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鹿角珊瑚医骨缺损获成功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曹霁阳)一位膝关节长了鹅蛋般肿瘤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只能截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的医生为他切除肿瘤后,在骨缺损部位填充加工过的鹿角珊瑚骨颗粒。15个月后,这位病人就扔掉了拐杖。这是我国专家利用天然材料攻克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以往,由于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的骨缺损和骨不连迫不得已的解决办法就是从病人体内取骨或采用人工合成骨,将其植入骨缺损或骨不连部位,使之成为断骨之间的“桥梁”。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八科主任王少卿等人在千余种产于我国的珊瑚骨中选取七八十种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产于海南省的鹿角珊瑚骨为人体骨和人工骨的最佳替代品。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生活与健康

  给坐办公室的朋友提个醒——
每天运动一小时
  大约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我逐渐发现双下肢出现可凹性水肿,腿沉沉的,特别是上下楼时,膝关节酸痛。
  我是个内科医师,围绕着这些症状,我给自己作了个全面会诊。骨关节炎是引起关节痛的常见原因。由于关节部位的软骨被破坏,软骨保护骨头、使关节间活动时保持光滑的作用受到影响,因此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困难,还会影响附近的肌肉、肌腱及韧带。
  我知道我的下肢病变是由于我的生活方式不良所致。我平时的生活方式是:早晨6点半起床,匆匆洗漱后乘车去医院上班,除了交班站立约半小时外,一直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或看书、写作、会诊病人。下班后乘车回家,吃罢饭或看电视或上网,10点多洗澡睡觉。长期坐着工作、缺乏运动让我的腿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一辆很好的自行车,长时间搁置后,再骑时会感到发涩,踩起来费劲,如果加点油继续骑就会变好。人也一样。于是,我立即决定开始运动。我选择了以步行为主的运动,再加上膝关节局部理疗等。两个多月之后我的病基本好了。
  长期坐着,关节僵硬,血液回流不畅,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病情逐渐严重就会影响行走,所谓“人老腿先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建议坐办公室的朋友每天运动一小时,慢跑、步行、打太极拳都可以,节假日应去爬山、远足。(王介明)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人到晚年多心疾 辅助治疗解难题
老年病人心理变化及对策
由于体内组织器官的衰老、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病人会出现与其他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4种:
一是否认心理。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行动本来就不方便,如再患病,便害怕儿女们嫌弃自己,从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二是自尊心理。老年人生病以后,很容易滋生失落感和没落感。他们不愿别人说他们有病,喜欢别人恭维他们。要求子女、儿孙百依百顺,以此来显示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使自尊心理得到满足。三是孤独心理。老年人闲散在家,离开了几十年忙碌而有规律的工作岗位,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特别是身患疾病时,以及本来性格就比较孤僻、不善言谈的老年病人。四是恐惧心理。很多老人害怕患病或患病后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了。这样反而使疾病恶化,增加痛苦。
  老年人患了病,在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确定后,要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具体可归纳为五法,即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转移疗法、行为疗法、想象疗法。说理开导法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患者病情比昨天好一些,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而不良的暗示常可导致“医源性疾病”或使患者丧失信心从而使病情加重。“转移疗法”又叫分心疗法,即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物上,如听笑话、看电视,让患者心情愉快,淡化或忘却烦恼。“行为疗法”是采用对患者行为的指导,如奖励、处罚、技能训练等,使病人能意识到体内的生理变化或脏器活动,而后学会自我控制,最后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想象疗法”是引导患者从纷扰的思想情绪中通过想象使注意力由分散转向集中,情绪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和平静,使精神和躯体得以松弛。
  南京市第二医院 嵇旭东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传递爱心 接力生命

  让有限的供体器官得到充分利用
