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龙解散以核心安全内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9日电(记者蒋国鹏、聂晓阳)以色列总理沙龙9日下午宣布,解散由他本人、外交部长佩雷斯和国防部长本·埃利泽组成的核心安全内阁,同时废除由核心内阁作出政府有关外交与国防问题最高决策的规定。
核心安全内阁解散后,政府外交与国防最高决策权将转由安全内阁行使。安全内阁由原核心安全内阁成员及参加联合政府的各党领导人组成,其中包括刚刚加入联合政府的全国宗教党及桥党的领导人埃菲·埃塔姆、伊扎克·利维和大卫·利维。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军杰宁遭袭十三人丧生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9日电(记者蒋国鹏、聂晓阳)以色列国防军9日在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杰宁执行任务时遭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的炸弹袭击,13名预备役军人因此丧生。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以军在杰宁遭遇执行“防卫墙军事行动”以来最为顽强的抵抗,在当日对杰宁难民营发动的进攻中,数十名以军士兵遭到当地武装人员事先安置的炸弹的袭击,13名预备役军人被当场炸死,另有至少9人被炸伤,其中两人伤势十分严重。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国代表强调
反对任何形式核扩散
据新华社联合国4月8日电 (记者顾震球)出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5年审议大会第一次筹备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胡小笛8日在这里说,中国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对防止核武器扩散采取严肃、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绝不从事核武器扩散,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
胡小笛说,为有效地履行自己的防扩散义务,中国一方面加紧完善核出口管制立法和制度,先后于1987年、1997年和1998年颁布了《核材料管制条例》、《核出口管制条例》、《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施行核出口专营和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活动。
他指出,中国已于3月28日正式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已完成了保障监督协定附加议定书生效的国内法律程序,该议定书从当天起对中国生效。他说,中国是5个核大国中第一个完成上述程序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对加强保障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和履行防扩散义务的积极负责态度。
胡小笛说,“9·11”事件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核扩散和核恐怖问题更具现实紧迫性。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从不回避自己的核裁军责任。中国以自己的行动,为推动国际核裁军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一直倡导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自拥有核武器之初就无条件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一直推动所有核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上述承诺。


第3版(国际)
专栏:

  英王太后葬礼在伦敦举行
本报伦敦4月9日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英国王太后伊丽莎白的葬礼今天中午在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隆重举行。
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35名英国王室成员、25名欧洲王室成员、美国第一夫人劳拉、一些英联邦国家的首脑、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宗教界重要人士等共2000多人参加了葬礼。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教长、约克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相继致悼词。他们高度赞扬了王太后的一生。
葬礼开始前,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铜钟敲了101下,以此纪念王太后101岁的漫长人生。伴随着苏格兰风笛声,王太后的灵柩由王室成员护送到大教堂。葬礼开始时,全英国为王太后逝世默哀两分钟。数千人在大教堂附近聆听了葬礼仪式,并目送王太后的灵柩启程前往温莎堡安葬。
查尔斯王储代表王室护送灵柩前往温莎堡圣·乔治教堂。灵车所经街道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群众,有人挥动英国国旗,有人挥动鲜花,而更多的人则是默默地目送王太后离去。
英国王室将于今天傍晚在圣·乔治教堂举行家庭安葬仪式,将王太后的遗体与她丈夫乔治六世国王合葬。(附图片)
四月九日,英国王太后葬礼在伦敦隆重举行。数十万群众为王太后送行。图为卫兵护送王太后灵柩。 新华社记者 侯少华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四月九日,英国王太后葬礼在伦敦隆重举行。数十万群众为王太后送行。图为卫兵护送王太后灵柩。 新华社记者 侯少华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4月8日,数百名印尼中学生代表在首都雅加达街头游行,抗议以色列数日来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 新华社记者 壮锦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施罗德主张军事干预中东
德外长提出中东和平七点计划
据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记者王东)鉴于中东局势严重恶化,德国总理施罗德8日要求对中东地区进行由联合国授权的军事干预。
