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助人与助己
  ——公民道德建设新论之五
  马汉文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这一论述,指明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和方向,也提出了加强道德修养的要求。实践这个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助人与助己的关系。
  助人与助己,体现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利关系,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维系着社会生存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是将它们统一起来,还是对立起来,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共产党人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但也从不孤立地谈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的实现建立在为人民服务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帮助他人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助人从来就是一种美德。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是起码的道德要求,它体现着个人幸福与共同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意义。也就是说,助人是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意义的外在表现,只有具备了乐于助人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提倡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互助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在我们的社会里,先进人物、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助人为乐、克己奉公成为为人称道的道德行为。
  助人与助己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因。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整个社会结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的实现要以服从、服务于社会利益,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和基础;社会利益的实现要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的和手段。离开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整个社会也会因缺乏个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反之,离开了社会利益、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也没有了价值。这使得助人与助己这样一对矛盾依一定条件而获得统一,即:没有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自己就会陷入孤立的困境;而要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别人。人人都做到互相帮助,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助人作为道德要求的意义所在。
  认识到助人与助己的辩证关系并不难,难的是身体力行。一个人在一时一地做到帮助他人并不难,难的是能够经常地帮助他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并肯定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鼓励竞争,强化个体的自我意识;但它同时也强调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助互利、协调发展,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形成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好的社会风气,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来维护。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帮助别人,必将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终获益的也是自己。


第9版(理论)
专栏:

  按“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军事建设
  傅全有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结晶,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地在军事建设的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提高我军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
  统一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军建设和发展具有根本的、长远的指导作用。只有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军才能在世界军事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斗争中经受考验,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好在新的世纪“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
  从我军特有的性质看,坚持“三个代表”是经受复杂环境考验、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党缔造和直接指挥的新型人民军队,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高度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党对军队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军队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利益驱动的作用不断增大,官兵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发扬爱国奉献精神与实现个人利益、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等方面遇到的矛盾日趋突出,使我军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面临着新的考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军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才能使广大官兵从根本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从我军建设的任务看,坚持“三个代表”是迎接世界军事发展挑战、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世界军事迅猛发展,其实质和核心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更新武器装备,革新军队体制,创新军事理论。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保持先进性,确保“打得赢”,是我军面临的时代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充分运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提高军队战斗力,坚持不懈地用先进文化武装官兵,为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从我军肩负的使命看,坚持“三个代表”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有效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保江山,为人民谋利益。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周边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台海形势复杂多变,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呈升级扩大趋势,我军捍卫国家安全的任务更重,推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更大,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更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对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作了深刻阐述,为我军履行使命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军才能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真正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推进祖国统一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忠诚卫士。
  领会实质,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军事建设的本质要求
  在军事领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是要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军事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我军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军队的关系,坚定不移地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反映了党与军队关系的本质,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规律。我军75年的光辉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自觉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确保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大力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牢牢把握军事建设的正确方向。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完成政治任务的特殊形式。政治规定军事活动的性质,确定军事活动的目的,贯穿军事活动的始终。不掌握军事的政治是不成熟的政治,军事离开了政治就没有灵魂。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官兵的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搞好思想教育,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活动,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着眼政治抓军事,使军事工作的谋划符合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符合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总体需要,符合军队建设全局的发展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自觉做到在大局下行动。要着眼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确保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国分忧。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现有条件搞建设,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着力搞好军事建设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战斗力标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不断提高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先进生产力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强大的战斗力。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抓住关键因素,充分运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努力提高部队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坚持人与武器的辩证统一,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军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作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军事建设的“第一要务”;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把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活动,着力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坚持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切实增强军事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军事领域是最具革命性、创新性的领域,最需要有开拓前进的勇气和魄力。搞好军事改革,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总的原则是既积极,又稳妥。所谓积极,就是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工作的创造性,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造前人所没有的经验,积极解决军队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所谓稳妥,就是要从我军的实际出发,把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统一起来,把保持特色与发展创新统一起来,科学决策,周密实施,确保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自觉实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军事建设
  在军事领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要求,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我们必须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切实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军事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的观念谋划建设。观念新,事业兴。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改变凭老套套办事的习惯,切实用新观念、新思路筹划建设。强化跨越式发展的观念,在一些关键性的项目和环节上实行重点突破,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强化科技主导的观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大军事建设的高科技含量;强化信息制胜的观念,在增强信息防护的可靠性和信息进攻的有效性上下更大的功夫;强化系统建设的观念,加强整体筹划,突出建设重点,全面提高我军的建设质量和作战效能。
  探索规律、把握特点,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有赖于军事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在军事领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创新和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军事理论,要关注现实问题,集中力量探索高技术条件下打什么样的仗、怎么打,新形势下部队怎么建、兵怎么带等重大现实课题。要具备世界眼光,学习和借鉴外军的先进经验,从世界军事发展的走向中拓宽认识视野。坚持实践标准,从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并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
  尊重科学、提高效率,用新的手段推动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军事的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最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刻不容缓。要以时不我待的强烈紧迫感,加强统一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应用最新技术,并通过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改进作风、埋头苦干,用新的要求抓好落实。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切实增强知难而进、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根本态度,按照江泽民同志“五句话”总要求,抓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落实,打牢基层的思想政治基础、组织建设基础、战术技术基础、作风纪律基础和物质保障基础,全面提高基层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扩大民主 强调程序 加强监督
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李满圈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组织保证。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三个关系:
正确把握和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积极参与的关系,着重扩大民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必须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发扬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改进干部管理办法,努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革的着力点之一是扩大民主,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践表明,扩大民主,群众的参与程度越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率也就越高。河南省郑州市检察院党组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根据检察官法和组织工作规定,制定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并事前公布方案征求群众意见,把竞争的岗位和用人的条件都向群众公开;竞争的每一个阶段都公布分数,不搞暗箱操作。公开竞争上岗的结果,领导满意,群众认同,院里的各项工作都充满了生机。
  正确把握和处理选拔干部标准与选拔程序的关系,着重强调程序。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既要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选拔干部标准,强调公正廉洁、刚正不阿、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执法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把选拔程序放在重要位置。郑州市检察院在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把不同岗位的竞争标准尽量细化、量化,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能参加竞争,如“两法”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受过警告以上处分不满一定期限的、群众推荐分数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均不得参加竞争上岗;其次,制定严谨的程序,主要有推荐、演讲、划票、计分、公示、考核等。标准渗透于程序之中,程序保证标准的落实,一切公开、透明。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仅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正确把握和处理信任与监督的关系,着重加强监督。检察官的检察权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力一样,是受托权力。人民是权力的本源,人民信任公职人员并赋予其权力;公职人员是受托者,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并接受人民的监督。郑州市检察院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监督叫响,把监督落实。一是坚持和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人民代表联系网络,广泛接受人民代表、各界人士、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三是进一步推行检务公开,阳光作业,以公开保公正;四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如目标管理制度、评议考核制度、错案追究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后进淘汰制度等。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大家意识到,上了岗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如果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创出新局面,就会被淘汰。有效的监督使人人感到压力,人人不甘落后,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着眼大多数 造福大多数
李俊渠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从我们党80多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一个真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实践这一重要观点。
  着眼于最大多数人,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只有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活跃和推动全局。着眼于最大多数人,就是抓住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事关全局的关键和重点,就是抓住了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着眼于最大多数人,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依靠最大多数人,我们的事业成功才有可靠的保证。
  着眼于最大多数人,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着眼于最大多数人,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行动准则。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带来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差异和矛盾。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实际工作,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作为工作决策的根本依据,作为评价干部实绩的基本尺度。凡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无论困难多大,都要果断决策,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首先必须识民情、知民意,了解和掌握最大多数人的所思所想,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大多数人各方面的利益所在,按照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不断调整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工作目标,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力戒空谈,务实重干,杜绝一切形式主义,把着眼大多数、造福大多数落实到扎实的工作中。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确保更好地造福于大多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在改革过程中,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也会出现不相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权衡利弊、统筹兼顾,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与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促进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把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兼顾好、维护好,既坚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积极引导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当前要特别关心下岗失业职工、贫困地区困难人口等困难群众,认真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9版(理论)
专栏:

