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主办者谈——
中国电视体育奖不足
  据新华社电(记者徐征)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电视体育奖评选圆满落下了帷幕,10个大奖各归其主。主办单位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岑传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电视体育奖的评选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严谨的评选程序和完善的组织工作以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不过也仍然留下了一些遗憾。
  岑传理说:“这次评选中,乒乓球项目一共拿到了四个奖项,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而在
  30多个奥运会项目中,乒乓球就独占了4个,
  使得其它运动项目显得不够突出,这对推广其它比赛项目有不利的影响。”
  岑传理表示,在今后的评选中将有可能在规则上做一些修改,例如设立拼搏奖,以鼓励没有拿到过冠军的运动员,使电视体育奖的覆盖面更广,更能体现体育运动的参与和拼搏精神。
  对于这次颁奖典礼与奥斯卡有不少相似之处,岑传理解释说,由于是首次进行这种类型的颁奖典礼,还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因此免不了要对已经成熟的国外颁奖典礼进行模仿。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围棋世界大赛奖金一览
  棋战名称赞助商冠军保持者冠军奖金春兰杯春兰集团(中国)刘昌赫(韩国)15万美元应氏杯应昌期围棋基金会(中国台湾)李昌镐(韩国)40万美元富士通杯富士通公司(日本)曹薰铉(韩国)2000万日元丰田杯丰田公司(日本)(2002新赛事)3000万日元
  LG杯LG公司(韩国)李昌镐(韩国)2.5亿韩元
  三星杯三星火灾保险公司(韩国)曹薰铉(韩国)2亿韩元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棋行十年
  本报记者许立群李中文
  日前,中国棋院迎来了建院10周年的喜庆节日。
  10年前,当一座气派的6层小楼在北京崇文区玉蜓桥东北部拔地而起时,多年来四处游走、居无定所的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顶尖高手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可以切磋交流的艺术殿堂。
  10年后的今天,中国棋院的硬件设施依然能够满足举办各种档次、规模的国际国内比赛的要求,有的对局室还设有可以进行电视转播的先进设备。中国棋院这份厚实的家当令不少项目中心羡慕不已。
  而更令人叹服的是,作为非奥运会项目的棋类运动并没有因为在奥运会、亚运会乃至全运会赛场上的缺席而呈萎缩之势,相反近十年来中国三大棋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既能在赛场上抓“金牌”,也能在市场上抓“金钱”,可谓两手都很硬。(附图片)
  压题照片: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棋院主办的迎香港回归1997人围棋联谊大赛赛场局部鸟瞰。齐远摄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人越聚截越多
  同许多项目一样,中国三大棋的兴盛首先源于竞技场上的出色表现,横空出世的天才棋手们成为亿万人仰慕和追随的偶像。
  聂卫平取得中日围棋擂台赛11连胜的时代背景正是80年代中期,当时刚刚踏入世界舞台的中国体育正迫切地需要证明自己,聂卫平的胜利更是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甚至成为民族振兴的一种象征,就在聂卫平几乎被视为“民族英雄”的同时,一股强大的围棋热流席卷中国,今天的很多棋迷就是从看擂台赛开始了解和学习围棋的,古老的围棋运动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国际象棋的一日千里,也有着与围棋相似的发展轨迹。
  1991年,年轻的谢军第一次夺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带着“棋后”的桂冠载誉而归,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谢军夺过长期由西方人把持的后冠,无异于表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于是,下国际象棋成为新的时尚,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甚为流行。国内许多中小学纷纷开设国际象棋兴趣小组,学校和家长都将国际象棋作为学生益智的有效手段。而且,由于国际象棋在三大棋中更具“国际性”,它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围棋。
  当然,比起其他项目,棋类运动的普及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可以说棋类项目最为平民化,它老少咸宜、男女不限、受用终生。而且它花费甚少,但乐趣无穷。只要有一副棋具,掌握了最基本的规则,就可以一试身手了。
  棋类运动的普及,反过来培育了棋类市场,拓展了专业棋手们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围棋项目,更是独占鳌头,各类棋赛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滋生,许多赞助商看好三大棋的宣传效应,不惜一掷千金,为“智力”投资。
