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时空

  边疆的情思春天的祝福
——中国歌舞团“三下乡”演出纪实
  李舫刘双平
  恰逢新春到来之际,受中宣部、文化部等11个部委的委托,中国歌舞团一行91人抵达乌鲁木齐,开始了为期18天的“三下乡”慰问演出。此行将沿着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的路线,为新疆1763万各族同胞送上了一份诚挚的春天的祝福。
  为祖国歌唱为边城祝福
慰问团甫到新疆,便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欢迎。6年来,中国歌舞团这个久负盛名的艺术团体一次又一次地派出精干的艺术劲旅,长途跋涉,将党的温暖送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当晚,中国歌舞团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首场演出。大型舞蹈《赶春》拉开了晚会的序幕。《红绸舞》、《孔雀舞》等节奏欢快、特色鲜明的舞蹈是中国歌舞团的保留节目,翩翩飞舞的红绸,身姿优美、舞蹈轻扬的孔雀令观众如醉如痴。已经10余次深入新疆腹地演出、早已将新疆作为第二故乡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是深为广大新疆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他演唱的《芳香的美酒》将演出的气氛推向高潮。这首饱含深情的乌孜别克族民歌寄托了新疆少数民族对民族团结、祖国繁荣的祝福。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带给观众以美好的艺术享受,为冬日的边城送上了一份暖意。
欢歌奉献库尔勒劲舞激荡石油城
在圆满完成乌鲁木齐的慰问演出任务后,中国歌舞团又踏上了西行的火车,离开乌鲁木齐奔赴库尔勒,开始了南疆的慰问之行。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素有“华夏第一州”的美誉,首府库尔勒是南疆重镇,也是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石油城,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塔里木油田是我国著名的油田之一,为南疆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天晚上,风尘仆仆的演职员们来不及休息,就迫不及待地将舞台安排在塔里木油田,为驻巴州的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代表及塔里木油田全体职工献上他们准备已久的礼物。
  为保证更多的人们能够体会到党中央送来的温暖,中国歌舞团不辞辛苦,组成小分队,将节目送到绿化基地、良种场和兵营等最基层的地方。中国歌舞团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举行的专场演出尤其感人。农一师的前身是三五九旅,是新疆屯垦戍边的英雄,是征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勇士,为阿克苏的建设和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完演出,战士们激动地说:“慰问团为我们送来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问候。我们要一手紧握‘砍吐曼’(锄头),一手紧握枪杆子,时刻警惕入侵之敌。”
  南疆送温暖喀什春早来
中央慰问团乘火车离开阿克苏,奔赴南疆第三站———喀什。喀什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是丝绸之路在西端的汇合点,是塔里木西缘第一绿洲,是维吾尔族文化的发祥地。能容纳3000人的喀什体育馆座无虚席。由于下雪,喀什气温达到零下11摄氏度,体育馆内没有取暖设施,寒气袭人,但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舞台上,喀什观众对此报以热烈掌声。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要求,中国歌舞团考虑到民族特性和地域需要,决定增加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慰问演出。克孜勒苏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中国最西部。演员们开始了特别艰苦的慰问之行。舞台安排在克州阿图什市阿湖乡阿湖中学的露天操场。由于下雪,克州温度达到了零下12摄氏度,是10多年来最寒冷的冬天。歌舞团的演员们却坚定地说,我们是能打硬仗的队伍,天气再冷,我们也不能降低艺术水准。他们不顾严寒,坚持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进行演出,将原汁原味的艺术作品奉献给阿湖乡的父老乡亲。