施罗德是当天在汉诺威举行的德国国防军指挥官大会上表明这一主张的。他还表示,不排除德国参与这种军事干预行动的可能性。施罗德认为,目前中东冲突各方显然已经不再具备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从外界“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便将冲突双方隔离开。
据新华社柏林4月8日电 据将于9日出版的德国《每日镜报》报道,德国外交部长菲舍尔提出了一项中东和平七点计划,他将于在下周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具体解释这一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第一个步骤是立即将冲突双方完全隔离开。以色列必须从被其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撤出,必须放弃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同时宣布建立一个临时的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中东和平进程应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四方联合担保,并且按照巴尔干和平进程的模式成立一个接触小组。
菲舍尔的和平计划还要求冲突各方“相互承认生存权利”,放弃暴力,并保证将“无限制地打击和惩罚所有的恐怖行为”。计划还包括,在今后两年内结束“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所有悬而未决问题的最终地位谈判”,实现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正常化。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分别会见德两党主席
本报柏林4月9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今天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他下榻的饭店分别会见了德国自民党主席韦斯特韦勒和民社党主席齐默尔。
江泽民在会见韦斯特韦勒时说,今年是中德建交30周年。回想30年前,我们两国建交就是在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时实现的。30年来,两国关系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自民党做出了贡献。我们希望中德各界共同努力,使两国间的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韦斯特韦勒表示德国自民党年轻一代的领导层坚持既定政策,主张积极发展对华合作,愿为德中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会见民社党主席齐默尔时,江泽民说,今天我与劳总统和施罗德总理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对德国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印象深刻。我们欢迎更多的民社党人士到中国访问,探讨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推动中德关系向新的水平发展。
齐默尔表示,她去年应邀访华,对中国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由衷祝愿中国不断取得成功。


第3版(国际)
专栏:专家访谈

  沙龙缘何一意孤行
本报记者 施晓慧
美国在中东事务中对以色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次在布什发出“最强硬”撤军要求之后,沙龙为什么依旧持强硬立场?就这个问题,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几位中东问题专家。他们的一致看法是:沙龙没有马上撤军,是因为其安全内阁的任务尚未完成,“反恐”名单上的人没抓完。随着以色列“扫荡”任务的完成,近日即将逐渐从占领的地方撤出。而对沙龙为什么不听美国的话,以及美以关系,他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美以关系有两面
新华社中东问题专家陈佩明认为,美以关系有两面:首先,双方有一定默契。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行动,美国是知道并默许的。布什上台以后与沙龙见过4次,每次会见后沙龙就有行动。因为双方在“反恐”问题上利益一致。外电对此有不少报道。这次布什派鲍威尔去中东,事先也告诉了沙龙,并对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没有搞完的事抓紧搞。布什4日宣布派鲍威尔赴中东,鲍威尔7日动身,12日才到以色列,是给以色列留了时间的。所以,这种刻意安排的结果是以色列没有马上停止行动。
另一方面,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的极右派并不是  100%听命于美国的。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曾说过,美国有美国的利益,以色列有以色列的利益。在科索沃战争时,沙龙也说过,“以色列利益和美国冲突时,说不定哪天美国也会打我们”。
现在,被沙龙列上“恐怖分子”名单的人已抓得  差不多了,所谓“恐怖主义巢穴”已基本捣毁。估计过几天以方会停止行动。
沙龙不撤军意图何在
资深美以关系专家肖月教授认为,沙龙在鲍威尔到来之前不立即撤军,反而加紧在巴勒斯坦的所谓“清剿恐怖分子”行动,有三个意图:其一,在以色列内部,不赞成沙龙对巴勒斯坦军事行动的已大有人在,并且人数还在增加。沙龙这样做是要给反对者以下马威,同时鼓舞强硬势力的士气;其二,是为了在鲍威尔访以时提高讨价还价的价码,为以色列争取更多的利益;其三,4月7日,沙龙在原征兵2万的基础上又宣布再征兵3万。一下子征兵5万在以色列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显然不是为了镇压巴勒斯坦人,而是要给埃及颜色看。因为埃及3日宣布断绝与以色列除有利于巴勒斯坦事业的外交渠道外的一切联系。埃及是中东地区真正有实力与以色列对抗的国家之一,以色列对埃及的真实意图摸不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  殷罡对美以意图做了如下描述:以色列此次行动的目的,是实施一次全面彻底的“治安扫荡”,他们认为半途收兵贻害无穷。这种观点在以色列国内有相当的支持基础。以色列此次行动本意不是打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基础力量。以色列是顾及其自身的长远安全利益,打击不听从巴民族权力机构调遣的极端组织,并压阿拉法特“用阿拉伯语”发出“反对恐怖主义”的呼吁,并采取具体措施。美国对此是支持、赞许、纵容的。因此,美国放手让以色列“出气”,让其打击“恐怖主义”。但是,随着行动时间加长,影响变坏,美国让以色列停止行动也是真的。
