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让“绿色通道”更畅通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崔佳
“高昂的过路过桥费成为‘绿色通道’——邮政运输的一块巨石。”信息产业部第二十六研究所所长吴旭峰代表说。
以重庆市到秀山县的邮路为例,该路段实行双向收费,5吨的邮车往返一次过路费达1430元,仅此一项,重庆市邮政车辆干线邮路每月支出高达8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各区、市、县邮政局的支出。为让“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地服务人民,吴旭峰今年将“邮政车辆列入特种车管理给予管理特别通行权并免交过路过桥费”作为议案提交全国人大。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治沙需要新手段
本报记者 王方杰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姚檀栋代表呼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搞种树种草,可能会事与愿违。”
姚檀栋代表直言:尽管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成效卓著,但整体而言,沙漠化、荒漠化趋势并未根本扭转。他建议,防沙治沙,不要只使用植树造林一个手段,要利用新的科技,拓展新的渠道。比如,可以搞生物固沙、化学制剂固沙。这就需要国家在防沙治沙和植树种草的技术创新上,加大支持力度。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保护“少林”商标权
本报记者 陈一鸣
“目前,‘少林’商标正遭遇国际范围的抢注和盗用。”河南团释永信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还提出议案,保护“少林”商标。释永信说,许多国家的商标局根据我国对“少林”名称使用的无序状况,初步认定“少林”为趋于泛化的普通名词而不予注册,而国外的抢注、盗用者半数以上具有国内背景。他说,国内目前已抢注了54个“少林”商标,内容五花八门,假冒少林商标权的企业有上百家,网站域名达数百个,使“少林”概念发生严重混淆,并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少林”形象的认识。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重视“双休日旅游”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无论是从政府管理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分析,‘黄金周旅游’成本显然要大大高于‘双休日旅游’”。刚刚从西安市市长岗位上卸任的冯煦初代表深有体会地说,从政府管理成本分析,每到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全力以赴,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替老百姓支付了一部分旅游成本。从个人来看,黄金周旅游消费者太集中,买车船票都成了很大的难题,有些游客戏称有“花钱买罪受”的感觉。张小可、张燕、丁中智代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真正把“双休日旅游”当作旅游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粮状元”谈加入世贸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加入世贸组织并不可怕,只要把我们的名、特、优产品发展好,多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下点功夫,就会有机遇。”来自吉林农村的郝富霞代表一见到记者就自信地说。郝富霞是当地有名的“粮状元”,几年来一直承包1300多亩水稻田,每年的纯收入有10多万元。
她也道出了一些忧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懂市场,还得懂经营,但农民太缺少知识了。没有精细化加工、没有响亮的品牌,是很难在竞争中立足的。我们老家有两个地方,都生产‘绿色大米’,一个地方搞了精细化包装,1公斤大米卖到近8元钱,另一个地方卖原粮,1公斤才两元多钱。”
郝富霞还认为现在农民负担重。她说,去年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都涨了不少,而大米的价钱,才涨了两毛钱。她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来缓解农民的压力。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

霍英东论国是
本报记者 王君超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市场更大。我们希望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到内地投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发展势头谁也阻挡不了!”
3月12日,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闭幕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年近八旬的霍英东畅谈“两会”,纵论国是,兴致盎然。他告诉记者:“今年的‘两会’,我最关心的是经济问题。我个人相信,我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农业、金融等方面的挑战,完全有能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许多问题。”
霍英东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有很多机遇。正如朱总理几天前在看望港澳委员时所说,我们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加上建设一大批高速公路、铁路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大项目,我国的发展势头是不可估量的。
今年是香港回归5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霍英东先生说:“过去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霍英东说,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非常正确的。邓小平重视香港与广东的关系,认为加强粤港两地的关系,有利于带动出口……现在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贸易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谈及香港经济,霍英东认为,与世界的很多大城市比起来,目前香港的经济应该说是不错的。“我认为,董建华先生可以应对各方面的问题,我对香港的前景是有信心的!”
谈起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霍英东评价说:“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创造,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示范;同时也对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最后,他满怀信心地说:现在香港已经回归近5年了,澳门也回归两年多了,我对祖国的统一事业充满信心!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剪影

代表风采
图①: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这是西藏自治区代表团代表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图②: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李文海代表在小组审议时说:“高校扩招后,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报记者 王建新摄
图③:3月15日,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春(苗族)在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摄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聚焦