  重要的在于抓落实
卢大伟
抓落实至关重要。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抓落实重要,就重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抓落实;任何好的政策、科学的决策,如果离开抓落实,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不断改进和完善抓落实的方式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抓落实,需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认识到位是行动到位、工作到位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好。有的部门和单位忽视抓落实,工作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有的领导干部认为领导工作就是出主意、定“盘子”,抓落实则是下级的事;等等。“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带头干。”抓落实,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到位,重视抓落实,研究抓落实。出主意、定“盘子”,当然是很重要的领导行为,但决不是领导工作的全部。江泽民同志指出:从领导工作来说,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真正把决议和政策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如果不能落实,再好的决议、政策,也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这就说明,正确的领导不仅体现在作决策、定政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抓落实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改变依靠开会、发文件开展工作的思维定势,树立“抓落实更重要”的观念,切实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抓落实,需要把“上情”与“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大量的实际情况看,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过程。不顾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照抄照搬,不是真抓落实,也抓不好落实。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具体解决。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基于国情、着眼客观,对全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共性要求与自身特点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把握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保证中央、上级的政令在本地区、本单位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调查研究,找准抓落实的突破口,寻求“上情”与“下情”的最佳结合点,把上级的精神变为可操作性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
抓落实,必须讲实干、重实效。群众看领导,不仅看“唱功”,更看“做功”和实际效果。抓落实,最终要落到为群众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上。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即使声势再大、形式再多,也只能是落空。必须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就要少说多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之事无小事,因为小事连着大事,小事连着民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分大小,只要是群众需要,都必须千方百计办好。因此,领导干部应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心中有数。同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把发现的问题按轻重缓急一个个列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把解决的办法找出来,一个个地加以解决。
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督查机制。制度是根本,督查是保证。明确责任是抓落实的有效手段;责任不明,落实很容易落空。要有效地避免人人抓落实、谁也没抓好的现象,就必须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制度。领导干部既是抓落实的主体,也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应抓住“一把手”,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同时,加大对抓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把督查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对那些抓落实不力的人,要追究其责任,充分体现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实抓虚不一样、抓多抓少不一样、抓好抓差不一样。通过责任制度和督查机制,确保抓落实真正落到实处。


第9版(理论)
专栏: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
开栏的话:“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党兴起的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本报理论版在继续办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这两个专栏的同时,从今天起推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专栏,重点刊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到改革与建设实践中去的理论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