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巴勒斯坦主要组织简介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1964年5月28日在耶路撒冷成立,目标是领导巴勒斯坦人民解放巴勒斯坦,收复国土,建立巴勒斯坦国。巴解主要包括“法塔赫”等8个组织。巴解成立后很快成为巴反以斗争的中坚力量,并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目前,该组织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关系,向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驻了代表或观察员。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巴解最高权力机构是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1969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 成立于1957年8月,是巴解组织中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组织。该组织成立初期坚持“革命暴力是解放家园的唯一手段”,在被占领土从事反以色列的游击战。后根据形势变化,逐步改变这一政策,其成员大多进入巴民族权力机构以及巴安全部队中。法塔赫内部存在众多派别,也曾多次发生分裂。目前法塔赫仍然是阿拉法特可依赖的核心机构之一,但内部年轻一代正逐步崛起,在斗争与和谈策略上,与阿拉法特等老一辈存在分歧。
  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 激进的伊斯兰宗教组织,1978年在以色列合法注册,1988年12月,正式更名为“伊斯兰抵抗运动”。海湾战争之后,哈马斯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活跃的激进组织。哈马斯主张通过“圣战”消灭以色列,解放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其斗争形式主要是袭击以色列的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制造恐怖爆炸事件及绑架以色列人质等,曾发起大量自杀式攻击行动。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来,哈马斯发动了数起针对以色列犹太人的自杀性恐怖袭击,因此该组织及其领导人也成为以色列主要打击目标。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简称“圣战者” 成立于19世纪70年代末,主要成员是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原教旨主义激进分子。其创建者是在埃及学习的一批受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的巴勒斯坦学生。他们的斗争纲领与哈马斯雷同。目前也是以色列的重点打击对象。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 1967年12月成立。最初从属于巴解,后因反对1993年奥斯陆协议而脱离巴解。目前总部设在大马士革。该组织总书记穆斯塔法于2001年8月被以军用导弹炸死。同年10月17日,“人阵”的军事组织“穆斯塔法旅”采取报复行动,暗杀了以旅游部长泽维。随后,巴勒斯坦当局宣布取缔“穆斯塔法旅”。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简称“民阵” 1969年2月从“人阵”分离出的一个独立组织。初期大约有500名成员,总部设在叙利亚。总书记是纳耶夫·哈瓦特迈赫。该组织政治目标是:充当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先驱;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开展反帝和反种族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在以色列境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开展袭击以色列目标活动。 (唐志超)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中东和谈走下坡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阿以争端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尽管国际社会多方调停斡旋,但流血冲突仍在继续。虽然巴以领导人都多次表示愿与对方和解,走政治解决之路,但实际上旧恨未了,又添新仇。目前国际大环境决定了巴以冲突酿成大规模战火的可能性,但巴以问题的全面解决还要走漫长的道路。
  中东和平进程走了10年,但自2000年7月巴以戴维营会谈失败后开始一直在走下坡路。当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新确定了“‘武装斗争’依然是巴勒斯坦争取民族解放的手段之一”的政策,这表明巴勒斯坦人在走“政治解决”之路的同时,又恢复武装斗争了。当年9月底开始的巴勒斯坦“阿克萨起义”,显示了巴勒斯坦人不屈服于以色列占领的反抗决心,也表达了他们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解决巴以冲突的强烈呼声。
  无疑,巴勒斯坦人民建国和返回家园的民族权利至今没有得到恢复,在以色列占领下,巴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其他的合法民族权利也得不到承认,这是极不公平和极不正常的,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但由于以色列的高压政策和巴勒斯坦人武装抵抗的策略调整,致使巴以冲突有增无减。局势发展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巴以双方先前没有料到的。
