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阳光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春风做伴好还家
  本报记者 刘磊
  6日下午,广州火车站。依然是提着大包小包的滚滚人流,却没有了往年春运时的混乱;依然是排队买票的长龙,却没有了往年此时的喧嚣吵闹。
  在排队买票或等候上车的人流中,不时能看到头戴小黄帽、身披“广铁春风伴你行”绶带的志愿者穿梭其间,主动为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旅客拿行李、送茶水。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杯热腾腾的茶水,让归心似箭的旅客们感受到往年春运不曾感受到的温暖。
  “节前春运看广铁”。广东作为我国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地区之一,春运压力巨大。据广铁集团总经理张正清介绍,目前广铁集团已经将所有能够上线运行的车辆全部投入春运,并向外局借用了31组车底,使节前出广东的运力比去年增加了20%。
  在台山打工、准备回湖北老家的小伙子李月明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光排队买票就不知要多长时间,还不一定买得到。今年我只排了两个多小时队,就买到了。”
  至23时,广州站当日发送旅客达15.5万人次,是今年进入春运以来发
  送旅客最多的一天。


第1版(要闻)
专栏:

  欢聚一堂 畅叙友情 共商国是 喜迎新春
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
江泽民作重要讲话 李瑞环主持 胡锦涛等出席
  本报北京2月8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继续和衷共济、肝胆相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
  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商国是,喜迎新春。
  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新春祝福。
  中南海会议室里,水仙盛开,杜鹃吐艳,春意融融。座谈会上,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民建中央名誉主席孙起孟、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无党派代表人士阿沛·阿旺晋美先后发言。他们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过去一年中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的信心和期望,还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江泽民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我们实施“十五”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在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总结了历史经验,全党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们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成绩、新进展,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所取得的,也是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的紧密团结和亲密合作分不开的。
  江泽民指出,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六大,进一步动员和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新世纪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团结稳定。
  江泽民说,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独特优势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都要百倍珍惜,自觉维护,并使之不断完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凝聚成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生动活泼、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希望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江泽民最后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满必胜的信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他说,刚才,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过去一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各项成就,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的信心与期望,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五”开局的良好势头,有着重要意义。他指出,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对统一战线各方面进一步围绕大局,发挥作用,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很好地贯彻落实。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十六大的召开。
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王光英、孙孚凌、万国权、周铁农、王文元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李德洙等出席了座谈会。(附图片)
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商国是,喜迎新春。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太行赤子”张荣锁
新华社记者 赵德润 蒋永武 新华社通讯员 翟耀 本报记者 李杰
真是奇迹!
  8年间,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极贫部落”竟成了闻名遐迩的“小康群体”;
“四百壮士”在高山野人式地穴蛰居3年,竟在历史上3个朝代修路未成的万仞绝壁上筑起了长达10公里的“通天路”;
  昔日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闻名晋豫两省交界地区的“深山乱窝子”,如今成了“文明示范村”。
  近年来,党政军各级领导纷纷前来参观,无不称赞这里的干部群众“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在中原大地上树起了又一座艰苦创业的丰碑!”
  创造奇迹的带头人,就是我国农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又一突出典型、以“太行赤子”名播中原的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
  “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图的是借一个舞台实现走出大山时的梦想,带领村民把‘极贫部落’变成‘小康群体’”
  1993年秋天,辉县市村“两委”换届。时年37
  岁,已在外经商13年,以200多万元资产成为“全镇首富”的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张荣锁,主动向镇党委请缨,要求回到故土回龙村当支书。
  当时回龙村的贫穷状况,在改革开放已10多年的中国农村实属少见。这个地处豫西北与山西搭界的太行深山之中不足千人的小山村,竟被40多道山岗峰梁隔离成17个自然村。封闭状态下的回龙村没成为“世外桃源”,倒成了“极贫部落”。已是20世纪90年代,这里依然是运输靠人背,磨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灯。没钱娶嫁,村里青年人大多是“换亲”成家。不少人家农闲季节一日只吃一顿饭……
“你有高级轿车坐着,县城10多间门面房开着,采石厂办着,一年收入30多万元,何必回穷深山受罪?”亲朋好友劝张荣锁。
  “为圆一个人生梦!”张荣锁想起1975年的冬天,高中毕业的他走出大山参军报国。到部队后,新战友们都夸自己家乡好,张荣锁也向大伙儿描述“家乡风光”:蜿蜒逶迤的公路环绕山间,满山遍野的果树春华秋实,绿树成荫的林木簇拥着座座新房……“好个世外桃源!”战友们羡慕不已。
  然而,张荣锁对家乡的描述并非现实,只是他久藏心底的梦想。在部队服役5年并入了党,退伍后经商、跑运输、办企业又丰富了经济头脑的他,怎能放弃这个带领家乡人实现昔日梦想的机会?
