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井的记忆
  王宏任
  故乡最后的一眼青砖井被填埋了,从此以后出生的孩子就丧失了对井的记忆,也丧失了井对人的磨炼和启迪。
  井的磨炼是严峻中透出危机的。过去,我们那块的孩子从十一二岁就开始打水、挑水。当第一次把水桶扔进黑森森的井中时是胆怯的,口小肚大的水井像个魔窟瞪眼看着你,弯着身子把左摆右摆,摆了半天才满的水桶,费力地往上拽……艰难的汲取季节是三九寒冬。井台上冰一层层地把井周围冻成蘑菇形,玻璃一样光滑,上坡战战兢兢,穿着棉衣棉鞋的人笨得像熊,但是水要吃要喝,挑水是每天的功课,把冻成一根棍子似的井绳顺下井中,手已冻得生疼,还要拼力地汲取!脚站在滑溜溜的坚冰上,随时就有滑倒的危险,手说冻就冻在了井绳上,往往一层皮就沾在水桶绳上或扁担钩上了,经常是冻得麻木了,都不知道疼。
  这是每个冬天都要进行的磨炼。井,在我心灵深处投下了生活艰难的阴影。但是,几千年来,人是靠这小小的深深的水井生活,从井中打上水来,挑到家中,倒在水缸里,吃、喝、洗涮、浇花、饮狗、饮牲畜,都靠着从井中的汲取、抬挑。挑水是每个家庭的日课,早晨、傍晚是井台繁忙的时候,挑水的男女老少都有。村落的井台,是村里的信息站,是男女青年在汲取生命之水时也汲取情爱之波的地方。
  如今,井没了,因井而给人的生的磨炼和危险的启迪也没有了。于是人们成了耽于安乐的一代!生活中少了生的危机与艰辛。再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井,应保留,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它告诉我们:地上没有的东西,要往地下去找;生命之源很小,却需努力拓宽深挖;生命之水要靠每个人都体会到危机和艰辛而取得。
  “井”绝对是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在干裂的黄土地上,人们预知地下有水而把其挖掘出来,是多么伟大的发现!人们说发明火是人类的进化,而发明井比发明火更伟大,它使人远离江河湖泊而可以繁衍发展。
  当然,井的消失也许是一种进步,但消失的井却使人类的生命之根和生命之志都细弱和麻木了许多,好像人很容易生活。其实,体会生命的艰辛和危难,对人生未必不是一件益事。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杨花吟
平安
又见杨花,又见杨花,
百花之前献芳华。
萧瑟枝头默吐芽,
缕缕红穗劳牵挂。
劳牵挂,劳牵挂,
知它明朝落谁家?
又见杨花,又见杨花,
相伴东君到天涯。
凌寒缕缕自吐芽,
红心绽尽无牵挂。
风也随它,雨也随它,
飘然殒身散万家。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台湾乌龙茶
  黄蓓佳
  我初尝台湾乌龙茶的时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岸之间的关系没有如今这样密切,美妙的人间佳品还没有大批量地涌入祖国大陆市场。那一年我出访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润华教授请我们去他家用茶点,他的太太淡莹女士用台湾乌龙茶待客,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说,乌龙茶在国际市场上卖价很贵,上品能卖到几百美金一公斤呢。
  可惜那一次我没有记住乌龙茶的味道。也许因为第一次出访,比较紧张,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应酬见客上,有点食不知味。还因为那时候年轻,年轻时对生活总是大口吞噬,而不知品咂。
