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松与竹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 伊·伊万诺夫
  编者按: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前夕,俄罗斯《生意人报》11月28日刊登了俄外长伊万诺夫撰写的题为《松与竹》的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俄中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中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伊万诺夫相信,两国领导人即将在北京的会晤将进一步加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刊发文章的详细摘要,以飨读者。
  中国艺术中有许多美好和充满智慧的传统形象,如松竹相依。松竹是永久友好的象征,我认为,它就是现阶段俄中关系实质的真实写照。
  具有独特文明的俄中两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俄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当今和未来一代负有建立公正和安全世界的特殊责任。以尊重国际法和世界所有国家利益为基石,对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原则和道路的一致看法将我们两国紧密相联。正是这些对国际关系未来的共同立场成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俄中有漫长的共同边界,这一因素也使两大邻国有着利益上的共同点。俄位于欧亚大陆,发展与中国的互利关系有利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腾飞,有助于促进俄融入亚太经济体系。
  50多年来,俄罗斯和中国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两国曾经同处于一个军事政治同盟,后来双方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演变为严重的国家冲突,使两国又分道扬镳。我们认为,双方已从过去的错误中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所以,过去的问题今后不会重演。
  新世纪 新现实
  非常巧合,新世纪伊始正值俄中关系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迈向21世纪时,双方对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价值理念重新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目前,两国都在致力于完成国内复杂的任务,深化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定国家政策,包括俄中关系政策的动力。我们应该看到,莫斯科和北京已经找到一种发展双边关系的成功模式,这种模式既体现出各自国家利益和发展道路的特性,又反映了各自国家面临任务的相似性。一年前双方签订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是基于这种模式。
  在进入新世纪时,俄中关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签订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边界协议,使俄中边界变成了一个睦邻、稳定和合作的地带。
  国际舞台上的伙伴
  如果没有俄中在国际事务中的密切合作,很难想象当今世界是个什么样。显然,会比现在差得多。
  俄中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巩固战略稳定和有效应对挑战与新威胁的重要因素。
  我要指出,根据《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种合作已经是两国用法律形式确定的国家政策。
  今天,说我们在国家舞台上的合作富有成效完全符合事实。根据我们两国元首的倡议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就是明证。该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合作、维护和平并在民主与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总之,应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全世界都建立起国与国之间新型的合作关系。
  今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这为该组织奠定了法律基础,使其能够按照组织的有关规定开展具体的工作。
  俄愿意与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积极开展合作。这个组织很有前途,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非法走私毒品和有组织犯罪。同时,在经济与人文领域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上海合作组织只是两国经常进行成功合作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成功的合作基于我们两个核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
  俄重视与中国在加强战略稳定方面的合作。我们两国在消除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也立场一致。
  总之,在国际政治中,俄罗斯的古斯里琴(俄一种多弦民间乐器,类似中国古筝)和中国的二胡同声同调,成为一个为世界奏响和谐乐章的交响乐团。
  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事务中的互动也是如此协调吗?答案很显然:是的。
  经济:企盼已久的成果
  近一两年,俄中经贸合作显现出期待已久的成果:贸易额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创纪录的106.7亿美元,2002年有望超过110亿美元。这显示,俄中这两个迅猛发展的经济实体已建立起真正的经贸合作关系。俄参加中国田湾核电站建设,铺设至中国的石油管道,参与中国西气东输工程,这些项目成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合作也发展迅速。
  当然,两国在投资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相互投资额不大。目前,俄在华有1100多家企业,协议资金2.5亿美元。中国在俄共注册有
  400多家企业,投资额与俄方大致相当。
  为扩大投资合作应该做些什么呢?俄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可成为扩大投资的新增长点。前不久召开的第八届俄中地区合作论坛曾讨论此问题。两国在多边合作方面也大有前途,包括俄中共同参与东亚多边合作,首先是在朝鲜半岛合作。
  还有一点,即俄中关系决不能仅仅是官方之间的交流,应是全民参与,这非常重要。俄中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两国企业家以及各种民间友好团体都会对此发挥积极作用。我认为这方面还大有可为。
  要保证我们的关系后继有人,必须从现在起就着重建设“俄中友好接力棒工程”,着力加强对两国年轻一代的工作。这样,我们今天种下的幼苗才不会枯萎,才会像松树一样巍然屹立,像竹子一样牢牢扎根。
  我们就是怀着这样兴奋的心情期待着普京总统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我们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为加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规划新的蓝图,作出新的贡献。(本报莫斯科11月2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北约的新角色
李学江