  “不怕自家经济收入上受损失,不为当支书手中有权力,不图当官借机捞好处。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图的是借一个舞台实现走出大山时的梦想,带领村民把‘极贫部落’变成‘小康群体’!”
  “上任演说”时,张荣锁向党员、村民立下誓言,博得阵阵掌声。
  上任伊始,他到山崖上的几个自然村了解情况。晚上,当他踏进张沟自然村村民董忠勤的家门时,院里、屋里黑洞洞的,只听隆隆的石磨声。走近了,才看清老董和儿子正在推磨磨玉米,墙上一盏老油灯的灯头细若豆粒。到谢莲英家时,天还不冷,屋门口却燃着一堆火,只见谢莲英正和儿媳趁着火光做针线。
  “没有电,真让乡亲受苦了!”张荣锁心情沉重,当场许诺:“年底之前一定把电送上山!”
  “这么高的山,能送上电?送天上的闪电吧?”村民将信将疑。
  是的,往山上送电谈何容易!回龙村崖上崖下相差高度800米,直线距离5公里。要把几十根每根500多公斤的水泥电杆,抬上海拔1700米的老爷顶,其间要穿过几道沟,翻过几架岭,还得攀上绝壁,登越险峰。过去,市、镇供电部门也曾勘测多次,都因“电杆无法抬上山”而搁置下来。
  “如今火箭都上了天,就不信电杆上不了山!
  就是拼上一条命,也要把电杆插上山,让崖上人结束黑灯瞎火的历史!”张荣锁立下誓言。
  这年冬天,张荣锁带着村民打响了“送电战役”。12人抬一根电线杆,脚踏着根本没有路的山崖砾石,一步一步往上挪。有的地方坡度太大,空身往上爬都困难。如若有一人松劲,千斤重的电杆就会直冲而下,后果不堪设想。张荣锁自己抬电杆大头的最末节,承受最大的重力,承担最大的风险。他以此激励大家:“你们放心地抬吧,电杆滑下来,要砸也是先砸我!”
  电杆抬到悬崖绝壁前,无法再抬了,大伙儿就用粗大的长绳拴住电杆的一头,几十个人喊着号子,一寸一寸地往上拖。不少人双手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就这样,苦斗35天,硬是把78根水泥杆“栽”上了崖顶。
  1994年2月5日,明亮的灯光终于照亮了崖
  上。这一夜,崖上村民久久没有歇息———妇女们就着灯光做针线,孩子们在灯下玩耍嬉戏,老人们则看着灯泡出神……
“送电战役”刚结束,张荣锁又带领村民打响了“治坡之战”。
  回龙村的座座荒坡,乱石遍布。星星点点的贫瘠土地嵌在石堆间,挂在高坡上,没个像样的地块供村民种粮种果。“决不能把穷山恶水留给子孙,得让回龙山水在我们这代人手里重新变个样儿!”严冬,张荣锁带领全村430名劳力,在山上埋锅造饭,垦荒造田。
  工地上,张荣锁既是“指挥员”,又是“壮劳力”。他高烧已达39度多,扛石头把肩膀磨出了血,肿起老高,皮肉和内衣竟然粘连在了一起,撕都撕不下来。高帮解放鞋被石块割开二寸多长的口子,脓血不住地渗出鞋外,他仍与村民并肩拼搏。
  有这样的领头人,荒山怎能不低头?村民们苦斗50多个日日夜夜,硬是在荆棘乱石间造出90亩梯田。连续3年,全村治理了8座荒坡,开辟良田1500亩,种下苹果、山楂、桃、梨等果树3.5万株,目前已有1.5万株进入盛果期。张荣锁当年那“满山遍野的果树春华秋实”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粮、果多了,没有路运不出山,变不成钱。张荣锁带领村民修筑了3.5公里柏油路,接通山外公路,结束了回龙村“与世隔绝”的历史。有了公路,货畅其流,山里的“特色经济”迅猛发展。
  过去,山里的土产运不出,村民眼睁睁地看着各种水果沤成烂泥。如今,每年都有50多万公斤水果销往山外;过去满山遍野的槲树只能当柴烧,如今截成棒子种香菇,全村拥有菌棒15万根,生产的“无污染香菇”打入国际市场,年获纯利上百万元;过去村里丰富的花岗岩、大理石资源“久居深山无人识”,如今机械化加工的各类石材畅销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