美支持以是铁定的
还有一位专家指出,在美以关系上,美国支持以色列是铁定的。因为,一是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势力盘根错节,美国内政治决定其在中东必须优先顾及犹太人的利益;二是以色列的价值观、政体与美合拍,它是美国价值观在西亚非洲的代言人;三是美依靠以色列保持其在中东的利益。以色列是美国的一个“小伙计”,不是“走狗”,所以,它会给“老大哥”面子,但也有自己的利益。布什现在逼以色列撤军,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因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伊拉克,而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的行动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将干扰美国的反伊目标。鲍威尔中东之行的真正目的也不是为以巴,而是冲着伊拉克。美国劝说以色列,“以色列的真正敌人是伊拉克不是巴勒斯坦”。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小步撤军
鲍威尔遭遇尴尬
阿拉法特将在拉马拉会晤鲍威尔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以色列军队9日凌晨在夜幕的掩护下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盖勒吉利耶、图勒凯尔姆撤出。这是11天前以军开始大举进攻巴控城镇以来的首次撤军行动。美国官员希望这是全面撤军的开始,但以方并没有表明何时会从其他巴勒斯坦城镇撤军。
以色列官方人士9日说,当天凌晨的撤军行动是在美国再三要求下采取的,同时这也是为了帮助即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实现中东之行的目的。但是,以军在撤出后又在盖勒吉利耶、图勒凯尔姆周围重新部署,继续包围这两座城市。
正在摩洛哥访问的鲍威尔对以方的撤军行动表示欢迎,但他希望这不是一次孤立的行动,而是全面撤军的开始。摩洛哥是鲍威尔中东斡旋之行的第一站。由于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鲍威尔访问伊始就遭遇尴尬。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在接见他时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先去耶路撒冷?
鲍威尔此行计划先访问摩洛哥、埃及、西班牙马德里、约旦,12日才到以色列。他对此的解释是要在以巴间斡旋停火之前,先与阿拉伯和欧盟国家领导人协调立场。
美国总统布什8日对以色列一再无视他提出的撤军要求明显失去耐心。他再次强调希望以色列“毫不拖延地”撤军。他还让其中东问题特使津尼会见沙龙,直接转达这一口信。
在会见津尼之前,以色列总理沙龙对议会发表讲话说,以军将继续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实施彻底打击,直至达到军事行动目的为止。但以色列媒体评论认为,以方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可能不得不在鲍威尔到访之前实施部分撤军。
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暂时没有会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计划。但是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8日对鲍威尔说,他此行要想取得积极成果,“就必须同阿拉法特举行会谈”。同一天,以色列外长佩雷斯说,鲍威尔在访问以色列期间“将能够会见阿拉法特”,会见地点很可能在阿拉法特位于拉姆安拉的官邸。
尽管美国国务卿已开始中东斡旋,以军8日仍用武装直升机、坦克、推土机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和杰宁发起新一轮军事行动。以军当日完全控制了纳布卢斯,但仍遇到来自巴武装人员的零星抵抗。在杰宁,以军遭遇几天来最顽强的抵抗。在目前被以军占领的拉姆安拉和伯利恒,尽管零星交火事件时有发生,但局势相对平静。据报道,当天在拉姆安拉,至少有3名巴勒斯坦人被以军打死。
据新华社开罗4月9日电(记者邵杰)正在埃及访问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计划与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9日在这里宣布,正在中东地区访问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将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会晤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沙阿斯9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会见科威特常驻阿盟代表哈利德时说,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当天早晨在同沙阿斯进行电话联系时,向他通报了鲍威尔将会晤阿拉法特的消息。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出席柏林市政府欢迎招待会
祝愿柏林和北京、柏林和中国合作前景更美好
本报柏林4月9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今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德国首都柏林市市长沃韦赖特为欢迎他访问德国举行的招待会。
招待会上,沃韦赖特市长首先致辞,热烈欢迎江主席访问德国。
江泽民主席在致答辞中表示对有机会来到久负盛名的柏林访问,结识众多热情友好的朋友感到十分高兴。他说:“来到柏林仅仅两天,柏林悠久的历史、崭新的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里的人民饱经历史沧桑,遭受过战争蹂躏,更加渴望和珍惜和平。今天,柏林市民正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将这座城市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都市。柏林,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江泽民说,柏林在中德友好交往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早在120多年前,中国第一批留学人员就在这里求学。今天,在柏林学习的中国学生已有几千人。北京和柏林已结为友好城市,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成为友好城市关系发展的典范。去年,中国作为主宾国派出了高水平代表团参加柏林“亚太节”,全方位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增进了中德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今年2月,柏林市民又与中国人一起,在绚烂夺目的焰火中共同迎来了中国的新年——马年。中国人钟爱马,因为它象征着拼搏进取、永不停歇。