  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很多因素有关,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正常和合适的供体器官。所谓正常的器官就是要有良好的功能。所谓合适的器官就是指它与受者之间比较相配,在年龄、性别、血型、HLA配型、淋巴细胞培养、PRA检测、身高、体重、民族等方面愈接近愈好。这样可以减少器官移植后,受体对供体器官的免疫和非免疫因素的损害,使这个供体器官在免疫抑制药物作用下能够长期地存活,并保持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供体器官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活体供体,如亲属、夫妻之间的肾移植,儿童部分肝移植等。二是尸体供体。尸体供体的主要来源是刚死亡的病人或伤员,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大部分国家判断人是否死亡采用脑死亡的标准。脑死亡后,其它脏器会逐渐死亡,但依靠现代医疗设备,可以使其它的器官再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功能,这是开展心、肺、肝、肾、胰等器官移植的基本条件,此时最重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受体。
  目前的情况是,等待移植的病人明显多于供体器官,供体不足成为制约器官移植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展移植比较早的欧美国家都已建立起器官移植的协调组织,可以是国家或地区性的,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医学会或医疗机构来领导组织,在一些大的中心医院安排专职的器官协调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负责等待移植病人的登记、检查,并输入电脑,一旦有供体器官,进行必要的核查,从电脑中寻找最合适的受体进行地区或医院之间的器官调配和运送,并定期检查移植效果和利用情况。
  我国开展器官移植已有20多年,很多医院有开展各种器官移植的经验,但目前仍局限于各家医院自行进行,由于每家医院等待移植的病人数有限,常会有了供体器官找不到合适的受体。因此,很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组织来协调这项工作。
  (肖雄)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请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天池
  据报道,杭州市三院为尊重患者,近日将注射室分为男女两室,使患者各得其便。
  由此想到了前一时期女儿偶染风寒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及至注射室门口,却不肯进去,原来里面有两个男性患者。
  用时髦的话来说,这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但如今将男女分开的注射室的确不多,顶多摆个屏风。患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解带宽衣,虽觉尴尬,但也只好忍了。事情虽小,但实在是对患者隐私权的不尊重。
  病人去医院实是无奈,但并不是说患者不必顾及自己肌体、心理的隐私,恰恰相反,此时患者更希望得到尊重,得到保护。医院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也应该是最尊重人的场所。正因如此,医院采取诸如注射室男女分开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卫生界、社会对尊重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的呼声甚高,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有些医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的措施还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比如有的门诊间内,男男女女的候诊者一个挨着一个,医生在问诊的时候,医患之间的问与答,他人听得清清楚楚,患者对于病痛的表述,他人可见可闻,与电视节目中的“现场直播”无啥差别,只是观众多少而已;诊疗床边无遮无拦,患者在众目之下躺在上面,犹如演示一般;检验科的窗台上,一张张检验报告单公开地夹在夹子上,任人翻看……对此,什么客观条件所限之类的辩解都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责任意识,就会克服困难,真正地尊重患者。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读者留言台

  愿病区不再手机响
  某医院有位大夫在病区晨间查房时,腰间手机铃声屡屡响起,不得不多次中断对病人的问话和检查,尽管他反复表示歉意,但病人还是感到不安,进而怀疑大夫的诊治是否有效。
  手机确实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颇多便利,然而医务人员在服务时接听手机,除了对病人不尊重外,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准确性。有关方面检测表明,九成医疗仪器受手机影响,可导致仪器工作紊乱。
  医疗场所需要保持安静秩序,医疗检查不允许外来干扰。为此,医院总是要求病人多给予配合,而医务人员自身往往因享有工作特权,或以工作需要为由“网开一面”,这就很难使病人接受,也不能与“患者至上,优质服务”的口号相吻合。
  眼下医务人员拥有手机者绝非少数,在特定服务场合毫无顾忌地接听也为数不少。如果说医疗工作需要避免手机干扰,我想,医院应先给自己定个规矩,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最好不要拨打手机,静下心来服务有利而无害,何况真有急事,离开手机也未必没有恰当的联系方式。(峥嵘)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流感的预防和家庭护理
  流感的易感人群有两类:一是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人、小儿和患有慢性疾病者,如心脏病、肾炎、糖尿病、肿瘤患者;二是一些特定职业者,如医务人员、司乘人员、铁路人员、民航人员、教师、影剧院服务员等。因此,一到气候变化之时,这些人群就应加强预防。
  除了在生活方式上注意外,预防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流感疫苗的问世,使预防流感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加了主动预防流感的新方法。在流感流行前将流感疫苗注入人体,近期内就会起到预防作用。但流感疫苗不像天花、麻疹和小儿麻痹等疫苗那样能终生免疫,只能在接种半年到一年内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使整体发病率降低50%—70%以上。流感疫苗只能对同型病毒引起的流感有预防作用,对其他型病毒则无作用,而流感病毒的毒株经常变异,这就是为什么一人会多次患流感,即使接种流感疫苗也不能百分之百不发病的原因,但接种流感疫苗的人90%以上可以不患流感。