  昔日穷得丁当响的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冒尖户”的积蓄达到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张荣锁上任不到3年,回龙村就成为新乡市首批命名的“小康村”。生活在我国道教发源地“北顶”名刹下,世代叩拜真武大帝祈福求富的回龙人,今天再也无人上山拜神了。村民无不感慨:“真正的神仙是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共产党员是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千难万险,也要在万仞绝壁上开出通天路”
  山下的回龙人富了,崖上的回龙人却仍因大山阻隔,依然贫困。
  回龙村境的老爷顶海拔高度达1700米。老爷顶下一挂长15公里,平均高度200多米的悬崖绝壁,将回龙村一分为二。绝壁之上有5个自然村,居住着380口人,村民世代只靠挂在绝壁上的一架“老爷梯”爬上爬下。近20年里,就有18人被“老爷梯”吞噬了生命。
  张荣锁发誓要把“老爷梯”变成“通天路”,让崖上乡亲也过上好日子。
  “修路上崖,异想天开!”村民无不摇头。他们太熟悉“老爷梯”了:为了方便香客到山顶道家鼻祖修炼圣地真武观朝拜,从明代、清代到民国初期,当地官员曾4次带领人马来到崖前修路,尽皆无功而返,只是初修或补修了一架“老爷梯”。
  “共产党人就是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千难万险,也要在万仞绝壁上开出通天路!”张荣锁心雄志坚。
  1997年冬天,张荣锁带领150名党员、民兵组
  成的筑路大军,背着背包,拉着锅碗瓢盆,挺进深山峡谷,挖地穴,依巨石,铺上山草,安营扎寨。从此,冬去春来,暑往秋至,筑路壮士苦干一年多,劈开9个山头,修成了一条长8公里的盘山水泥公路。
  雄关如铁。公路修到壁立千仞的峭崖之前,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如果按照常规隧道的打法,隧道的进口、出口平穿山崖,公路只能通到峭壁的对面;对面也是绝壁,仍无法通到绝壁顶上。张荣锁想出一个“绝招”:让隧道在崖腹里呈“S”形蜿蜒而上。据测算,这条“S”形隧道长1000多米,如果只从一个口子朝前开,得花30多年时间。唯一的办法,是先从绝壁上掏几个洞口,从几处进到绝壁的“肚子”里,同时施工。但是,山腹中的“S”形隧道如何弯斜,高低不同的每个洞口选在什么位置很难把握。
  张荣锁凭借从战友那里学来的测绘技术,把粗绳一头拴在崖顶树上,一头拴在腰间,一下子滑下崖壁,开始测量洞口的位置和隧道的坡度。他冒着掉下悬崖的危险,先后30多次上下绝壁。不知是他的豪壮吓走了死神,还是死神因感动而有意放过了这位人间壮士,张荣锁竟然一次次有惊无险,平安归来。
  洞口确定了,人们用绳子把自己吊到半山崖打眼放炮。第一个炮眼打成了,谁去点炮?几名党员站出来“请缨”。
  “争什么争?这事还轮不到你们!”凭着胆大心细,沉着机敏,张荣锁下到半崖,成功地点响了征服悬崖的第一炮。
  为修路,张荣锁不仅豁出命来,经历九死一生;而且豁出财来,几乎倾家荡产。开工后,他把自己经商积攒的72万元存款,全部无偿投入到了修路上。
  2000年4月,修路资金告罄,眼看就要停工。
  急得满嘴起泡的张荣锁,独自坐在山崖下,抱着脑袋发呆到深夜。
  他终于拿定了主意:“变卖家产!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当晚他就下了山。几天后,他拿回26万元现金,使工程重新启动。
