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图为苏伊士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码头一瞥。 本报记者 骆青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黄金水道映生机——访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
人民日报代表团
  伫立帆樯林立的码头,眺望南来北往的船队,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的白色大楼就坐落在埃及英雄城市伊斯梅利亚的鳄鱼湖畔。这里终年监守着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水道之一,昼夜指挥着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之间航运的领水业务。苏伊士运河既是为埃及创汇丰厚的黄金水道,更是举世闻名的国际航运枢纽。1月中旬,于宁副总编辑率本报代表团应邀访埃期间,特意选择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作为采访对象。
  现任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局长法德拉,是埃及自1956年收回运河主权以来的第五任局长。法德拉出身军旅,中将军衔,曾任埃及海军司令。1996年1月21日正值退役之日,他接到穆巴拉克总统的电话,任命他为运河总局局长,即刻走马上任。年过六旬的法德拉不但谙熟舰船航运,而且热情健谈。回首运河开通的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巨变,法德拉感慨万千。为了开凿这一堪称奇迹的国际水道,当年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埃及每月动员6万农民做苦役,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当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际,世界航运史也随之开拓了新的视野——从印度孟买到英国伦敦的航线因此而缩短了8800公里!埃及收回运河主权后,不甘失败的英法两国纠集以色列,联合发动了侵犯埃及的苏伊士战争。在当年支持埃及的国际声援中,中国的正义立场至今仍令埃及人民感念不已。
作为埃及的经济命脉之一,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拥有2.5万名员工,去年创汇超过19亿美元。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每天平均有40艘船舶通过运河,承担全世界约14%的海运贸易,是全球最具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水道之一。苏伊士运河内陆段160公里,两端入海口引河段有15公里,全长约175公里。法德拉向我们介绍了过境船运的调度情况:船队分南北两向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地中海南下印度洋的下行船队一般是空载,而从红海北上地中海的上行船队一般都是满载。南下运河的空载船队为夜航部分,应在塞得港附近海域的指定锚地等候排队,于每晚19时开始以30分钟的间隔次第进入运河。从红海北上的满载船队享受优先为昼航部分;于每日凌晨5时以30分钟的间隔进入运河。南下的空载船队先行进入运河中段的大苦湖等候,让北上满载船队先行通过湖区。经过重新调度后,南下和北上船队在鱼贯出海时,时间间隔已缩短至10分钟。船舶在南北两向进入锚地和通过运河时,如有抢位和超速等违章作业,将被严厉警告、罚款并记录在案,违章超过三次的船舶将被取消日后在运河的通航资格。所有这些缜密的领航作业已不再依靠人力,而全由计算机系统监控指挥。
世界航运业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对苏伊士运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开采和运输量的猛增,极大地刺激了造船业,运输油、气的船舶吨位越来越大,10万吨级以上乃至几十万吨级已是司空见惯。油轮的大规模运营难免带来环境问题,原油的频繁泄漏酿成海洋和生态的大悲剧。为此,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提出了盈利与环保兼顾的发展规划。由于常年坚持不懈的养护和疏浚,到2001年的7月间,运河在保持平均宽度135米左右的基础上,深度已从1998年的17.07米增加到18.9米,通航能力可接纳20万至25万吨级的船舶通过。计划到2006—2011年间,运河深度将达到21.9米,届时可适应全球90%—92%的各类船舶通过运河。与此同时,运河当局自1997年开始公布了新的过境税法,对可控制原油泄漏的环保型船舶实行优惠政策,即对一旦发生事故可减少环境污染的集装箱货轮、带封闭隔离舱结构运送油气的船舶,根据年累计吨位可减收3%—30%的运河通航费。埃及已就苏伊士运河的这一运营构想,与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等有关部门进行了磋商和协调,得到世界范围的赞同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苏伊士运河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对矫正世界航运业和造船业的未来走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中东地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和国际航运业的线路调整,苏伊士运河的过境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先前的20亿美元一度减至17亿美元左右。特别是去年“9·11”事件之后,中东地区的航运业也首当其冲。为应对新的形势,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努力拓宽经营范围,实现扩大再生产。法德拉自豪地说,从塞得港、苏伊士和伊斯梅利亚三市的饮水工程,到开罗、卢克索和阿斯旺等地的船坞码头和旅游设施,以及航运管理和领水员的培训,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承包的工程项目遍布埃及全境和中东地区。另一方面,运河当局尽可能地重视职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生活和娱乐方面的福利待遇,让所有员工都安居乐业。通过这次短暂而有收获的采访,苏伊士运河人的业绩和志向,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展示了埃及成功与进步的一大亮点。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称愿与安南无条件对话
阿盟重申反对打击伊拉克
美英又轰炸伊拉克 导致四名无辜死亡
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4日电 (记者顾震球)联合国发言人办公室4日宣布,伊拉克方面已经表示愿意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进行无条件对话。安南当天与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会晤。前不久曾访问伊拉克的穆萨向安南转交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封信,萨达姆在信中表达了要与安南进行无条件对话的愿望。联合国发言人办公室发表的公报说,安南愿意接待来自伊拉克的代表团,并愿意与该代表团就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等问题进行磋商。