江主席最后祝愿柏林和柏林市民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马到功成,再创辉煌,祝愿柏林与北京、柏林与中国的合作前景更加美好。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德前总理科尔
本报柏林4月9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德国前总理科尔。
江泽民表示很高兴在中德建交30周年之际与科尔先生在柏林再次相会。江泽民赞扬科尔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和处理中德两国关系,为两国全面合作的顺利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江泽民说,在新世纪之初,中德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方愿与德方共同努力,使两国的互利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科尔表示,多极化趋势是当前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德国和欧盟欢迎中国的迅速发展并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德中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前景广阔,不断巩固加强对华合作已成为各党派的共识。
江泽民还与科尔就国际形势、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第3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会见德副总理兼外长
本报柏林4月9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德国政府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双方主要就双边关系交换了看法并一致认为,江泽民主席正在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有力推动中德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
菲舍尔重申德国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并希望德中两国合作能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双方表示将继续保持密切的磋商机制,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承认阿拉法特为巴领导人
支持以巴启动政治谈判进程
据新华社开罗4月9日电 (记者邵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9日在此间强调,美国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把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视为他们的领导人,承认巴勒斯坦人民赋予阿拉法特以领导地位。他同时表示,希望本周末同阿拉法特举行会晤。
鲍威尔当天抵达开罗并立即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了会谈。他在会谈结束后同埃及外长马希尔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认为巴勒斯坦人民有权选择他们的领导人,美国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选择。他说,他期待着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举行会谈,并打算同阿拉法特主席举行会晤,将同以巴领导人讨论停火和双方政治谈判等问题。他透露,作为以巴停火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准备在冲突地区部署美国观察员。
鲍威尔表示,支持以巴双方启动政治谈判进程,以便最终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他还呼吁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为制止暴力行动作出努力。他说:“我将要求所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和所有巴勒斯坦领导人告诉他们的人民,告诉全世界的人民,现在是停止这种行动的时候了。”
鲍威尔还对以色列军队当天凌晨撤出巴勒斯坦部分城市表示“欣慰”,并希望撤军行动成为结束巴以冲突的开始。他透露,他当天上午同沙龙进行了联系。沙龙向他保证,将“尽快”结束以军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行动。此外,沙龙还保证不仅将在以巴安全会谈中,而且将在政治谈判中争取获得进展。
埃及外长马希尔重申埃及反对暴力、反对针对平民的暴力活动的立场。他强调,行使武力不可能实现安全,把安全谈判和政治谈判联系起来才是实现安全的唯一途径。他说,埃美双方一致认为,中东问题有关各方应当为达成全面的解决方案进行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喀麦隆打击邪教组织
新华社雅温得4月9日电 (记者陈顺)喀麦隆检察院9日宣布喀滨海省伍里州的“马阿拉”邪教组织为非法组织,该邪教组织的头目和3名信徒因犯杀人罪已被缉拿归案。
前不久,“马阿拉”邪教组织的女头目命令女信徒蒂亚维将其两个年仅6岁和3岁的亲生女儿用“圣刀”砍死,说是“因为魔鬼附着在她们的身体”。女头目还许诺,蒂亚维在完成这一“使命”后,便可以得到提升,在其街道里开设本教代表处,并收取部分教费。
于是,蒂亚维伙同另外两名信徒,在家中用女头目交给的“圣刀”残忍地将其6岁的女儿活活砍死。当他们正准备杀死蒂亚维3岁的女儿时,邻居们向警方报了案,从“圣刀”下救出了幼女。
根据举报,此前,“马阿拉”邪教组织以“驱魔”为名,已借这把“圣刀”杀害了数条人命。据悉,“马阿拉”邪教组织主要在贫困群众当中发展信徒,其中大多数是40岁至50岁左右未受过教育的文盲。
最近几年,喀麦隆各地都有邪教组织在活动,杀人害命事件屡屡发生,这已经引起喀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