  当前,国际社会希望巴以双方能通过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巴以问题。在以色列国内,沙龙上台及其强硬政策,使以色列当局多次借故不执行“特尼特计划”和“米切尔报告”。另一方面,尽管阿拉伯方面一再声称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不能算作恐怖行动,但巴勒斯坦一些极端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自杀行动,已背上了“恐怖主义”的恶名。与此同时,巴方则谴责以色列动用国家机器屠杀巴勒斯坦平民,推行“国家恐怖主义”。
  “9·11”事件后,反恐成了美国的头等大事。当美国领导的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恐怖组织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美以一致宣称打击中东恐怖活动的时机已经来临,将巴勒斯坦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党都纳入恐怖组织之列。美国还一再对阿拉法特施压,要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而以色列更视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为“恐怖组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的实体”、阿拉法特本人为“最大的恐怖分子”。更有甚者,以色列当局竟然动用武力将阿拉法特困在拉马拉,公然宣布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断绝关系;并以“阿拉法特打击恐怖不力”为由,出动军队和重武器进占巴控区,使巴以冲突局势更加激化。
  美国和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人绝对停止一切军事和暴力反抗,然后再开始重建信任、恢复和谈。这恰巧又是巴勒斯坦人,特别是巴勒斯坦极端组织所不能接受的。再加上以色列今年1月4日公布查获了巴勒斯坦通过红海走私武器事件。于是,“阿拉法特好战”、“巴方反恐不力”、“巴勒斯坦人根本不想要和平”等等罪名都落在他身上。对巴以和平前景失望的巴勒斯坦极端组织,乘机重又开始了自杀性暴力袭击活动。
  当前,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处境艰难。如果不对国内极端势力采取切实行动,他在国际上就无法立足,更无法赢得美国的信任。如果对国内极端势力痛下杀手,将会失去部分民心,还要得罪阿拉伯国家中的强硬派。但要害的问题还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和谈底牌,有迹象显示他们都想从“奥斯陆协议”上后退。尽管他们允诺巴勒斯坦立国,但最终的巴勒斯坦国的规模和实质都是大问号。
  关于阿拉法特本人及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作用,包括欧盟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认为阿拉法特仍然是“合作伙伴”,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认为阿拉法特“不可替代”。但以色列早已表示了抛弃阿拉法特的意思。因此在解决中东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美国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近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阿盟秘书长穆萨均在美国活动,试图说服华盛顿不要惩罚和制裁巴勒斯坦,更不要抛弃阿拉法特。阿拉法特本人更在2月3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展望》一文,发誓要结束巴内部的暴力活动。
  1月30日,沙龙在耶路撒冷会晤了3名巴勒斯坦高官,这是他就任以来与巴方的首次谈判。多数分析家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巴以不会就和谈爆出大冷门。透过此间纷繁的舆论可以得见,阿以双方的敌对情绪空前激烈,虽然目前的国际大环境决定了巴以局势不会因此失控导致阿以重新开战,但使人痛切地感到巴以问题解决的难度。可以预料,只要美国和以色列现政府不改变对中东和谈的政策,巴勒斯坦问题就看不到解决的前景。
编者的话
  备受世人瞩目的中东和平进程总是充满曲折和艰难坎坷。2000年9月28日,时任利库德集团主席的沙龙强行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由此引发了巴以间愈演愈烈的流血冲突,至今已持续了16个月。人体炸弹的阴影,无辜平民的伤亡,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再现了中东风云的诡谲,也给和平进程的前景留下了诸多悬念和疑问。中东和平进程是否如一些政治家和评论家所言已走入了死胡同?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美国其中东政策呈何种走势?内外交困中的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的个人命运如何?本期《国际周刊》围绕这些问题组织了一组稿件,希望能为读者答疑解惑。(附图片)
  巴“人阵”支持者在拉马拉的阿拉法特官邸门外举行集会,抗议逮捕该组织领导人萨达特。