  不少过去“吃不饱”的棋手开始挑肥拣瘦,棋手们的收入显著提高,勤奋的围棋选手只要一年都有比赛,挣个二三十万元不在话下,而像常昊这类的一流棋手年收入更是高达100多万元。据说围棋国手们的收入仅次于足球的国脚们。
  近年来,国际围棋市场也是一派红火,各类大赛奖金之丰厚令人眼红心跳(见附表)。可以说,正是国内外空前良好的环境氛围,坚定了更多有志者投身“棋坛”的信心,中国棋类运动基本实现了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附图片)
  常昊是目前中国围棋项目排名分最高的选手,但他离世界冠军总差了半步。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棋越下越快
  棋类项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但这并不意味它就要恪守教条,相反创新与突破也是棋手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得益于市场的中国棋类项目也深谙适应市场的重要性,为此不怕对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大胆改革。
  如今大行其道的快棋,过去很长时间里为许多专业棋手所不屑。因为一快,难免有疏漏,容易出昏招,会有损颜面、贻笑大方。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电视转播的需求,快棋赛的优势日益显现。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和棋甚多,不少选手不到最后关头并不急于分出高下。和棋,使选手趋于保守、场面缺乏刺激,不利于调动观众情绪。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大赛中,快棋形式越来越多。诸宸在2001年勇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靠的就是在最终的快棋赛中占得上风。
  其实,质量和速度并不一定是对立的两极。实际上,许多一流棋手下得“既快又好”。韩国围棋高人李昌镐就有在王位战上用16分钟击败对手的纪录。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作风肯定将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增大的市场压力,当然要下得“既快又好”意味着比以往更艰苦的付出。
  一直以来,棋类项目更多地被视为修身养性的个体活动,而中国棋院近年来推出的围棋甲级联赛却力图凸现它的团队精神。围甲联赛刚刚出台时,很是让特立独行惯了的棋手们不适应,有的甚至公然地表现出抵触情绪。但两年后的今天,不但国内高手悉数参战,连韩国“大腕儿”李昌镐、曹薰铉等人也“屈尊”加盟,足以证明围甲联赛的吸引力。尽管它有模仿足球、篮球联赛之嫌,但它却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有效地凝聚了棋迷,在一定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持久的卖点,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缩短赛程、加快节奏,增强激烈性和对抗性使比赛有利于观众欣赏和电视转播,这不仅是棋类项目,也是当今所有运动项目改革的出发点和发展潮流。(附图片)
  许银川是中国象棋少壮派的杰出代表,不过他坦言至今不喜欢下快棋。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网越恋越深
  网络的诞生为棋类项目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棋牌项目永远是网络体育唯一的宠儿。
  目前,国内三大棋网站有260多个,其中很多由专业棋手创建。睿智的棋手们以过人的敏感和悟性很快便洞察到了网络天地无与伦比的奇妙,包括聂卫平、马晓春、诸宸在内的各路豪杰纷纷登陆抢滩筑起自己的“巢穴”,以期在未来的网络大战中占得“先手”。尽管他们还不能确切的知道网络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但直觉告诉他们,网络有着无限的可能。
  世界各地的棋迷们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在网上展开没有硝烟的厮杀,他们甚至饶有兴味地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为代号“龙飞虎”的对手是不是大名鼎鼎的马晓春争吵得不可开交。
  网络拉近了棋手和棋迷的距离,即使不能面对面,却能心贴心。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不仅是棋迷们棋艺“大涨”,就是专业高手们也会时常得到启发。因为在藏龙卧虎的业余棋手中不乏高人,他们在某个细节的处理上也许自有独到之处。获取灵感,可能是许多职业棋手钟情网络最初始的动机。可以说,中国棋手是中国体育界与网络最常亲密接触的高智商群体。
  对于许多网站而言,直播一场对技术装备要求不高的棋类比赛简直易如反掌,如今棋迷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而不是电视及时观赏到更多的精彩对局。许多精明的商人已经盯准了这片肥沃的网络市场。
  有人已策划出各种赚钱的“高招”:网站要直播棋赛?欢迎,可请先向赛事主办者购买“网络转播权”;棋迷们想了解最新的赛况或跟高手们叫板,没问题,但请先网上付费。没准,过不了多久,就会诞生一批职业化的网上棋手或网上教练,这会不会成为人才培养的又一种途径?