  第二次喝乌龙茶,已经是三四年之后了。我母亲的姐夫久居台湾,一直未通音信,那年忽然托人带给母亲一罐乌龙茶。母亲是不喝茶的,我父亲爱茶,但是非绿茶不喝,不像我这么兼容并蓄,所以双亲大人就将此茶转送于我。开始我漫不经心,以为跟福建乌龙茶的味道类似。这罐茶叶从秋天放到了冬天,所有当年的新茶都喝光了,才想到它。打开包装,惊讶地发现其叶片硕大无比,团团的蜷曲着,绿得倒还算可爱。当时心里的第一个感觉:茶叶太粗糙了。我们平常喝绿茶,讲究的是嫩,只采茶树的一叶嫩尖,炒制出来要考究带一层白生生的茸毛。像这么大的叶片,茶树上可不是要从梢捋到根吗?可是,待我抓一撮茶叶放进玻璃杯,用开水冲泡之后,奇迹发生了,密密层层的叶片拥挤在杯口,拒绝沉沦,而绿色却在白水中丝丝缕缕地朝着杯底渗透,旋转着,逶迤着,蜿蜒着,水墨的一幅印象派画作似的,妙极了,漂亮极了。因为茶叶不带茸毛,所以杯中的茶汤纯净透明,是那种养眼的清绿,从头顶贯穿到脚底的通畅之感,连带起心里满满当当的愉悦和欣喜。抿住嘴唇,从齿缝里轻轻地洇进一口茶汁,天哪,那样特殊的一种茶香!跟我从前喝过的绿茶统统不同,完全崭新的那种感受,带着花的气味,蜂蜜的气味,晨雾和太阳的气味。而且,它不是碧螺春那样从舌尖到喉咙口一条线地香过去,它的香味带着不可拒绝的扩散性,一经入口,迅速地在整个口腔中弥漫开来,上腭,齿缝,一直到舌底,像一朵花那样舒展地开放,而后最长久地在上腭处停留,以至鼻腔中都灌注了那种美妙的香气。这样的时候,呼吸和唾液应该都带着淡淡的茶香吧?真正的妙不可言啊。
  我把我的欣喜告诉父亲,我认为他老人家不喝台湾茶是太亏了。父亲笑笑地说:你喜欢,也是一样的呀。
  说起来还是我跟台湾茶的缘分,那一年春节我先生从香港回家,带给我的礼物当中居然就有两罐台湾乌龙。那两罐茶应该是乌龙中的上品了,一壶泡开,注入杯盏,竟会满室飘香!先生说,这种茶叶在香港市场上要卖到两千元一斤。先生是个不喝茶也不懂茶的人,我估计这茶叶是别人送他的,否则他不会想到、也不会舍得给我买这么昂贵的物事。这两罐茶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无端加大了我对台湾茶的期望值,此后我每坐茶馆必点“高山乌龙”,每逛茶叶店就忍不住买台湾茶。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喝过比那两罐茶更好的茶了。好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年前有机会去台湾一游,每到一个加油站,别人上厕所,我却是抓紧机会狂买茶叶,弄得同伴们个个笑我。台湾的茶叶不贵,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一二百块钱一斤的样子。卖茶叶的摊点都备有茶具,水在炉子上无声地沸着,卖茶的女人会把你看中的茶叶依次泡上一轮,倒入拇指大小的茶盏,在你面前一字形排开,让你慢慢品咂、回味、比较。至此,我才懂得台湾乌龙有生熟之分。比较而言我喜欢生茶,生茶的茶味更香,茶色更亮,那样一种明亮而又生涩的绿,只有十三四岁少女来作比喻才对。
  买了许多的茶,本意是要送给朋友们分享的。却不料回到南京正值数九寒天,开水注入茶杯后须臾就会变冷,茶叶总觉得泡不出香味来。我怀疑当时头脑发热选错了东西,懊丧之余,想起孔老夫子的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好把茶叶胡乱塞进柜子,留着自己慢慢受用。忽一晚看电视,身边开着电热油汀,我随手将一杯泡过两开的台湾茶放到油汀上,十几分钟后茶杯烘得烫手,端起来喝一口,惊喜茶又变回了那种奇异的香!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人类的所有发明都是来自一个偶然,是偶然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进步。受此启发,我以后又试验在微波炉里预热茶杯,或者加热残茶,也很成功。前不久先生给我从广州买回来一个小小的电磁炉,小得只有微微的温度,专门在冬天里加热咖啡或茶用的。一杯乌龙坐于炉盘之上,热气在眼前袅袅上升,时不时端起来轻抿一口,满舌生香,满心愉悦。当然,用茶馆里的一套程序泡制乌龙,效果更好。但是我是个懒人,懒人也想过好日子,只能用自己发明的懒办法。
  谢谢台湾乌龙,到底它还是没有让我失望。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长城杯·新游记

  山影河声一新城
