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伏思达首相访华前夕表示
要加强比中友好关系
  本报布鲁塞尔3月24日电记者姚立报道: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在访华前夕接受中国驻布鲁塞尔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发展比利时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系都很重要,他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就是要加强比中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尤其要推动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
  伏思达说,近年来,比中两国之间的高层往来不断,双边关系越来越密切。他对双边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向记者介绍了两国经贸合作情况。他说,比利时向中国的出口额目前已达到45亿欧元,进口额为15亿欧元。这对比利时这样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投资领域,比在华共有314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7.5亿欧元。
伏思达指出,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改革成果显著,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依然非常迅速。他认为,中国只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坚持改革,21世纪就将是中国的世纪。
伏思达说,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成员,这在比利时企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影响。比利时企业家已经感到在中国的投资更为可靠,因而对与中国的合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伏思达还介绍说,代表比利时各大企业的5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将随同他一道访华,他们将同中国企业界共同商讨加强合作问题。
在谈到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时,伏思达说,欧盟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点越来越多。中国和欧盟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高峰会晤很有建设性,并富有成果。伏思达指出,欧中应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经济上如此,政治上也一样。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全球携手共同发展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金江
为期5天的联合国发展筹资会议日前通过《蒙特雷共识》后落下帷幕。
这是联合国第一次专门召开发展筹资会议,受到世界各国关注。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与会,其中包括5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财政部长项怀诚率团与会。世界贸易组织等领导人也参加会议。如何在新世纪使世界各国都得到发展,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的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各方讨论的共同话题。
与会各方代表积极为发展筹资献计献策。调动国内资源、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实现发达国家官方援助承诺、扩大市场准入、实现公平国际贸易、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等成为各国代表们讨论的重点。
要发展,资金问题是核心。长期以来,发展资金匮乏成为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大障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估计,要在2015年实现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今后2到3年,需新增500亿到1000亿美元的官方援助。
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将官方发展援助数额增加到联合国要求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0.7%的水平。长期以来,官方发展援助不但均未达到这个比例。在这次会上,欧盟承诺今后6年把官方发展援助比例由现在的占国内生产总值0.33%提高到0.39%。美国总统布什发言时表示,在美国目前每年100亿美元官方援助基础上,在未来3个财政年度每年再增加50亿美元。人们注意到,即使如此,美国承诺的发展援助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仅为0.1%多一点。尽管如此,发达国家增加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仍被视为会议的一个成果,受到发展中国家的肯定。
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强烈的要求。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谈到,增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能力是根本,贸易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他们呼吁发达国家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包括对本国农产品的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开放市场,特别是对农产品扩大市场开放。同时,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更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发展中国家代表认为,实行公平国际贸易,公平对待发展中国家产品,比增加官方发展援助更有益于他们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也有相似的认识,表示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人们注意到,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承诺增加官方发展援助的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改善国内环境,实行所谓“民主”、“人权”等。发展中国家对这种发展援助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表示不满和批评。他们在发言中认为,受援国改善国内环境,反腐败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在提供发展援助时附加政治条件。历史表明,附加这些条件,结果适得其反,往往导致受援国政局动荡,人民苦不堪言。发展中国家代表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合作关系,应是一种相互依存,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能视为单方面的恩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援助,是有利双方的事。
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通过各种办法筹资促发展十分重要,但改革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秩序,更不可少。中国代表团团长项怀诚在发言中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全球发展筹资框架的倡议,并为此提出三项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全球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加强各国对本国发展事业的自主性。中国的倡议和主张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全世界的贫困人口在等待,全世界的人民在期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当携手共同发展,让21世纪成为人人都发展的世纪。
(本报墨西哥城3月2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盟经社理事会部长会议闭幕