拥有人才就拥有未来
——代表、委员谈新形势下人才问题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王科 陈晨曦 张贺
人才问题是个老话题,但老话题却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说,人才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加入世贸组织后,来自国际上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重视人才问题,已不是未雨绸缪,而是迫在眉睫了。
人尽其才,搭建人才培养的合理结构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指出:“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廷生代表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而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最需要哪方面人才?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委员认为:高科技人才,精通国际金融、财会、贸易、法律和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都需要;有学历学位的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的人才,都必不可少。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
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委员说:现在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论资排辈。他希望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重用起来。
徐廷生代表认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重任,因此教育战线要深化改革。锦州医学院院长席焕久代表认为,改革要求学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教学方式上都应贯彻创新思想,要求学校的文化环境、舆论氛围都应积极倡导创新,鼓励创新。
敞开胸怀,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现代化建设急需高科技人才,怎样吸引国外的人才回国服务,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姚守拙委员说:我们要高度重视海外30多万留学人员的作用,国家对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效力要采取更加宽松和灵活的做法。
致公党中央常委、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委员说,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主要不是为了待遇,而是因为他们相信在祖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我们要制定优惠政策,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他们回来。同时海外人才也要对国内的条件有个心理准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祖国需要我们回国奉献才华和青春,只要踏实工作,一定会大有作为。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代表说:“我们的人才战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得来,留得住。”他介绍说,近几年,他们从国外聘请了一些学者和留学生,每年寒暑假来大连指导科研,培训师资。他认为,学校留住人才,并不单靠优厚的待遇,最主要的是帮他们适应国内科研的环境,联系科研经费,使他们有课题做。
完善政策,让西部留住更多人才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人才问题本来就不乐观,目前西部学校培养的硕士、博士大部分流向沿海和东部。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的流失,就不只是“孔雀东南飞”,有的飞到更远的地方。
有些委员提醒,现在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的人才进入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这增加了西部地区的人才竞争压力。
戴舟委员说,要从眼下的实际出发,首先要在留住西部现有人才上下功夫,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研究员卢德勋代表认为:“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竞争力。我们应当充分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成科技创新体系,并创造条件,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黄润秋委员希望国家给予西部更多的倾斜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谁就拥有了未来。“要把人才资源的拥有、开发、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代表、委员在这次“两会”上发出了响亮的呼声。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时评

自信与成熟
米博华
今年的“两会”,信息密集,代表、委员思想活跃。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得到集中反映,治理国家的建议良策得到充分表达。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的心声,无论是欢欣的还是严肃的话题,都能清晰地透出民心和民气。
民心民气,国运所系。国之强大,不全在疆土大、人口多,倘人心涣散,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就不能谓之大、谓之强。今日中国的社会进步,表现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的增强,更表现为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的阴影,充满自豪地走向世界,展示出一种可贵的自信和成熟。
与一些国家和地区一样,我们也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面临着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势。但我们的心境是从容和镇定的。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谓多矣,但我们始终坚信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自信来自对党的高度信任。香港、澳门回归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达到了,滔滔洪水被击退了,申奥和加入WTO成功了。缕述十多年来的丰功伟绩,无一不是与党的坚强正确领导联系在一起。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增强。旧中国,人民饱受战乱贫弱之苦,直不起腰来。而今天,我们已经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即使遇上较大的风浪,我们也不怕。中国的自力更生的能力足以抵御人世遭逢的各种困难。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当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代表、委员坦陈直言,党和国家领导人悉心倾听,情之殷殷,心之切切。正视问题,不回避困难,本身就说明上下一心,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哪个国家不难?什么时候没有问题?但人们坚信,只要日日行,就不怕千万里路;只要天天作,就不怕万千事难。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今后仍是如此。
我们的国家走向成熟,人民走向成熟。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国内改革和建设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考验面前,我们能够从容以对,进退有度:从治理经济过热到实现“软着陆”,从扭转通货紧缩到有效实施扩大内需。在全球经济起伏不定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始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很不容易的。谋大局而无偏端。这充分说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谋善断,有驾驭全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方面我们逐渐成熟了。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碰上激流险滩,我们的人民都能沉着应对。我们既不为好形势冲昏头脑,盲目乐观;又能够在困难面前增强信心,知难而进。
“两会”期间,人们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这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巩固优势,扩大胜势,积极稳健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学术评审要严肃
本报记者 武卫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香涛代表对当前科技、教育界名目繁多的评审活动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的资助,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严格的评审。问题是现在评审活动太多太滥,有些人拼命跑关系,使严肃的评审活动掺杂了许多非学术的东西,影响了评审的质量。”
“这种状况得不到纠正,势必助长学术界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挫伤大家认认真真做学问、搞研究的积极性。”何香涛认为,必须规范评审活动,提高评审质量,引导大家把聪明才智用在科研和教学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