  杨闻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偎依在黄河身畔的省会级城市便有六七座,而黄河像阔叶主脉那样正儿八经从市中心穿过的,唯有兰州。
  闹市繁华百余里,“两山突兀屏风开”。市两厢对峙的大山雄劲巍峨,远道而来的雪水在逼仄曲折的河道里匆促湍急,挟有风尘色的巨浪在左翻右卷,前冲后撞,东出市区后立即折出九十度的硬弯,北投朔方。千里外的塞北边声野气亘古有之,而“塞上江南”鱼米乡之银南,则是九曲黄河孕育而成。
  黄河东流去,而生长于黄河怀抱里的优秀儿女则奋身西进:张骞斗胆西上去凿空,霍去病率兵持剑进行远征,玄奘西出玉门关赴天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那么多有志气有抱负的儿女,谁个不是自兰州渡黄河启程上路的呢?
  五泉山不涸的泉水,六百多年前矗起于河岸边的镇远桥铁柱,多人联臂无法围拢的左公柳,唐僧师徒们潇洒西行的最新造型(安西的榆林窟有四幅玄奘取经壁画,上有胡人石磐陀牵马侍立,其人长毛环眼,獠牙外露,学者段文杰认为这是孙悟空的原型)……政治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兵家及佛家矢志开拓的原始印痕,洒落在黄河之滨,很像是千古黄河浪凝固了的音符。
  史称兰州是通往西北的交通要冲,其实,兰州更是华夏子民与域外各界互相交流的历史重镇。丝绸在中国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国际贸易领域,我们的祖先垄断丝绸商品在三千五百年之上。我国的丝绸在古罗马与黄金同价,在西域、南洋、日本,仅次于黄金。敦煌飞天女飘拂于香风里的舞衫长袖,分明是东土丝绸升华于华夏盛世里的云霓,也是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各民族共同放飞的天地间最美丽最深情的“和平鸽”。
  科学研究者的眼光历来是切中肯綮的。敦煌研究院其所以设于兰州黄河边上,因为兰州天经地义是“丝绸之路”的承启要津。
  倘有人要问,古远的破天荒的“丝绸之路“,为什么与万里东注的黄河走向相反呢?我以为,黄河是高山流水的自然走向,而丝绸之路是民族浩大气脉的一线投影。丝绸之路最初的辙印,是凭仗强悍的刀兵铁骑步步开拓的。在兰州市中部,有一尊西向而望的“马踏飞燕”,其俊健轻捷、迅疾如电、素白的造型,有眼力者,透过曾经弥漫着的风沙,会辨认出这是战争与和平渐渐凝就的一个艺术缩影。
  一个民族勇敢的开拓,越洋过海,挺进得那么遥远,让我想起“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诗句了。家居兰州几十年,我一直疑心,千年前的王之涣在吟这首“唐音”的代表作《凉州词》时,其最佳立足点在一千八百米的皋兰山巅吧?万里黄河蹿一城,兰州市是1941年定名的,清置皋兰县,隋为兰州治,汉置全城县,这一串名称由远及近,自高而下,姗姗移动的步履仿佛与从白云间冉冉而落的黄河异样的和谐。黄河之水东注大海时日愈久,这座城市自会被母亲的乳汁哺育得日渐茁壮。早年的兰州像是一只破旧的小小木船,随着两千余年时代潮的高涨与涌动,次第更新,而今业已成为一方足以远航的舰,这是一艘负载着民族重托的陆上母舰。
  夜里登上皋兰山俯视,过去的“一片孤城”当今是金冠嵯峨的灯火之海,也是珠玑万斛的珍珠之城,熠熠灯火与七彩珍珠映进波动的黄河,河水呈示幽幻媚人的胭脂色晕。倘是这般时候下到河滨,饮上几杯陇地美酒,微醺中坐上一袭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晃晃悠悠地穿行于璀璨瑰丽、仪态万方的仙境之中,似梦?非梦?有谁能理得清楚呢……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郑成功忠于谁
宋志坚
唐代名臣魏征曾有忠臣良臣之说。忠臣,是对皇上俯首听命,步步紧跟句句照办的;良臣则有一点自己的头脑,未必就一概视皇上的是非为是非,敢于犯颜直谏。在一定的范畴之内,魏征的这种区分是有益的。在他心目中,或许他说的“良臣”才是忠臣,他说的“忠臣”只是庸臣。
