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

  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国土绿化公报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本报北京3月13日讯记者江夏报道:今年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在新世纪和“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国土绿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生态形势仍十分严峻。
  公报显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纳入“十五”计划并相继实施,这是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其投资之巨、建设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在国内外都是空前的。一年来,六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造林绿化和保护面积191.09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21.77万公顷,飞播造林41.66万公顷,人工造林27.66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试点扩大到20个省、区、市,完成造林绿化88.50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9.89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8.61万公顷。
  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全年全国义务植树24.69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76万个,乡镇以上领导创办绿化点3.81万个,义务植树继续向制度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城镇绿化质量提高。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8.15%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平方米。北京、上海、辽宁大连、吉林长春、贵州遵义以及海南、广东、湖北、河南等省开始营造环市林、环城林、环乡林、环村林,正向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森林公园发展迅速。全国森林公园总数1078处,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和国家、省、市、县级森林公园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森林旅游线路逾2万公里,实现森林旅游的社会综合产值约20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350万个。
  但是,我国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东北、西北连续干旱和南方发生洪涝灾害。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加剧之势,荒漠化土地年均增加1.0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重点森林病虫害治理虽然取得成效,但每年仍有600多万公顷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公民履行植树法定义务的意识和支持生态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不强,国土绿化任务十分艰巨。


第3版(要闻)
专栏:经济视点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从《预算草案报告》看财税改革
本报记者李建兴
  多重因素推动财政收入增长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3月6日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去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6371亿元(不含债务收入),比预算增加1611亿元,比上年增加2976亿元,增长22.2%。
  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原因除了经济稳步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外,特殊性增收因素比较多。其中,车辆购置附加费改为车辆购置税并纳入预算管理,增加收入266亿元;减持国有股收入专项上交财政,增加收入122亿元,其中主要是境外发行减持国有股收入110亿元;人民银行上交以前年度收入188亿元。扣除特殊性增收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7.9%。除了每年导致财政增收的具体因素之外,一些经济专家认为,制度创新是我国财政收入自1994年以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办法,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收统支的局面,调动了各级政府当家理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以后的几次体制调整,也没有超越“分灶吃饭”、“减税让利”的大框框。直到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改革财税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财税体制才开始建立。通过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1993年,财政收入仅4349亿元。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平均每年财政收入增收1000多亿元。1997年达到8651.1亿元,接近翻一番。2001年达16371亿元,已是1993年的3倍多。
  致力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框架是1994年改革后逐步完善形成的。近几年,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
  1998年以来,也就是本届政府任职以来,规范和完善财税体制的步子迈得很快。具体的措施包括:
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了税收制度,加强了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着力解决越权减免税、欠税等问题,建立了税收征管新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规范税费分配秩序,凡确需保留的都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特别是省、区、市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得到了规范,中央对省、省对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全国建立。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是4年来财政改革的核心。这些年财政支出一方面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经营性项目、应用性研究项目和可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中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在重点保证国家政权正常运转需要的同时,又不断增加对教育、科技、农业、卫生、文化、扶贫等重点支出项目的投入,并利用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逐步推广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实现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钱花在“刀刃”上,改革知难而进
  从项怀诚部长的报告中,不难看出2002年财政工作的几项重点都突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这一中心思想。就预算草案和支出重点而言,财政力争做到不“越位”、不“缺位”,该保的保,该压的压。
  国债资金使用是大家关心的事。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财政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其中1250亿元列入中央预算,25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主要用于在建国债项目、西部开发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南水北调、京津水资源保护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公检法司和高校扩招所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各级财政还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2002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中央财政相应安排支出206亿元(不含用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央财政将从国债投资中分别安排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支出137亿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支出239亿元。为了加快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200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教育支出251亿元,安排科技支出408亿元。
  在《预算报告》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规范财政资金收支行为放在了财政工作的重要日程上。
  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2002年中央财政将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的范围,增加预算改革试点部门,争取将试点单位从2001年的6个增加到40个左右。同时,试行财政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规范收入收缴办法。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强化对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分配办法,除少数特殊行业的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这次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第3版(要闻)
专栏:经济时评