据新华社开罗2月3日电 (记者邵杰)正在纽约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3日重申,阿盟反对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对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任何阿拉伯国家采取军事行动。阿盟秘书处3日在开罗发表的声明说,穆萨当天在纽约举行的阿拉伯—美国关系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当今世界面临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多的外交努力、协商与对话,而不是更多的战争和对抗。谈到布什在近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的问题时,穆萨说,阿拉伯国家认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占领才是邪恶。他说,美国一直奉行偏袒以色列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引起阿拉伯人民的不满,而且使阿拉伯国家同美国的关系受到影响。
据新华社巴格达2月4日电 (记者李学军)伊拉克军方发言人4日宣布,美英飞机当天轰炸了伊拉克北部地区并炸死了4名平民。伊拉克通讯社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说,当天上午11时45分,美英飞机侵犯了伊拉克北部杜胡克、尼尼微和埃尔比勒三省的领空,轰炸了尼尼微省内的民用设施并导致平民丧生。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肇星在美强调
推进中美合作关系
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4日电 (记者胡晓明)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4日在此间强调,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是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关键。
李肇星当天在美中贸易委员会举行的午餐会上演讲时说,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历届政府都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中国希望美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台湾问题,履行自己的承诺,支持中国实现和平统一,这样做符合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利益。
李肇星指出,2001年是中美关系不寻常的一年。两国关系在去年上半年经历了一段波折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下半年逐步得到改善。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去年10月在上海的成功会晤,使中美关系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并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两国元首就共同努力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
他说:“2002年是中美关系充满希望的一年。再过两周,我们将迎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布什总统也将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这为双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用实际行动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李肇星说,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布什总统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中方愿与美方一道抓紧做好各种准备,为访问营造积极气氛,使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取得积极成果。
他还指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应着重在打击恐怖主义、经贸领域和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
李肇星在演讲结束后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李肇星是  2日抵达华盛顿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的。他将与美国国务院及有关方面高级官员就两国关系和布什总统的访华等问题进行磋商。


第3版(国际)
专栏:

  冰岛总统会见石广生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5日电 雷克雅未克消息:当地时间2月3日,中国驻冰岛大使王荣华为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及其一行访问冰岛举行晚宴。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出席了宴会。席间,格里姆松同石广生就冰中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十分友好而广泛的交谈。
格里姆松总统十分赞赏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了经济增长发展势头,经济建设卓有成效。他说,这次石部长来访,再次表明中国愿与冰岛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关系。
石广生向格里姆松介绍了我经济形势以及对外开放的情况。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举行新国旗升旗仪式
新华社喀布尔2月5日电 (记者袁炳忠、袁莉)阿富汗临时政府5日上午在总统府举行隆重的新国旗升旗仪式。
上午11时10分,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走到总统府大门外的旗杆下,亲手拉动国旗的长绳。在阿富汗的国歌声中,一面由黑、红、绿三色长条图案和阿富汗国徽构成的旗帜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总统府拱型大门上空的新国旗也缓缓升起。卡尔扎伊在升旗仪式上说,升旗仪式标志着阿富汗掀开了新的历史一页,这是“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一页”。卡尔扎伊说,经过多年的战火,阿富汗人民目前面临重重困难,但他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阿富汗将会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阿富汗人民将开始新的生活。
阿富汗大法官阿卜杜勒·谢瓦里在仪式上呼吁阿富汗人民摈弃部族观念,保持团结,停止一切内部冲突,维护国家统一,使阿富汗成为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国家。
阿富汗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外国驻阿富汗使节等数百人参加了仪式。卡尔扎伊还在国防部长法西姆的陪同下,检阅了陆军和空军仪仗队。
阿富汗新国旗是根据1964年的阿富汗宪法设计的。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喀布尔找寻逝去的天堂
本报特派记者 丁子