  驻扎在阿拉法特官邸附近的以军坦克。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巴以停火障碍多
  《光明日报》驻以色列记者 徐启生
  最近,巴以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连续制造多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导致众多以色列平民伤亡和以军的大规模报复。巴激进组织“哈马斯”最近发表声明称:“将运用一切手段向所有以色列目标和犹太人发动全面的战争。”
  “9·11”事件前后,沙龙政府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更趋强硬。其主要目的是借助美国发动国际反恐之机,打击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削弱巴解组织的力量和阿拉法特的地位,或由新人取而代之,使以在谈判桌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为此,沙龙政府将阿拉法特从一个谈判对手变为打击目标。在策略上采取了挤压阿拉法特,迫其镇压巴勒斯坦内部的激进组织。“9·11”事件后,以色列当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要求美国将其列入国际反恐打击名单。以色列当局已在拉马拉将阿拉法特围困长达两月之久,旨在切断他与国际社会的一切联系。
  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进行的反以自杀性袭击行动,尤其是袭击以平民的恐怖活动,巴民族权力机构一直持反对态度。阿拉法特坚持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巴以冲突。他要求全体巴民众清醒地认清当前的地区和国际形势,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他称,这是巴勒斯坦事业赖以生存的坚强基础。为寻求与以实现停火,阿拉法特在去年12月16日下令巴解各派组织立即、全面、彻底地停止袭击以色列目标,要求各派组织遵守巴解组织和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各项实现停火的决定和承诺,以免为以政府对巴的军事打击提供借口而危害巴民族最高利益。与此同时,巴民族权力机构为实现停火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缔部分“恐怖组织”办公机构,逮捕了参与策划袭击以色列平民恐怖活动的激进组织成员。阿拉法特强调,巴民族权力机构谋求的只是依照联合国有关决议,公正、平等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不会提出任何无法实现的要求,也不会威胁以色列的生存。
  以色列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在停止暴力冲突,恢复和平谈判问题上的立场不尽相同。以外长佩雷斯为代表的左翼人士主张,以色列不能只依赖军事行动来取得停火,必须与巴方举行政治会谈。尽管巴以冲突不断,但佩雷斯一直保持与巴方官员的接触。佩雷斯主张巴以政治谈判必须建立在以下四项原则基础上:1.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A、B区建立巴勒斯坦国;2.巴以就其它地区的土地和边界问题进行谈判;3.暂缓解决耶路撒冷和难民回归问题;4.在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他建议,在巴暴力活动减少的情况下,即可实施《特尼特方案》。
  新当选的以工党主席,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近期提出关于实现巴以停火及恢复和谈的方案。此方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加沙先行”模式;即在巴安全机构保持加沙地区的安宁和反对恐怖活动取得进展后,以军将先从加沙撤至2000年9月28日前的界线。第二阶段,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推行上述模式;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再逐步实施《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方案》。埃利泽主张,巴以应先实现一些具体的“小目标”,但不必确定具体的时间表。在“小目标”得到实施后,再往前走。埃利泽在其方案中没有提及沙龙总理坚持的停火所需的7天“绝对平静期”。埃利泽试图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要比沙龙左一些但又不太左。此间评论家认为,埃利泽的方案能否可行,还须经过三个考验:1.它是否对以色列的安全有益;2.它是否能够实施;3.它是否能获得以公众和政界的认可。
  此间有分析认为,沙龙总理代表着以右翼党派的强硬路线,反对以巴之间业已达成的和平协议。去年11月初,沙龙就明确地表示,签订奥斯陆协议是“以色列人最具悲剧性的一个错误”。沙龙执政后试图改变以巴和谈轨道,要按照其本人的意图另辟和平进程。沙龙认为与阿拉法特已难以达成有利于以色列的和平协议。沙龙一再坚持,执行“米切尔报告”的前提是实现巴以全面停火,保持7天的“绝对平静期”,称这是多次让步的结果,再也不能更改。同时,沙龙坚持阿拉法特必须逮捕巴“恐怖分子”,铲除巴激进组织基地,缉拿杀害以旅游部长泽维的凶手,否则阿拉法特不得离开其在拉马拉的寓所。沙龙的“两个坚持”已成为目前巴以实现停火、恢复和谈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以媒体透露,以军方人士表示,实践证明通过军事手段并不能解决恐怖活动的问题。