  美国近日宣布将大多数进口钢材关税提高到8%—30%,我国钢铁出口将因此遭受损失——
认真应对贸易壁垒
  龚雯
  这几天,中国钢铁业老总们非常关心美国进口钢201案最终结果。根据该方案,美国将对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进口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关税,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数百亿美元的钢材对美出口因此将面临重创。
  可以肯定,这是全球钢铁业遭遇的最大一宗贸易壁垒案,此次美国所作所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动用的是WTO框架下的保障措施,但实质上自说自话,抛开了WTO正常程序。并且,美国这次挥动大棒的对象是欧盟、日本、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却“豁免”了对美钢铁出口大户加拿大和墨西哥,完全不符合WTO的非歧视原则。目前,全球钢铁业陷入低谷,钢材产量严重过剩,需求急剧衰退,钢价走低。特别是美国钢铁业因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下降,面临很大危机,因此不断对别国钢材设置贸易障碍,以保护本国钢铁业。比如,自1996年以来,国外对我钢材反倾销达16起,涉案金额5.8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官司来自于美国。这一势头不能不引起国内企业的足够重视。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钢材出口迅速扩大,1999年—2001年,对美国年平均出口钢材90多万吨,2000年达129万吨,在美国进口钢排名中居第八。但总的看,我国对美钢材出口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占其总量都不到3%,属少量出口,不足以对美国钢铁企业构成损害或损害威胁。去年美国进口钢材总量2735万吨,我对美出口才74万吨。美国如此设限,无疑是不公平的,将对我钢铁企业对美正常出口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热轧、冷轧产品。
  中方已表示,保留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申诉的权利。这场贸易战的最后结果,要看今后几个月的事态发展。就国内而言,近几年我对美钢材出口占我钢材总出口量的10%—15%左右,这个市场不能丢。中方负责处理此案的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周世俭指出,国内钢铁业除了密切关注、积极抗辩之外,还应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搞高档次的深加工,提高出口钢材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举个例子,我国钢产量现居世界第一位,部分产品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每年仍要进口大量钢材,其原因就是国内的特种钢材普遍还不过关,如果这类钢材质量上去了,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促进出口。另外,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售价相对偏低,往往有可能授人以柄,引发反倾销、保障措施等麻烦。加入WTO后,贸易壁垒防不胜防,怎样打破和减少这些壁垒,恐怕不光是钢铁这一个行业要面对的课题。


第3版(要闻)
专栏:

  台籍爱国人士黄顺兴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著名台籍爱国人士、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黄顺兴先生,因病于2002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黄顺兴先生遗体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蒋正华、王兆国、罗豪才、张克辉以及全国人大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在京台胞代表、黄顺兴亲属、生前友好参加了遗体送别仪式。钱其琛等领导同志也以不同方式向家属表示慰问。
  黄顺兴先生1923年3月12日生于台湾省彰化县,早年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主张祖国统一。1986年在北京定居,1987至1992年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黄顺兴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一直关心国家农业和环保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他身居北京,挂念台湾家乡父老,为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做了大量工作;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台湾独立”,体现了一位老台胞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怀。


第3版(要闻)
专栏:

  去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实际增长3.4%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4%。
  去年农村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为832元,比上年增加12元,增长1.4%,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7.8%,比上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与上年比较,2001年农村居民用于居住和交通通讯的支出增长最多,合计为388元,比上年增加36元,超过消费支出增加总额的一半。其中,居住支出增加21元,增长8.0%;交通通讯支出增加16元,增长16.9%。消费支出中现金支出比重提高。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1364元,比上年增加79元,增长6.2%,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78.3%,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2001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消费水平均有提高,但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按农户收入5等分分组看,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992元到3308元,分别增长1.5%、3.3%、4.1%、3.7%和7.2%。


第3版(要闻)
专栏: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
海关总署要求做好应对工作
  本报北京3月13日讯记者杜海涛报道:海关总署与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海关主要领导干部WTO研究班经过8天的学习,昨天结业。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牟新生在结业典礼上指出,全国海关要树立“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指导思想,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关各项应对工作。
  牟新生说,加入WTO后,全国海关要认真履行与海关事务有关的承诺和WTO规则、协议,加大海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减少环节,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办事效率。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审批的事后管理。要全面推行关务公开、警务公开制度,依法做好海关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行政复议的处理及诉讼,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3版(要闻)
专栏:

  去年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近十万宗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去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和矿产秩序进行了认真治理整顿,清理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违纪案件,涉及土地近10万宗,面积1万多公顷,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这是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透露的。
  据介绍,在整顿矿山生产秩序方面,去年全国共查处无证勘查、开采2.37万起,查处越权发证739起、违规发证5904起、非法转让矿业权629起,矿业权出让、转让行为得到初步规范。
  经过治理整顿,国土资源市场得到进一步发育。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进程明显加快,土地有偿使用份额稳步提高。据统计,去年我国城市存量土地有偿供应比例超过40%。浙江、广东、江苏、黑龙江、山东、云南、海南等16个省(区、市)明确规定,今后经营性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全国2861个市县中,已有1435个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


第3版(要闻)
专栏:

  我国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本报北京3月13日讯记者赵永新报道: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重生态建设轻生态保护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今天结束的全国自然生态保护会上指出,目前是建国以来我国开展生态保护的最好时期,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保护对整个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今年国家环保总局的重点工作包括: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评审和立项,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完成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以及生态数据库、项目库建设等。


第3版(要闻)
专栏:

民航春运客流增长17.3%
本报讯今年春运民航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实现了“以客为主,客货兼顾,安全有序,优质快捷”的总体目标。据初步统计,春运期间民航共执行班次8.29万多班,比上年增长22.95%;提供座位数1400多万个,比上年增长9.05%;旅客运输量838万人,比上年增长17.3%,创历史新高;客座率平均为58.54%,比上年增加4.12个百分点。(杭宣)


