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拆掉神台安书台
  广东 纪小明
  我们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六约村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多年形成的一些旧观念并没有彻底摒弃,一些村民家里仍然摆放着神台,在生活中还要看风水、求神拜佛,这种落后的风气影响了经济发展。
  近几年,广东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两个文明一起抓,全村兴起了读书热,村民们纷纷拆掉了神台,安上了书台。现在每户都订阅了两种以上的报刊,平均存书240册。群众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发展的愿望更强了。2001年,村集体总收入1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与此同时,创建文明村镇,村里投巨资绿化环境,建幼儿园、图书馆、文化中心、休闲广场、公园等,村里还经常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像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三八节”交谊舞大赛,春节篮球赛,小学的百人钢管乐队,“美的家庭”评比等。村民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自觉选择了文明的娱乐和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纷纷走上舞台,在精神文明活动中唱起了主角,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也大为改变。


第1版(要闻)
专栏:中央宣讲团在各地深入开展宣讲

  惠风拂面鼓干劲
  本报记者 贺广华
  琼崖天蓝日丽,宣讲惠风暖人。12月7日上午,海南省党政军领导及省直机关干部1400多人,怀着喜悦的心情聚集省人大礼堂,听取了中央宣讲团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国祥的宣讲报告。与会者纷纷表示,宣讲活动使大家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更加准确、全面、深刻。
  全省企业界代表300多人早早便来到了会场。听完宣讲,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十六大报告鼓励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是对特区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海南省企业工委书记吕宜勇告诉记者:“与先进省市相比,海南目前仍相对落后,要加快发展,必须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和开放力度。”
  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肖杰表示,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用巨大。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海南省电力公司党委副书记潘超对记者说,“宣讲报告讲得好,讲得透彻。十六大后我们电力公司成立了党校,目的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1版(要闻)
专栏:中央宣讲团在各地深入开展宣讲