  广大的以色列民众企盼巴以早日实现停火,结束流血冲突。但由于在以境内接二连三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不少无辜平民丧生,民众的立场明显右转。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对巴民族权力机构和阿拉法特失去信任,觉得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最近的民意测验表明,80%的民众对沙龙政府的现行强硬政策感到满意;90%的民众支持政府对巴激进组织自杀性袭击进行报复;89%的民众不相信阿拉法特有诚意停止暴力冲突;89%的民众不同意让阿拉法特离开拉马拉。甚至有一些“左翼”人士也开始对阿拉法特失去信心。所有这些都是巴以和平前景的不祥之兆。(附图片)
  1月19日,以军轰炸了巴勒斯坦之声电视台。图为该台职员在轰炸前收拾办公室东西准备离去。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拯救中东和平
本报记者 朱梦魁
最近一个时期,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全面停顿,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国际社会的多方斡旋未见成效,中东局势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局面。在新世纪开元之初,饱经忧患的中东地区,没有如世人所期望的那样,继续迈向勇敢者的和平,从和谈正道脱轨的巴以双方又重蹈报复与仇杀的覆辙。当前的中东局势正处在空前危险的十字路口,阿以之间是坚持和平还是葬送和平,已成为阿富汗战事之后的又一沉重话题。
  巴以和平进程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所有环节的实质性谈判均被冻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随着以色列政府的更迭换届,以色列的和谈政策发生巨变,已有的和平协议都被束之高阁,而片面强调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并以此作为巴以复谈的条件。回首近期巴以冲突激化的走向,表面的原因是安全谈判导致巴以分歧加剧,使和平谈判的主体受阻,双方的激进势力抬头。但实质性的问题是,沙龙政府不愿意承接以色列前任政府的谈判成果,转而对巴勒斯坦实行强力高压政策,迫使巴方在领土和建国方面作更多让步。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巴勒斯坦方面的抵抗运动再度高涨,哈马斯等激进派的恐怖袭击也乘机卷土重来。
  巴以安全谈判久无进展,流血冲突反倒不断升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11”事件之后,以色列当局以打击恐怖活动为由,变本加厉地推行“定点清除”政策,从肉体上消灭巴激进组织活跃分子和领导人。以暴制暴不仅没有给以色列增加安全因素,反而助长了巴激进势力的活动和影响。及至年终岁首之际,以色列政府公然指责阿拉法特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鼓励恐怖活动,并将军事打击矛头直指巴民族权力机构。在此期间,以色列多次进占巴控区,还公然动用军事手段包围阿拉法特的官邸,限制阿拉法特的行动自由。以色列破坏巴领导中枢的意图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非议,认为搞掉阿拉法特将给中东和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军事镇压适得其反,巴方针对以色列的自杀袭击活动更加频繁。残酷的现实又一次证明,和平利益与安全环境应为巴以双方所共享,滥用武力和崇尚暴力都与中东和平的目标南辕北辙。
  巴以和谈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偏离轨道,固然有来自地区和国际间的若干因素,但更直接和更主要的还是美国近期中东政策的失当。自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起步以来,历经10年坎坷,成果来之不易。但要让巴以和谈继续前进的当务之急,是履行已有的联合国决议和巴以各阶段的谈判协议,而不是背弃这些协议。以色列作为和平进程主要方面,对中东和谈的进展和倒退至关重要。美国是中东和谈的两主持国之一,尤其对以色列拥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巴以谈判凡遇挫折,美国总是偏袒以色列,将责任推到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人的头上。“9·11”事件前后,美国先是疏于对中东和平的斡旋,对以色列盟友听之任之;继而又公然对阿拉法特施加压力,令其剪除势力坐大、难以控制的巴激进派势力,并以延缓巴建国和美巴断交两大要害问题相要挟。美国如不改变不公正的立场,中东就难以实现公正的和平。
  “9·11”事件后,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与美国的分歧日趋严重,在如何反恐和反恐扩大化等问题上各执一词。巴勒斯坦问题长期不得解决是美国频遭恐怖袭击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已为中东乃至世界的主流舆论所一致认同。中东和平进程的倒退和反恐扩大化的阴影,使当地民情的反美倾向更加强烈,重开和谈的信任气氛更加淡薄。人心对和平前景的失望,为巴以冲突火上加油。当前,恢复和谈的燃眉之急是缓和巴以间的敌对,共同营造复谈的适宜条件。可喜的是,巴以之间于1月30日恢复了自沙龙就任以总理以来的首次谈判,双方领导人也相继发出缓和的信号。希望巴以双方以此为开端,让流血冲突成为永远的警示和教训,以诚意和决心推进中东和平,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同拯救岌岌可危的中东和平。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国中东政策开倒车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1月29日,布什在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在长达48分钟的讲话中,他点了“哈马斯”、“真主党游击队”的名,将其列入恐怖组织,而对以色列、巴勒斯坦甚至中东和平进程则只字未提。布什未对中东问题表态,也许正是他最新的表态。