  原来,张荣锁下山后瞒着家人,以低价卖掉了轿车、镇上住宅和苦心经营多年的石材厂,所得现款全部做了修路急用。
  张荣锁的精神感动了“上帝”。许多人以他为榜样,为修路谱下动人篇章:
辉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转业军人李家喜,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贷款8.5万元,加上女婿因公牺牲的3.5万元抚恤金,全部用于支援回龙人修路;
邻村当兵时学过测绘的退伍军人李长杰,主动帮助回龙村人搞隧道测量,历经数月没要分文报酬;
共产党员、村民董勉祥在排险中壮烈牺牲。他已60岁的哥哥董勉良处理完弟弟的丧事,就来到工地,手持弟弟生前用过的工具,含悲苦战,“火线”入党。
  …………
全村上百户村民都把存款交到张荣锁手里,支援修路。筑路大军由开始的150名党员、民兵,发展到460人。
  就这样,“四百壮士”在山上度过了整整3年住岩洞、睡地穴的“野人生活”,投工15万个,动用土石30万立方米,靠“土豆加钢钎”,终于把公路修上了崖顶。
  2001年1月4日通车那天,全村人都涌上山顶,隆重庆祝山民的“通车节”。年已八旬的董忠勤和老伴让大儿子用小车推着,来到现场。老伴想起几年前坠崖身亡的儿子小安,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安儿,你锁子哥已领着大伙儿把路修通了,宽宽敞敞地一直通到咱家门口。天一黑你就顺着这条路回家吧,娘在家等你……”董忠勤老人已说话艰难,他把右手大拇指颤抖抖地伸向张荣锁。这高高翘起的大拇指,是村民对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崇高礼赞!
  路通了,使世代以“天上人间”、“世外高人”自嘲的崖上村民们的生活与现代社会接轨了。此路成了豫西北连接山西的又一通道。2001年“五一”期间,5000多名游客乘车上山,游览千年名刹真武观。旅游服务成为回龙村的一项重要收入。
  今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中将慕名来此考察后,流泪称道张荣锁带领回龙人“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许诺“我要私人出资,为你们立碑!”一位作家在此含泪赋联:“气雄万古,绝壁开凿通天路;功载千秋,幽谷吟唱动地歌。”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带头、党员带头,不信文明春风唤不回”
  回龙村过去干部不团结,村里吵嘴骂街、打架斗殴、盗窃赌博等不文明的事屡有发生,“深山乱窝子”名传四方。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带头,党员带头,不信文明春风唤不回!”张荣锁一上任,先抓班子建设,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和模范行动感染班子成员,教育党员和村民。
  村里老支书张树松早年和张荣锁的父亲有矛盾,经常给荣锁家出难题。张荣锁退伍回村,有人推荐他当干部,张树松说:只要我当支书,张荣锁连个村民小组长也别想干!张荣锁任支书后,很多人认为老支书的日子不好过了。然而,张荣锁却一直十分尊敬老支书,逢年过节还提着酒肉登门探望。老支书的儿子得了胃癌,张荣锁马上赶到医院送去1000元钱。老支书提起张荣锁对他家的关照就掉泪,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我张树松在,你们就别说小锁一个‘不’字!”老支书临终前,拉着张荣锁的手说:“小锁,回龙村有你在,一定能变好!”