  艰难的慰问演出结束了,陶醉在欢歌笑语中的观众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中国歌舞团的演职员们为了保证这场演出,克服了许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演员们真诚地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记了这个信念,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长城杯·新游记

  遗憾三峡
费伟伟
“金龙”号拉了几声汽笛,驶离重庆朝天门码头时,我忽然闪出一点遗憾,此次三峡之行该是带上一本古人吟咏三峡的诗卷文集,或是有关三峡传说故事之类的书籍的。
  每条河流都是有生命有魂魄的,峡江更是。这片山水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品质,让人在感慨它“千山千水貌不同”时,常常会想起那些神奇的传说、美丽的吟唱。
  船过奉节,斜阳中遥望北岸山崖,飞檐雄阁推出一座白帝城。孔明排八阵,刘备托阿斗;李白放歌“朝辞白帝彩云间”,杜甫感叹“白帝城高急暮砧”……那些历史人物的身影顿随江雾暮霭一齐飘来。当瞿塘石壁上冯玉祥“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题刻正令人心潮难平、思绪万千时,导游的小喇叭响了,让你往左看,道那里便是因着三峡工程要作有史以来第七次大搬迁的秭归。“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啊,就是屈原的那个秭归,就是“生长明妃尚有村”的王昭君的那个秭归了。那条刚刚打湿你思绪的历史之河顿然消逝,汹涌而来的,是另一条沉雄阔大的河流。
  这种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交相辉映,使三峡千百年来魅力不减,令人向往。
  然而,一条河流的美丽,除了悠久的文化背景、优美的神话传说、浓重的历史色彩赋予它永恒的魅力外,其自身之澄明浩荡、凝重大气,当是根本。
  倘论大气、论壮阔,三峡可谓无出其右。“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夔门令人印象尤深。浩浩荡荡的长江,在这里撞着拔地而起、壁立如削的白盐、赤甲二山,被紧束进宽仅百米的河道,顿时咆哮大作,汹汹如雷。导游介绍,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水位将抬高100多米。对一般景观说来,百米高程绝对是毁灭性的,而于雄视天下、高逾千米的夔门,不过如巨人没了脚脖。我想,届时坐船而过,仍会给人“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青山夹峙,峡江急泻,七百里三峡行来,可以说满耳都是江水浩荡。
  而那随着千古吟唱的诗章早就流在我们梦魂里、流在每个中华子孙血管里的三峡水,不仅在于其奔腾雄阔,还有郦道元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还有李白诗中的“桃花飞绿水”,还有刘禹锡词里的“蜀江春水拍山流”……时近深秋,汛期已远走,该是江水最清时。然而极目所见,唯有黄褐色的浊涛汹涌。江面不时有污物漂过,尤其近城江段,江水卷起各色垃圾,混浊凝滞,波涛不兴。“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江声似旧时。”这样的江段怕是江声也不似旧时了。不禁想起,每到汛期,便有葛洲坝电站拦污栅下的垃圾上立得住人的新闻爆出。
  也有些许的安慰。国务院已正式出台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规定,今后10年将投资近400亿元对三峡水质进行综合治理。同行中有人这几年多次过三峡,道江水是一次比一次干净了。一次,他指着水急漩涌的江面告诉我们,前两年过这里,还净是纸厂排出的白沫,竟覆盖好几里江面。发生在游轮上的变化也颇使人感慨这种进步的可贵。经理告诉我们,现在游轮和沿江城镇一样,不得往江里倒垃圾。游船上全部废弃物包括粪便,到终点都要交专业部门处理,还要按游客人均计算,然而,所有数量不足的付高额罚款。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河宽山缓的南津关前,坝顶高近200米的三峡大坝势若夔门,正拔地而起。三峡水库明年就开始首期蓄水了,还有一年多时间,时间会站在我们这边吗?
  夜色苍茫,滔滔黄水拍岸,令人难眠。真的,人们也许不得不接受三峡不再有两岸猿声的事实,但却是断不容长江成为第二条黄河的。
  再走三峡,当能看到山更青、水变绿吧?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圆桌

  皇帝戏教给我们什么
  童中贤
  这两三年,帝王戏如雨后春笋,一部一部纷至沓来。眼下,皇帝也够平易近人的,只要你打开电视,几乎没有一天见不着龙颜,而且个个还那样的“豪气冲天”、“风流倜傥”、“慈爱有加”、“功不可没”……
歌颂康熙的电视剧与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电视剧《孙中山》分别在央视第8套与第1套同期播出,结果显示,《康熙大帝》的收视率占了上风,这恐怕是中山先生始料不及的,皇帝真是太厉害了。
  针对人们对电视节目中帝王戏的非议,有的导演极为愤怒,发誓要为中国塑造几个“伟大的皇帝”。某编剧更是语出惊人,说写帝王要写出他的天道精神和帝王情怀,那种君临天下的浩然正气。是啊,绵绵2000多年的皇帝统治,总还是有几个好皇帝吧,秦始皇不是统一了中国,唐太宗不是实现了“贞观之治”,清王朝不是还有“康乾盛世”吗?