  此前,布什曾两度直言不讳地表示对阿拉法特“非常失望”。1月25日,布什在白宫举行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有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问题。布什事后对新闻界说:“我对阿拉法特非常失望。他必须全力以赴根除中东地区的恐怖活动,”称阿拉法特“订购武器不是打击恐怖主义,而只能鼓励恐怖主义”。这是布什将“走私武器船事件”归咎于阿拉法特的最明确的表示,也是迄今为止对阿拉法特做出的最强烈的批评。布什还宣称,“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发挥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后,沉寂多时的美国副总统切尼也于27日首次对中东问题表态,谴责阿拉法特与“走私武器船事件”有关,并且对他寻求和平的决心进行了质疑。切尼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说:“我们刚刚看了阿拉法特与武器走私船有关的证据。”阿拉法特在事后曾写信给布什,否认他与这件事情有关,但切尼表示:“我们不相信他。”切尼说:“除非阿拉法特控制住恐怖主义活动,否则我们不准备帮助和平进程,而那是他的责任,他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在制止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杀害以色列平民一事上表现出的无能和不情愿,已经深深地让我们感到失望。”
  1月27日,耶路撒冷再次发生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后,美国国会主要人物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参议院民主共和两党领导人表示,布什政府应该考虑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断绝关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月27日采访了参院领导人,在谈到美国有可能断绝与阿拉法特的关系时,参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说:“所有的选择方案都会摆到桌面上来。”参院少数党领袖洛特也表示:“政府正在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
  布什政府和国会在对待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态度如此强硬而一致,实属罕见。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支一方打一方的趋势更为明显。布什执政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已有倒退迹象。特别是最新一轮暴力冲突已持续了16个月之久,美国除发表《米切尔报告》外,并没有拿出新方案和新举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确有一段时间无暇顾及。去年11月中旬,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土崩瓦解后,鲍威尔在做中东外交政策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推动并督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长久的和平协议,在中东实现和平。鲍威尔还宣布,派遣前海军司令津尼作为他的私人顾问赴中东地区,专门负责以巴谈判直至双方达成最终停火协定,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也开始新一轮外交斡旋。然而,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得力的后续行动以及以巴暴力冲突升级,津尼无功而返。
  目前,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美国对阿拉法特的态度,绝大多数国家批评美国的做法。欧盟15国外长近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讨论中东日趋紧张的局势。瑞典外长公开批评美国对阿拉法特的态度,认为孤立阿拉法特只能加剧危机。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发表演讲,声援阿拉法特。欧盟一名外交官员说:“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有评论指出,目前,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其言行在相当程度上是开倒车,似乎要把历史的车轮拉回到奥斯陆协议之前,甚至还可能走得更远。特别是对阿拉法特采用高压手段,逼使阿拉法特就范,这将于事无补而只能加剧局势恶化。阿拉法特毕竟已经和7位美国总统、12位以色列总理打过交道,他在中东的政治地位绝不是轻易可以动摇的。美国如果一意孤行,不但会失去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的“主导权”,而且会给这一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