  张荣锁经常对村里干部说:“集体的事情要想办好,干部必须得带头。干部带头,什么事情都好办。”
  1996年8月,正当村民种的香菇即将丰收之时,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把两万多根槲树菇棒冲进了山下石门水库。此时的水库,水深达六七十米,湍流汹涌,漩涡乱卷,十分凶险。村民们看着近200万元财产将被洪水吞没,不禁绝望地大哭。
  “哭有啥用?党员、民兵,跟我上!”张荣锁大喊一声,第一个跳上了自制的木筏,冲进波峰浪谷之中。一个大浪把他打入水中,顿时沉没。乡亲们惊得大喊:“荣锁,荣锁,你回来呀!菇棒我们不要了!”谁知,一会儿,张荣锁却从十几米外的水面露出头来。他带着党员、民兵与狂风巨浪搏斗5个昼夜,硬是从肆虐的洪水中把2万根菇棒抢了回来。
  一天,村里正进行道路硬化。一车石灰刚拉到村里,天空突然暴雨如注。满车石灰,经水一浇,噼啪作响。如不迅速卸下车上的石灰,石灰遇水产生的高热,促使油箱着火,就会引起汽车爆炸。要卸车,村民无人敢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荣锁奋不顾身,一跃上车,挥动大铲,向车下卸石灰。此时,浓烈蒸腾的石灰味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脚底烤得如火烧一般难受。可为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张荣锁临危不惧。村干部、民兵们感动了,一起上车助战。卸完车,张荣锁的双脚烫满燎泡,不能行走,大病一场。
  张荣锁还以扶贫济困的行动,带出了互帮互助的村风。村民孙小军年近三十才找上对象。可姑娘说,孙家没新房,坚决不成亲。正当孙家老人急得掉泪时,张荣锁上门来了,真诚地说:“我刚建了幢新房子,我的孩子还小,眼下用不着,就让给小军两口子住吧。”接着递上了钥匙。还送上1000元钱,助孙家办喜事。结婚典礼上,小两口按礼仪拜过高堂之后,硬要“再拜恩人”。
  1993年,村民刘士平的女儿刘秋叶考上了大学。刘士平白天见人笑,晚上却关门哭。家里穷,缴不起学费,女儿难圆大学梦,当爹的怎不心酸!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发愁,张荣锁叩门而入,递上1500元钱,说是作为秋叶的学费。后来听说秋叶为了省钱,在学校一天只吃一顿饭,张荣锁又建议村里每年资助1000元,直到秋叶大学毕业。
  村民赵玉森,女儿远嫁他乡,儿子因家穷找不上媳妇,到外乡“上门”去了,无力照料老人。“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儿女,就让我代你的儿女尽孝吧!”张荣锁登门认“亲”。平时有空儿就上山为老人打柴、种地,常为老人送面、送油、送鱼、送肉,冬天未到就早早地把烤火煤、棉衣、棉被送到老人家中。
  作为共产党员、村支书的张荣锁,岂止是赵玉森一人的“儿子”,他对全村乡亲都饱含着赤子之情。村里不管谁治病缺钱,他总是成百上千元地掏。据村民反映,张荣锁含辛茹苦十多载积存的钱,除100多万元花在了修路上,其余的全花在了孩子上学、吃药住院有困难的村民身上。有人为他惋惜:“你把千辛万苦挣来的钱全花在了他人身上,不值!”他回答:“作为共产党员,好爹好娘是人民。儿子挣钱父母花,最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荣锁的带领下,回龙村逐渐形成了“一家有难,众人相帮”的好风气。昔日八方皆知的“深山乱窝子”,如今成了多次受到省、市表彰的“文明富裕村”。
  看着回龙村的巨变,村民们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好书记张荣锁。48岁的村民李世林用他那“种田把式”、“筑路勇士”的双手写出长诗赞颂张荣锁:“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风雄胆、无私奉献/令960口血肉之躯为之感动/20平方公里的巍巍大山也受震撼/一颗赤子之心投进故乡的怀抱/一双粗大的手托起了太行的腰杆/他永远是清峰关上高高的火焰/在太行人的心碑、口碑上/今后将会有一个张荣锁的名字频繁出现……”
  李世林说:“我的诗不是写出来的,是从心底喷出来的;也从来没想要发表,只是为了留下来教育子孙,做人就要像张荣锁那样。”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全国老龄委第四次全会上强调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扎扎实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工作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尹鸿祝)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总结2001年老龄工作,研究部署2002年各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岚清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
  会议由国务委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主持。
  李岚清在讲话中肯定了2001年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年的老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我国有1亿多老年人,他们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龄工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李岚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老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地区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抓紧理顺和健全地、县级老龄工作体制,健全机构,配好人员,保证经费,确保基层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