  好雨知时润心田
  本报记者 刘亮明
  春风有意拂雪域,好雨知时润心田。12月7日一大早,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外人头攒动。西藏各族各界2000多名干部群众怀着热切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听取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的宣讲报告。
  当雒树刚讲到十六大报告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体现了党中央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包括建设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决心时,人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身着民族盛装的藏族退休干部南木加说:“听了宣讲,心里更亮堂了。党中央始终关怀着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我们一定要发扬老西藏精神,再为西藏的建设出把力!”
  雒树刚在人们的簇拥下刚走出会堂,很快又被一大群西藏大学师生围住。藏族学生占堆问道:“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但我还是想知道,目前西藏有哪些有利条件?”雒树刚说:“有十六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有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有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是有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等等,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预示着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快速推进,一定会早日实现。”雒树刚的话激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
  新华社西柏坡12月7日电 (记者刘思扬)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初冬的冀中大地,瑞雪飘飞,松柏苍翠。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刚,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才厚、何勇,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钮茂生等陪同下,来到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考察了西柏坡的生产、建设情况,看望了老区群众,并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
  12月5日下午,胡锦涛一行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这里的全部十个展室。他们认真观看馆内的陈设,详细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大决战”展室,听着讲解员讲解“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故事,看着图片上挑着扁担、推着小车艰难行进的支前大军,胡锦涛感慨地说:“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断胜利前进的基础。”
  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先后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和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给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9年3月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胡锦涛一行来到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仔细听取讲解员介绍会议的情况。当时,随着中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土墙泥顶的庄严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的讲话,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
  12月6日上午,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分别考察了西柏坡荒山综合治理工程、平山县圣地奶牛养殖场,并走村入户,慰问老党员和农民群众。随后,中央领导同志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
  在听取几位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的发言后,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时刻,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们党对坚持艰苦奋斗的问题一直是高度重视的,总是反复地、经常地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以强调。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坚持艰苦奋斗的论述,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我们要认真领会,切实贯彻。
  胡锦涛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特别是13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而且,必须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胡锦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是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扬百折不挠的斗志,坚定不移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胡锦涛强调,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附图片)
  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看望83岁的老共产党员闫连秀。
  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家里人走遍五大洲
  北京 杨联康
  我曾在世界七大万里长河中的五条留下考察的足迹。20年前,我徒步万里考察了黄河、长江全程,海内外有不少报道。但当我到亚、非、欧的一些国家,考察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多瑙河、尼罗河等河流时,“老外们”常常错认我是“日本人”,得知我来自中国大陆,大家都很惊奇。
  现在不同了。近年我先后参加了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地理大会、国际第四纪大会等,不论在会议上,还是在旅游地,常常能看到中国人。有些外国朋友见到我,就会问“CHINESE?”热情地跟我聊天,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时遇上懂几句中文的“老外”,还会对我挥手说“你好!”“我知道中国”。
  出国办理出国手续也简单多了。因公的、因私的,考察留学的、经商旅游的,现在中国人出国已经很平常了。我们一家都出过国,可以说走遍了五大洲。在企业搞管理的弟弟一家去过美洲、澳洲,当中学教师的妹妹也去过俄罗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1号档案进了博物馆
  北京 韩光耀 李永寿
  1988年4月8日,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的王学军从单位辞职后,将自己的档案存放在我们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下海开电脑公司。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与原单位割断“脐带”的人事档案。199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这份001号人才档案管理合同的复印件正式收藏。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往往固守着一个单位“从一而终”,人员流动都是“调动”,“人档一致”。有的大着胆子闯荡一下也有后顾之忧,离开单位时还要“停薪留职”以留下后路。像王学军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寥寥无几。近些年,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市场化,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了。不仅青年人就业主渠道转向了市场,许多中年人也开始走向社会了。我们中心开展代管人才档案10多年来,已存放人事档案12万件。其中有北京市所属单位辞职的,也有外地来北京应聘的。这只是一小部分,现在存放流动人员档案的单位有很多,也有一些在外企和民营企业的应聘人员没有存档案。“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暖社会 奉献爱心
  沧州开展文明单位公益帮扶活动
  本报石家庄12月7日电 记者陈国琦、武卫政报道:河北省沧州市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以“温暖社会、奉献爱心”为主题的系列公益帮扶活动,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帮教并举、建管结合、共建共育”的文明单位创建新路子,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8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动员社会力量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沧州市在文明单位中广泛开展了以为下岗职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每个文明单位联系3名以上的下岗职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困难,为下岗职工开辟就业岗位,并开展转岗技术培训、提供生活帮助。截至目前,全市文明单位帮扶的4000多名下岗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和再就业。
  帮扶贫困村,是沧州市公益帮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沧州市组织实施了100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帮扶100个贫困村的“双百帮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各文明单位通过干部职工自愿捐款和多渠道筹资达400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打井205眼,建引水渠11条、小水库2个,修小康路、扶贫路51条。
  沧州市还积极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了社区结对帮扶活动。市直文明单位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7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使全市54个社区实现了“三个一百”的目标(即有100平方米办公室、1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100平方米室内活动中心)。
  今年8月,沧州市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助学成才,奉献爱心”活动,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先后有76个省、市级文明单位,捐资38.5万元,使全市78名考入重点院校的贫困学生顺利地走进大学的校门。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东兴修水利应对百年大旱
  本报济南12月7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近日,黄河三角洲机器轰鸣,三秋过后山东省掀起的兴修农田水利、应对百年大旱的运动达到高潮。截至目前,全省日上阵劳力达439万人,出动机械6万台;全省投入工日13749万个,资金16.8亿元,开工工程8.3万处,已完成4.9万处,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35万亩。
  山东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已持续两年,至今旱情仍在发展。在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山东紧紧围绕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三大目标,突出水源工程、人畜饮水、乡镇供水建设等重点,为近期抗旱和长期抗旱打基础。
  今年山东省全面进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将逐步取消,过去以行政命令让农民出工、出钱的方式难以为继。为此,山东各地积极寻求体制创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农田水利建设新路子,大胆引入市场机制。今年山东的水利建设工地,只见车如海,不见人如潮,改变了过去的人海战术,在已完成的土方工程中,机械化施工占到62%。临沂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集体管理不好和受“两工”限制等一系列矛盾,使政府筹资变为个人自愿投资。全市目前已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597处,投入资金近2亿元,可解决2.1万亩的灌溉和2.2万人的饮水问题。德州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一事一议”,农民自主协商、自主决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版(要闻)
专栏:

  陕西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本报西安12月7日电 记者郑少忠报道:改革开放特别是自1997年8月江泽民同志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和发布西部大开发动员令以来,陕西省抓住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封山(沙)育林124万公顷,退耕还林63.44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到63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9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3.7万公顷,长城沿线风沙区57.6万公顷流沙已有40万公顷得到固定或半固定。
  “九五”以来,陕西省环境保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原来的点源污染治理逐渐向流域性、区域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重大转变,确定了“一纲二制三并四推进”的生态保护工作指导原则,即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纲,建立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和辖区负责制,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城乡生态保护并抓的指导原则,全面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资源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的生态保护。陕西省提出,以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核心,抢救性地搞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执法,先后颁布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截至目前,全省正式批建自然保护区23个,面积62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3.04%。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县已发展到17个,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区网络已初步形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