第3版(要闻)
专栏: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将举行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年会3月24日—25日将在北京钓鱼台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作为WTO成员的中国”。该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年会和一次专题国际研讨会,因其高层次、小规模的特色,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政府高层人士、著名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


第3版(要闻)
专栏:

安徽省军区扶贫老区有成效
本报讯安徽省军区对口扶贫革命老区金寨县十年如一日,牢牢抓住脱贫致富这个主题不放松。建学校、修道路、科技普及、进村驻户挖穷根。被扶贫的金寨县铁冲乡人均年收入由扶贫前的308元升到1685元。
  安徽金寨县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但因发展需要,仍有许多贫困家庭需要扶持。安徽省军区将扶贫作为己任,10年来支持当地迁建小学,修建道路,建立天麻、生姜生产示范基地,并派专人驻村驻点扶贫。针对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驻点扶贫的干部为适应当地推广板栗、天麻、生姜等农科技术需要,为扶贫点购买了有关的录像带、光盘和书籍。(潘玉柱张民鹏任涛)


第3版(要闻)
专栏:百城万店无假货

  购物放心无假货价格放心无欺诈
南京湖南路诚信广招天下客
本报南京3月13日电记者顾兆农报道:从今天起,消费者在南京市湖南路商业示范一条街上,如果遇到买了不称心的商品欲退货而又不能的情况,只要找到设在这条街上的投诉中心,经检查,如符合有关规定,投诉中心就将接受退货。这种由工商等部门参与实施的“先行垫付赔偿制”,是对店家“不满意就退货”承诺的进一步完善。这是南京市湖南路商业街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个缩影。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作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的南京湖南路,围绕学习、贯彻和落实“纲要”,创办了道德学校,1月18日,首场教育活动在管委会拉开帷幕。以《纲要》为教材,采取领导说、专家说、经理说、执法部门说、劳模标兵说、营业员说和消费者说的以诚信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在湖南路已形成制度。今年,湖南路将采取新的措施,进一步打造诚信经商的“湖南路”品牌:3月13日,湖南路示范街上的“南京湖南路商场”等6家商店和“海尔曼斯服饰总厂湖南路专卖店”等16家商店,分别被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四星级信用商家”和“三星级信用商家”。湖南路提出,把过去商家向社会承诺的“不满意就退货”、“天天3·15绿色消费”等,具体到今年实施的“八放心”举措:包括购物放心无假货、质量放心无劣货、价格放心无欺诈、美食放心无事故、退货放心无烦忧、管理放心无死角、服务放心无挑剔等。
  质量问题当场解决,责任不清协商解决,顾客问题帮助解决,特殊情况特殊办法解决,商品可退可不退以退为主,可换可不换以换为主,可修可不修以修为主,这是在实践“纲要”中,湖南路一些商家提出来的。今年春节前夕,北京顾客张桂珍女士在湖南路附近的一家商场买了一条休闲女裤,回家试穿后才发现前后片比例不对,没法穿,因无凭证,也说不清在哪个商场买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与南京湖南路商场取得联系。湖南路商场认为,这条裤子虽然不是本商场所售,但为了维护整条街的信誉,想方设法帮她解决。当张女士收到商场寄去的为之调换好的裤子时,激动万分,在电话中直夸湖南路商场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店。
  经过5年的精心建设,南京湖南路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南京一家大百货公司受到湖南路经验的启发,也实行了“不满意就退货”。南京的太平路商业街管委会、正洪街商业街管委会,到湖南路实行“驻地”考察,跟班学习。辽宁一家商业企业的老总将信将疑,悄悄来到湖南路的一些商店,亲身体验了这里商业道德的魅力后,他找到湖南路管委会说:“我口服心服。”


第3版(要闻)
专栏:

  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继续在沪考察
  本报上海3月13日电记者戎霄报道:今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继续在上海考察参观,并听取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陈述报告。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内,考察团参观了“世界博览会——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览。200多幅珍贵史料深深吸引了考察团的代表:如中国最早参与世博会的是一个叫徐德琼的上海商人。1851年,他以“荣记湖丝”参加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并获金、银大奖。轻点“信息墙”的屏幕,可以查阅国际展览局所有成员国的资料。考察团团长卡门·塞雯女士评价:“上海用如画语言展示世博会历史。”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认为展览是“世博会历史的港湾”。在“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大型展布上,代表们用英语、法语、希伯来语写下“祝上海好运”的祝福。
  考察团今天还了解了上海世博会的选址规划方案,参观了城市总体规划图和上海航空港、深水港模型。参观结束后,代表们乘船沿黄浦江实地考察黄浦江两岸世博会选址地区。下午,考察团继续听取上海市的申办陈述报告。


第3版(要闻)
专栏: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牌为依托,走强强联合之路,最近收购了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权,并注入资金重组北京卫生材料厂。图为公司董事长熊维政正在向有关领导汇报重组情况。李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