  一旦发生流感,就要注意家庭护理。一要注意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病人的用品及时用热水、来苏水、碘酒消毒。病室空气可用食醋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5—10毫升食醋加等量水熏蒸。二是经常保持病人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病人保温,切忌出汗受寒,衣被要适中,注意休息,有恶寒、高烧的重症病人宜卧床,养身安眠。持续高烧不退的病人要入医院治疗。
  注意饮食调节对流感的治疗大有帮助。食疗可帮助控制细菌感染,以降低体温。患流感后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和西瓜汁等量混合,加适量蜂蜜佐餐,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口腔溃疡及便秘等高烧合并症。病情好转,可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治疗期间服用下列汤饮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1.板蓝根、鲜芦根各30克,葛根15克,生甘草5克,鲜姜数片,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左右,热饮,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流感高烧、咳嗽。
  2.生姜15克,红糖20克,葱白3根。用500毫升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
  3.银花30克,鲜芦根60克,大枣10枚,罗汉果3克,薄荷10克。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适用于高烧、口渴、咳嗽等流感。
  4.取葱白5根,生姜15克,糯米100克。先将米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同煨,加适量味精、食盐。热服,可发汗、退热。
  5.豆腐白面外敷额部可帮助退烧。取豆腐一块,加豆腐量1/5的面粉,捣匀厚敷于额头,2—3小时更换一次。适用于流感高烧的病人。(韩振奎)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脑梗塞发病趋于年轻化
  专家提醒:改变生活方式 学会缓解压力
  日前,二炮总医院神经内科又接治了一名32岁患脑梗塞的年轻人。据该科主任牛俊英副主任医师介绍:近几个月,已有5名30岁左右的脑梗塞患者来科里就诊。
  一般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息息相关,而这些年轻人在发病时均没有这些症状。所以,在诊断上也容易出现误区。一位患者曾因头晕、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到多家著名大医院就诊,一家医院按周围性面瘫下的诊断;另一家大医院的诊断为肿瘤。后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发现其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动脉影像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脑梗塞。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书写障碍消失,出院后未留下后遗症。
  二炮总医院从事脑梗塞临床研究多年的牛俊英主任介绍说,这些得脑梗塞的年轻人均系白领和机关工作人员,他们长期在紧张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精神压力大。他们另外一个共同特征是:体态偏胖,运动量小,生化检查中胆固醇偏高。他们中的部分人有不良的烟酒嗜好。更值得年轻人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竞争职位的过程中突发脑梗塞的。
  专家提醒: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和早预防,可使年轻人得脑梗塞的几率大大降低。此外,还要保持心情愉快,学会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一旦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彭雪征)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预防龋齿有新招
  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
  本报讯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的专家日前在京指出,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能有效抑制龋齿的形成。由于木糖醇不会被致龋微生物发酵并产生酸性物质,所以它不会腐蚀牙齿。
  权威调查表明,我国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龋齿,5岁儿童中77%都有龋齿。木糖醇是从白桦树和橡树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对早期龋齿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坚持使用能使龋齿的发病率减少85%。目前,世界各国牙医学会都积极推荐使用木糖醇含量占糖分50%以上的产品。美国、日本等国的市场上已有很多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饮料等龋齿预防食品。(刘文)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当心电磁辐射污染