  笔者也看过不少帝王传记,不知是缺少艺术细胞,还是认识水平低,怎么就没发现个好皇帝的影子?他们玩弄权术,勾心斗角,耍尽阴谋,草菅人命,甚至为了帝王连亲情都不放过。就拿那个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蒙古灭噶尔丹,奠定了“千秋伟业”的康熙来说吧,今天用明珠制衡索额图,明天用索额图反制明珠,后天把李光地也用起来,再制服二人于死地,还有那个姚启圣更是莫名其妙地被这个“圣君”当猴儿耍了一番。请问,这样的帝王“天道”何在?“正气”何在?
  当然,单就个人来讲,皇帝老儿生下来,本质上与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更非十恶不赦,而且所受教育尽皆仁义道德,太傅们也是教他们做个好君主的。然而,皇权专制不可能让他们成为好君主。几个所谓“有为”的“明君”,“为”的目标也只不过是想让建立在老百姓尸骨上的他的一己王朝世代相传而已。等级森严,一朝为主,别人便都成了他的奴才、奴隶,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此谓专制,清王朝把这种专制推向了极致。
  其实,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思想被束缚,被禁锢。历史上中国人被皇帝压得实在是太久太久了,连头都没法抬,稍有点喘息的机会,还要在那里跪地叩头,谢主龙恩。明明知道好皇帝出不来,但还是幻想着,以便增加些许苟活的勇气。于是,便有些文人,推波助澜,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好皇帝”,娱乐历史。
  有个帝王的台词说,“江山坐在人心上”,“江山”是谁的?江山是人民大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要把皇帝彻底打倒,还给人民群众生存、创造、发展的权利,是不愁历史不前进、社会不进步的。
  艺术是能潜移默化的,帝王戏看多了,难免不使人生出些当皇帝的梦来。有报道称,曾经招待国宾的饭店还真开始了行动,推出了日租价9000美元的“皇帝套房”。看来,“皇帝”还真抢手。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如此“好皇帝”
  陆泰
  “戏说”成“胡说”,实是一大“发明”,使没完没了的塑造“好皇帝”之风越刮越大。
  《四库全书》是部什么书?此书说全不全,因为它将众多优秀书籍加以禁毁。虽说起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但却是在大兴文字狱和严厉禁书之后,对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著作或抽毁或篡改。全毁的书有4453种,被抽毁的有402种,而收入的为3470种,有不少书已遭严重删改,面目皆非。
  纪晓岚确是学者和文学家,可又是个高官,记得孙犁先生在《书林秋草》中有这样论述:纪昀怎样做官呢……据一些记载,纪昀是采取了“投其所好”的办法。比如纪昀看准了皇帝的性格特点是好“高人一等”,是最高的“自是”人物,他在精心校对“四库全书”时,就故意留一两处漏校的地方,这些漏校都放在容易发现之处,皇帝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种错处,于是洋洋得意地下一道谕旨:对总纂官加以申斥,并且罚俸……像这样的自屈自卑,以增强统治者的自尊自足感,叫我们现在看来,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其实,这是封建社会做官的一种妙诀,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为皇帝容纳、喜欢,一直升官的。一些作品一股劲儿地拔高、涂饰、塑造“好皇帝”,竟然不以为非,不以为怪,真让我们现代人不可理解。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莫为青史留骂名
吴可吉
近些年,一些电视连续剧动辄以“历史正剧”自诩,结果,招致许多历史学家甚至是普通观众的诟病。指责的焦点,无非是“与史实不符”,或者是犯了一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错误等等。总之,一边是电视剧正在热播不断、创下收视新高,一边则招致了无数的口诛笔伐。何也?皆此四字之过也!