  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东欧七国入盟,藉此,北约的战略空间大大扩展,直逼俄罗斯。然而,俄罗斯反应平静,不再愤怒。这一现象突出表明北约本身和欧洲的安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次北约峰会被称为“历史性的转折”,其主题被概括为“三新”,即“新成员、新能力和新伙伴关系”。而其前提则是另一“新”,即“新威胁”,北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找到了生存理由。
  苏联解体曾一度使北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前提。但北约并不甘心走向消亡,其原因有二:一是转变中的俄罗斯仍然让西方不大放心,俄虽因国力下降而隐忍,但雄心未消,且总有东山再起之日,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在公开场合,北约强调的是第二个理由,即其集体防御与共同安全的属性,并通过推动东扩与“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扩大政治影响。而东欧国家和原苏联一些共和国,对庞大的东邻疑惧尚存,于是将北约视作安全的避风港,纷纷游进来,以求一份心理安宁。此外,北约也试图通过东扩,巩固其冷战后在东欧赢得的战略空间。俄对北约的东扩虽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希望通过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推动其由纯军事集团向政治—军事集团转变。
  北约得以存在并扩大的另一新理由是世界出现了新的威胁——恐怖主义,而恐怖主义又已蔓延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此次北约峰会决定建立一支2.1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这支部队可以在7—30天内开赴世界任何地点作战,同时北约还将在防生化作战、辐射与核防御、精确制导、海空运输、空中加油等8个领域强化军事能力。建立快速反应部队是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主张。据日本媒体分析,美国此举意在冲击欧盟建立一支6万人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避免欧洲走向完全的防务独立。而欧洲各国在表示同意的同时,对此也不无戒心,法国总统希拉克就表示,法国准备参加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条件是这支部队不能削弱欧洲自己建立防务体系的能力。
  历史上,美国将北约当做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组织,今天,美国仍力求让北约从政治上成为美欧之间的纽带,从军事上仍是美国的一个重要帮手。在很大程度上,北约的这一功能看来将保持下去。
  但近年来,在欧洲对北约前途和使命上也一直高扬着另一派声音——主张北约更多地向政治军事组织方向发展,更多地和俄罗斯协调,更多地完成地区安全保障功能和从事全球性维和及人道使命,而不是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向全球部署和进攻态势的发展。总之,世界在变动之中,北约的角色也在各种力量的驱动下发生着有形和无形的变化。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一个良好开端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本月27日离开驻地,前往距巴格达不远的一处地点进行核查,从而正式揭开了恢复对伊拉克中断近4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的序幕。这次核查的进程与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战争与和平,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获此消息后称赞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次核查小组装备先进的侦察探测和通信设备,它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对伊境内约1000多个地点进行核查,其中重点核查的目标有100多处。联合国对伊武器监测、核查与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日前表示,核查小组将凭借先进设备,在伊逐步建立起覆盖土壤、水源和空气的取样检验网络,实施监控,决不放过任何核生化武器的蛛丝马迹。
  中断近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在安理会1441号决议通过仅19天后得以恢复,表明伊问题的解决已纳入联合国的正确轨道。虽然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也开始出现了和平解决伊问题的迹象。
  尽管美国政府欲通过武力改变伊现政权,但国际社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这一愿望。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通过1441号决议时,美国作出了让步,同意对原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删去了有关授权自动动武的条款,增加了“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邻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安理会通过的这项决议强化了对伊武器核查机制,同时也为阻止美国单方面动武、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本月8日在给叙利亚副总理兼外长沙雷的一封信中说:“提案的最后文本在采纳了叙利亚、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修改建议后给予伊拉克一次机会,即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安理会一致通过这项决议的本身有助于今后避免军事对抗”。
  在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人员的构成方面也与4年前有很大不同。此次核查小组的阵容庞大,由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武器检查员组成,美国人仅占30余名,此外还首次包括了阿拉伯国家的武器专家。这就为在伊拉克公正、客观、专业地进行武器核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尽管伊拉克对安理会1441号决议提出诸多质疑,但仍表示将信守承诺,同武器核查人员进行全面、积极的配合,并将在12月8日最后期限之前向安理会提交一份有关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情况的报告,以证明伊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从目前伊与核查小组双方合作的状况及发展态势来看,核查工作最后取得积极结果的可能性比以往要大。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日前表示,伊总统萨达姆要想保住政权就必须与核查人员全面合作。如果核查工作最后证实,伊确实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忧虑也将不复存在,解除伊武装的目标即告达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美国还要动武,必将遭到全世界的强烈谴责。如果查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有两种结局:一是由核查小组监督销毁;二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对伊发动战争。(本报大马士革11月27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亚洲交响乐团在日公演
本报东京11月28日电 记者管克江报道:由日中韩三国艺术家组成的亚洲交响乐团今天在东京举行公演。
  来自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韩国国立管弦乐团和日本的音乐家一道,用各国独特的乐器演奏了《彩虹序曲》、《牙筝散调》、《戏彩》等既具各自民族特点又交相融合的乐曲。
  亚洲交响乐团成立于1993年,目的是加强亚洲民族文化交流,弘扬跨越国界的亚洲民族音乐。每年都在日中韩三国举行巡回演出。此次赴日演出前,亚洲交响乐团已在韩国和中国举行了公演。