但我也只能说“在一定的范畴之内”,突破了这一范畴,对于“忠臣”的含义,恐怕还得做别一样的界定。换言之,忠臣,未必仅就忠实于某一皇上某一政权而言。
郑成功逝世之后,葬于台南州仔尾。一六九九年郑成功孙子郑克爽上奏康熙帝,乞请将祖父归葬家乡的祖茔。康熙准奏,派御林军护灵归葬,并赐以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关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
问题就冒出来了:康熙大帝封郑成功为“忠臣”,那么,他认为郑成功忠于谁?
忠于清皇朝,忠于康熙么?郑成功是主张反清复明的,这一点,天下人皆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大帝焉能不知?郑成功故乡南安市郊孔庙焚青衣处,即是郑成功拒绝其父郑芝龙的劝降信,立志反清复明的历史见证。“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郑成功从此开始十年武装抗清的道路,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忠于奄奄一息的南明政权,忠于那个被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拥立为帝建元隆武的朱聿键么?对此,虽有足够的事实作为依据,但这个“忠臣”,应当由赐他为“国姓爷”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来封。表彰前朝忠臣而让本朝的臣子效仿,这种事虽然也有先例,但康熙年间,反清复明方兴未艾,清皇朝称反清义士为乱党,能让本朝的人再去效仿么?着眼于反清复明而封郑成功为“忠臣”,除非是康熙皇帝吃错了药。
只能作这样的解释:康熙“方知海外有孤忠”,乃是因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他着眼于郑成功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宝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康熙的视野突破了“一定的范畴”,这是他的博大之处;但首先是郑成功的“忠”突破了“一定的范畴”,他的忠不仅是某一个皇朝,某一个政权,更不是某一个皇帝,他忠的是他的祖国。要不,即使怎样为南明皇朝尽忠尽力,这个历史人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历史价值。
祖国是不可更改的,这是每一个人祖祖辈辈藉以生息繁衍的地域。就像一个人的父母不可更改一样。即使你加入了别的国籍,也只是认了一个干爹干妈。毛泽东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句歌词不确,而要在“中国”二字上加上一个“新”字,他懂得国家政权与祖国的区别。
郑成功最值得后人纪念的,就是他忠实于自己的祖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被郑成功收复的台湾,如今尚未与祖国大陆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有识之士认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出路,其实也是因为它突破了“一定的范畴”。只要是中国人,都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任何的犹豫彷徨,为一己或一小集团之私利而置祖国二字于不顾,是要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唾骂的。郑成功被后人怀念有多久远,他们被后人唾骂也会有多久远。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谨作此文以示纪念。)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春