  李岚清强调,做好老龄工作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倡导人人为老龄事业做贡献。他说,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老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教育青少年尊重、爱护和帮助老年人,推动尊老爱幼、老少共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李岚清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党政军群领导要把老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精心组织和安排好今年的工作,扎扎实实为老年人办几件实事、好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优抚对象抚恤金的按时发放,决不能让老年人冻着、饿着;要建设一批适用、方便的活动场所和老年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要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健全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要重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办好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积极开展党的政策、形势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健全老年党员的组织生活;引导广大老年人自觉地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等等。使广大老年人以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
  李岚清指出,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要把老龄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要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农村老龄工作的新路子。
  李岚清说,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特别需要关怀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业,不仅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李岚清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全面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各项老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李岚清最后说,春节将至,向全国老年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多吉才让、徐绍史、张左己、黄晴宜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增补共青团中央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第1版(要闻)
专栏:

  慰问困难群众 援助贫困家庭
辽宁河南广西湖南贵州重庆江苏等地贯彻中央精神积极抓好扶贫济困工作
本报北京二月八日讯 党中央关于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指示精神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深入基层,察民情、送温暖,把慰问送到有困难群众的地方,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及群众也自觉地行动起来,将援助伸向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共同帮助困难群众过好传统佳节。
辽宁
记者郑有义报道: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春节前纷纷深入基层,访贫帮困。省委书记闻世震先后到丹东、本溪走访困难企业,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省长薄熙来带领慰问团到连续三年大旱的辽西朝阳市和阜新、锦州等地,深入采煤沉陷区看望矿工、特困户,为他们送去节日用品。省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纷纷在基层全力为困难群众济贫救困,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目前,抚顺市共接收捐赠钱物三千零八十九点七万元,现已全部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丹东市三千四百多万元的救济款物已陆续送到特困群众手中。
河南
记者李杰报道:河南省信阳市连续三年遭遇旱灾,去年更是碰上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灾区的人民过年有衣穿、有饭吃吗?生产救灾情况到底咋样?近日,省委书记陈奎元赶到去年旱灾严重的光山县,察看灾情和灾民生活情况。一天时间内,陈奎元先后察看了孙铁铺镇、仙居乡、卧龙台乡的生产救灾情况,到六户特困农民家里访贫问苦,给他们送去了救济款、棉衣和棉被。二月一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在开封县兴隆乡,省长李克强来到贫困户王宣家,送上棉被、面粉、食用油和现金,并交代村干部一定不能让困难户缺粮吃。
广西
记者罗昌爱报道:七日下午二时,对于刚从大石山区迁移到平原地带安家不久的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罗波镇尚黄村锦山片三十七户壮族人家来说,是特别温暖的时刻,在南宁市委书记李纪恒的带领下,南宁市个体协会带着自发捐献的大米、猪肉、食用油、毛毯,从六十多公里外的市区赶来,送到他们的家中,几家特困户还拿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慰问金。今年以来,南宁市把送温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先后建立了“特困户慰问制度”、“送温暖基金管理制度”、“扶贫解困信息反馈制度”等。按照市委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每人都与一户以上的困难户建立了帮扶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筹集近600万元,慰问了3万多个困难户和个人。
湖南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认真做好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工作。1月以来,全省13.5万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送温暖”,慰问困难群众117.6万人,将财政安排的7.3亿元资金、机关和社会筹集的1.8亿元资金、5000多万元物资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省直85个厅局共筹集1777万元资金、109万元物资,慰问困难企业、扶贫联系点等354个,慰问困难职工和群众4.22万人。
贵州