  一位诗人在17世纪曾这样描写过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喀布尔是天堂/起伏的山峦是你的裙裾/蜿蜒的城墙守卫着古堡/每一块砖都珍奇如宝/……没人能数清夜空有多少美丽的月亮/也没有人能知道城内隐藏着多少灿烂的太阳/……300多年后,当人们走进喀布尔,已经看不到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给她带来的繁华,也看不到这座曾被人称为“东方巴黎”的城市所具有的神韵。天堂已经不复存在,展现在眼前的只是战争浩劫后留下的片片废墟。
2月的喀布尔寒风袭人,地上还有不久前刚下的大雪的痕迹。喀布尔海拔1800米,是阿富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约100万。喀布尔有着近3000年历史,但这3000年中,这座城市充满刀光剑影。喀布尔曾被莫卧尔王朝当过都城,也曾被波斯帝国占领过。在近代,英国先后两次占领喀布尔。到了1979年,苏联军队又开进了喀布尔城。苏军撤离后,阿富汗内战不停,从1992年到1996年间,仅在喀布尔就有5万人死于战火。
去年10月,美军开始军事打击阿武装派别塔利班,喀布尔首当其冲,成为美军重点轰炸的城市。如今走在喀布尔的大街上,很难看到一条平整的路,一座完整的楼。在喀布尔的旧城区,很多昔日的民宅已经在多年的战火中变成连片废墟,断壁残垣内,偶尔可见几户人家扯起布帘遮风挡寒。有统计显示,目前阿富汗全国有130万人流离失所,而其中有30万就生活在喀布尔,很多人只能靠联合国机构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救援艰难度日。
喀布尔城市的供电、供水目前也都无法保障,一天有时供电只有几个小时,很多机构以及宾馆饭店都靠自备发电机发电,许多市民也只能在街边的机井里提水做饭。由于燃料短缺,公交车几乎无法运营,这为普通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为困难的是,城市的通信设施遭到极大的毁坏,喀布尔城内就连市内电话也很难拨通。信息渠道的中断,使喀布尔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被现代科技和文明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不过,刚刚起步的民族和解与国家重建还是为喀布尔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上个月闭幕的援助阿富汗重建东京会议上,各国宣布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总金额超过了45亿美元,今年就将有18亿美元到位。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不久前表示,临时政府将充分利用外来援助,优先考虑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改善教育、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首都的喀布尔,是阿富汗重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阿临时政府正在努力维持喀布尔的稳定,保证其政治和经济秩序。喀布尔上个月已经限令所有武器持有者向当局申报,经许可后才能持有枪械武器。不久前联合国机构的调查显示,1月底喀布尔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前一阶段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抢劫、凶杀等案件的发生率有所回落。在经济方面,临时政府正应国际金融机构的要求,准备建立健全货币流通体系和稳定的财政制度,这些措施将为稳定喀布尔城市物价、保障人民生活发挥作用。另外,以往塔利班当局强加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清规戒律已经废除,女孩重返学校,剧院重新开放,电视开播,报刊复刊,市民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如果阿富汗内部各派能够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捐弃前嫌,精诚合作,包括喀布尔在内的阿富汗人民就能找回逝去的和平与幸福,再造人间天堂。 (本报喀布尔2月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卡尔扎伊会见我副外长
本报喀布尔2月5日电 记者丁子报道: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今天下午会晤到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时表示,阿中是友好邻邦,阿富汗人民感谢中国多年来对阿和平进程的支持,期待并欢迎中国积极参与阿战后重建。
卡尔扎伊说,阿各方面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阿富汗人民完全有信心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经过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卡尔扎伊祝贺中国驻阿使馆复馆,并表示将为中国使馆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
王毅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对卡尔扎伊的问候,强调中国支持卡尔扎伊为首的临时政府为维护和平、巩固政权所做的积极努力。王毅表示,中国愿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阿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驻阿使馆即将复馆,这将为中阿关系翻开新的一页。作为阿富汗友好邻邦,中国将为阿恢复与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3版(国际)
专栏:

  北约和俄罗斯认为
军事打击难除恐怖祸根
黎否认“基地”组织总部迁到贝卡谷地
新华社罗马2月4日电 (记者宋建)北约秘书长乔治·罗伯逊4日说:“包括美国在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仅仅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来解决反恐怖问题。”
罗伯逊是在出席了北约与俄罗斯在这里举行的一次研讨会后会见记者时说这番话的。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军事手段在反恐怖行动中的作用。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出席了研讨会。他说,在阿富汗采取的军事行动只是反恐怖行动的一个方面,恐怖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根基必须得到铲除,但在采取措施前应该同有关国家以及国际组织进行协调。
伊万诺夫在会见记者时说,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社会的反恐怖协作也应该跃上一个新的层次。他说,反恐怖工作相当复杂,仅靠军事打击是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的。
据新华社贝鲁特2月4日电 (记者黄灵)据黎巴嫩通讯社报道,黎巴嫩新闻部长阿里迪4日否认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总部已移到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
英国媒体报道说,本·拉登曾委派“基地”组织的一名高级官员进入黎巴嫩,会见了黎巴嫩真主党在贝卡谷地的军事负责人,商谈有关“基地”总部移师贝卡谷地的细节问题。他还否认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有关伊朗在黎境内为真主党培训恐怖分子的说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