  而同样的遭遇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宰相刘罗锅》和《还珠格格》们的身上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它们没有被挂上“历史正剧”的标靶的缘故吧。不仅如此,导演们还特意盖上了一个“不是历史”的印章,来了个双保险。既非历史,当然也就不必以史正之了,于是安然无恙。可见,这个“历史正剧”的帽子是不能随随便便往自个儿头上戴的,除非你有足够的勇气成为“众矢之的”。当然了,如特意想借此来进行炒作,自是另当别论,且不去说他。
  其实,电视剧说白了,就是视觉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少不了虚构和加工的成份,是不能够太当真的———不是常说艺术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吗?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指原生态意义上的现在或者是过去,即历史。所以说,我们拍电视剧实在是没有必要总是拿历史说事儿的。至于拿它当作一个什么噱头之类的来唬人,则更是得不偿失之举。尽管你拍的可能是一部具有真实历史背景题材的电视剧,也没必要专门自诩为“历史正剧”。是不是历史剧,专家自有明断,而普通观众瞧的只是热闹罢了。
  不管是娱乐还是教化,亦或是娱乐兼及教化,只要大的价值取向不错,没有误导观众之嫌,人们爱看,我想也就可以了,不过就是一部电视剧嘛,何必要让其肩负起过重的使命呢?!在这方面,前些年热播的《宰相刘罗锅》和现在刚在中央1套播完的《天下粮仓》,就处理得比较好。
  笔者善意地提醒某些电视编导们,还是不要轻易以“历史正剧”自诩的好,免得授人以柄,惹来无数笔墨官司。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用真诚和道义为文学掌舵
  ——雨果对我们的诚勉和昭示
  艾斐
  雨果,永远都是文学的灵魂、作家的楷模。
  2002年被称作“雨果年”,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已经辞世116年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200年诞辰。特别是在法国,从年初到年末,各种纪念活动连续不断、热浪迭起: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都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纪念活动。
  早在116年前,当雨果逝世的那一刻,全法国都在哭泣,全法国都在为雨果送葬,所有地区都降了半旗,参议院、国民议会和巴黎市政府都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工作和会议。200万人涌到街上,为的是伴随雨果走过从凯旋门到先贤祠的最后一程。葬礼从早晨一直进行到深夜,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自己的民族诗人告别,国葬使人们对这位伟人的颂扬和缅怀达到了顶点。
  一个作家的生与死,何以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灵,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呢?
  恰如雨果所说过的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大家”,这是雨果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雨果不仅仅是一位通常意义上的作家,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捍卫者,是社会良心和责任的承担者,是正义和果敢的实践者,是法兰西人民的代言人和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永恒的雕像。
  正因为这样,雨果是不老的,雨果是不朽的。即使是时间的尘埃掩盖了文学的光芒,雨果的名字和事业也仍旧会光华四射、熠照寰球。雨果的价值和作用,绝非其一生所创作的13万首诗歌和9部长篇小说所能包容得了,更绝非小说家、戏剧家、画家、诗人、演讲家等所有这些头衔所能涵盖。雨果是以文学作为观察社会的窗口和改造社会的武器的,但他的思想、力量和作用却远远超越了文学自身。他的真正价值,既在于他在文学中灌注了崇高的道义和积极的思想,又在于他以这样的文学极为有力和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近100多年来,西方社会的社会发展史正是循着雨果所设想和理想的道路一步步地发展过来的。在马克思之前,应当说雨果是最有影响和成就的人道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始终与历史的前进趋于同一步伐,并以自己的思想烛照着时代和引领着历史的前进。良知、道义、呼喊、奋斗以及为之而经受的苦难和付出的代价,就是他文学和人生的全部内容。事实上,雨果不仅时时刻刻与他的民族和人民血肉相连,而且也在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作品唤醒和带领他的人民和民族坚韧不懈地走向富裕、民主和文明。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后,雨果支持君主立宪;1848年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发生后,雨果支持共和;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后,雨果坚决反对,并因此而被流放到根西岛,开始了他后半生的苦难生涯。
