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红薯白面和牛奶
河南王超英
几年前患胃病,医生说每天早饭喝杯牛奶有好处,妻便张罗着找送奶师傅。初喝时有点不太习惯,渐渐地品出了奶香。现在身体康复了,每天喝牛奶不再是“特殊待遇”,变成了全家人日常的早点。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前几年。记忆中,好吃的东西只有红薯。每年秋收后,红薯成了我吃得最多的食物,以前瘦弱的身材也在红薯滋润下胖起来。这十几年来,年年都在变化。上小学主食变成玉米饼杂面馍,上中学就能天天吃“一风吹”的白面馒头了。每周还打打牙祭,吃上一两顿肉。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餐桌上丰盛多了,天天想的不是吃饱,而是吃得对口,吃得科学。
  老人常说,过去憧憬“吃面包喝牛奶”,现在县城里不少老百姓都能喝牛奶吃面包了。一些牛奶公司搞了“户箱工程”,一个电话就把奶箱免费安装到门前。这使我想起一句话:“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从这一杯杯的牛奶里,我们看到了民族日益强大,国家快速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扶贫济困送温暖

  金珠玛米情暖藏胞心
  本报记者刘亮明
  千里雪域北风寒,亲人到来尽开颜。12月6日,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叶万勇少将顶着凛冽寒风,驱车数百公里来到那曲地区达众镇二村,专程慰问这里的特困藏族牧民。
  走进牧民加日的屋子,叶万勇把带来的罐头、面粉、茶叶一一送到加日手中。“太感谢了。党好,金珠玛米亲。”老牧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加日一家老少11口人,只有12头牦牛、80只羊。加日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走困难;妻子泽中患肺炎和肝癌,卧病在床,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听了加日的诉说,叶万勇动情地对随行的同志们说:“我们都有责任经常关心他们,尽力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藏胞心里。”
  “解放军,活菩萨。冰天雪地,这么大的将军来看我们,还送这么多东西。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接过叶将军送来的慰问品,牧民旺堆扎西有说不完的感激。他家5口人,只有4只羊,平时只靠捡牛羊粪卖维持生活。叶将军鼓励他不要泄气,十六大已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所有藏胞尽快脱贫致富。旺堆扎西满怀信心地说,他一定多养牛羊,多找挣钱门道,自力更生奔小康。
  整整一个下午,叶将军慰问了8户特困牧民。临别时,全村人不约而同走出家门,在寒风中频频招手。“金珠玛米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永远和你们心连心在一起。”将军铿锵的话和牧民们的掌声交织在一起,在大风中回响不已。


第1版(要闻)
专栏:扶贫济困送温暖

  大连:廉租房工程温暖特困家庭
本报大连12月14日电记者王科报道:肃杀寒风中,家住辽宁大连沙河口区华北路街道的特困户胡秀琴老人满怀深情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大连市副市长宋增彬手里。于12日正式启动的大连市廉租住房工程,让胡秀琴一家3口住上了由政府补贴租金的廉租房。全市606户家庭收入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家庭住房特别困难的“双困户”,与胡秀琴一家一样成为这项“温暖工程”的首批受惠者。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将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今年初大连市政府提出年内启动廉租住房工程,在住房领域内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者配租租金相对低廉的周转性住房。市房产局、民政局、财政局、物价局联合下发了《大连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经过近1年的调查、审核,606户特困群众家庭成为首批领取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受惠者,另有89户安排在明年解决。启动廉租住房工程第一天,前来领取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已达100多人。
  据悉,大连市在做好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明年还将继续采用租金补贴的办法为700户“双特困”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边关小镇说变迁
  广东曾庆宁
  1997年我从军校毕业,来到祖国南疆的一个小镇,成了一名戍边军人。小镇很小,店铺寥寥可数,只卖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唯一的一家书店摆放着早已过时的武侠小说。我们的部队营院算是边关最亮丽的风景了,阅览室也只有200多册书。我在省会城市长大,刚来时难免不习惯。
  5年过去了,小镇变成了大镇。各类商店、饭店、酒吧发展到几百家,书店书摊数十家,在一家与省会城市直接联网的书店中,新的畅销书都能买到。小镇的生活丰富多彩,与大城市相似。我们营院也增添了许多硬件设施,修建了灯光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综合型运动场等,还建成了一个电脑图书室,购置了多台电脑和数千册图书,实现了资源局域网共享。
  小镇在变,我们的社会也在变,不变的是人民对未来的信心和我们戍边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并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也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形势下,党中央始终关心挂念着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扶贫济困卓有成效。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生产生活保障。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从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各地各部门都应当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好老红军、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农村五保户的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落实扶持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切实安排好灾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安全过冬,国家安排的冬令救济款、农业税灾歉减免资金必须在春节前落实到村到户。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用于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资金投入,并加快资金调度,及时将这些资金拨付到位。
  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我们具备了比较厚实的扶贫济困的物质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团结和带领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生活。
  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社会的优良风尚。大家都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项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新改进,有新气象。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一定要深入要细致,真正把帮助困难群众的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年底传佳音

