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圣洁的理想之路
  王敏
  最近,有一台戏在绚丽多彩的首都舞台上激起了热烈的反响,这就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排演的大型话剧《我在天堂等你》。这是根据裘山山同名小说改编的。写的是老军人欧战军在一场尖锐的家庭冲突后心脏病猝发死去,老伴白雪梅将他留给五个儿女和自己每人的一句话讲述出来。就在这情深意长,如诗如歌的叙述中,将上个世纪50年代解放军进军西藏的伟业、五个孩子不同寻常的身世,老一代军人的心路历程极为生动地展现出来。与此同时,作品又将儿女们对理想、事业、爱情的见解及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境况给予揭示,赋予作品一种思辩的品格和时代气息。这不仅仅是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更是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小说深厚的内蕴为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天地。
  该剧编导黄定山对于小说的内容与风格的把握颇见功力。他用当代的审美视角,以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为切入点,在二度创作中,调动丰富的舞台语汇给予开掘。该剧的成功首先在于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的鲜活形象:浪漫而孱弱的白雪梅,情感是那般单纯,爱得如此深沉;正在热恋中的刘毓蓉,却勇敢地抓住驮着全队口粮的牦牛的尾巴,一起掉下悬崖;纯朴而善良的老大姐苏玉英队长,死得可谓壮烈,她是为救尼玛而舍身扑到冰河里牺牲的;而可爱的小冯和默默无闻的管理员的死就更“平凡”了,一个是被暴风雪卷下了悬崖,一个是把口粮省给了年轻的姑娘们,而自己却活活地饿死!这不是一支作战部队,没有什么枪声、炮声。他们只是一支为进藏部队拉着牦牛运粮食的运输小队!他们的经历、个性、爱好等各不相同,但是,这个小小的集体却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信仰的无比执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这支英雄的队伍,为了进军西藏,为了新中国,他们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导演满怀激情地揭示出他们的情怀。欧战军身后那条长长的白丝绸和刘毓蓉面前那条伸向观众面前的红丝绸,就给人无限的联想:那条通向他们的理想的路,是他们的终生的追求,是一条如白绸一般圣洁的路。正是为了那忠贞不渝的信仰,他们将火红的青春,纯洁的爱情乃至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通往“天堂”之门的路上!
  什么是天堂?这本是宗教的专用词。在这里,却成了战士们的借用语,他们无比自豪、无比深情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历程珍视为“天堂”。舞台上是这样处理的:当老年白雪梅说出“我在天堂等你”一句话后,天幕中间豁然打开,一块宛若天梯的硬板徐徐落下,里面红光中依稀站立着刘毓蓉、苏队长、老管理员和小冯等人。欧战军背着双手,一步步向里走去。这个“天堂”之门,是为战士而开的,这个“天堂”,只有为之奋斗的战士才进得去!这个无言的调度,带着二度创作者的多少激情!记住吧,他们当年正年轻;继承吧,他们为之奋斗的永远年轻的事业!这就是历史与我们的对话,而且,将继续不停地与我们的子子孙孙对话下去。
  应该说周丹林的舞台设计和灯光的使用是很出色的。贯穿始终的那块平台将西藏雪域高原给予诗意的概括:蛮荒而神秘;像星星一般洒落在上面的小草,是永不凋谢的青春!他为热情奔放的导演不拘一格地调动舞台艺术元素,为演员挥洒自如地抒发二度创作的激情提供了驰骋的天地。应该说,它不是简单地为表演提供支点,为演出营造氛围,而是有机地成为舞台行动语汇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演员的表演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撞击观众情感的力量。
  该剧演员是年轻的军艺在校的学子,扮演欧战军的学员才20岁,老年的白雪梅也刚刚24岁。他们的表演虽说还有些稚嫩,但他们却充满激情,流露着天然的青春活力。塑造的是50年前刚刚入伍的知识青年和部队年轻的指战员,跨越50年之久的两代人的青春产生了共鸣,使这场演出产生了激动人心的独特的青春魅力。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新作鉴赏

  文艺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徐贞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体系的关键。回顾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我们应该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如何在综合创新中保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科学本色和价值,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形态,使之以巨大的理论容量面对现实的挑战……这些都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董学文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础领域对此做出了具有推进意义的理论探索。
  细读经典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精髓的前提。《教程》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在各个理论层面对马列文论思想原貌进行了谨严的勾勒和再现。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切实起点,也是辨别各种“非马”学说的可靠理论依据。该书在“导论”部分简要叙述了从19世纪中叶到整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历史,为全书的理论阐释提供了广阔视野,也显示出著者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构想。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教程》以论述“体系特点与体系风貌”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为科学体系的品质,并通过对“艺术研究方法论”的阐述,为全面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柱。更有创新意义的是,全书努力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马列文论关于“艺术在社会文化中地位”、“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生产”、“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以及“人的解放与艺术理想”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全面贯彻并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更是一个方法论系统”的理论特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担当建设中国特色文艺学体系之主导的关系所在,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个生长点。
  以巨大的理论容量对当代语境是发展开拓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现实动因。《教程》在领会经典文论的精神实质的同时,保持着面向现实的清醒意识。例如,对“文艺研究方法论的多样化趋势”以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考察,为我们解决现代艺术观念和实践的演变带来的新挑战,并用新知识和新经验来丰富充实经典形态的文艺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教程》以严谨的学术追求,力图呈现马列文论有机、严密的整体性和作为方法系统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说为新世纪的学术研究和文论教学作出了贡献。它是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成果,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广阔前景。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我所认识的阳翰笙同志
肖克
  今年11月28日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文艺界卓越领导人阳翰笙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这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我们摘要刊发肖克同志在“阳翰笙同志创作六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以志纪念。
  ——编者
我能以一名老战友的身份参加这个庆祝会,非常高兴。这使我回忆起在青年时期见到的几位本人也是青年的领导人,翰老就是其中之一。南昌起义的时候,我在国民革命军中党领导的十一军二十四师当连政治指导员、连长。一天,在广昌,我们这些连以上干部刚开完会,就接到通知,让党员干部留在司令部开党员干部会。这个会就是阳翰笙同志主持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翰老。当时我入党不久,第一次参加师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我不认识他,我询问旁边一位资深的同事,他告诉我他叫欧阳继修,所以我对他原来这个名字印象很深,我又问:“他是作什么的?”我的同事告诉我说:“他是二十四师党的秘书长(即党代表)。”在这次会上阳翰笙同志主要讲政策,讲土地革命和对国民党左派的关系以及对孙中山的政治态度问题。