  按说,雨果成名很早,完全可以过安逸而富庶的生活。但是,雨果偏偏不这样做,他总也不“安分守己”,总要热烈地介入最敏感、最前沿的生活和政治。为了追求真理和弘扬道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害,为了永不懈怠地革命和永不停滞地进取。在路易·波拿巴恢复帝制的闹剧中,雨果态度鲜明地投了反对票,并激烈抨击路易·波拿巴的倒行逆施,结果被流放到根西岛上,整整过了18年苦难生活,并在此期间接连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著作《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爱祖国、爱人民、求真理、讲道义、紧贴生活和时代、旗帜鲜明说是非、披肝沥胆诉真诚、良策直谏促政令、艰苦磨砺铸宏图,是雨果最崇高的思想和最可贵的品格。正因为这样,作家的雨果,才能成为“思想和道义的雨果”;文学的雨果,才能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雨果”。
  雨果不朽。雨果对我们的诫勉和启示是广泛而深刻的。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张德贵,江西金溪,干部
——“此风景”败坏“彼风景”
  “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是对黄山奇景美景的至高评价。前不久,有幸到黄山一游,的确为黄山奇峭的山水松岩所倾倒。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另一种风景”却大煞黄山自然山水之美。每在上山、下山的要道,总有那么一群从事营销、失去管制的“散兵游勇”,手提肩背,有竹篮、编织袋、塑料膜、野菊花茶、鸡蛋等,撇开质量和价钱不提,仅其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功夫”就让人忍受不了,令人十分烦恼。他们往往见着一个游客就逮住一个;见着一群游客,就分而“围”之。其十二分的耐性,让任何一个游客都不堪忍受,有的一直能尾随你到八九百米甚至上千米远。一些游客苦于不能摆脱这些人,往往被缠不到10米20米就掏腰包买这些自己本不愿买的东西,有的甚至不惜挨宰。笔者对此除有亲身经历外,还曾见一对夫妻模样的外国老年游客被缠不过,丢下钞票就摇头走人,连东西也不拿。如此叫卖、追卖、缠卖的“风景”不但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让游客心憷,大扫游兴,同时也损害旅游风景区的形象。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旅游甘苦谈

  常书桢,河北元氏,干部——
商贩煞风景
去年,我曾到崂山走了一遭。本来对这座道教名山有一种神秘感和美好感,但在汽车上导游就告诉我,这里有的小贩凶得狠,可要小心些。我曾看中一件纪念品时,一问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就声言不买了,但这商贩却不依不饶,并开口骂人,且追出数米远,真是大煞风景。
  还有一次,我在大理乘船游完洱海上得岸来,在导游的指领下前往停车场,远远地,便看到当地的数十名小贩挤在了这条必经之路的两边。导游告知,到了那里只管走,千万不可驻足看货。正如导游所说,数十名小贩便分头跟定每一位游客,挡路不让你前行,你从左边闪开,他从右边拦住。你加快脚步,他跑到你前边,当你好不容易脱出身来,身后仍会有小贩急步追来,让人真真切切体验了一回“惊弓之鸟”和“漏网之鱼”之感,好不晦气。
  在旅游景点,商贩还有几条“锦囊妙计”让你受用。有的小贩故意让你触摸商品,然后以摸脏了为由让你高价买下,不买便会惹来辱骂与恐吓。有的还设“托儿”骗你,你看别人花百元买去的东西,你也会花百元去买,结果到另一个摊位问价,方知不值10元,等等。旅游景点千万不要让那些商贩玷污了声誉。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远蒲

专家学者研讨文化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文化研究》,在新年之初推出了它的第三辑,引起了学术界以及传媒的广泛关注。日前,该丛书编委会成员以及部分在京著名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文化研究》以及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文化研究”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对话。
  专家们强调,我国目前的文化研究,已经开始走向本土理论学派的主体性与民族性的诉求,它超越了文艺自身的视野,视文艺为文化实践之一种,并与人类当下生活及文化消费相关联。
他们强调,当代社会科学与哲学文化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向”,一整套新问题伴随着旧问题的消隐而凸显出来。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绝非简单的理论挪用,而是基于本土文化转向的内在要求。目前国内的文化研究需要从两个方面突破,这就是深刻、逻辑、形而上的理论思辩和直面现实、细致的学理梳理。中国的文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应该故弄玄虚地大搞理论的花架子。
   (远蒲)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征集刊头
  为更好地办好版面,我们特征集有关栏目的美术设计。这些栏目包括:文化点评、直言录、艺与人、观艺录、人物春秋、天地一瞬、本月话题、文化信箱、文化圆桌等。设计要求:笔调清新流畅,有创意,突出栏目的内容和特色。
  来函请寄: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大地·文化纵横》收,邮编100733。
  ———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