新华社贝鲁特3月23日电(记者王丙飞、黄灵)阿盟经社理事会部长会议23日在这里发表最后宣言后闭幕。宣言呼吁阿拉伯国家扩大经济合作,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本次部长会议着重讨论了自1996年启动的建立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的进展情况,以及阿拉伯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大会通过的宣言将递交本月底在贝鲁特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讨论通过。
宣言表示,与会阿拉伯国家同意加快建立阿拉伯国家自由贸易区进程,已参与这一进程的14个国家将在今年内把关税进一步降低10%。与会部长们表示,“9·11”恐怖袭击事件给世界经济和整个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同时也给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阿拉伯国家应抓住机遇,努力扩展欧洲、北美和其它地区的市场。
大会主席、黎巴嫩经贸部长富莱汉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本次会议还详细讨论了阿拉伯国家在航空、第三产业和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等问题,并决定吸收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加入泛阿拉伯自由贸易区。
1996年在开罗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提出了建立阿拉伯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决议。加入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从1998年起逐步降低各自的关税。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曼苏丹会见吴仪
据新华社马斯喀特3月23日电(记者邢旭东)阿曼苏丹卡布斯23日下午在阿曼东南部城市萨拉拉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
卡布斯对吴仪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阿曼表示欢迎。他说,阿政府和人民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希望同中国进一步发展在政治、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吴仪赞赏阿曼立足本国国情建设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及奉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她积极评价中阿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并指出,阿曼是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国,双边合作潜力巨大。她还强调中方愿与阿方探讨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尤其是经贸和石油领域合作的途径。
吴仪还向卡布斯苏丹转交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笔信。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3月24日电马斯喀特消息:正在当地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24日中午会见了阿曼内阁事务副首相法赫德,同他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和一些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国驻阿曼大使赵学昌和吴仪的主要随行人员参加了会见。
吴仪是22日下午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马斯喀特对阿曼进行为期4天友好访问的。
据新华社马斯喀特3月23日电正在这里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23日与阿曼工商大臣马克布勒举行会谈,双方回顾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强和拓宽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问题。
会谈结束后,吴仪参加了中阿两国石油领域合作备忘录和两个直接购油合同的签字仪式。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海林
历史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二战时期希特勒纳粹的排犹和反犹的种种暴行仍萦回于今日人们的记忆,当时,数百万犹太人的护照、证件和身体统统被做上甄别的标记。这些践踏人权和民族尊严的法西斯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史训如鉴,警醒后世。但令人震惊的是,最近以色列军队不仅大规模逮捕巴勒斯坦反以活跃分子,还用刺青的手法在他们的手臂上用墨水做记号,甚至对经过以军关卡的巴救护车里的伤员也不放过。这一令现代文明社会所不齿的人身侮辱行径,立刻遭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公正舆论的谴责,以色列国防部长也急令禁止,以免事态扩大。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一个民族遭受的苦难不应在另一个民族的身上重演,更不能效法当年的施暴者,将自身的历史遭遇再强加到其他民族的头上。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
据新华社利雅得3月23日电据《利雅得报》23日报道,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尚未开幕,但它们在伊拉克问题上已经采取一致立场,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
拉胡德指出,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同意美国或其盟国在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打击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美国必须了解这类打击将产生的后果,不管打击的借口或幌子是什么。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日资深外交家恳谈会举行
本报讯中日资深外交家恳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双方代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面临的课题、两国在东亚发展与地区合作中的作用、国家利益与安全对话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中日关系的建议。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会见了与会日方代表。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德国大使王殊,前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前驻孟加拉国大使肖向前,前驻日本大使杨振亚,前驻加拿大大使张毅君,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前驻澳大利亚大使石春来等。日方代表有:前驻美国大使栗山尚一,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前驻加拿大等国大使菊地清明、前驻印度大使野田英二郎,前驻中国大使中岛敏次郎、国广道彦、谷野作太郎等。恳谈会是由中华日本学会主办的。(张淑英)


第3版(国际)
专栏:

  反对邪教保障人权
万封中国公民反邪教信件在瑞展示
据新华社日内瓦3月23日电(记者陆大生)表达中国民众之声的“反对邪教、保障人权”、支持取缔邪教“法轮功”万封公众信件23日上午在日内瓦万国宫前的万国广场展示,吸引了瑞士公众和各国旅游者驻足观看。
展示的1万多封信件是由访问瑞士的中国反邪教协会代表团带到日内瓦的。在今年1月初至3月中旬短短两个半月中,中国反邪教协会及其在各地的分会共收到群众来信1.5万多封,其中2598封是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鲁滨逊夫人的,已由中国反邪教协会代表团21日在日内瓦转交给了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
写信的群众以他们的所见所闻为依据,强烈表达了反对邪教“法轮功”、维护和保障人权的意愿,并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大学一年级女生魏丽萍在信中写道:“天安门前的自焚惨案发生后,全国都笼罩着‘法轮功’的可怕阴影。”
社会学家张秀贤在信中指出:“中国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正是为了维护和保障绝大多数公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
同信件一起展示的还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中国五大宗教领袖批判“法轮功”言论以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