  当时在部队里政治部和共产党组织是两个系统。军队干部有党员,也有非党员。政治部也是如此。共产党组织则是秘密的,即便起义之后也只是半公开的。我在没有入党以前就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
  我第二次见到翰老是起义军战胜国民党钱大钧和黄绍竤部之后进至汀州时期。在汀州城,十一军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这个大会是在一个晚上,由欧阳继修主持,因为我已经认识他了,一看就知道是他,讲的一口四川话。他宣布开会后,就介绍李立三同志作报告。李立三主要讲土地革命、与国民党的关系以及请民伕抬伤兵等问题,接着欧阳继修又请叶挺同志作军事报告。后来在江西,我认识了毛泽覃,互相知道参加了南昌起义(他当时在二十五师),你一句我一句地回忆过这个大会,所说情节,没有分歧。
  大革命失败后,我在苏区工作,有位从上海来的同志说,欧阳继修在上海做文化工作。此后没有听到这个名字了。解放之后,知道文坛上有位阳翰笙。后来才知道阳翰笙就是我以前见到的欧阳继修。两个名字斗拢了。1979年夏,在承德见面,两人畅谈往事,都很高兴,这也是文武两家个人交往的一件可喜的事。(附图片)
  肖克和阳翰笙同志在一起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先进文化建设笔谈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王凤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同经济、政治、科学教育一起被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文化建设时,还特别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思想,既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文化更加繁荣”的根本要求。
  深刻认识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的大前提下,对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作出了进一步论述。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里,“三个面向”是方向定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文化”是根本性质,后面两句则指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下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任务。
  坚持和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考察和审视,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适应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与世界隔绝的文化是封闭的文化,是落后的保守的文化,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一个民族必然是没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一个国家也必然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的我国文化事业所出现的崭新、喜人景象来看,正是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才得以不断繁荣和发展,才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总之,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坚持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认真真地落实到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第一,在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充分体现先进性。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文化艺术界认真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比如,在先进文化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地位作用、方针政策以及组织精品生产、培养文化人才、开展群众文化、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文化交流、活跃文艺评论、扶持民族文化、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规划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许多具体而又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拓展、丰富和具体阐述。
  第二,在文化产品思想艺术品格上充分体现先进性。优秀的文化产品,必然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充分体现和集中展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热情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深刻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在文化服务手段上充分体现先进性。先进的思想必须有先进的文化服务手段和先进的文化设施作为载体。文化服务手段和文化设施建设一定要增加科技含量。陈旧落后的文化服务手段和文化基础设施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十六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加强阵地建设,要求“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当前,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先进文化与腐朽、反动文化争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阵地。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好、利用好这一重要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其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四,在文化艺术队伍建设上充分体现先进性。努力培养一大批政治上坚定、业务上拔尖的文化人才,建设一流的创作队伍、管理队伍和经营队伍,对于坚持和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至为重要。首先还是思想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先进性,要求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另一方面,新型的文化人才,还应当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第五,在文化决策、文化管理上充分体现先进性。文化决策、文化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文化决策思想,文化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工作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的文化管理观念、文化运作方式和文化管理模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树立起先进的文化决策、文化管理思想,积极引进科学的文化运作、管理经验和方法,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文化竞争日益剧烈的新形势相适应的新的文化观念,包括市场观念、竞争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人才意识等,用创新和竞争去占领市场,服务群众,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文化艺术工作的发展繁荣和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也须臾离不开文化创新。我们的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创新的政党。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与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下的文化创新密不可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文化创新。在十六大报告中,“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起,被列为“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也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我们党对文化创新的高度重视。