第3版(国际)
专栏:

  肯尼亚发生针对以色列人爆炸
以一客机在肯遭导弹袭击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8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的一家饭店今天早晨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1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以色列人。几乎同时,一架以色列客机当天从肯尼亚蒙巴萨起飞后,遭两枚导弹袭击。
  据肯尼亚警方透露,当地时间早晨约8时半,当一批以色列游客刚刚抵达蒙巴萨天堂饭店时,一辆装载炸药的汽车强行冲进饭店,随即发生爆炸。蒙巴萨一家医院说,该医院已经接收了大约15个受伤者,他们全部是以色列人。
  就在汽车炸弹爆炸的同时,一架以色列客机在从蒙巴萨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遭到2枚导弹袭击。飞机未被击中,客机上260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安然无恙。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架客机已安全抵达以色列。
  有分析认为,今天的两起袭击事件密切相联,是“基地”组织所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德允许美机飞越其领空
德国总理施罗德二十七日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德国将允许美国及北约盟国的飞机飞越其领空和使用它们在德的军事基地,并将为它们在德国的设施提供保护。但他再次重申,德国不会参与对伊拉克的军事干预行动。(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澳加两国关闭驻菲使馆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唐纳二十八日宣布,政府决定关闭驻菲律宾马尼拉的大使馆。他说,澳大利亚政府得到情报,伊斯兰极端分子将在今后几天内对澳大利亚驻马尼拉使馆进行袭击。另据报道,加拿大政府二十七日也宣布临时关闭其驻马尼拉使馆。(李景卫)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驻华大使举行报告会
由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和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的日本驻华大使报告会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阿南惟茂大使发表了题为《建立更加开朗的日中关系——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各界人士约二百人参加了报告会。(于青)


第3版(国际)
专栏:

波兰商务节在京开幕
为期四天的“二○○二年波兰商务节”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俞晓松、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波兰经济部部长别霍达等出席了开幕式。(金钊 罗春华)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北部发生枪击事件
七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据新华社特拉维夫11月28日电(记者刘洪、聂晓阳)以色列北部小镇贝特谢安一个利库德集团主席选举投票点28日下午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巴勒斯坦法塔赫组织下属的“阿克萨烈士旅”已宣称对这起事件负责。
  当地警方说,该投票点设在贝特谢安中心汽车站附近,至少有两名巴勒斯坦枪手参与了这次袭击,他们向等候投票的人群开枪,并投掷了手榴弹。枪手随后被当地保安击毙。当地警察说,一名枪手身上捆绑着炸药,企图实施自杀性爆炸。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主席及该党总理候选人选举28日上午正式开始。枪击事件发生后,沙龙要求选民不要被事件吓倒,继续投票。


第3版(国际)
专栏:

  德国总统总理分别会见唐家璇
  中德外长举行会谈
  本报柏林11月28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今天在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并与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唐家璇在会见时首先向劳总统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副主席的亲切问候,对劳总统为促进中德友好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与德国的关系,愿意看到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方愿与德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劳总统请唐家璇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副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又讯 德国总理施罗德28日在柏林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谈。
  唐家璇首先向施罗德总理转达了朱镕基总理对他的问候和访华邀请。他说,当前中德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江泽民主席今年4月成功访德,对双方友好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德国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拒绝向台湾出售武器,中方对此予以高度赞赏。他指出,中国重视德国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愿与德国扩大在各领域的合作。明年,德国将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国愿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多边机构中与德方加强磋商和合作。唐家璇还应对方要求,简要介绍了中共十六大的有关情况。
  施罗德总理请唐家璇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亲切问候。他说,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和跟踪了不久前结束的中共十六大,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当前,德中友好合作关系充满活力,经贸关系不断扩大,法制对话进展顺利。德中两国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心心相印的关系。他重申,德国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他指出,在国际事务方面,德中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均提倡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德愿意继续扩大与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的协调与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两国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对德中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本报柏林11月28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今天在柏林与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友好务实地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广泛共识。
  唐家璇对中德建交30年来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表示满意。他说,当前国际形势处于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中德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击跨国犯罪、解决全球环境恶化和贫富悬殊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有必要进一步密切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唐家璇就继续发展两国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一、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增进互信。二、继续保持并加强两国外交部间的各级磋商机制,进一步密切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协调与合作。三、继续推动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特别要加强两国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四、继续推动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和留学生交流,并在旅游、环保等领域加强合作。
  菲舍尔对唐家璇在德中建交30周年之际访问德国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于去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大国之一。德国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并愿在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和开展坦诚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