人。
王光亚在会见中指出,人权会议是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核心机构,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人权会议向何处去,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王光亚对鲁宾逊夫人在提倡对话、弥合南北分歧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前总理在京演讲
本报北京4月2日讯 记者刘志海报道: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演讲会,正在中国访问的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应邀作了题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演讲。
普里马科夫在演讲中就“9·11”事件后国际关系变化、联合反恐斗争、热点地区局势、大国关系调整以及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观点,并回答了相关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主持了演讲会。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第3版(国际)
专栏:

  穆沙拉夫访问阿富汗
据新华社喀布尔4月2日电(记者米立公、潘云召)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2日同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会谈。双方强调,两国间曾有过分歧,但两国关系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两位领导人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穆沙拉夫的访问将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开辟道路。
会谈中,双方探讨了两国在反恐、难民、反毒和恢复两国民航往来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事宜。穆沙拉夫表示,巴基斯坦支持卡尔扎伊临时政府在改善政治社会环境、恢复秩序等方面的努力。
卡尔扎伊宣布,阿富汗将释放在战争中关押的那些“同恐怖主义没有关系的”巴基斯坦籍人员。在记者招待会上,卡尔扎伊接受了穆沙拉夫交予的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的支票。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向美移交“基地”组织要员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1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据此间媒体1日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向美国移交最近在巴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介绍,祖巴耶达赫被认为是“9·11”事件发生后被捕的“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他是上周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市的一次袭击行动中被巴当局逮捕的。祖巴耶达赫在企图逃跑时被打中三枪,目前正在美国一个秘密的地方接受治疗。这位官员说,从其长相、熟悉他的人指认以及在袭击行动中追随在其左右的人员可以判断,此人就是祖巴耶达赫。美官员说,美方希望尽快从他嘴中获得有关情报,但他至今拒绝进行合作。
据报道,现年大约30岁的祖巴耶达赫是巴勒斯坦人,出生在沙特阿拉伯。他被认为是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和“基地”组织的第二或第三号人物,并被美国列为“基地”组织的第三号通缉要犯。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要求召开阿盟外长紧急会议 沙龙提出阿拉法特离开拉马拉条件
据新华社安曼4月1日电 (记者王丙飞、蒋少清)正在此间访问的巴勒斯坦立法会委员主席库赖1日发表声明,呼吁召开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讨论日益恶化的巴勒斯坦局势,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略和对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围困。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日电(记者钟翠花)以色列总理沙龙2日表示,允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离开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前提条件是阿拉法特不能再返回巴勒斯坦地区。
沙龙当天在位于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军事基地对新闻界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打来电话询问阿拉法特的境况,他说,这些领导人可以派直升机把阿拉法特接走。但这样做的前提有三个:一是这需要获得内阁批准;二是阿拉法特不能带走他身边任何被以色列通缉的人;三是阿拉法特拿到的是“一张单程票,他不能返回”。
据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国际社会4月1日继续不断发表声明,强烈要求或警告以色列必须保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停止暴力,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强烈呼吁以色列立即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呼吁冲突双方严格执行安理会第1402号决议。
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1日晚与法国总统希拉克通电话,就日益恶化的中东局势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认为,目前中东局势“异常严重”,必须立即实施联合国安理会1402号决议,缓解巴以紧张局势。
挪威首相邦德维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东局势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我担心局势可能要失控”。
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停止对拉马拉及其它巴城市采取的一切军事行动。
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指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应立即向中东地区派遣国际观察员,以监督双方的行动。
意大利意侨事务部长米尔科·特雷马利亚发表声明说,在巴以之间部署一支国际维和部队是实现和平的惟一途径。
葡萄牙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只有以色列停止在巴自治区内发动军事进攻并恢复阿拉法特的人身自由,才能结束暴力局面。
伊斯兰教科文组织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野蛮侵略,要求国际法庭审判沙龙及其同伙的“战争罪行”。
阿尔及利亚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公然无视国际法,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血腥的军事攻击,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所进行的抵抗斗争,并要求国际社会拒绝以色列企图将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和国际恐怖主义混为一谈的做法。
印度尼西亚政治、社会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尤多约诺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认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将危及中东和平进程。
据新华社突尼斯4月1日电 (记者张有浩)突尼斯各主要城市1日下午同时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的英勇斗争。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日电(记者明大军、杜震)巴民族权力机构约旦河西岸预警部队司令拉朱布2日凌晨对新闻界说,占领拉马拉的以军使用数十名巴勒斯坦平民作“人体盾牌”,对巴预警部队司令部发动猛烈进攻。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蒙关系全面加强
本报驻蒙古记者 杨 涛
应蒙古国总理那·恩赫巴亚尔的邀请,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于3月25日至26日对蒙古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自1971年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蒙31年后,俄政府首脑对蒙古国进行的首次访问,也是继俄总统普京访蒙后,两国加强高层互访连续性的又一重大举措。访问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当地媒体报道说,这些文件的签署,为今后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关系将会得到全面的加强和发展。
卡西亚诺夫访蒙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原苏联解体后,俄蒙关系陷入停滞状态。在此后的10多年里,两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蒙实施了改革和市场经济,奉行“全方位、多支点”的外交政策。蒙与美、日、德等西方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这些国家通过经援、人道、文化传播等方式,在蒙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改变现状,强化俄在蒙的地位,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努力加强与蒙古国的联系。2000年,俄总统普京访蒙,俄蒙签署了《乌兰巴托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两国睦邻友好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方向,奠定了互利合作的政治基础。此次俄总理的访问,将充实两国合作的内容,是俄密切与蒙关系的重大措施,旨在加强与蒙的传统友好关系,增加蒙对俄的信任。卡西亚诺夫总理在会谈时多次表示,俄罗斯在与亚洲国家关系政策中,将发展与蒙古国的关系放在首位。
俄罗斯将继续对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的经贸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原苏联解体后,俄因国内经济困难,减少了对蒙援助,两国的经济关系出现倒退,贸易额下降80%。卡西亚诺夫此次访问,评估了两国经贸关系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解决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目前,俄在蒙独资或合资企业有300多家,在外国投资份额中占第五位。俄蒙合资企业在蒙古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出口量占蒙全国出口量的60%,产值占蒙国内生产总值的40%。然而,合资企业技术设备老化、蒙拖欠俄债务和合作部门过于集中等问题,阻碍了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发展。为加强两国经贸关系,扩大俄对蒙投资,此次俄访问代表团中,不仅有政府主管经贸的官员,还有俄企业界的大老板。双方签署的经贸合作文件包括:经贸合作议定书、俄增加对蒙投资、贸易自由化、能源合作等。从具体项目上看,全部是影响蒙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对三大合资企业进行投资改造,加强工业部门合作,参与铺设石油、天然气管线、架电网、筑路建设项目,购买在蒙的合资企业股份,加强边境地区的经贸交流等等。在蒙欠俄债务问题上,俄总理表示,在不影响蒙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俄方希望蒙将国有资产企业的部分股份用于还债,另一部分则用现金结算。俄总理此次访蒙收获很大,除政治、经济方面以外,两国还签署了《蒙古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1987年至2001年蒙俄边检执行情况协议》,这份准备了15年的文件的签署,明确了两国的边界线,完全解决了两国间边界争端问题。另外,两国还签署了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文件。
蒙古国总理恩赫巴亚尔说,卡西亚诺夫总理此次访蒙,解决了蒙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了两国的全面合作。(本报乌兰巴托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