  郭风
  春天。
永远是祝福的季节。天下着雨,
——为了滋润土地。为了预期的收获和使种子发芽;
为了使河水涨满,让船只向前行驶。
  春天。太阳照耀着。为了使天空蓝得欲滴,使绿叶和沙滩一起发光。
  为了召唤
鸣禽的歌声,让蝴蝶在爱情的沉迷中起舞,不知休止……
这是歌声和朗诵赞美诗的时日。这是让草叶和花朵痴情地装饰我们故土的时日。这是让各种色彩染在花瓣上以展示天才和智慧的时日;这种天才和这种智慧,
——使得
我们的故土显得如此夺目,
显得灿烂。
我站在春水涨满的河岸上,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以及空中的流云,以及河中的小洲,以及岸上的绿树和繁花,
在心中展示一种庆典,一种梦想,一种理性,
——期望自己能把握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让春天和它的爱情永驻世间。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多咪斋

  粉浆饭
  孙为刚
  酸酸的、咸咸的、鲜鲜的,稀溜溜的粥中漂着绿生生的菜叶,菜叶中裹挟着艮硬硬的豆腐干切成的丝儿或丁儿,锅底滚动着涨鼓鼓、香喷喷的黄豆或花生豆,这便是我家乡独有的粉浆饭。
  粉浆饭的主要原料是加工粉丝的下脚料。我的家乡招远是著名的龙口粉丝的主要产地。加工粉丝的工序很复杂,第一道工序叫烫豆子(正宗的龙口粉丝原料是绿豆),绿豆烫好后,被浸泡的涨鼓鼓的绿豆再上石磨推,经石磨推过的绿豆变成了豆浆,豆浆再经过过滤,除去渣子,便剩下了淀粉,而这时的淀粉是和水混合在一起的,必须经过几次沉淀才能得到干淀粉,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粉浆饭的主要原料——粉浆就是在沉淀中产生的。沉淀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四次,第一次叫头浆,第二次叫二浆,依次类推。因为沉淀是在大缸中进行的,而从大缸中向外舀水的工具叫拐瓢,所以老家的人也称头浆、二浆为头拐、二拐。头浆沉淀的时间较短,含淀粉的浆与水很快分离,在二浆的沉淀过程中,大量的淀粉沉淀在缸底,而在淀粉与清水之间,有一层颗粒细微的淀粉既不能很快沉淀,也不会及时上浮,界于清水与淀粉之间的这一层就叫二浆。一般情况下,二浆或是继续沉淀,成为淀粉,或是混入水中进入三浆、四浆,最后被当作下脚料排到了粉浆池,经过发酵成了肥料。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粉匠们(当地人对从事粉丝加工的人们的称呼)渴了就喝粉浆解渴,可能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发酵了的二浆酸溜溜的挺好喝,这情形很像如今流行的酸奶,口感很好,且营养丰富。再后来他们就将二浆带回家,让家庭主妇们加工成粉浆饭,那味道就比单纯的二浆更好了。
  粉浆饭的做法很多。有的不加任何佐料,将二浆放进锅里烧开,或热喝,或凉饭,是庄户人解渴的上佳饮料。还有的将粉浆加热后,再搅进高粱面或玉米面,加工成稀饭。最令人陶醉的是在粉浆饭中放入黄豆、花生豆、碎粉丝或者豆腐干切成的丝或丁儿,然后再放上绿生生的青菜叶。得!色、香、味全有了,想起来就能馋死个人儿。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做了粉浆饭,肚皮总是撑得滴溜圆。
  过去,到粉房(当地农村对加工粉丝的作坊的称呼)去舀几瓢做粉浆饭的粉浆,是无须付费的,小辈儿甜甜地叫上几声“三叔”“二大爷”,平辈儿的叫声“大哥”“兄弟”,长辈儿的则直呼“狗蛋儿”“石头儿”,自会有人给你舀个盆满钵流。如今据说要付费,还不一定很痛快地给你,因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因为粉浆含有淀粉,特别是在天热的时候,不易储存,如今有冰箱、冷柜,一次喝不了的粉浆可以放在里面,想吃时再拿出来加工。过去没有这些冷藏设备,百姓自有百姓的办法,取一大盆或一大桶凉水,将盛满粉浆的盆或罐放入其中,照样可以起到冷却作用。