文化创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和目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下的文化创新,更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文化艺术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新,文化艺术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就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一部新的文艺作品没有塑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形象,没有给受众以新的或者更加深刻的感受与启迪,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就算不上真正的创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是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精品佳作。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按照“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始终坚持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变化,着眼于全体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利益的根本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文化创新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首先,文化思想观念的创新。应当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从单一的小文化向“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大文化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的转变,从政府行政部门主要微观办文化向主要宏观管文化的转变,从主要用行政办法管文化到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管文化的转变。在创作生产中也有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问题,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和转变。
  其次,文化工作思路的创新。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艺术工作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宽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先进文化的新路子、新办法、新方式。只要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能够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文化利益,就应当允许、提倡和支持。
  再次,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十六大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要努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通过积极工作,尽快地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要求、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实现“文化更加繁荣”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人民群众需求和文化发展规律,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随想
仲言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非常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具体工作中,有几个问题特别需要审慎把握并认真处理。
  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与时俱进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是用经典著作中某些条文替代具体的文化实践,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实践中,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及时总结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新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让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
  二是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能动反映,也是人类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发展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文化发展同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建设先进文化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充分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工作者的创作个性,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业务上鼓励探索与革新,保证有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努力把他们的创造热情与时代发展的洪流融合在一起,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真正让文化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三是继承、借鉴同开拓创新的统一。先进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从来不是自然生长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五四以来特别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博大精深的革命文化传统,都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世界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都是我们学习借鉴和吸收的有益滋养。先进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充沛的自信,有勇气和能力把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化为自己的血肉。继承借鉴不是目的,继承借鉴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是先进文化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奥秘所在,也是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
  四是先进性同广泛性的统一。先进文化顺应历史进步潮流,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是科学的进步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先进文化既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必然也要反映各族人民的理想意愿和审美要求,因为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自然也应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人民群众只有自觉地参与先进文化建设,掌握先进文化并为之所武装,才能把先进文化变成他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能燃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是立足现实同面向未来的统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谁占领了先进的科技文化,谁就抢占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既要立足现实,站在时代前列,创造出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成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积累更多的文化力量;又要大力加强科学预测和文化的前瞻性课题研究,不断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当下与未来的统一是先进文化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以进步思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从来都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伟大旗帜,它的每一次高扬都是对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深刻反映,是对人类正义事业和崇高精神的热烈张扬,并给思想的解放和历史的进步开辟道路,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一个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必将到来。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高原初春禹明善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