  福州利用外资增二成三
本报福州12月14日电记者蔡小伟报道:福建省福州市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到11月底,实际利用外资11.0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1%。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可达12亿美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4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7%,高于预期增长目标0.2个百分点,创下近3年最好水平。
  福州市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招商,形成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到目前,全市新批外资项目337项,同比增长20.36%;新批合同外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9.15%。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及配件、机械、轻纺、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加快。
  福州市加快了福州港深水港区建设,江阴港区1号泊位试通航,今明两年再动工建设两个3万吨以上泊位。他们还加快罗长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建设,抓紧搞好市区道路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连接。与此同时,福州加快建设海、陆、空三栖物流平台,积极融入全球物流大循环。今年1月—10月,全市外贸出口28.4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61%。各外经贸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年底传佳音

  浙江经济质量效益创新高
  本报杭州12月14日电记者鲍洪俊报道:今年以来,浙江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跨入新的增长平台。前3季度,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6亿元,同比增长12.2%;1至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增长23.8%;外贸出口237亿元,增长24.9%;财政总收入978.9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0元,增长18%;前3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31元,增长8%。
  今年,浙江经济运行出现五大特点:一是经济逐季走强,加速发展。1至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分别为11.8%、12%、12.2%。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逐步强化。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大,份额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一般贸易继续高速增长,消费增势强劲,经济增长内在基础不断夯实。三是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1至10月实际到位外资26亿美元,增长67%。四是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税利增长快于销售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省出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衢州、丽水两个欠发达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各地市上游。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观看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
  本报北京12月14日讯“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曲曲熟悉的旋律,一段段亲切的歌词,生动展示了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和为解放事业斗争到底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1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观看了演出。
  舞台正中,重庆歌乐山英雄雕像的浮雕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魄。演出在主持人的剧情叙述中拉开序幕,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艺术形象和《红梅赞》、《绣红旗》等名段,在大型交响乐队的伴奏下,在交响乐合唱队、童声合唱团的伴唱中,更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充分展示了以抒情见长的交响清唱剧的特点。观众的情绪随着四个乐章《初上华蓥》、《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红梅报春》的剧情而起伏,更从音乐和演唱中得到直接的情感冲击,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氛围强烈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演出汇聚了国内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把红色经典和高雅艺术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出演江姐的女高音歌唱家金曼,以其激越细腻的歌声,将一个献身革命事业的女共产党员刻画得淋漓尽致。魏松、戴玉强、张晓玲、孙丽英等歌剧表演艺术家也分别出演主要角色。精彩的演出、强大的阵容,使整场演出气势磅礴,掌声不断。
  这次演出由人民日报社、国家民委、全国青联、全国妇联和中国文联主办,由人民日报社文化事业中心、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和北京星光地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参演艺术家们把这次演出作为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努力创造艺术精品的一次舞台实践。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12月14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演出分《初上华蓥》、《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红梅报春》四个乐章,生动展示了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斗争到底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图为《江姐》演出剧照。杨新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同工业提速增效
本报太原12月14日电山西省大同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从抓重点项目、抓龙头企业入手,以工业的提速增效促进和拉动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今年1至10月,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7.1亿元,同比增长24.41%;实现利润22.66亿元,同比增长12.6%;至11月底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6.17亿元,同比增长29.42%。
  大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为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大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培植新的工业增长点,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经过科学论证、优选劣汰,大同市筛选出65项符合本市经济发展实际、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项目,确定为今年的重点项目,项目包括医药、机械、水泥、煤炭、电力、石墨等,总投资153.48亿元。
  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大同注重扶持和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和促进作用。目前,山西合成橡胶集团引进亚美尼亚纳依里特公司技术,合作投资8.36亿元,年增销售收入6.2亿元,利润1.4亿元。(罗盘谷盛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几内亚比绍总统抵京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总统昆巴·雅拉14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6天的工作访问。
  昆巴·雅拉是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来华访问的。除北京外,雅拉还将访问上海。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
——写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四十五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朱竞若陈家兴
  进入12月,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长征火箭依天耸立,正静静等待着将“神舟”四号飞船送入太空。此刻,北京南郊,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为我国导弹和运载火箭事业奋斗的几代航天人,正喜庆建院45周年。
  2002年3月25日,江泽民同志亲临现场观看“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5年来,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和指导下,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58次发射,将61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这支江泽民同志称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以强国强军为己任,以毕生的奉献和追求,使我国的导弹武器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从无到有、从近程到远程、从低轨到高轨,不断发展,不断跨越,跃向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3年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开放的视野,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民品事业,参与国际竞争,为人类征服宇宙、和平利用宇宙资源做出了新贡献!