  粉浆饭是老百姓自己的饭,忍饥挨饿的年代,它是乡亲们的美食,丰衣足食的岁月,它仍是乡亲们割舍不断的情结。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敬庭尧画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敬庭尧是“大地画派”六画家之一。几十年来他以“魂画大地,画大地魂”的执著追求,不知疲倦地深入广阔生活,足迹所至,从长城内外到边防哨所,从西双版纳到青海高原,从太行山到凉山彝寨。他认为只有在深入生活中自讨苦吃,才能够增加艺术内蕴的丰厚,才能避免艺术旨趣的浅薄和轻飘。
  敬庭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总后勤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上图为《赏春图》)(义)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名家茶座

  爱牙说
赵大年
我自幼爱牙。因为母亲是小学校长,有卫生知识,提倡小学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在我还长着乳牙的时候,她就买来软毛小牙刷,手把手地教我刷牙,而且是睡觉前刷牙漱口。我刷牙时,常受夸奖:“瞧,真像女孩子的糯米牙!”
有些家长不以为然:“什么糯米牙!等孩子换牙以后,再刷也不迟。”
什么是糯米牙呢?美丽的姑娘嫣然一笑,牙齿洁白似玉,润泽如珠,用家常话来说,就是排列整齐的糯米牙了。否则,姑娘的美丽也会大打折扣的。
我换牙的时候妈妈特小心,不让啃骨头,不准嗑瓜子。有些小姑娘换牙时不注意,排列整齐的糯米牙也就东倒西歪了,能跟《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媲美”。
大观园里的孩子为什么一个个红唇皓齿?《红楼梦》里有交代,原来他们都讲究口腔卫生。贾宝玉、林黛玉们清晨就用“青盐擦牙”,这盐可能不如今天的牙膏细腻,擦重了会磨损牙面釉质,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好处,盐水可杀灭口腔内的许多细菌。饭后照例由丫鬟捧来茶水漱口,赶紧把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碎屑漱掉,茶水可消除口臭。医生讲得很吓人:口腔残留的食物在十分钟之后就会形成牙垢,结成牙石,发酵呈酸性,长期酸蚀牙釉,形成龋齿(俗称虫牙),还会引起牙龈炎、牙周炎。而炎症又是中风、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的诱因。
我十八岁参军,当文工团员,保留着刷牙漱口的习惯。班长来自农村,他不刷牙,还批评我:“咱吃人民的小米,血汗粮食啊,你还嫌脏?顿顿洗嘴,晚上再洗一遍,格路!”“格路”是东北话,就是脱离群众。文工团的管理比较松,加之我少年气盛,不怕格路,我行我素,充其量就是晚了一年才入共青团嘛。
复员后我长期从事农机工作,经常下乡,见到许多农民四五十岁就开始掉牙了,这与他们不刷牙有直接关系。城里人的情况好一些,但是不同程度患牙疾的也大有人在。话剧《茶馆》里的王利发和几位老哥儿们就有这样的对话:“花生豆有了,可是牙没啦!”岂不悲哀。
我六十岁体检时,医生查看口腔,笑着说:“一口好牙!”又说:“牙好,消化吸收就好,是保持健康的第一关。”有趣的是,这年我们军文工团八十四位老战友,相约重返部队,排练当年的战地歌舞,给部队再演出一场,受到热烈欢迎。此时有个意外发现,我的那位班长已经是满口假牙了。
现在的父母疼爱独生子女,完全可以理解。然而爱也要有方,与其用“填鸭式”的饮食把孩子喂成小胖墩儿,过年给很多压岁钱,倒不如教孩子自幼刷牙——爱牙可以增强我们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啊!(附图片)
健康卫士
王复羊配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