  网络对棋类发展的影响将难以估量。(附图片)
  诸宸的网站以自己的名字命名:www.zhuchen.com,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让旅游与奥运牵手
  常玉生
  近年来,从各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活动,特别是奥运会的情况看,旅游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这些体育赛事也极大地促进了举办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964年东京举办的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和1972年札幌举办的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都使日本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旅行社一下子增至7000个,从业人员增加了10万人。1980年莫斯科第二十二届奥运会由前苏联国际旅行社和体育部门联合筹办。最成功的例子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筹委会主席是当时任美国第一旅游公司经理的尤伯罗斯,他以旅游业界的同事为主组成筹委会的班底,以许多独到的方法进行大量组织工作,把这届奥运会办成了奥运史上第一个盈利的奥运会,为美国赚回了2.5亿美元,还给洛杉矶留下了约10亿美元的体育和旅游设施。
  在我国,由于体育与旅游部门的脱节造成了不少教训。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时值旅游旺季。由于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事先互不通气,全运会一开始便爆发了住房“危机”,大批外国旅游者预定的客房被运动员占用,旅行社不得不连夜将客人疏散到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地,打乱了早已安排好的旅行日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旅游部门仍然凭“想当然”办事,搞“特许经营”,盲目炒作,哄抬价格,制造紧张气氛,结果反而使大量国外旅游者不敢在亚运会期间来中国,取消了原定的旅华日程。当亚运会临近开幕时才发现饭店空房,赶紧降价招客,可惜为时已晚。
  一个国家得到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很不容易。众多的工程项目如果只是“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将是惊人的。如果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金与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尽可能地结合起来使用,把体育设施和接待设施,包括各项配套设施的选址、布局从一开始就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专家论证、科学决策,防止一哄而上和搭车上项目,就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赛后大批设施闲置的现象。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还需要组织培训一支庞大的包括翻译、导游、厨师、司机在内的接待服务人员队伍。而这些专业人才正是旅游部门所富有的,如果体育部门能和旅游部门携手组织接待工作,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更圆满、更成功。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莫斯科将上演短池大赛
  言午
  第六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将于4月3日至7日在莫斯科举行,这是国际泳坛今年最重要的国际赛事,中国游泳中心派出了21名选手出征。
  这21名运动员为罗雪娟、齐晖、杨雨、陈桦、徐妍玮、朱颖文、战殊、郑希、汤景之、张艳、李慧、余睿、陈祚、刘禹、于诚、谢旭峰、郑仕斌、曾启亮、赵立峰、陈磊、承浩。
  本次比赛中国队夺冠的砝码仍是罗雪娟、齐晖的蛙泳。
  九运会后,罗雪娟参加了3站共6场的短池系列赛,虽然成绩喜人,但消耗过大。其教练张亚东介绍,近来,罗雪娟的身体状况很不理想,胃疼伴随着失眠甚至已影响正常的训练。本次比赛罗雪娟将参加50、100、200米蛙泳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任务艰巨。
  200米蛙泳中国队有双保险,除了罗雪娟外,齐晖2分19秒25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问津。教练叶瑾对保住这个纪录还是蛮有信心:“虽然200米蛙泳的整体水平较高,但齐晖目前的状态很好,对手要超越她不是件轻松事。”
  两年前中国队在雅典世界短池锦标赛中摘取了2金、2银和2铜,当年的金牌选手陈桦和杨雨仍是本次莫斯科比赛女子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的夺标热门。此外,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好手徐妍玮、仰泳名将战殊以及去年底打破50米仰泳短池世界纪录的小将李慧都有可能创造佳绩。
  短池世锦赛的历史远远不及长池世锦赛。不过,从第五届短池世锦赛开始,短池游泳已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际泳联设下了重奖——打破一项短池世界纪录奖励1.5万美元,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使得短池游泳世界纪录被频繁刷新。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老外”崇尚中国功夫
  伴随着武术加快争取进入奥运会的步伐,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您瞧,这几位“老外”的一招一式颇有武术的韵味。
  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融入职业体育
薛原
翻开林林总总的体育类报刊,有关中国球员在国外职业联赛中的报道一日多过一日。举目美国NBA,王治郅在达拉斯小牛队苦苦打拼,最近传来的消息比较乐观;巴特尔则要在已无缘季后赛的丹佛金块队抓紧上场时间,也好带着希望归来。欧洲足球赛场,在昔日大名鼎鼎的“电子老鼠”——凯文基冈所执教的英甲曼彻斯特城队,孙继海经历了无人传球,连坐冷板凳的开头后,抓住了不多的上场机会,渐渐得到队友的信任和教练的赞赏;而奔波在德乙球场上的杨晨,不但要面对球队基本无望升级的现实,更要竭力跳出自己已经十几场没有进球的怪圈,近来过得不算顺心。
  在西方成熟完备的职业体育赛事中,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当然是件好事。归结起来,国人对他们的关心不外乎一个标准———成功与否。在国内打球或踢球的时候,这些“海外球员”无疑都是各自俱乐部的顶尖主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愿意,也有资格去更高水平的西方职业联赛中去展示自己,锤炼自己。人在异乡,自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仅来自赛场,更多的还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在一个陌生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我们可以想象他们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在职业体育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自然不可能人人都是成功者。有关中国球员黯然回国的消息也有不少,但即便未能在国外联赛中打出一片天下,也不能据此认为他们就是“失败者”。
  中国球员与西方职业体育有一个逐渐熟悉与融合的“互动”过程。当身高2米13的王治郅在黑人和白人球员一统天下的NBA球场上找到一席之地时,那些天天看NBA转播的美国球迷,大概对中国才有了实实在在的印象。而范志毅无论在水晶宫队还是邓迪队,都成为当地媒体和球迷夸赞的对象。即便杨晨最近没有得到多高的评价,在法兰克福媒体和球迷的眼中,也早已将他看作球队的一分子,无论毁誉,与他的中国背景已无关。
  职业体育的一面是无限风光,另一面是残酷的竞争与淘汰,起起落落,对职业球员来说也属平常。能够经历与感受这个过程,已是宝贵的人生阅历。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将眼光投向欧美赛场,而我们也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成功或失意,而不是以几场球的表现下结论时,中国体育,也许就算真正驶上了职业体育的国际赛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