  “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这是研究院内处处可见的标牌,追寻航天人45年拼搏的精神之旅,我们展读的,是一页页扬国威、壮军威的英雄史诗;倾听的,是一曲曲展情怀、抒抱负的爱国壮歌!
  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几代航天人为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新中国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的最高利益出发,做出了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7年11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南郊诞生(它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钱学森出任首任院长。集中力量办大事,协同作战显威力。60年代初,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战略火箭发射成功,独立自主的火箭事业有了腾飞的基础。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那时,外国人这样评论:中国是有弹无枪。这枪,就是指推力巨大的火箭,它可以使弹插上翅膀,威力倍增。
  党中央做出又一个决定,搞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
  为了祖国的强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挑起重担!多少技术难关,多少繁杂工序,多少个拼搏的日日夜夜!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功勋榜上,那一个个熟悉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正是他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科学家用热血,破解了一道道难题。1966年10月27日凌晨,两弹结合试验爆炸成功,在预定地点升起了蘑菇云!那是一个举国欢腾的时刻!《人民日报》当天为此发行号外。
  严谨缜密,不断超越。一部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今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确立了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管理理念,成为他们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30多年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和全体职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循着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协力攻坚,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导弹技术高峰。
  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10月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发展运载火箭,角逐国际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飞天梦想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就有的。在导弹武器的基础上,中央决定,发展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这一重任又历史地落在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身上。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喷射出巨大的火柱,载着“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东方红一号”的上天,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5年后,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铸就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座丰碑。这是科研人员工作的一个真实而又普通的场景:在一个研究所的机房里,研究人员正在苦思冥想液体晃动和弹性稳定方程。时间悄悄地溜走,人成了只知道计算的“机器”。34小时过去了,终于,屏幕上出现了正确的参数,几个人惊喜得几乎要跳起来,此时,由于肚子咕咕地叫,他们才发现已连续36个小时没有吃喝了,一阵晕眩,他们都躺倒在椅子上……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了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航天人继承发扬这种精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低轨道到高轨道、从低运载能力到高运载能力、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试验载人飞船,谱写了中国航天史上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第二年10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务。”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从此,我国运载火箭开始角逐国际市场。
  中国卫星发射业走向世界,是另一场竞技。1986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内,王永志、于龙淮、王德臣等科学家正悄悄地酝酿着一件后来震动航天界的又一重大突破: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捆绑四个助推器,形成新型的大推力火箭,尽快适应国际发射市场的需要。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长二捆”。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把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枚仅用18个月研制成功的大型运载火箭,创造了世界运载火箭研制史上的奇迹。当时,面对如此短的研制计划,1988年来中国考察的美国雷神德尔它火箭总设计师不相信地笑着说:“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又吃了鸦片?”时任火箭总师的王德臣自信地说:“不,我们很清醒!18个月后,我请你来看发射!”
  1997年8月20日,我国跨世纪的重要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菲律宾的马步海卫星送入超同步轨道,它的研制成功巩固了我国火箭技术在世界上先进行列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喜事不断。
  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次日凌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长征二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第三次成功地将“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
截至2002年3月25日,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进行了58次发射,将61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为1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射服务。
  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把研究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集团
  回顾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45年的发展历程,年轻的院长吴燕生自豪地说,当年,无论是导弹武器,还是运载火箭,我们都是在工业基础、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努力追赶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今天,中国已有能力把卫星送到从低轨到与地球同轨的任一位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能力把自己的宇航员送到太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45年的发展中培育了大批专门人才。在1999年9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中,有6位曾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过,他们是钱学森、孙家栋、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姚桐斌。45年来,先后有17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过,现有两院院士6人,国家级专家11人,高级技术人员近万人。他们取得了3500余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了极端重要的位置。他们建设管理干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培养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三高人才”,使一批年轻有为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研究院里,不到30岁就担起重担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集“运载火箭、导弹武器、民品三产、资本运作”于一体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及时调整战略,他们决心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集团。
  他们发挥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品牌民品闯市场。目前开发研制生产的民用产品已达600多项。已逐步形成了哑铃型的军民科研生产体系,使高新技术研发能力、航天型号产品批量生产能力、技术基础保障能力和规模式民品发展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谈到未来发展,院长吴燕生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将研制新型环保运载火箭,以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他们将利用成熟的技术,以主技术带动民用产品,从方方面面改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