记者孙海涛报道:连日来,贵州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察民情、知疾苦、送温暖”活动。16位省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领慰问组,下到困难企业和边远的贫困山乡访贫问苦。贵州去年受灾较严重,全省已安排1.75亿元救灾经费,使315万灾民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为让灾民过好春节,全省民政部门近日又将2700万元专项救灾款和1.4万件棉衣等救济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省财政今年增加了400万元“低保”资金预算,拨出的1000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已下拨到各地,地、县两级也及时安排经费,全省30.6万城市“低保”对象已按时足额领到了保障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筹资1000多万元,给每个困难职工200元节日补助,为每个下岗职工送去50元节日慰问费。
重庆
记者范伟国报道:连日来,重庆市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到困难企和特困职工家中送温暖。重庆市委副书记王云龙、刘志忠、滕久明等分头来到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重庆市毛纺织染厂等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家中送温暖。渝中区区委书记刘隆铸连续数天下街道、到社区慰问土改时期的老干部、解放战争时的老战士和特困家庭、下岗职工。重庆市轻纺控股集团将新筹集到的100万元资金全部送到了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中。重啤集团等4家企业捐助了16万元,对口帮扶热水瓶总厂、搪瓷总厂等4家困难企业。重庆市机电控股集团筹集了30余万元资金,慰问17户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重庆市总工会今年已向10户企业300名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送上了15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为350名患病的特困职工和下岗职工送上了急需的药品。
江苏
记者龚永泉报道:连日来,江苏省全面开展送温暖活动。2月5日上午,省委书记回良玉和南京市市长罗志军一行来到困难企业南京市大件起重运输总公司,看望困难职工家庭,并送上慰问金。省长季允石来到涟水县阳光塑胶公司看望困难职工。地处苏北的宿迁市要求今年起市财政在预算内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困难群体帮扶资金,各县财政不得少于100万元。苏州市沧浪区实施“万人扶贫帮困送温暖计划”,区机关则每人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落实了全区600多户贫困家庭全年帮扶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武汉:万梅争艳喜迎春
  本报武汉2月8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武汉市首届梅花节今天在武汉东湖风景区拉开帷幕。东湖梅园万梅吐艳、幽香袭人,花在园中开,人在花中游,整个园区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依山傍湖的武汉东湖梅园占地500亩,位于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磨山脚下。目前梅园有梅花品种248个,大梅树5000株,梅花盆景5000盆,园内建有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还建有全国第一座梅文化展览馆——一枝春馆,是江南四大梅园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赏梅胜地。
  梅花节举办首日吸引了大批武汉市民前去观赏。“探春”、“人面桃花”等近200种梅花在艳阳下展露笑脸,花丛树下,一拨拨游人争相拍照留影。据悉,梅园首日接待海内外游人近3万人次。


第1版(要闻)
专栏:

  孤岛不孤
  本报记者 黄敬
  惠屿岛与大陆相隔4公里。2月6日晚,记者走村串户,看到几乎家家都有新电视机,图像清晰。一位村民开心地说:“今年大年三十,我们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在经济发达的福建泉州市,惠屿岛曾是个“寒极”。去年夏天,记者随市领导一行登岛,看他们一项一项地为村民排忧解难。记得村民们形象地说:对岸灯火辉煌,岛上黑灯瞎火。去年除夕,全村人为了看上电视,弄了台手摇式发电机,轮流摇、轮流看。精彩之处忘了摇,顿时漆黑一片。
  面对村民的期盼,市领导表示,一定让大家在2002年春节看上电视。有关部门想了不少办法:从海底拉电缆,会影响油码头;从空中架电线,会影响主航道;在岛上建电站,又不具备条件。最后,市里多方集资,长期供应低价柴油来发电,结束了岛上1133名村民无电用的历史。
  漫步惠屿岛,发现这里的码头是刚刚修建的,过往的客船是崭新的。村民们围拢着,讲到党和政府怎样给他们修路、建学校,还拉记者去参观富裕地区援建的养殖基地。时隔半年多,孤岛不再孤!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一汽大众第50万辆轿车下线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日前举行第50万辆轿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该公司生产多品种、宽系列、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成规模。 (李忠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连开发区GDP逾两百亿元
大连开发区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成为继天津开发区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张书政)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深圳元月外贸出口33亿美元
今年1月,深圳外贸出口实现开门红,出口总值达3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6%。(胡谋)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青海旅游总收入突破13亿元
  2001年青海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接待入境游客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全省旅游总收入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禹伟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