  随着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灶等家用电器和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电磁辐射污染日益成为影响健康的“隐形杀手”。医学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不仅会引起心悸、失眠、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等症状,还会造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过高的电磁辐射轻则会使双眼感到不适,如眼睛疼痛、疲劳,视力下降,重则会导致白内障。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还会影响人体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为尽量减少电磁辐射污染,专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要制定行业标准。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电磁辐射指标的国家标准。电器离厂时要经过合格的电磁辐射防护检验。制造商应在说明书中标明其产品在某个时段单位里的辐射指数。在说明书中宣传科学使用方法。开发健康适用的环保家电。
  其次,学会正确使用方法。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三是购置防电磁辐射产品加以防护。在电脑、电视上配置具有防辐射、防静电、防强光等多种作用的防辐射罩、防辐射屏;穿着由特殊纤维制成,具有较好的防电磁辐射、抗静电的防护服等。(陈爱和)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让广大农民享有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大了卫生支农力度。上图:国家医疗队的专家日前在宁夏贺兰县为回族农民做白内障复明手术。本报记者 杜峻晓摄
下图: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组织医疗小分队下乡巡诊。图为佤族医生肖尼保(右)在为佤族孩子诊断病情。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腹腔镜下根治胆总管囊肿
  切口小 出血少 恢复快
  本报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继在全国率先采用腹腔镜技术根治胆道扩张以来,前不久又采用熟练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成功为一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囊内有结石的3岁女孩行根治术。
  先天性胆道扩张是最常见的胆道畸形。常规的开腹手术,不但切口大,损伤重,出血多,术后恢复慢,而且开腹手术对腹腔的干扰会导致术后肠粘连和切口感染。腹腔镜根治胆道扩张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且伤疤不明显,而且在腹腔镜下利于分离囊肿和精细准确吻合,减少了手术风险。(孙扬)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

  医疗服务:人情味浓了
  你注意过医院的病床吗?过去,病人抱怨上下不方便的病床高度是60厘米,正好是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的高度。现在,很多医院病床的高度已由60厘米改为病人感到舒适安全的45厘米。这一改,虽然医护人员在做床前服务时要弯腰弓背,却体现了医疗工作中的一种转变,即从为医护人员考虑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语言的变化
  前不久,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将“人性化尊称制度”固定在医院的《服务规范》上。护士不再像过去那样“3号”、“4号”地叫床号,而改用了“某某大爷”、“某某老师”、“某某女士”等称谓。
  近几年,在各地医疗机构的门诊部,几乎都能看到身披红色绶带的导医小姐。面对走进医院的病人或病人家属,她们总是微笑着询问:“您好,需要什么帮助吗?”不少医疗单位还将职工文明规范用语与个人的绩效挂钩,将对病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语言上。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一位专家认为,语言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医务界开始在服务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这与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密不可分。
  环境的改善
  黑龙江鹤岗市人民医院地处市中心。为了让病人有一个优美、舒适的就诊环境,医院筹资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和6000平方米的第二住院部,还拆除临街平房,植花种草,建成了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花园。
  在内部环境的改造上,医院根据不同病区的特点,创建了艺术走廊,实行“一图一画一园一简介”:每个科室都挂有指示图,走廊房间的墙壁都装饰有艺术画,儿科建成了儿童乐园,每个科室都有图文并茂的医护人员简介。医院还打破过去一律白色服饰的传统,根据不同职务、身份、科室特点配发不同的服装。
  来自河南省卫生厅的一份资料表明,近年来,河南省仅在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与改造中就投入4.65亿元,大大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关怀的细腻今年初,北京隆福医院门诊大厅专门摆放了几个小软墩和两张小圆桌,并免费供应开水。医院的同志说,他们发现,许多平时难得相见的离退休老人有时能在医院里碰面,见了面很亲热,可没有地方聊。为此,医院就在门诊大厅里为他们准备了小软墩和小圆桌。
  隆福医院的小“会客室”只是全国医疗机构在“人”字上做文章的一个缩影。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今年4月创建了“温馨病区”,其人性化关怀让不少患者赞不绝口;河北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专门为农村病人建立了“老乡接待站”,为进城看病的农民提供服务和帮助……至于许多医疗单位设立的“导医台”、“全程陪护服务站”、“病人服务中心”等,更是比比皆是。
  如今,对病人人性化的关怀,已成为各医院除了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外的最主要的竞争策略。(李仁丰)


返回顶部